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1088400000076

第76章

爸爸修好了水龙头,真能干

厨房的水龙头坏了,妈妈做饭都成问题,这个时候,爸爸站出来,拍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保准今天能吃到美味的晚餐。”

不一会儿爸爸就找出自己的修理箱,开始动手了。儿子站在爸爸身边,问这问那,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很快,爸爸就拆掉以前漏水的龙头,换上一个新的。看着清水哗哗地从笼头流出来,孩子忍不住拍手鼓掌:“哇,爸爸,你真棒!”

看父子俩笑成一团,妈妈一边系围裙一边忍不住对着孩子赞叹道:“看,爸爸厉害吧,家里没了他还真不行。”听妈妈这么说,孩子对爸爸更加佩服了。

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很多母亲认为粗心的男人不适合照顾孩子,于是对于孩子的问题事无巨细,于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这一角色成了摆设。但是,“美国教育家”杜布森博士认为,父亲应该承担起塑造下一代男人的主要任务,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母亲、幼儿园女教师,要多拿出时间陪陪孩子。父亲为此有可能会牺牲部分事业与社交,但却能得到更伟大的成就——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

父亲这一称谓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果。

母与子的关系,在任何动物间,都能一眼即可看出。可是像人类这样的父子关系,却必须在社会的组织或制度下,亦即在某种规则下建立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换句话说,所谓父亲,是家庭中的“社会代表人物”;是表现母子关系这个动物性关联所没有的“制度”与“规则”的人。

如此想来,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存在意义就更明确了。父亲要教给孩子的是他所代表的“社会”或“制度”等人类团体的规则,这一点是母亲给不了的——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在孩子的天性中,大多具有喜欢模仿的特点。他们在成长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左右。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亲早期教育的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的个性更全面地发展。父亲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等影响儿童,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除此之外,专家研究还发现:孩子到中学阶段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在减弱,父亲的影响力在上升……

可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或者是因为母亲的全权负责、或是因为生存压力的加大,许多父亲将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力争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而对家庭里的事,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事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将此重任托给母亲,回到家里也很少与孩子待在一起,陪伴孩子。

有一次,一位美国教师在演讲会上,提供许多协助儿童克服惧怕的方法,并一一举例说明,引起听众高度回响。会后,有几位听众问道:“父亲不尽责,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教师解释道:“就我的经验和观察,那些缺乏父亲照料的孩子,如果母亲或家人不能提供安全的爱,孩子较易自暴自弃,闹事,不读书,沉沦于玩乐中而不能自拔,甚至犯罪。”

“怎样才能补救呢?”

“我接过许多这类个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专业辅导,而是一个关心他们、了解他们、肯花时间陪他们的父亲。他们需要的也不是心理医生,而是一个他信任和尊敬的男人。因此,要唤醒那些不尽责的父亲,把他们从麻将桌上请回家,从灯红酒绿中请回家,从超工时的工厂和办公室里请回家。要他们尽一份应尽的天职,做一件非做不可的良心事。因为孩子需要他的爱、陪伴和支持;否则,他们将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失职的父亲’的罪恶!”

“如果找不回来呢?或者他没有父亲呢?”

“找一个能代替失职(或缺席)父亲的人,也许是老师,是一位爱心的义工或辅导员,给他关怀、支持和安全感。”

因此,在家庭里应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父亲的角色绝不能从家庭教育中淡出。

当然,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强化父爱,并非就要削弱母爱,淡化母亲的职责;相反,父亲和母亲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让孩子既从母亲那里得到爱抚,学会同情心,又在父亲那里养成坚毅的品格。这一切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好妈妈成长课:

聪明的妈妈不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坏话;相反,她们会找一切机会称赞爸爸的优点,因为在孩子的生命中,爸爸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孩子会从爸爸的身上学到一切关于坚韧、勇敢、上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