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1087700000046

第46章 拿得起,放得下(2)

杨玢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我们家的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然如此,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侄子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生活的路上总有沟沟坎坎。你的奋斗、你的付出,也许没有预期的回报;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也许永远难以实现。如果,抱着一份怀才不遇之心而愤愤不平,如果抱着一腔委屈怨天尤人,难免让自己心态扭曲、心力交瘁。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别人会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

适时地咽下一口气,潇洒地甩甩头发,悠然地轻轻一笑,甩去烦恼,笑去恩怨。你会发现,天仍然很蓝,生活依然很美好。

此路不通绕个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便着手进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农民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共有兵力四十余万;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汇集江淮以南各镇兵力,也不下五十万人,并雄踞长江天险;而清军不过二十万人。如果在辽阔的中原腹地同诸多对手作战,清军兵力明显不足。况且迁都之初,人心不稳,弄不好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多尔衮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采取了以迂为直的策略,先怀柔南明政权,集中力量攻击农民军。南明当局果然放松了对清的警惕,不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携带大量金银财物,到北京与清廷谈判,向清求和。这样一来,多尔衮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地位。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对农民军的进攻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亦趋稳固。此时,多尔衮认为最后消灭明朝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起了对南明的进攻。当清军在南方的高压政策和暴行受阻时,多尔衮又施以迂为直之术,派明朝降将、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顺治五年,多尔衮以他的谋略和气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绕圈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

美国当代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在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为了争取到1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来解公司之困,他在正面进攻的同时,采用了迂回包抄的办法。一方面,他向政府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将有60万左右的人失业,第一年政府就要为这些人支出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和社会福利开销,政府到底是愿意支出这27亿呢,还是愿意借出10亿极有可能收回的贷款?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投反对票的国会议员们,艾柯卡吩咐手下为每个议员开列一份清单,单上列出该议员所在选区所有同克莱斯勒有经济往来的代销商、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万一克莱斯勒公司倒闭,将在其选区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分析报告,以此暗示议员们,若他们投反对票,因克莱斯勒公司倒闭而失业的选民将怨恨他们,由此也将危及他们的议员席位。这一招果然很灵,一些原先激烈反对向克莱斯勒公司贷款的议员闭了口。最后,国会通过了由政府支持克莱斯勒公司15亿美元的提案,比原来要求的多了5亿美元。

最大的快乐

财主库尔勒对阿凡提说:“聪明的阿凡提先生,你能告诉我在哪儿可以买到最大的快乐吗?”

“你为什么要买这个呢?”阿凡提问道。

库尔勒说:“因为我很有钱,可是很不快乐,这一生从未经历过最大的快乐,如果有人能让我体验一次,即使只是一刹那,我愿把全部的财产送给他。”

阿凡提说:“我这里就有使全身心快乐的秘方,但是价格很昂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看看吗?”

库尔勒把装满钻石的锦囊拿给阿凡提,没有想到阿凡提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锦囊,跳起来,就跑掉了。

库尔勒大吃一惊,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大叫:“抢劫啦!救命呀!”可是无人理会他,他只好死命地追赶阿凡提。

他跑了很远的路,跑得满头大汗、全身发热,也没发现阿凡提的踪影,他绝望地跪倒在山崖边的灌木旁痛哭,没有想到费尽千辛万苦,花了几年的时间,不但没有买到快乐的秘方,大部分的钱财又被抢走了。

库尔勒哭到声嘶力竭,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被抢走的锦囊就在灌木丛中。他抓起锦囊,发现钻石都还在,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极大的快乐充满他的全身。

正当他陶醉在最大的快乐中的时候,躲在巨石后面的阿凡提走了出来,问他:

“你刚才说,如果有人能让你体验一次最大的快乐,即使只是一刹那,你愿意送他所有的财产,是真的吗?”

库尔勒说:“是真的!”

“刚刚你拿回锦囊时,是不是体验了最大的快乐了呢?”阿凡提又问。

“是呀!我刚刚体验了最大的快乐。”

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失而复得。人生中有时要知足,要善于感觉自己拥有的幸福。许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味地自寻烦恼,直到吃尽了苦头,方才体味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没有什么不能承受

他是一个天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就是死了一只蚂蚁,他都会流泪。每当左右的人向他禀报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啊,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人有旦夕祸福,一年之后,灾难降临到他身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母被杀,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他最终逃出虎口时,已经是只有一条腿了,无奈他成了可怜的乞丐。

当人们得知他的身世,都流下同情的眼泪,继而发出他曾经发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此时的他慢慢地说道:“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知足者常乐也,而其终身不辱也。人生中很多失败的例子是不知足所导致的。

记得台湾的一位大学校长在新生接待会上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快乐吗?”“快乐!”下面的同学立即欢呼起来。“好,好,我的话到此结束。”大家惊愕了半天,然后才恍然大悟,顿时掌声大作。这位颇有风趣的校长其实是很了解学生心理的,也很了解人的心理。他认为人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如果大家都很快乐,自己就不必再扫别人的兴了,因此,这位校长的做法很高明。

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或者说快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也许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快乐是很主观的,一个人的快乐他人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他的表现和行为举止才有所了解。一个人认为是快乐的事,而另一个人却未必认为快乐。总之,快乐是很奇怪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追求快乐是人性之一。哪个人不愿自己生活得快乐点?有人说人生来都是痛苦的,哪有快乐可言?正因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乐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可以归根到底是为了“快乐”二字。成功的事业、富足的家产、自我实现……都是为了最终的快乐。快乐是一副润滑剂,有了它你的生活将会光滑许多,没有它你前进的道路上谁能想到又会有多少障碍和阻力?人生至多也不过百年,匆匆之后便成为过客。

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何来呢?人生来就是要追求快乐的,生来便具有各种欲望。这些需要和欲望应该是得到满足的,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当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差距时,人的需要便产生了匮乏,也产生了痛苦。痛苦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它像恶魔一样折磨着我们,企图使我们拜倒在它的脚下。而人越是痛苦,才越觉得快乐的可贵,才会拼命地去追求快乐。当他得到了新的快乐,新的痛苦又产生了。痛苦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说不去追求快乐了呢?不,快乐是能追求到的,尽管人的欲望无穷,只要我们能知足,便能常乐。

知足的人即满足于自我的人,知足者能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和痛苦,于是就干脆压抑一些无法实现的欲望,这样虽然看起来比较残忍,但它却减少了更多的痛苦。在能实现的欲望之内,他拼命为之奋斗,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乐便油然而生,每上进一个台阶,快乐的程度也会上进一个台阶。只有经常知足,在自我能达到的范围之内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勉强自己,去强迫自己,而是自觉地知足,才能心平气和去享受独得之乐。

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空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人生之旅,我们不是也常常开错“窗”吗?

为了得到某一种东西,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而一旦得不到时,我们竟莫名地不知所措,执拗地相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其实,我们是开错了我们的那扇希望之窗。在没得到之前,希望寄予在所希望的事物之上,越积越大;而一旦真的得不到,那种希望会随时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这两种一如波峰、一如波谷的情绪,完完全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好“窗”的缘故。

开错了“窗”,会使本来美好的事物变得黯淡无光;会使朋友之间的友谊荡然无存;会使恋人间的感情出现裂痕。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这扇“窗”能不能开,值不值得开,怎样去开。

失意不忘形

得意忘形的事,生活中常有。

自然,在得意忘形者的身后,常有苦痛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