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全3册
10863600000060

第60章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20)

太后交给李总管一张单子,上面写着她想看的戏剧,其中大多是神话故事。第二天,我们就听了其中的一出。

这天,太后去午休后,戏剧表演还在继续。这时我遇到正要回寝宫的皇上。看到他身边只有一位太监服侍,我很惊讶。这位太监是皇上绝对信任的贴身太监。他问我要去哪里。我告诉他我要回房休息一会儿。皇上说已经很久没见到我了,他这句话让我笑起来,因为每天早朝的时候我都能见到他。他说:“自从开始画像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像以前一样和你聊天了。你大部分时间都与这位女画家在一起,恐怕我的英语是不能进步了,现在都没有人能帮我学习。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尽管你看上去很高兴,但我想实际上也一定枯燥极了。那位画家难道没发现你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监视她吗?”我告诉他,我非常谨慎,绝不会暴露自己。此外,我觉得卡尔小姐并不认为我在监视她。

于是皇上说:“我听到一个传言,说是等这位女士完成太后的画像后会为我也画一幅,我很想知道这话是谁说的。”我告诉他,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我问他是否想要一幅自己的画像。皇上却说:“这个问题真是很难回答,你应该最清楚我是不是应该画像。我见太后拍了很多照片,甚至连太监也在照片里。”我立即明白了皇帝的想法,于是我问他愿不愿意用我的小柯达拍些照片。他看起来很吃惊地问道:“你也能拍照片?如果这样做是不是太危险,等哪天有机会我们不妨试试。不要忘了,但是,我想我们要非常谨慎才是。”

接着,他换了一个话题说:“既然现在我们有时间说话,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我希望你能如实回答。那些洋人是怎样看待我的?他们认为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吗?他们觉得我聪明吗?我非常想知道这些。”我还没来得及回答问题,他又接着说:“他们认为我不过是个孩子,这我很清楚,不过也没关系。告诉我,他们是不是这样想的?”我回答说很多洋人都向我打听皇上的情况,比如皇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洋人从来不会表达他们对皇上的看法,他们只知道皇上身体很健康。“如果有人对我本人及我在宫中的地位有错误的看法,”皇上接着说,“这都是由于中国宫廷极端保守造成的,我不想主动说些什么,也不想做什么,因此外界也就没办法了解我的情况。在他们看来我不过是一个傀儡。这些我都知道。如果将来有人向你问起我,只要如实告诉他们我的处境就可以。对于国家的发展,我有很多想法,但是你也知道,我没办法实施我的想法,因为我不能做主。我相信,凭借太后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的,即使她有足够的力量,她也不会去改变中国的现状。对于改革,恐怕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皇上继续说,如果他能像欧洲国家的君主那样到世界各地走走该多好,但是这种事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我告诉他,已经有几位公主提出想去圣路易斯博览会看看。我还告诉他,如果这件事得行的话会是一件好事,这样他们就能亲眼看到中国和外国之间的不同。皇上对于这件事深表怀疑,因为在此之前,这样的事情还闻所未闻。

我们谈了很长时间,大部分是关于国外风俗习惯的,皇上说他很想去欧洲亲眼看看那里的一切。

这时,我的一个太监过来说太后已经醒了。于是,我匆忙地与皇上告别去了太后那里。

十月来临了。

第一天就下了雪,李总管过来询问太后她的大寿庆典是否照常在颐和园举行。我们之前提到过,颐和园是太后最喜欢的居所。所以太后很快给出肯定的答复,庆典也开始进入筹备阶段。李总管拿来一张名单给太后过目,上面列着所有格格的名字和头衔,以及大清官员妻子和女儿们的名单。太后从中挑选出一些能够参加她生日庆典的人。这次,太后挑选了四十五位女士,到时候太后会通知她们出席她的生日庆典。我一直站在太后椅子后面,她转身对我说:“往常我是不会请这么多人的,但是今年例外,因为我想让你看看她们穿衣打扮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宫廷礼仪是多么无知。”

十月六号,庆典开始了。卡尔小姐暂时回到美国的公使馆,我们母女三人又回到宫里。初六的一大早,太监们就在走廊和树木上张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和灯笼。七点左右,客人们陆续到来。我非常同意太后对这些人的看法。太监们把这些客人介绍给女官们,但这些客人看起来非常羞涩,话也很少。他们被带到侍应室,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女官们只能站到外面的走廊里。有些客人的服装非常昂贵,但是服装的颜色大多很过时,她们的举止言行也显得拙略难看。我们观察了她们一会儿,就去向太后报告了。

在这样的场合,太后一般都兴致高昂,她开始问我们很多问题。她问,在这些访客中,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位中年女士,打扮得就好像新娘一样。她说这位女士是今天到场的人中唯一一位嫁给汉族官员的满洲女子,之所以邀请她是因为之前她与宫廷有些关系。太后说她也只是听说过这位女士,此外她还听说这位女士非常聪明。我们没有见到这位女士,于是告诉太后或许她现在还没有到。

