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28

第28章

不撒谎,诚实才能成为孩子的信仰

老师打电话来说孩子一下午没去学校,于是等孩子回来,你问他:

“下午上课怎么样啊?”

“恩,挺好的。”

“老师都讲什么了呀?”

“哦,讲的……讲的课文。”

这个时候,你明知道孩子说谎了,但是应该怎样做才能既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让他以后不再撒谎呢?

诚实,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教育环境中养成的。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他们因为害怕父母的责罚而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撒谎。其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造成孩子是否诚实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中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大苹果!”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同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都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

小时候,妈妈给孩子灌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他长大了便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事与物,你也可以通过分苹果这样的小事,给孩子灌输一种积极诚实的心态。如果你对孩子撒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样,就会变成一种放纵,孩子会越说越厉害,直至走上邪路。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成为诚实、不撒谎的孩子呢?

第一,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说谎。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妈妈就应该给孩子起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如果哪天你带着孩子去买东西,小贩不留神多找了你钱,你赶紧装作不知道拿着东西走了,而这一幕正好被细心的孩子注意到,那以后你要再给孩子讲应该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他还会相信你吗?

第二,要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时候,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说谎往往比说真话更能免受处罚。对于这种情况,妈妈不宜急躁,应先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了解他撒谎的动机,让孩子明白,没有撒谎的必要。孩子自然不会再惧怕处罚。

第三,肯定、表扬孩子承认错误的态度。

当孩子承认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责怪他,而应该对他承认错误的态度加以肯定,让孩子体会到诚实的可贵。大多数妈妈认为,孩子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撒谎的严重后果才说谎的。事实上,孩子说谎有时是因为说了真话反而会受到惩罚,所以他选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试想一下,当孩子第一次承认撒谎后,你不但不肯定他的勇敢,还无情地责怪他,下次再犯错的时候,你还能指望孩子对你说实话吗?

第四,对孩子的撒谎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

适当的处罚可以让孩子知道撒谎的代价,以便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孩子打碎了碗,但说谎了,你了解真相后可以罚孩子自己把碎片收拾干净。

好妈妈成长课: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如果孩子出现了说谎的现象,妈妈首先要进行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给孩子做了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