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热血烽烟
10951200000006

第6章 出征闫西

第六节出征闫西

转眼之间,就到了一九三八年的秋天,国民革命军第一一一军的一一一师在闫东军训的十个月就要结束了。

军训一结束,根据军委会统一编排,一一一军被划入第九战区系列,司令长官是陈诚,作战区域是闫西、闫西北和闫西南。

此时,全国人民都知道,日本鬼子去年八月在上海遇到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虽然破灭了他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但他仍然步步紧逼中国的首都南京,在攻陷南京之后,于十二月十三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不知其数的妇女遭到****,近三十万中国男妇乳幼死于日寇的屠刀之下,现在又挥师长驱直下,在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湖北、闫州、一带烧杀抢掠,气焰嚣张。

此时的中国军队,正刚刚结束歼击日寇的徐州会战和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也正打得如火如荼,难解难分。军事委员会命令一一一军立刻结束整训,迅速出动。在闫西、闫西北和闫西南一带牵制日军,策应武汉战场。军委会命令一一一军派出部队到达闫西活动,一一一军命令一一一师派出部队一一一团到闫西开展活动,一一二团到闫西南与敌周旋,一一三团在闫西北牵制敌人,与其他两个团互为犄角,互相接应。师部则设在潜山远郊。

部队训练时,蕴武和蕴魁为了能够跟随哥哥去战场杀敌,一方面担任部队的武术教官,另一方面又根据父亲的要求,自觉地接受了部队严格的军事训练,各种军事技能都已达标。此时听说部队要外出征战,便要求跟随哥哥一同出发。师长经过慎重考虑,同意蕴武编进秦继宇的三营,随队出发。蕴魁则留在师部照顾父亲。

部队出发前,放了三天小假,这三天,一切训练都已停止。但是士兵不能离开军营。除了站岗放哨的之外,弟兄们们想睡懒觉的都可以睡懒觉,部队的伙食这几天也是出奇的好。

部队虽然休息了。但是当官的却不敢休息,他们要为即将的出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呢!

放假的第二天,戚蕴进正在团部和副团长程勇和乐安商量工作,蕴魁走进团部,神神秘秘的走到蕴进面前,说:“二哥,你出来一下,有事找你。”

蕴进说:“什么事?没有看到我正有事了吗?”蕴魁说:爸爸找你,要你赶快到他那里去一趟呢。”听说父亲叫他,蕴进不敢怠慢,赶快回到团部,交代副团长继续与乐安一起商量工作,自己便跟着蕴魁来到父亲住宿的地方。

一进门,蕴进便看到父亲正和一位四十多岁的先生说着话呢。蕴进进去,走到父亲面前,问:“爸爸,找我有事?”戚先生一看蕴进,说:“蕴进,你看,这是我的老朋友文治国先生,不,应该说,这就是你的岳父啊。来!过来见过岳父。”蕴进一听是文先生来了,心腔不由得“蓬“的一下,紧张起来,但他毕竟是从战场下来的军人,什么场面没有见过,他很快镇静下来,“啪”的一个立正,一抬手,敬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军礼,大声说:“伯父好!”

文先生一听,不由得笑起来,说:“好,好,来,蕴进,请坐。”戚先生一听蕴进喊文先生伯父,也不由得笑起来,说:“这鬼灵精怪!”

文先生侧头打量了蕴进一会,说:“好一个英气逼人的青年军官啊!”

一句话说得戚先生高兴起来,他知道,这是文先生对自己的儿子满意了。

蕴进坐下来,也不由得多看了文先生一眼,看到文先生五官端正,面容清秀和蔼,眼睛特别有神,举手投足有一种清奇儒雅气质,顿时产生了好感。心里说:“父亲如此,只不知他的女儿是什么样子。”

文先生问蕴进:“蕴进,现在很忙吗?”蕴进答道:“是,部队明天就要上前线了,正在做着准备工作呢!”

文先生道:“哦,是啦。我听说你和你父亲都在此处,特意来看看你们,不想你们这么紧张,马上就要出发了。你有事,你可以去忙,我和你父亲说说话。”

坐了一会儿,说了一会儿闲话,父亲看他心神不定的样子,知道他出发在即,需要处理的事情确实很多,便说:“你确实太忙,你去吧!”

既然如此,蕴进就不好在此多做停留。于是,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说:“是!伯父,好坐,我现在去处理军务。”转面对父亲说:“父亲,我走了,伯父这里,你多陪陪!“

戚羽明对着自己儿子的背影说:“晚上一起到这里吃饭,陪一陪文先生。”蕴进边走边答应了一声:“是!”,离开屋子出去了。两位老人对望一下,莞尔而笑。

第二天上午,部队召开出征大会,师长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

因为两个儿子都要出征,中午,戚先生在驻地请人炒了几个小菜,请文先生陪座,为儿子饯行。席上,戚羽明叮嘱儿子,与鬼子作战,要在有效地保存自己同时,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对士兵进行了拼刺训练,就让士兵动不动用血肉之躯去和日军硬拼;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多动脑筋,多用智谋。对于鬼子,不惜多用诡异之道,绝对不要逞匹夫之勇。

这些道理尽管早在军事院校就已学过,而且自己现在已是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滚爬摸打出来的一团之长,但是蕴进还是认真地恭听父亲的叮嘱。他略知历史,听过见过很多活生生的事例,他知道,多少在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军事主官,一旦进入战场,又有谁会想起这些简单的道理呢?很多人一旦事事顺畅就会头脑发热,一旦军事失利,就会情绪失控,因而犯下很多低级错误,导致严重的后果。

蕴武虽然武艺高强,却是第一次参加部队的行动,心情自然激动,但是对于父亲的叮嘱,只有频频点头,谨记在心。

蕴魁此次没能随队出发,虽然感到遗憾,但是他还是体谅师长的安排。此时,在席上,只能端起酒杯频频祝愿两个哥哥一切顺利,保护好自己。

儿子们懂得父亲此时的心理。一方面,他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为国效劳,杀敌立功,另一方面,他又不免担心自己的儿子,何况现在是把两个儿子同时送上生死难卜的残酷战场呢!

文先生也反复叮咛,出去要保重自己,希望看到他们早一点回来。

“早一点完成你们的任务,早一点回来,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你能够早一点办完婚事。”席散时,戚先生当着文先生的面,这样对蕴进说道。

戚羽明对身边的蕴魁说:“蕴魁,出发的时候,你替我去送送蕴进和蕴武吧。”蕴魁答应一声:“是!”

大哥蕴文听说两个弟弟将要奔赴战场杀敌,专门派人送来一封信。封面写:“蕴进蕴武吾弟谨览”蕴进打开一看,是一首诗,诗曰:

日寇汹汹抢杀忙,中华志士伤心狂;南京血雨才飞洒,武汉烽烟又漫张

神州日色何惨烈,赤子忠心正考量;戚家先祖必灵佑,吾弟威名此去扬。

老实说,诗不算很好,可是感情真挚,在这出征的特殊时刻,蕴进看了,却也不禁感动起来,他把诗传给蕴武。蕴武看了,眼眶潮湿。他把信细心地折叠好,装进信封,交给父亲保存。

临别,两个儿子向父亲和文先生齐齐地敬了军礼,说一声“父亲,伯父,保重!”然后一转身,毅然决然的走开了,再也没有回头。

戚羽明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但不知是为儿子能够为国杀敌立功而激动呢,还是为儿子的征程而担忧?抑或二者皆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