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肝胆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11011500000015

第15章 疗治篇(2)

【制作】将母鸡去毛爪后洗净,枸杞子洗净后装入鸡腹内,然后将鸡放入沙锅(向上),注入清汤,加入葱、姜、酒、胡椒粉等调料,隔水蒸2小时即可食用。

【用法】适量食肉。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退热。

【宜忌】适宜于慢性肝炎之肝肾阴虚型。

糖醋兔丁

【原料】兔肉200克,香菇50克,丝瓜30克,菜油100克,鲜汤60毫升,盐2克,酱油、白糖各10克,橘皮5克,料酒5毫升,醋3毫升,葱、姜、花椒各6克,味精1克。

【制作】香菇、丝瓜分别洗净,切成小丁;葱、姜洗净,葱切段,姜切片;橘皮用温水泡10分钟后切成丁;兔肉洗净,切成约2厘米长的肉丁,放碗内,加盐与料酒拌匀,腌渍半小时;鲜汤、酱油、白糖、味精放在碗内对成烹汁。锅内倒入菜油烧至七成热,放入兔丁炒至肉色发白,加入香菇、丝瓜丁煸炒,再放入橘皮、花椒、葱段,炒至兔丁干酥,倒入烹汁和醋,待汁收干,肉色呈深棕红色时,起锅装盘,捡去姜、葱,淋上麻油即成。

【用法】佐餐适量食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健脾理气。

【宜忌】适宜于慢性肝炎。

肉片冬瓜

【原料】冬瓜150克(去皮,切片),瘦猪肉片30克,盐、食油、酱油、团粉、葱、姜各适量。

【制作】猪肉片用酱油、团粉、料酒拌匀;油锅烧热后先煸葱、姜,继下肉片,急炒后起出;再煸炒冬瓜,加盐,将要炒熟时放入炒过的肉片及酱油,炒匀即可。

【用法】佐膳食用。

【功效】补益、利水。

【宜忌】适宜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肾炎,脑血管病,前列腺炎,神经炎,脚气病,血尿,水肿,气管炎等症。

鸡片炒菠菜

【原料】鸡胸脯肉30克,菠菜120克,鸡蛋清1个,食油12克,酱油、料酒、盐、葱、姜各适量。

【制作】将鸡胸脯肉批成薄片,用团粉、料酒、少量酱油、鸡蛋清调汁腌好;将菠菜理好,洗净切成段。油锅烧热后先煸葱、姜,再用旺火快炒鸡片后起锅备用;再煸炒菠菜,倒入煸炒过的鸡片,放入盐、味精、料酒和酱油,炒匀即可。

【用法】当菜服食。

【功效】补益气血,通利胃肠。

【宜忌】适宜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肾炎、干眼病、夜盲症、舌炎、皮炎、癞皮病、齿龈出血、便秘、贫血等症。

油豆腐油菜

【原料】油菜120克,油豆腐30克,酱油6克,食油6克,水淀粉1.5克,糖、料酒各适量。

【制作】油菜洗净切成寸段,梗叶分置;油豆腐切成块。油烧热后先煸菜梗,加盐,再下菜叶煸几下,然后将油豆腐放入一同煸炒,加入糖、酱油和少量水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

【用法】每日1次,常服。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宜忌】适宜于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肾炎、肝炎,术后恢复期,干眼症,夜盲症,坏血病,齿龈出血,脑血管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病人以及孕妇、乳母食用。

猪肝炒菠菜

【原料】猪肝60克,菠菜90克,鸡蛋清1个,食油、酱油、盐、糖、团粉、葱、姜各适量。

【制作】猪肝切成薄片,用少量酱油、团粉、料酒、葱、姜、鸡蛋清调汁与肝片拌匀;菠菜理好,洗净切段,沥去水分。油锅烧热后放入猪肝急炒几下,起出备用;再煸炒菠菜,加盐,然后将炒过的猪肝倒入一起煸炒,加入酱油及料酒、糖,炒匀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养血止血,通利肠胃,止渴润燥,补肝明目。

【宜忌】适宜于肝炎,贫血,结核病,干眼病,夜盲症,上呼吸道感染,白内障,口角溃疡,脂溢性皮炎,角膜炎,舌炎,皮炎,癞皮病,习惯性便秘等症。

豌豆豆腐煲泥鳅

【原料】嫩豌豆荚200克,豆腐200克,泥鳅250克,生姜2克,精盐适量。

【制作】先将泥鳅用精盐搓擦,用沸水冲去粘液,去头和内脏,放入热油锅中煎至微黄色,备用;豌豆荚摘去蒂筋,生姜刮皮切成片。取汤锅上火,加清水适量,用旺火烧沸,放下嫩豌豆荚、豆腐、泥鳅和生姜,改用中火继续炖至泥鳅熟,加入精盐拌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宜忌】适宜于肝炎病人,症见身体疲乏、食欲不振、发热口渴、小便不利等。

