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热血烽烟
10951200000001

第1章 蕴进归来

热血烽烟

第一部

诗曰:

枪林弹雨频穿梭,非望金銮颁颂歌;

梦里神州无限好,河清海晏共均和。

第一节蕴进归来

一九三七年,初冬的一个上午。

在闫东农村的一条官道上,出现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部队,率领这支部队的是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军官,此刻,他正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中间,迤逦向一个村庄走来。

这村庄坐落在摩耶山麓,四面都是高山,山顶奇峰入云,山上树木葱茏。

从村里走出两个身穿练功服的小青年,看到了这支队伍和骑在马上的青年军官,欢呼着跑上前,向着军官大喊:“二哥,二哥,你终于回来了!”

军官看见弟弟向自己跑来,连忙从马上跳下来,把缰绳交给警卫,自己飞跑过去迎接着,一把把两个人拥入怀里,亲热地抚摸着他们的头,惊奇地说:“蕴武,蕴魁,我的好弟弟,一别三年,你们都长得这么高,这么大了。”说着一手牵着一个,欢快地向村口走去。

蕴武一边走一边告诉蕴进:“爸爸妈妈接到你的信,知道你今天要回来,兴奋的不得了,一大早就催我们出来接你。”

蕴魁也说:“他们现在就在院门牌坊前等你回来呢。”

说话间,他们就来到了村口。

村口矗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三个黑漆大字:“戚家庄”。

戚家庄远近闻名。这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子孙分支的一个庄院所在。这个院子四周都是高固的石质围墙。离院门两丈开外,有一口水质清冽的大池塘,塘边植满桃树;塘中东、西两处各矗立着一个有廊桥与塘边相通的亭子,造型精致;塘里长着许多青青的莲藕。塘边一条石板铺成的宽阔道路通向庄外。

院门大牌坊前,有四个人站在那里。前面一对中年夫妇是蕴进父母。他们是出来迎接已经三年久盼的归家游子来了。军官见到父母,赶忙上前,敬了一个军礼,激动地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父母眼里满是泪花。他们伸过手去一人拉着儿子的一只手,欣慰地说:”蕴进,你终于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接着,蕴进又向站在后面的哥哥蕴文敬礼:“哥哥好!”蕴文伸手拉着弟弟的手动情的摇了两摇,眼睛里也是满含着泪水。

蕴文身边站着一个略显羞涩的年轻女人,此时她正沉静而又好奇地打量着蕴进。蕴文介绍说:“蕴进,这是你去年过门的嫂子。叫桂枝。”

蕴进看这少妇,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很是俊俏,举手投足间有一股高雅清新的气质,赶忙敬礼,说“嫂嫂好!”

桂枝还没有进入戚家大门,就听人说过戚家有一位公子曾在黄埔军校读书,后来去了德国军校留学。嫁进戚家以后,常听公公婆婆念叨,又听丈夫和小叔子常常说起,才知道这位公子已经三年没有音信,前几天才写信回来,说准备今天回家。多年来,桂枝一直猜想着这这位公子是一个什么样儿,现在来到身边,她发现这位传说中的公子和他的三个弟兄一样,都比较全面地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基因,一律的四方脸,卧蚕眉,高鼻梁,宽额角,大耳方唇,眼光明亮。与蕴文比较,蕴进要高出一个头顶;是四兄弟中最高最魁梧的一个。而且蕴进一身戎装,腰系皮带,比起蕴文更威武挺拔。大约是经过军校多年浸染和年少得志的原因,举手投足之间,精神和气质都和常人有些不同。

桂枝听蕴文介绍完,便向蕴进点点头,忽闪着好看的眼睛说:“二弟好。”

蕴进回头向自己的卫兵介绍了父母和哥哥蕴文和嫂子桂枝。在排长的指挥下,卫兵们迅速整队,一声口令,士兵们嚓地一声,整齐地向着蕴进父母立正,然后一齐举手敬着军礼,同时整齐地大声说:“伯父、伯母,哥哥、嫂子好!”

蕴进父母和蕴文、桂枝都微笑着点点头。

而后蕴进指着士兵们向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看到的这些弟兄都是我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蕴进父母异口同声地说:“欢迎你们!”

