书城成功励志跟哲学家谈幸福
10863000000007

第7章

即使痛苦也并不完全令人讨厌。一方面,它与苦难相亲相爱;另一方面,它又与幸福毗邻。痛苦和悲伤一样,都是手段。苦难从一方面看,它是一种不幸;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一种磨炼。如果没有苦难,那么,人性中最好的部分会酣睡不醒。实际上,我们可以说:痛苦和悲伤是一些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刺激他们的才能发育成熟必不可少的手段。诗人雪莱曾经说道:“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假使拜伦拥有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婚姻,成了掌玺大臣或邮政总长,那么他还会去歌唱吗?

有时,一个悲伤的人会冷静地对待生活。“他们知道,谁没有经受过苦难呢?”一位哲人说。当大仲马问拉布尔是什么使你成为一位诗人时,拉布尔回答说:“是苦难!”首先是妻子的去世,接着是孩子的夭折,使拉布尔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非常的孤寂之中,最后他不得不从诗歌中去寻求解脱。

高尔基说:“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话是非常富有哲理的。当代作家史铁生20岁时便双腿瘫痪,这种打击对一个血气方刚、四肢健全的年轻人究竟有多大,不难想象。当时的史铁生也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渺茫,极度灰心,甚至都有了轻生的念头。令人高兴的是,最终史铁生战胜了人生中的这一重大苦难,化悲伤为力量,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不断努力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挺进。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成了著名的作家。我们不妨设想一番,假如史铁生在20岁没有遭遇这场人生的大苦难,也许他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是苦难成就了他的辉煌与成功。谈到这点,史铁生本人也不否认。

2005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当人们看到“千手观音”时,谁能想到舞台上的表演者全是聋哑人,节目领舞邰丽华竟是一位从小双耳失聪,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人。这对于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苦难吗?听不到声音,意味着她无法欣赏优美的歌声与乐曲,无力感受到有声大自然的奇妙。令人欣慰的是,她不仅没有消沉下去,反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每天都把微笑挂在嘴边。经过无数次的刻苦训练,她带领其他聋哑队员创造的舞蹈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按照常人的设想,一个残疾人应该要比正常人更难实现人生的目标,但邰丽华却没有,她用自己的汗水和行动告诉世人:苦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自己不气馁,不灰心,勇往直前,你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世界上许多最为辉煌、最有意义的事业都是在苦难中完成的——有时是为了从苦难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一种责任感,压倒了个人的悲伤。“如果我不是像这样的身体虚弱,或许我就不会做出像今天这样的成绩。”多纳博士对一个朋友说。在谈到自己的疾病时,多纳博士说:“你和我的其他朋友都知道,我经常发烧,因而我时时站在通往天堂的大门口,疾病使我处于孤寂和近乎禁闭的状态,因此,我时时祈祷。你和其他的朋友是不会忘记的。”

人生的痛苦经常多于快乐。一个人的降生意味着痛苦的开始,而一个人生命的结束,则是痛苦的终结。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与痛苦抗争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就在与痛苦的抗争中寻找快乐。现在,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也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烦恼,痛苦或快乐取决于你的心态。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屈服于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生物学家发现,飞蛾在由蛹变成幼虫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舞。和飞蛾一样,人的成长必须经历痛苦挣扎,直到双翅强壮后,才可以展翅高飞。

人生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更得不到成就感;没有沧桑,我们不会有同情心。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人一生都注定要跋涉山山水水,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苦难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须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你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

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炼与考验——大海如果缺少了汹涌的巨浪,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缺少了狂舞的飞沙,就会失去壮观;如果维纳斯没有断臂,就不会因为残缺美丽而闻名天下。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事,你会明白: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6. 聪明的人主动吃亏

清代名人郑板桥曾有两句至理名言,一是“难得糊涂”,一是“吃亏是福”。吃亏是福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恬淡处世的行为,强调以豁达的心态应对一切。有的人吃了亏坦然应对,有的人吃了亏斤斤计较,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一本万利的生意应该多做,但人生想要收获就必先有所付出,在这个过程中吃些 “亏”、舍一些“本”就在所难免。适当的时候自己吃亏,却可以使你的朋友、同事、上级受益满足,他们就会记得你的“好”,“得道多助”,那么,你就会比旁人得到更多的人缘和成功的机会。