太后很快穿戴好,一切妥当后,她走进大殿。李总管将客人带进大殿面见太后。女官们在太后的御座后面一字排开。这些客人进殿后,有人叩头,有人作揖,还有人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事实上,看上去每个人都不知道要对太后行哪些礼。太后讲了一些欢迎的客套话,并感谢大家送她的礼物。

我愿意在这里写一下,与大家公认的相反,太后对于她得到的礼物或者服务,无论多么无关紧要,都会表示感谢。

对于大家的局促不安,太后一看便知,她吩咐李总管带大家到他们各自的房间去看看,并告诉她们不必拘礼,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去休息一下。她们顿在那里,不知道到底该走还是留,直到太后对我们说:“带她们去见见皇后吧。”

当我们到达皇后那里的时候,一一见过皇后,客人们已经不像刚来时那么拘谨。皇后告诉她们,如果有不懂的事情或者想了解宫廷礼节,女官们会非常乐意给她们必要的帮助。皇后又说最好每位女官负责几位宾客,这样在初十的典礼上,就能免于出现什么差错。就这样,皇后分配给女官们每人几位宾客,女官要负责照管他们,还要教会她们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场合。

太后午休的时候,我去看了一下我负责的几位客人,这其中就有太后提到过的那位“新娘”。我走过去很快取得了她的好感,我发现她非常有趣。很明显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与大多数满洲女性不同,我发现她读写能力都非常好。然后,我向大家讲解了一下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向太后致敬,这些都是必要的。我不知道之前是不是提到过,每当有人与太后讲话的时候,她们称太后“老祖宗”,提到他们自己的时候,不是说“我”,而是用“奴才”代替。所有的满族家庭都有这样类似的习惯。晚辈们叫长辈的时候都按辈分称呼,长辈叫晚辈的时候则直接叫名字,像“你”“我”这样的人称代词一概免之。

太后对这些规矩很讲究,必须严格遵守。

在典礼开始的前四天,这些客人们一直在学习宫中的礼仪,要么就是去听戏。

像平日一样,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去服侍太后并报告前一天发生的趣事。然后,所有人都先于太后赶到戏院,在院子里按纵队排开等候太后驾临。太后一驾临,所有人都下跪迎接,站在队伍最前列的是皇上,接下来是皇后、瑾妃、格格、女官,排在最后的是宾客们。太后走过戏台,进了对面的屋子,大家方能平身。典礼的前两天,一切风平浪静。但是到了第三天早上,皇上忽然转过身来说:“太后来了。”我们所有人马上都跪下来,这时,只有皇上一个人站在那里朝我们哈哈大笑。原来太后并没有来,所有人都大笑起来。他从来没有因为这样的一个玩笑而这样开心过。

初九晚上,女官们都没有睡觉,因为初十早上我们要及早动身。已经通知客人们初十早上要乘坐轿子去山顶上太后的专用大殿,等待我们到达。她们早晨三点到那里,我们跟随其后出发,将近破晓的时候到达。之后不久,太后也到了,庆典开始举行。这次的庆典与之前提到过的皇上的生日庆典并无大异,无需详细介绍。但是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初十早上一大早,我们每个人都要带几百只不同种类的鸟作为送给太后的一件礼物。每年生日的时候,太后都要做一件事。她会自掏腰包买上一万只鸟,然后放飞它们。大殿前的院子里挂满鸟笼,看上去非常壮观。太后会选定吉日,命令太监们拿上鸟笼跟在她身后。今年选定的吉日是下午四点。太后带领宫里所有人来到山顶,那里有一座寺庙。太后首先要烧香祈祷,然后太监们每人手拿一只鸟笼跪在太后面前。太后依次将鸟笼打开,一边注视着鸟儿们越飞越远,一边不停地祈求老天,希望这些鸟儿不要再被捉到。太后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表情非常严肃。我们则在一边低声地讨论哪知鸟最漂亮,哪些是我们想自己留着喂养的。其中有几只鹦鹉,有粉红的,也有红色和绿色的。这些鹦鹉都被锁链锁在架子上。当太监们解开链子的时候,这些鹦鹉也还是一动不动。太后说:“真是有趣,每年都有几只鹦鹉不愿飞走,我只能收养它们,直到它们老死。看看,它们不飞走了!”正在这时,李总管来了。太后告诉他刚刚发生的事情,李总管立即跪下说:“太后仁德,这些鹦鹉知道太后仁慈,希望永远陪在太后身边服侍太后。”

这个仪式称为“放生”。据说这是大功大德,一定能够得到上天的恩赐。

一位女官问我对鹦鹉不飞走的看法,我告诉她这件事真的很奇怪。她说:“这事很简单,一点都不奇怪。总管早就吩咐这些太监,提前买下这些鹦鹉精心训练。每天太后午休的时候,这些鹦鹉就被带到这里适应环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太后开心,或者说愚弄太后,这样做太后就会以为是她的仁慈感动了这些动物,它们才愿意留下来陪她。”她又接着说:“最可笑的是,太后放飞这些鸟的时候,早有太监在山后边等着捉住这些鸟去卖钱了,所以,不论太后怎样为它们祈祷,它们还是会立马被人捉去。”

