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37

第37章

“男孩儿穷养,女孩儿富教”真的有理吗

现在,随着人们对孩子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日益重视,关于现代育儿的争议和探讨也相应出现。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而荷尔蒙帮助人实现了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分别带着不同的特质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也就注定了从一开始,男孩和女孩就是不同的。的确,不同的生理特点也决定了与那些喜欢布娃娃的女孩子相比,男孩们更热衷于手枪、坦克、打仗等具有冒险性的游戏。作为家长,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是:根据男女天生的不同特征,进行与其特征相适应的教育,即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

“男孩儿穷养,女孩儿富教”不能片面地理解“穷”与“富”。富与穷的内涵,是一种对于不同性别的孩子进行不同教育的方法,在教育目的上有所侧重,绝不停留在富与穷的金钱意义上。

晓晓的父亲失业后,全家靠吃羊市上卖剩的羊杂碎过活。一天,她在一个商场的柜台内看到了一只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发卡,顿时便迷上了它。晓晓赶紧跑回家去央求妈妈给一元钱。母亲叹了口气(一元钱能买半斤羊杂碎呢),但父亲说:“给她钱吧,要知道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为孩子买到快乐,今后是不会再碰上的。”

与晓晓的父亲不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大儿子20岁时去欧洲旅行,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把自己所带的路费差不多花光了,临行前他遇到了一匹非常好的马,正好它的主人要卖掉它。他太爱这匹马了,就把自己最后的一点路费拿出来买下了这匹马。然后他打电报让父亲寄点路费让他回家。罗斯福给他回了一封电报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又卖掉了马。罗斯福反对男孩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晓晓父亲的教育就是“富养女”的典型案例,一元钱买到女儿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知道,不是只有富豪才有资格讨论“富养”。而西奥多总统训练孩子独立的方法可以称为“穷养”。

澳大利亚属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

“穷养男,富养女”就是要让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回归到正常的轨道,让女儿拥有妩媚的柔情,让儿子拥有坚韧的自信。

然而,目前对“男孩儿穷养,女孩儿富教”的理论,很多父母都存在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富教”就是让女孩子从小过奢华的生活,弹钢琴、看画展、吃穿精致、日用奢华,把她当成小公主来伺候,这样长大的女孩自然会变得拥有高品位、高审美和高贵的气质。于是,许多家长挖空心思地满足女儿的各种要求,其实,这是对“富养女”的一种误解。富养女,并不单单代表金钱的充裕、物质生活的绝对满足,“富”没有绝对标准,只是相对每一个具体家庭而言的富足。让女孩感到安稳、宁静,通过正确的教育让女儿变得乖巧快乐,变得优雅温柔,陶冶女孩的性情和培养她高尚的品格,这才是真正地让女孩富有。

一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母亲,非常看重女儿的品格与气质的培养。她为女儿编织各种适合她体形的衣服,严格要求女儿养成爱卫生、有节制的习惯,每个月都陪女儿去图书馆。母亲从来不在女儿面前表现出窘迫、邋遢的样子,对待爷爷奶奶非常有耐心,家里也收拾得非常妥帖。在母亲的调教下,女儿可爱的天性得到保护,成为她天然的气质,让人怜爱。

在理解“穷养男”上,家长又以为就是要让男孩尽量地多吃苦,不管条件如何都要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其实,“穷养”也是一种教育上的投资,是对男孩的性格、职业、人生的投资。它不仅需要狠下心来让男孩自己去体验,还要有把握尺度的智慧。而很多家长只看到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

为了不忘过去最困难的日子,日本一家学校给孩子们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号啕大哭,拒食3天。校方毫不动摇,第4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在日本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日本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无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可怕自然界,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独立生存。一个孩子从荒岛归来后,感慨地对老师说:“我以前以为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都是本来就有的,荒岛的历险才使我明白,人生来是两手空空,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过去老师讲劳动光荣,我们感到很空洞,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意。”

说到富有,日本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日本人重视孩子的性格教育,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困难,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男孩们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荡,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从小磕磕绊绊,“穷”出应对人生的能力和本事。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培养男孩这样一种适应压力的能力,让他变得积极进取、有主见、有雄心、理智、自我依靠,只有掌握了这一点,男孩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好妈妈成长课:

富养女,并不单单代表金钱的充裕、物质生活的绝对满足,而是让女儿变得乖巧快乐,变得优雅温柔。穷养男,则是对我们自身期望的一种投资,是对男孩的人生决策、职业发展有关的投资,“穷”出其应对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穷养出其积极、主见、雄心、理智、自我依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