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历史悟人生
11012800000042

第42章 中国历史上的儒将(3)

我们在充分肯定孙武在军事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吸取其中的精华时,也要看到他的缺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对他在论述中所反映的唯心史观和机械论,也要精心地加以扬弃。例如,他把战争的发动和消弭,仅仅看成是国君的一念之差,从而忽视了产生战争的社会根源,他所研究的战争几乎都是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而对奴隶阶级被压迫阶级的起义和战争,几乎没有涉及;他对军事指挥者作用的过分夸大,以及驱使士兵盲目赴战的论述,是应当注意剔除的糟粕。再者,在具体的战术上,虽然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原则,但他过分强调速胜,以为“兵久则国利者,未之有也”,走向极端。他笼统地提出“归师勿遏”,“穷寇勿追”等,也是片面之词。相反,有时就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甚至“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一首诗中就曾写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针对“穷寇勿追”而言的。

(第二节)孙膑

孙膑其人始终为迷幻神奇的色彩所包裹。他师事鬼谷、斗法庞涓,继而刖足为将,减灶复仇,一连串的命运交错,使得孙膑活灵活现的活在中国人的心中。然而真正在历史上的孙膑形象是一片空白,甚至被认为是孙武的影子,直到山东临沂银雀山的竹简出土,才将淹没千年的孙膑重现于世间。

孙膑(约公元前380~432年),中国军事家。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踵继孙子遗规,而在现实、时势的运用更加纯熟灵活,这一伟大的思想结晶非但于古之战阵杀代具有实效,施之于今日商场攻守进取亦可垂式典型。本书为孙膑的一生形象,以及其思想著作,综析剖理,堪称最佳的孙膑研究作品。孙膑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的时候,曾有一个师弟叫庞涓。而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孙膑差得很多,可是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而且又轻易不被察觉。所以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但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只是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同享富贵。对于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而这一转眼就过去了几年,孙膑、庞涓两人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兵法、韬略都是大有长进。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听说了魏惠三招贤纳士的消息。原本是魏国人的庞涓,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就决定下山应招。在临别的时候,他向孙膑保证,如果此行一旦顺利,就马上引荐师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业。但是孙膑自然深表谢意,嘱咐他多加保重,两人洒泪告别。

在庞涓到魏国之后又是送礼,又是托人说情,所以很快见到了魏惠王。庞涓毕竟也有些本领,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赏识,被封为将军。没有多久,庞涓指挥军队同卫国和宋国开战,打了几个胜仗后,庞涓成了魏国上下皆知的人物,从此更得魏惠玉的宠信。

正在春风得意中的庞涓高兴了好一阵子之后,又突然沉寂下来。那是因为他有了心病;论天下的用兵之法,可是除了孙膑之外没人能赶上自己了。但是一想到孙膑,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按照当初的诺言办吧,就得把孙膑推荐给魏惠王,孙膑的声名威望很快就会超过自己;不去履行当初的诺言吧,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施展起来才能自己同样不是对手。庞涓寝食不安,日夜思谋着对策。

不过有一天,正在山上攻读兵书的孙膑,突然间接到庞涓差人秘密送来的一封信。信上庞涓先叙述了他在魏国受到的礼待重用。然后又说,他向魏惠王极力推荐了师兄的盖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说动,请师兄来魏国就任将军之职。孙膑看了来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而且深觉自己的师弟挺讲义气,所以就立即随同来人赶往魏国的都城大梁。

当孙膑来后,庞涓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可是几天都过去了,就是没有魏惠王的消息,而且庞涓也不提此事。所以孙膑自然不便多问,只好耐心等待。

这天,孙膑实在是闲得难受,所以就找到一本书读起来。忽然,屋外传来一阵吵嚷声,而他在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已被闯进屋子的兵士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带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一个当官模样的人,立即宣布孙膑犯有私通齐国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对其施以膑足、黥脸之刑。而孙膑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惊呆了,随即省悟过来,高声为自己辩白。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脚扒去孙膑的衣裤,拔刀剜去了孙膑的两个膝盖骨,并在他的脸上刺上犯罪的标志。孙膑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来,这庞涓把孙膑骗来之后,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诬陷,使孙膑遭此伤身之祸。庞涓以为,受刑后的孙膑成了一个残疾人,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和自己较量了。

日子慢慢地过去了,孙膑的伤口也渐渐愈合,但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而且,还有人时时刻刻监视着他。他知道庞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齿,可老这样也不行,总得想个脱身之法才是。不久之后,大家都说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于是就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还偷偷派人观察。然而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有的时候会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以后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对于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所以他暗中加紧了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突然有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就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齐国的使臣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就可以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而且十分钦佩,所以就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身于齐国使臣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

