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4节过度求奇,创新过于理想化
创业硬伤:
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在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不可能生存。但是创业者如果盲目地相信这句话,认为创业就是创新,只要点子足够新奇,就能包打天下,那就陷入了创新的误区。创新要在已有产品和市场的基础上进行,不可过于理想化,更不可拍脑门决定。
很多公司团队在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时,总是试图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特点。这样的公司喜欢罗列自己产品和对手产品性能的详细比较,自己的产品往往看起来功能更多一些。不幸的是,他们从来不问“消费者真的在乎这些功能吗?”或者说,“这项功能是消费者想要的吗?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吗?”。事实上,很多公司在争着为消费者提供 更多的功能-即使很多功能消费者可能永远都没有使用过。
新疆一个生产葡萄酒的企业老总深知自己的实力远远不能与张裕、王朝、长城等行业巨头相抗衡,但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这几个行业巨头都没有涉及高价位的红酒领域。他心中一阵窃喜:这不是人无我有的突破点吗?在一阵紧锣密鼓地筹备后,他们推出了高价位的红酒,但一进入市场,消费者根本就不买账。他没了解到,此价位的红酒完全是外国品牌的天下,虽然外国品牌在国内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洋酒比国酒好的观念根深蒂固,贸然介入自然危机重重。
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创新,而是说要合理创新。“一个企业不发展、不创新、不进步,就面临着下滑和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张瑞敏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领悟出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由于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的影响形成的制约力,有向下滑落的倾向,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为使海尔在斜坡(市场)上的位置保持不下滑,并使它往上移动,需要两个向上的动力:一个是支撑力,保证它不向下滑,就需要强化内部基础管理这一止退力;促使它往上移动,就必须用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个拉动力。海尔公司的经济专家将这一理念整理为“斜坡球体定律”。它揭示了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进则退。一个企业不发展、不创新、不进步,就面临着下滑和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根据这一原理,海尔将“创新”作为海尔发展的灵魂,就是要解决企业从斜坡往下滑的问题。的确,海尔这个企业巨人,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每天申报两个专利。截止到2006年底,海尔拥有7008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之最。
安徽省每年的5月,是当地特产——龙虾上市的季节,龙虾是许多人喜爱的美味。每到这个季节,合肥各龙虾店、大小排挡生意异常火暴,大小龙虾店就有上千家,每天要吃掉龙虾近5万斤。但是龙虾好吃清洗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龙虾店的经营者。因为龙虾生长在泥湾里,捕捞时浑身是泥,清洗异常麻烦,一般的龙虾店一天要用2~3人专门手工刷洗龙虾,但常常一天洗的虾,几个小时就被顾客买完了,并且,人工洗刷费时又费力,这样又增加了人工成本。海尔针对这一潜在的市场需求,迅速研制开发,没多久就推出了一款采用全塑一体桶、宽电压设计的可以洗龙虾的“洗虾机”,不但省时省力、洗涤效果非常好,而且价格定位也较合理,只要800多元,极大地满足了当地龙虾经营者的需求。过去洗2公斤龙虾一个人需要10~15分钟,现在用“龙虾机”只需3分钟就可以了。
就在2002年安徽合肥举办的第一届 “龙虾节”上,海尔推出的这一款“洗虾机”马上引发了抢购热潮,上百台“洗虾机”不到一天就被当地消费者抢购一空,更有许多龙虾店经营者纷纷交订金预约购买。这款海尔“洗虾机”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获得安徽卫视“市场前景奖”。
海尔根据消费者洗龙虾难,造出了洗虾机;海尔还曾为农民兄弟设计了洗地瓜机。正如张瑞敏所说:“中国企业不能用时间来赢市场,唯一能做的就是创新。”
海尔的创新主题实质上是一直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运转。张瑞敏曾说:“我想任何一个企业做的产品,你卖的肯定不是这个产品,换句话说,用户要的绝对不是你这个产品,要的是一种解决方案……”张瑞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总是根据用户的意见,从根本上把握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永远不是为产品找用户,而是为用户找产品,真诚到永远”。
创业一点通:
只有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加大产品的技术创新力度,研制生产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科技产品,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够在未来的全球一体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的说法,意思是说流水和户枢因为处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侵蚀,所以才能够保持常新。同样,一个企业只有处在不停的运动和革新之中,才能够保持活力,才能够避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