生活在东汉前期的甄宇,祖籍为山东安丘县。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对于儒家的经典无所不读。随着年龄渐长以后,就专门研究孔子编著的《春秋》,在学问上有独到的见解,在思想上完全尊奉孔子,在行动上也遵照儒家提倡的道德去做,因而他的名声在乡里很好。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朝廷听说甄宇很有学问,又待人宽厚,就把他征召到京城洛阳,任命他为博士。博士是教授官,在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里任职,为太学生讲授儒家经典。古时候,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节,是祭祀百神日子。每至腊日,光武帝刘秀都要向太学颁诏,表示慰问,并赏赐每个博士一只羊,以资鼓励。

有一年,又到了腊日节,光武帝派大臣到太学里去慰问。大臣宣读诏书说:博士们讲学兢兢业业,焚膏继晷,十分辛苦。现在每位博士赐羊一只,带回家中,与家人团聚,欢度节日。诏书宣读完毕,博士们叩头谢过圣恩,随后使臣命随从把羊群赶进了太学院中,点过数目,交给太学的长官祭酒,祭酒和博士们高兴地送走了使臣。等到祭酒回到院中,细一打量羊群,心中就犯了难。羊正好是14只博士也正好是14位,一人一只,有什么为难的呢?原来这些羊有大有小,肥瘦不一,可怎么往下分呢?分到肥羊的,当然会高兴。而分到瘦羊的,难免会说分配不公,待人有亲有疏,他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一个万全的办法来。

最后,只好把博士们都召集起来,让大家商量一个众人都满意的方案。有个博士说:“羊本来就有肥有瘦,如果每人领一只,怎么也不会平均。依我看,不如把羊宰了,大家分肉,每人一份,肥瘦搭配,就不存在不合理的事了。”这个主意,有的人赞同,但多数人不同意,认为这大过节的,血淋淋的肉不好往家拿。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出了个主意,他说:“还是抓阄的办法好,谁摊上什么样的就领什么样的,大小肥瘦全凭运气,也就不会有怨言。”在众人七嘴八舌争论的时候,甄宇静静地站在一旁,他想:杀羊分肉,抓阄取羊,都有损博士的声誉,会让世人耻笑的。于是对祭酒和众多博士高声说道:“还是一人领一只吧。让我先牵第一只。”说着就走向了羊群。对于甄宇的话,大家正在怀疑观望之中,只见他在羊群中选来选去,最后挑了一只最瘦小的。大家看到这种情形,就没人再争执了,都你谦我让,争着挑选小而瘦的羊。

京城里的人都赞扬甄宇,管他叫“瘦羊博士”。这件事情很快传到皇宫,皇帝听说了这事也很是高兴,于是就下诏书给予褒奖,在后来还提拔了甄宇,并委以重任。甄宇识大局地去选择了别人不愿吃的“亏”,结果呢?他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真可谓是“一本万利”呀!

老子《道德经》中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意思就是说:有道的人把自己置之于后,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安然存在。这不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成就了他的自身。老子的观点是:无私才能成就有私,肯吃亏者多回报。老子告诉人们不要怕吃亏了。“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为人处世要做好感情投资。只有不怕吃亏,敢于舍些本钱,去照顾大家情面或者帮助别人一把,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并赢取别人的信任,使自己处处受欢迎。这样才会在人生更多的对弈过程中,加大胜出的砝码。

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处世方法。天下没有白吃的亏,吃亏可使你得到帮助,获得友情,获得财富,甚至改变命运。被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散文家魏禧曾说过:“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由此得知,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乐于吃亏,这绝不是一个人无能、无用、无知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的品行好否,行为善否的真实写照。德不高者不甘吃亏,心不诚者不愿吃亏,品不正者不肯吃亏,行不端者不能吃亏!如果从正面说,聪明的人才甘于吃亏,高尚的人才乐于吃亏,伟大的人,才肯终生吃亏。

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当失误摆在面前,而且很快的找到教训后,就应该迅速将这件事沉淀下来了,过多的计较会使自己陷入对过往的沮丧情绪里,这种情绪会遏止我们的自信,甚至影响判断。因此,吃亏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我们拥有的不必很多,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得失的准则,帮我们在复杂中找到那么一点简单,在踌躇中找到那么一点依据。如果把吃亏当做一个途径,那确实需要付出勇气,也需要策略。二者相加,就会获得自信,而不是患得患失的焦虑。

在漫漫人生路上,没有一帆风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登上高峰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通往成功的路必然是曲折崎岖,风雨险阻。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过应该记住一点:吃亏是福,爱占小便宜的人往往是吃大亏的人。崇尚吃亏是福!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在不断地吃亏中成熟和成长起来的,从而变得更加聪慧和睿智!乐于吃亏既是一种境界,又是一种自律和大度,更是一种人格上的升华,只有确立了这样坚强信念的人,才是获得了永远幸福、永远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