糖醋排骨

【原料】猪肋排410克,白糖100克,酱油50毫升,食醋50毫升,黄酒15毫升,精盐3克,葱花5克,姜末3克,八角4颗。

【制作】将猪排用刀顺背缝割一道口,再用刀后跟剁成段。取锅,放入清水置旺火上,投入猪排,烧沸后,将猪排捞起,洗净;取锅,加清水,放入猪排、八角、黄酒,上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焖熟,加葱姜末、精盐、酱油、白糖,用旺火烧收干卤汁,在锅边淋上香醋后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宜忌】适宜于慢性肝炎。

胡椒鸡蛋方

【原料】鲜鸡蛋1个,白胡椒7粒。

【制作】将鸡蛋钻1个孔,然后把白胡椒放入鸡蛋内,用面粉封孔,外用湿纸包裹,放入蒸笼内蒸熟。

【用法】服时剥去蛋壳,将鸡蛋和胡椒一起服下,成人每日2个,小孩减半,10日为1个疗程,间歇3日后,再服第2个疗程。

【功效】温中下气,消炎解毒。

【宜忌】适宜于黄疸型肝炎。

蘑菇炖乌鸡

【原料】蘑菇200克,乌骨鸡1只(约1000克),食盐适量。

【制作】乌骨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切成大小适当的块;蘑菇洗净,撕成小块。将鸡肉与蘑菇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及少许盐,炖至鸡肉熟烂即可。

【用法】温热适量食之,单食或佐餐均可。

【功效】补中益气、强身保肝。

【宜忌】适宜于慢性肝炎。

山药枸杞蒸鸡

【原料】净母鸡1只(约1500克),山药40克,枸杞子30克,水发香菇25克,火腿片25克,笋片25克,料酒50毫升,味精、精盐适量,清汤1000毫升。

【制作】山药去皮,纵切成10厘米的薄片,枸杞子洗净;净鸡去脚爪,剖开背脊,抽去头颈骨留皮,放入开水锅汆一汆取出洗净后,将鸡腹向下放在汤碗内,加入料酒、味精、精盐、清汤、山药、枸杞子,将香菇、笋片、火腿片摆在鸡面上,随即上笼蒸2小时左右,待鸡酥烂时取出即可。

【用法】适量食肉。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健脾胃。

【宜忌】适宜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贫血病人。

甲鱼蜂蜜方

【原料】甲鱼1个,蜂蜜若干。

【制作】将甲鱼放入锅内,用文火焙干,后将蜂蜜涂于上面待干,研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养肝软坚。

【宜忌】适宜于慢性肝炎。

豆浆蜜方

【原料】淡豆浆500毫升,蜂蜜15克,白糖6克。

【制作】先将淡豆浆煮沸,再调入蜂蜜和白糖,搅匀即可。

【用法】作早餐,配合点心食用。

【功效】补脾胃,清肝热,润燥软坚。

【宜忌】适宜于迁延性肝炎、便秘、低热、肺结核等症。

蛋酥猕猴桃

【原料】猕猴桃500克,精面粉200克,鸡蛋2个,白糖200克,花生油1000克(耗80克)。

【制作】猕猴桃去毛洗净,每个切对半;鸡蛋磕在碗里,打起泡,加入面粉、熟花生油调成蛋面糊。沙锅放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将猕猴桃逐片挂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沙锅再放旺火上,加入清水、白糖熬成糖液,淋在炸好的猕猴桃片上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解热,止渴,通淋。

【宜忌】适宜于防治心血管病、尿道结石、肝炎等症。

绿豆酸枣仁灌藕

【原料】绿豆200克,酸枣仁50克,连节大藕4节。

【制作】先将绿豆、酸枣仁用冷水浸泡30分钟,洗净,拌匀,沥干,备用;鲜藕洗净,在全节藕的1/5处切断,将绿豆、酸枣灌人藕洞内;灌满后再将切下的藕节盖在原切口处,用竹签连上,平放在锅内,加冷水将藕浸没,用旺火煮2—3小时,如果水量不足,中途可添加开水适量,直至藕酥烂,离火即成。