戚蕴进接着指着刚才指挥整队的排长说:“这是刘天明,我的警卫排长。”

刘天明趋前一步,“啪”的一个立正,举手一个标准的军礼。蕴进父亲上前和他握了手,母亲也跟在后面向天明表示欢迎。

然后,戚羽明转头对蕴进说:“回家说话吧。”

蕴进于是扶着母亲朝庄里走去。大家都簇拥着蕴进沿着甬道进了院子。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两旁满是高大的松树、柏树,还有很多铁树,一片郁郁葱葱;花坛里摆满了鲜花。

穿过宽阔的练武场,绕过架满兵器的练武厅,就是一片高低错落的明清建筑群,一律青砖黑瓦。大家穿过宽敞的大厅来到里厅,里厅里呈品字形摆了六张黑漆太师椅,每一张太师椅旁都摆有一张精美的小茶几。

戚羽明夫妻俩首先在品字形上端的两张太师椅上坐下。蕴文、蕴武、蕴魁和刘天明各依次在品字形两边的椅子上坐下。桂枝进到里面去了,警卫们则由刘天明安排在外厅的木质沙发上休息。

桂枝指挥女仆们端着盘子给所有的人一一上了茶。

戚羽明从女仆端来的盘子里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看着蕴进,开口说:“蕴进,你这一走转眼就三年了?”

蕴进回答:“是。”

戚羽明说:“你知道这三年来家里人对你是多么挂念吗?”

蕴进腰板挺直地坐在凳子上,说:“爸爸,”又转过头来说:“还有妈妈,这几年真是让你们挂念了。我这几年在外面,也是每时每刻都在想念你们啦。”

他也从面前的茶几上端起杯子,轻轻地喝一口茶,然后放下杯子,向着父母说:“本来我在黄埔毕业的时候,就想抽空回来看看你们,但是蒋校长从毕业生中选拔了我们二十个人秘密地送到了德国军校学习。并且明令不允许和家里人通信。你看着这一去就是三年,在那里,训练、学习都非常紧张,连向家里写信都不允许!回国后,又正遇上日本鬼子进攻上海,接着我就参加了淞沪会战,无法和家人联系!一直等到部队开到闫东才能够写信给你们,耽搁到今天才能够回来看望你们,真是抱歉。”

旁边的刘天明说:“伯父,伯母,淞沪战役之前,我们团座从德国回来就担任了我们营的营长,在淞沪战役中,他率领一个敢死队,夜袭日本鬼子,打死打伤两百多鬼子,活捉鬼子军官清本义雄大佐,受到嘉奖,现在荣升团长了。”

蕴武和蕴魁不由得回望了二哥一眼,眼睛里满是羡慕之色。蕴文和桂枝也露出敬仰之意。

蕴进略有嗔怪地瞪了一眼警卫排长说:“天明!”但脸上还是露出了高兴的神色。父亲一掌拍在桌子上,狠狠地说:“蕴进,打得好!对这些小鬼子,就是要狠狠地教训他们!谁叫他们跑到中国来杀人放火,逞凶霸道!”

母亲却忍不住担心起来:“蕴进,这打仗好危险的,你没有伤着哪里吧?”

蕴进说:“我没有什么,我们营可是牺牲了好多弟兄呢!”说着,脸色凝重起来。他语音低沉地说:“整个淞沪战役,我们出动四十万军队,打死打伤五万多鬼子,打下鬼子的飞机也有两百多架,击沉鬼子舰船就有二十多艘,虽然粉碎了日本鬼子三个月要灭亡中国的美梦,但是我们也付出了牺牲将近十九万将士的惨重代价啊。”

以前看过淞沪会战的报道,知道日军伤亡惨重,但是没有我军伤亡的信息。今天听到蕴进谈到我军伤亡竟是这样惨重,大家心里禁不住感到吃惊,感到沉痛。大厅里一时肃穆起来。

大家静默了了一会儿,戚蕴进把身体转向父母,说:“爸爸,妈妈,淞沪战役之后,儿子率领的这个营就要奉命扩编成一个团,这次回家,就是要招兵买马,准备好好训练,准备和日本鬼子打几场大仗,把小日本赶出中国。”

戚羽明抬头看着蕴进道:“好!蕴进,你做的是保卫国家的大事情,我们当然支持!”又把眼光转向蕴文、蕴武和蕴魁说:“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爸爸把你们四兄弟分别取名为文、进、武、魁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像三世祖那样光宗耀祖;你们五岁时,我就教你们识字、读书、练武,你十五岁时,我就带你拜悟心大师为师,学习少林功夫,二十岁送你到黄埔军校,就是期望你能够像我们的老祖宗戚继光那样驱逐倭寇,建功立业。”

四兄弟听了都是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