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53

第53章

80/20——与孩子对话的黄金法则

作为妈妈的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努力地打起精神,准备和孩子好好沟通沟通时,不是被孩子三言两语给打发了,就是被噎得半天回不过神来。不但不能达到了解孩子的目的,还惹得一肚子气,逐渐丧失了和孩子谈话的兴趣,以至于越来越不了解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因此,妈妈一定要学会与孩子交谈的技巧,而这个技巧,就是有名的80/20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他发现,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被少数人占有了,而且这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数量具有极不平衡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个简单而让人不可思议的结论:如果社会上20%的人占有社会80%的财富,那么可以推测,10%的人占有了65%的财富,而5%的人则占有了社会50%的财富。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让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论:

一般情况下,我们付出的80%的努力,也就是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没有创造收益和效果,或者是没有直接创造收益和效果。而我们80%的收获却仅仅来源于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带来20%的成果。

显然,80/20法则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

所以,我们做事情应该要把自己的精力花在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解决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需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而和孩子谈话,亦是如此。

妈妈和孩子能够顺利地交流思想,对于相互之间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妈妈都希望孩子和自己讲讲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样妈妈就可以理解和帮助他们。如果我们问家长:“你经常与孩子交流吗?”

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当然啦,我们经常说,可他一点也不听。”

其实,家长所谓的交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唠叨,批评、说教、哄骗、威胁、质问、评论、探察、奚落……这些做法不管出发点是多么好,都只会使相互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和充满敌意。试想,如果孩子是你的朋友,你总是板起面孔不管不问地说一大堆,你们的友谊还能维持多久?

妈妈们常常犯一个重要的错误,就是他们说得太多。他们过早地对孩子进行长篇大论式的谈话,并且还常用一些孩子听不懂的词。那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讲大道理的妈妈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好管教。当他长到十几岁时,他的妈妈又试图用严厉的惩罚来对待他们,但是已经听惯了大道理的孩子甚至比一般的孩子更不接受这种惩罚。

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把握好谈话的“度”。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在教导人们怎样对话的时候,建议我们把80%的时间留给对方来发言,把剩下的20%的时候拿来提一些能够启发对方说下去的问题。可以说,对话的过程重在倾听,妈妈们更是要懂得这个法则。

一般而言,最好对年龄小的孩子侧重管教,而对大孩子则多交谈。例如,告诉2岁的孩子电源是危险的不能碰,就不如把他的手一把拉开并严厉地说“不能碰”,更能使他立即理解你的意思。

可是,如果你不对一个13岁的偷偷抽烟的孩子详细地解释尼古丁的害处,而是简单地责罚他,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这些青少年的世界中,他们需要大量的空间去表达自己、需要耐心的听众。妈妈们多多倾听,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这就像大禹治水,重在疏导,而不是想办法用东西堵塞。

好妈妈成长课:

当孩子厌烦了你的话语,甚至一听你的谈话就蒙着耳朵钻进被子里,不妨巧妙地运用80/20的黄金法则,作为妈妈的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可以花最少的力气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