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1088900000025

第25章 禅与现代生活:向上向善 (2)

青年人要在现实中把握理想。现在的年轻人多半理想多于现实,而生活正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艺术,所以应该将二者合理调和。学佛的年轻人切忌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应该理想与现实兼顾,因为我们现在所受的、所遇的,都是过去所带来的福报和罪报。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改良社会,改变环境,就必须付出努力。不努力而要求环境适合理想,可能得来更多的苦报,结果是苦多于乐,失意多于得意。

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所以年轻人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必须以清凉的智慧为依准,悲智并用,才能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上处理好理智和感情的关系。

青年人要将有原则的个体融入到群体之中。每个人都是与群体相连的,任何一个人离开社会的链条都无法正常地生活,所以,要能够以一颗付出与包容的心融入其中。但是,佛教徒并非没有原则的乡愿,他们不计较、不争功、不诿过,却也并不是丧失原则的步步后退,不是要做一个想忍辱而又负不得重,忍气吞声之后又处处抱怨的人。学佛本意在消除烦恼,不要烦恼未曾消缺,反而被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缠绕了心神。

青年人既要有所作为,而又不为名利心所障。圣严法师认为,真正的佛教徒是真正地在贡献,并非为了名和利。所以年青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但是,不求名利不等于过分的谦虚,对于那种水到渠成、实至名归的名,我们不必推。事实上,很多执著于名利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很多不求成名的人最后反而为人推崇。

太虚大师曾说过,“人成即佛成”,现代社会中心中向佛的青年人只要守住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义务,敦伦本分,人即成佛。

莲心禅韵:

太虚大师(1889--1947):近代高僧,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16岁时进入苏州小九华寺剃度为僧。出家后即往宁波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前往永丰寺随歧昌和尚学经。

已展不收

马祖禅师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将双腿伸向路中央,恰逢一个小和尚推着小车从路上经过。

小和尚恭恭敬敬地说:“禅师,请您将腿收回,我好过路。”

马祖禅师回答说:“伸出去的怎么能收回呢?”

小和尚说:“伸出去的不能收回,已经前进的自然也不能后退。”说完,他推着小车从马祖禅师的腿上碾了过去。

做一个幸福的居家人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人追求“叶落归根”,根在哪里?根在家乡。几千年的农耕传统造就了民族特质中安土重迁的心理惯性。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与亲情,君与父的角色向来是合而为一的,家国同构的传统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渴望稳定的社会环境与融洽的家庭氛围。

家庭就像是一个个单独的小社会。作为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圣严法师非常重视每个家庭的和谐关系,他认为净化人间要从净化家庭开始,也就是要从建立佛化家庭开始:提升自己,净化家庭,进而影响周遭的亲人、朋友,再扩及社会,才能达成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

社会的转型以及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了传统的大家庭制度,许多小家庭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小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但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也不容小觑,家庭问题的积累不仅是对小家庭和谐氛围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相关的人,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所谓积重难返,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小小蚁穴也会毁掉万里长堤。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妻仍然继续吵架。

丈夫:“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

妻子:“你杀!你杀!我就说你不像男人!”

仙崖:“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路人:“和尚!大声乱叫什么?夫妻吵架,关你何事?”

仙崖:“怎不关我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路人:“真是岂有此理,为了红包就希望杀死人!”

仙崖:“希望不死也可以,那我就要说法了。”

这时,连吵架的夫妇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听仙崖禅师和人争吵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教道:“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照亮别人;做柴火,温暖别人。希望贤夫妇要互相敬爱!”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相守又多么难得,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牵手,就应当相互扶持,互敬互爱。仙崖禅师对这夫妻二人的一番劝导并非禅语,却又透着无限禅机,牵手即是缘分,自当用生命来珍惜,又为何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圣严法师认为,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夫妻间必须运用智慧与慈悲,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少一些计较与猜疑,以彼此的爱护与关心,来努力经营幸福的婚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忙碌工作了一天或者心情不顺时,总会想到在温暖的家中已经有人为我们沏好了一杯热茶;当我们奔波在外身心俱疲时,总会想到冬夜家中那一盏守望的灯火。每个家庭都有一扇充满悬念的门,推开后,不知道其中是天堂还是地狱。我们没有能力掌控每一扇门,却可以营造自己家中的一份恬静。众生常常向往西方极乐,却不知自己的家庭也可以成为最幸福的居所。

一个年轻人,家里很穷,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很信佛,每天虔心拜佛,但对母亲的劳苦,很不以为然。母亲为了生活每天披星戴月地劳作,而年轻人却十分不屑于琐碎的劳动。

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听人说远方山里的寺院里有一个老方丈知道佛的真谛,便涉水攀山,千里迢迢前去请教。老方丈告诉年轻人,为你光脚开门的人,就是你在寻找的佛。

年轻人开始了漫漫征途,寻找那光脚为自己开门的佛。他经过了很多的寨子,投宿了不少的村庄。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可就是没有肯为他光脚开门的人,许多时候年轻人被藐视为龌龊的乞丐撵出门。年轻人对佛的追求开始动摇了,失望了。他开始无比想念自己的家,想念自己不辞而别的母亲,几年不见,母亲不知怎样了。

一天深夜年轻人回到了家,轻轻呼一声:“娘!”门便开了,母亲没有一声抱怨说道:“我的儿子,你终于回来了,娘好想念你!。”

年轻人低头进门,看到了母亲的一双赤脚,顿时热泪盈眶。

年轻人一心寻找的佛其实就是自己的母亲,就在自己的身边,不能事亲,焉能成佛?笨人寻找远处的幸福,聪明人却在脚下播种幸福。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颗幸福之花的种子,亲情就是种子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只要将它播种在脚下,用心呵护,用爱培育,就会得到佛陀最美好的祝福与眷佑。

幸福的婚姻与家庭就像是香水一样,洒在自己身上,也润化了别人的心田。

莲心禅韵:

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也叫六度。这六度是菩萨万行的纲领。

水中游鱼

有一个僧人请教善会禅师:“什么是道?”

善会禅师回答说:“太阳出来光照四方,万里晴空不挂一片云彩。”

僧人又问:“禅师所言的这种境界我如何才能领悟到?”

善会禅师:“清净之水,游鱼自迷。”

做一个积极的职场人

每个现代职场人时刻都在奔跑,为了衣食温饱,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为了对社会有所裨益,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大多数人都一直行走在路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时代的生活规律,而现代社会则将工作的时间无限拉长。其实时间本是有限的,但若不能摆正心态,积极地对待职场生活,每一分钟都会成为对自己的残酷折磨。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很忙碌,圣严法师本人也面对着同样的情况,参禅礼佛,开示信徒,学习修持,但是他从未因此而抱怨。法师常说:“忙没有关系,不烦就好;忙不是问题,烦就成了困扰。”正确领悟禅宗的古老智慧,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就能够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圣严法师说:“今天的世人,往往误以激进的拼斗为积极,因而为个人制造不安,也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带来困扰。”那么,何谓积极?法师将积极解释为“时时地生活于现在,既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于过去的骄傲和悔恨,也不将宝贵的生命,消磨在对于未来的幻想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