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12

第12章

多向孩子请教,小老师进步快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弹珠,当然是其中最会弹的那个玩得比较积极,输的那个不用几个回合就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两个孩子同时学习,当然是成绩好的那个比较积极,总是出错,老被别人比下去的那个积极性会差很多。

无论做什么事,孩子总是会在自己稍微有优势的方面表现得积极,比不上人家的方面就不积极。如果他老是没有邻居家的孩子考得好,学习起来自然觉得没意思,大人也是这样的。几乎谁都喜欢处在占优势的那一方,好控制局面。

但不是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好,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怎么办?必须出现一个比他更弱的人,来增加他的自信心,这个人不是哪个倒霉的孩子,而是我们的妈妈。

当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妈妈总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告诉他哪个对哪个错,孩子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如果妈妈能虚心向他请教,假装自己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反而会高涨起来了。

有一个叫做小雨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考试的时候总是不理想,妈妈分析觉得还是孩子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

有一天,小雨正在背地理课本里面的地中海气候什么的,妈妈从外面进来,端了一杯水,笑着说:“喝点水吧。你背的这个地中海气候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一个气候术语,就是根据地理气候的特点,把全球分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不过地中海的比较特别,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所以就叫地中海气候。”孩子喝水的时候回答道。

“哦?地中海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啊,妈妈从来没有想过那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子呢。”妈妈好像真的想去看一看。

“地中海在这里,”儿子指着地球仪,“它的气候特点是……”就这样,孩子把地中海的气候介绍了一遍,又和别的气候作了比较,还顺便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妈妈听得津津有味。

“哎呀,你们现在的教材真有意思,可惜我们当年没有这么有趣的书读。”

“妈妈,你要是喜欢,我往后经常给你讲讲?”小雨竟然主动提出了给妈妈上课,妈妈当即说好,并且定下每个双休日选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妈妈上课,从地理到历史,除了数学之外都行。孩子自由备课,可以拟定试题,抽查考试,判分数,写评语……

当然,这个妈妈在背后也下了不少工夫,为了提醒儿子不要犯同一个错误,妈妈故意在孩子出错的地方做错,让孩子“纠正”,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小老师”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是在增加孩子的负担,其实是在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孩子一直处于一个被安排、被教育的地位,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就会积累成厌学、偷懒的坏毛病。妈妈以一个求教者的身份来接近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适当排解。

这里最需要的,是妈妈的决心和耐心。如果有的妈妈喜欢麻将、逛街等,自然就很难有时间学习了。所以,妈妈适当地作出牺牲才能成就这种学习方法。

当然还有别的方式,比如让孩子给表弟表妹当老师,辅导他们的作业等,不过,这没有让孩子直接复习自己刚学的功课有效。给表弟表妹上课时,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有恃无恐”,可能养成没有耐心、急躁、伤害弟弟妹妹的行为习惯,所以要慎之又慎。

如果孩子觉得妈妈当学生很奇怪,你可以给他讲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孩子也听说过。

孔子走在路上,听见两个孩子为太阳的远近争辩不休。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相反。

第一个孩子的理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孩子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灼热起来,这不是因为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孔子听了他们两的话,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于是拜小儿为师。

太阳的远近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也可以成为孩子和妈妈讨论的一个问题。连大学问大智慧的孔子都虚心向孩子求教,妈妈学习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孩子也能学会“不耻下问”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好妈妈成长课:

妈妈在向孩子请教的时候,一定要投入到请教的过程中,不能一看就知道是在 “演戏”,那样孩子就没有认真教课的欲望了。如果妈妈能够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来更好,挑战“小老师”,“小老师”再回去问老师,如此循环,孩子对知识就能理解得更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