庆典持续到十月十三,这期间,每天都有戏剧上演,除了享乐,大家都不用做什么事情。十三日,客人们接到庆典结束的通知,当天晚上,他们向太后请过安之后,收拾完一切,第二天一大早就早早离宫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忙着为迁往西苑做准备。太后翻过她的老黄历后,最终选定十月二十二日为搬迁吉日,因此二十二日早上六点,宫里的所有人都离开了颐和园。那天雪下得很大,路滑难走。像平时一样,我们坐在轿子里。那些不用担轿子的太监骑马,石头路面非常滑,几匹马都滑倒了,太后的一位轿夫也失足滑倒,将太后摔倒在地上。一时间马突然狂奔起来,太监不停地高喊“停下来”“停下来”,还听到有人说:“去看看她还活着没有。”我立刻意识到一定出事了。整个队伍停下来,路也被堵死了。当时我们正行进在通往西直门的石板路上。终于,我们看见太后的轿子放在地上,我们走下轿子,去看到底怎么回事。很多人都在激动地谈论着什么,我忽然惊恐起来(因为那段时间,我们刚刚听到有谣言说,革命党人要将宫中的人全部杀光,尽管我们都听说了这件事,但是没敢告诉太后)。我马上走到太后轿子前,看到太后正镇定自若地坐在轿内,对总管发布口谕,叫他不要惩罚这名轿夫,因为这也不能怪他,路面实在太湿、太滑。李莲英说一定不能这样了事,肯定是轿夫自己不小心,抬着老佛爷的轿子,他竟敢这样不小心。说完,李莲英转过头去对司刑太监说:“打他八十大板(这些司刑太监随身携带竹棍待命,比如眼下的这种场合)。”这位可怜的轿夫,跪在泥泞的地上听候发落。司刑太监把他带到一百码开外的地方,按倒在地,开始执行刑罚。没多久,八十大板就打完了。让我惊讶的是,这位太监从地上爬起来,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平静如常。在我们等待的时候,一位太监端来一杯茶,我把茶水递给太后,问她有没有受伤。太后笑着说没事,吩咐我们继续上路。关于这茶,我说明一下:这是太监们早就准备好的,每次宫里迁移的时候他们都会带上一个小火炉和热水,但是很少用到。

像平时一样,所有的女官抄小路提前进宫,以便迎接太后。我们在院子里等了很久,都快冻僵了,太后的轿子才到。轿子经过的时候,我们全都跪下。等轿子经过后,我们起身随她的轿子进宫。太后也抱怨天气太冷,吩咐在大殿中生火。这些火炉都是用铜制成,可以手提,内壁围以粘土,在室外燃着,待到烟散尽后,再拿到室内。这样的火炉拿进来四只,殿内的门窗都关得很严实,不能通风,很快我就感觉恶心起来。但是我依旧忙着整理太后的东西,直到不省人事。

第二天早上,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便问我这是在什么地方。但当我听到太后在隔壁房间吩咐什么的时候,我才放心。一位女官端来一杯萝卜汁,说是太后吩咐的。喝下萝卜汁之后,我感觉舒服了很多。有人告诉我,太后已经休息了,我听后便又进入睡梦中。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太后正站在我床边。我努力想起身,但发现自己太虚弱了。于是,太后叫我继续躺着,静心休养,很快就会没事的。太后说,我最好能睡在她卧室附近的地方,并吩咐太监,房间准备好了就马上把我搬过去。每隔几分钟,太后就会派人来问我的病情怎么样了,想吃些什么东西。按照宫里的规矩,必须站着接受太后的谕旨。但我几次试着站起来都无济于事。这样反复折腾,结果病情更严重了。

快到晚上的时候,李总管过来看我,还带来几盘蜜饯。他人很和气,还告诉我说太后很少为哪位女官操心,我很幸运,还说可见太后有多喜欢我。他坐着说了会儿话,让我多吃些蜜饯。我这会儿什么东西都吃不下,更不用说蜜饯了,于是只好叫他留在那里,稍后我会吃的。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跟他讲。李总管的这次到访,让我很是惊讶,想平日里他很少注意我们这些女官。但是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之所以这么和气,是因为太后喜欢我。

第二天早上,我已经能够起床,于是又开始工作。我去见太后,叩头感谢她在我生病期间的大恩大德。太后说,她已经从李总管那里得知我昨天晚上就已经好多了,见我今天就能起身走动,她很高兴。她说这点小病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因为我不习惯火炉里的煤气。

雪停了,太后决定第二天就去为卡尔小姐选一个继续作画的地方。我提议,如果我们等卡尔小姐来到后,让她自己选择选择合适的工作地址岂不更好。太后说,这绝对不行,如果让卡尔小姐自己决定,指不定她会选一处不允许她进入的地方。当然,宫里有些机密的地方是卡尔小姐不能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