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气是什么?”
高僧打开门锁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顿悟:
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一位高僧说:“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它时,它便会消散了。”既然如此,何苦要生气呢?
如何改变爱生气的坏毛病呢?
首先,要要认识到生气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人,火气上来时只知怪罪别人,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责任。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促使其生气、发脾气的并不在对方,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退一步说,即使责任在对方,他也可能是无意的,友善和谅解比什么都重要,这样脾气也就发不起来了。
其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与自身愿望相矛盾的事,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用他人的眼光去看待眼前发生的问题,那你就不会发脾气了。
第三,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可以采用下列办法:
回避。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会使人生气的事,可以暂时避开,眼不见为净,耳不听则宁,气就生不起来了。
退让。遇到使人生气的事,如果不是原则大事,就采取让步退却的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既使自己解脱,也宽容了别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控制。一旦遇到确实使人生气的事,静坐一会儿,用理智战胜情感,让心情自然平静。
转移。遇到会生气的事,自己一时难以排谴,可以向亲友倾诉,或者是参加一项体育活动,干一些体力活,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