【用法】当早点或点心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养肝安神,清胆通脉,清热解毒。

【宜忌】适宜于迁延性肝炎病人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等症。

芦根汤

【原料】芦根30克,茵陈、山栀子、黄芩、炙甘草各15克。

【制作】上药研为细末。每次3克,加薄荷3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温服。

【功效】散邪清热。用于湿热外感,热入于胃,与谷气相搏,蒸发肌肉,使面目皮肤悉黄者。

鸡舌香汤

【原料】鸡舌香、秦艽各22克,黄连、丁香、川芎各15克,柴胡30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功效】清热舒肝。用于黄疸。症见面黄,眼如金色,四肢赢弱,或时有烦渴。

茅根汤

【原料】白茅根、栀子仁、茵陈、地骨皮、炙甘草各9克。

【制作】加生姜3片,豆豉21粒,水煎,去渣,早、晚食后温服。

【功效】清热退黄。用于发热恶寒,皮肤发黄,遍身如金色者。

栀子仁汤

【原料】栀子仁、柴胡、朴硝、茵陈各15克。

【制作】上药除朴硝外,研为细末。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下朴硝,搅匀,分3次温服。

【功效】清肝退黄。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寒热往来,继而发黄,遍身黄如橘色者。

复方灵芝冲剂

【原料】灵芝240克,柴胡、五味子、郁金各100克。

【制作】制成颗粒剂,每袋10克,密封。口服,每次5克,1日2次,小儿减半。

【功效】疏肝退黄。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单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料】麻黄、连翘、生姜、炙甘草各6克,杏仁3个(去皮、尖),大枣5枚,赤小豆、生梓白皮各9克。

【制作】先煎麻黄二沸,去沫,次纳诸药,再煎,去渣,分2次温服。

【功效】解表除湿,清热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兼有表邪。

【按语】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炙甘草、大枣甘平和中。

本方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湿热发黄而又兼有表证者。

小甘露饮

【原料】黄芩、升麻、茵陈、栀子仁、桔梗、生地黄、石斛、炙甘草各等份。

【制作】上药研为散。每次12克,加生姜5片,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清热退黄,养阴和胃。用于脾劳实热,身体、睛目悉黄,舌干,咽喉痛。

杏仁石膏汤

【原料】杏仁、半夏各15克,石膏24克,山栀子、黄柏、枳实各9克,生姜6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清热燥湿。用于三焦热盛,黄疸恶心,便秘尿赤。

鸡骨草胶囊

【原料】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牛至、鸡骨草、白芍药、大枣、山栀子、茵陈、枸杞子各等份。

【制作】制成胶囊,每粒0.5克。口服,每次4粒,1日3次。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者。

鸡骨草肝炎冲剂

【原料】鸡骨草、茵陈、地耳草、桃金娘根、鸭脚艾各469克,鹰不泊781克。

【制作】制成颗粒剂,每袋15克(相当于原药材31克),密封。开水冲服,每次15克,1日2次。

【功效】舒肝清热,利湿祛黄。用于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茵莲清肝合剂

【原料】茵陈、板蓝根、茯苓、白芍(炒)、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丹参各300克,绵马贯众、当归、佩兰、虎杖、泽兰、柴胡、重楼各150克,郁金、红花、广藿香各100克,琥珀30克,砂仁60克。

【功效】制成合剂,每瓶100毫升,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50毫升,1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利胆,健脾和胃,养血活血。用于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肝功能异常者。

【宜忌】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健肝片

【原料】板蓝根、丹参各150克,茵陈250克,萱草根、大枣各100克。

【制作】制成糖衣片,每片0.55克(相当于总药材1.5克),密封。口服,每次8—10片,1日2次,小儿酌减。

【功效】清热利湿。用于急性肝炎。

消黄汤

【原料】茵陈60克,篇蓄、金银花各30克,大黄(酒炒)、黄芩(酒炒)各9克,瞿麦、泽兰各15克,赤芍、牡丹皮、六一散(包)各12克,木通4.5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通淋。用于黄疸持续不退。症见时有发热,舌苔稍黄,脉弦数,小便赤而灼热,大便干。

参桂通湿汤

【原料】白术、人参各6克,猪苓、茵陈、泽泻、木通各9克,山栀子4.5克,桂枝1.5克。

【制作】加灯心草30茎,水煎,分2次空腹服。

【功效】健睥利湿。用于脾虚湿郁,神疲乏力,尿色黄。

茵陈粥

【原料】绵茵陈30克—60克,粳米50克—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绵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粥熟时,加入白糖,稍煮一二沸即可。1个疗程以7—10日为宜,每日分2—3次服食。粥宜稀薄,米只用粳米不用糯米。

【功效】利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小便不利,尿黄如浓茶色。

【宜忌】阴黄或阳黄均可食用,钩虫引起的黄肿病不宜食用。

茵陈分湿汤

【原料】白术60克,茵陈、肉桂、猪苓各9克,半夏3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阳健脾利水。用于脾阳不健,水湿郁蒸,身黄如秋葵之色,汗出沾衣色黄,小便不利,为脾阴之黄。

济水汤

【原料】白术60克,肉桂9克,茯苓、山药、薏苡仁、茵陈各30克,芡实15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肾、健脾、祛湿。用于肾寒脾弱,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者。

【按语】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兼可祛湿;山药、芡实补肾利湿;肉桂温阳散寒,以助膀胱气化。水湿去则黄疸自退。

通流饮

【原料】茯苓15克,白术9克,桂枝1.5克,茵陈3克,木通、车前子各6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祛湿退黄。用于膀胱湿热,结而成黄疸。小便点滴不出,小腹膨胀,两足水肿,全身发黄。

理中茯苓汤

【原料】白术、干姜、炙甘草、人参、茯苓各9克。

【制作】上药研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服,1日2次。

【功效】益气理脾。用于中焦寒湿,脐下恶寒,全身黄,白睛黄,小便黄赤。

黄疸汤

【原料】茵陈、吴茱萸各6克,香附、川芎、苍术、白术、木通各2克,猪苓2.5克。

【制作】水煎,分2次服。

【功效】健脾疏肝。用于脾虚湿郁,发为黄疸。

黄疸肝炎丸

【原料】竹叶、柴胡、山栀子(炒)、延胡索(醋炙)、枳壳、槟榔、香附(醋炙)各48克,青叶胆16克,茵陈、白芍各64克,郁金、青皮、佛手各32克,甘草16克。

【制作】制成丸剂,如梧桐子大。口服,每次6克,1日3次。

【功效】舒肝利胆,除湿理气。用于急性肝炎、胆囊炎,症见湿热熏蒸,皮肤黄染,胸胁胀痛,小便短赤。

【宜忌】肝硬化及虚寒者忌用。

白茅根汤

【原料】白茅根90克,秦艽、茵陈、水牛角、黄芩各45克,朴硝、赤芍各60克,大黄30克,麦门冬75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去渣,空腹服,日2次、夜1次。

【功效】泻热凉血。用于心脾热壅,小便赤涩,皮肤发黄,且黄。

白鲜皮散

【原料】白鲜皮、川升麻、黄芩、栀子仁、大青叶、葛根各15克,川朴硝、茵陈各30克,川大黄60克。

【制作】上药研为细末。每次9克,温开水调服,1日2次。

【功效】泻热祛湿。用于急黄,头晕,四肢烦热疼痛,小便赤,大便难,烦躁不得入睡。

茵陈汤

【原料】茵陈15克,半夏6克,大黄7.5克,生姜、芍药、白术各4.5克,栀子、前胡各9克,枳实、厚朴、黄芩、炙甘草各3克。

【制作】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泻热利湿。用于时行黄疸,结热,面目、四肢通黄,干呕,大便不通,小便黄赤似黄柏汁,腹痛心烦。

复方垂盆草糖浆

【原料】鲜垂盆草1250克,矮地茶320克。

【制作】制成糖浆,密封,置阴凉处。口服,每次50毫升,1日2次。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用于急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

郁李归芍汤

【原料】白芍30克,当归、茯苓各15克,甘草4.5克,郁李仁、黄连留1.5克,车前了6克。

【制作】水煎服,1日2次。

【功效】清热利湿,养阴活血。用于饮酒过量或长期饮酒,渐发黄疸者。

治黄神丹

【原料】皂矾(面粉500克,和做饼,入火煨焦为度)240克,厚朴(去皮,姜汁炒)、陈皮、苍术(米泔浸)、甘草各180克,川椒300克。

【制作】上药研为末,用上好枣肉、核桃仁各1500克,同捣,研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80丸,以酒送服。

【功效】行气燥湿。用于气滞湿郁,黄疸日久。

桔梗汤

【原料】桔梗、百合、赤茯苓、桑白皮、枳壳各45克,槟榔5枚,木通60克。

【制作】上药研为粗末。每次9克,水煎服,1日2次。

【功效】下气祛湿。用于黄疸,腹水,心烦不能食,时时欲呕。

甘露消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