而在这个时候,正值齐、魏争霸,交战不断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贵族在齐国取得政权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选拔文武人才,坚守边境,反抗外来的威胁。孙膑回国后,很快见到齐国的大将田忌。田忌十分赏识孙膑的才干,便将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宾的礼节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是一个非常喜欢赛马的人,可是却时常输掉。有一次,他又与齐威王赛马,马分上、中、下三等,对等竞赛,三场全输,田忌好不丧气。这时恰巧孙膑在场,便给田忌出主意说:“待到下一轮比赛时,你用上马对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威王的下马,用下马对威王的上马,必赢无疑。”田忌依计行事,造成两个局部的优势和一个局部的劣势,以一负二胜赢得齐王三千金。一向取胜的齐威王这次输了,大感惊讶,忙问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孙膑找了过来,就借此机会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而齐威王见是一个双腿受刑的残疾人,所以开始并未介意,不过当孙膑陈述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时,而齐威王则有意问道:“依你的见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则很果断地回答说:“这不可能,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然后,他列举黄帝打蚩尤,尧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纣等事实,说明哪一个朝代都是靠武力解决问题,用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没想到孙膑的这一番深刻独到的分析,会使齐威王大受震动。再询问兵法,孙膑更是滔滔不绝,对答如流。所以齐威王就感到孙膑其人确实不简单,从此就以“先生”相称,把他作为老师看待。

在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八万,以突袭的方式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而赵国抵挡不住,就派使者向齐国求救。而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仔细想了想也好,于是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八万,前往救赵。

大军既出,田忌就想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可是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于是就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对于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只是让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听了之后田忌就立即采纳了,于是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而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可是却传来齐军压境,对于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只有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然后忙率大军驰援大梁。可是没有想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而且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也可以说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在桂陵之战十多年以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十万大军、一千辆兵车,分三路进攻韩国。可是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可是假如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在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在战役之初,如果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可是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所以就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这以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

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可是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而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第一天,见齐军营地有十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五万人的灶;可是到了第三天,只剩三万人的灶了。而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所以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可是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也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就在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的地方。而这个马陵正好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一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慢慢地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沈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不久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就连魏太子也给俘虏了。

孙膑巧用奇兵,接连打败强大的魏国,威名迅速传遍天下。马陵大捷之后,齐王要给孙膑加官受爵,但他执意不肯,连军师一职也请求免除。后来,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另附作战图四卷。

上编:

(1)《擒庞涓》,记述孙膑在“围魏救赵”之战中,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等战法,于桂陵大破魏军,俘获庞涓的事迹;阐述孙膑战略战术思想。

(2)《见威王》,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3)《威王问》,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关于用兵问题的问答,讨论了在敌我兵力对比不同情况下的用兵原则和方法,提出兵之急为“必攻不守”。

(4)《陈忌问垒》,记田忌与孙膑的问答,主要追述马陵之战的战略战术部署。

(5)《篡卒》,即《选卒》,主要讨论关系战争胜负的有关重要因素。

(6)《月战》,讨论日、月、星辰与战争胜败的关系,强调“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7)《八阵》,提出了选将的条件,论述用“八阵”作战的原则和方法。

(8)《地葆》,从军事上论述各种地形的优劣。

(9)《势备》,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阵、势、变、权四者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10)《兵情》,说明卒、将、主在战争中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能制胜。

(11)《行篡》,论述怎样使士卒和民众在战争中尽力。

(12)《杀士》,仅残存两简,意为信赏必罚,激励士卒拼死作战。

(13)《延气》,论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的重要性。

(14)《官一》,主要论述各种军事措施及阵法的作用或适用的场合。

(15)《强兵》,记述齐威王与孙膑之间关于富国强兵的问答。

下编:

(16)《十阵》,论述十种阵法的特点、作用和布列方法。

(17)《十问》,讨论敌我双方兵力对比的各种不同情况及如何实施不同的作战方法。

(18)《略甲》,简文残缺严重,看不出主要内容。

(19)《客主人分》,论述兵多、粮足、武器精良不足恃,只有掌握了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即“知道”,才能保证取得战争的胜利。

(20)《善者》,主要说明善战者在作战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而陷敌于被动。

(21)《五名五恭》,论述用不同的战法对付不同的敌军和军队进入敌方境内时,“恭”、“暴”两种手段要交替使用。

(22)《兵失》,分析作战失利的各种因素,变不利为有利。

(23)《将义》,提出将帅要具备义、仁、德、信等品质。

(24)《将德》,论述将帅要具有爱兵、敬兵、秉公及时赏罚等品德。

(25)《将败》,列举将帅品质上导致战争失败的二十种缺点。

(26)《将失》,列举分析了造成将帅作战失利的三十二种情况。

(27)《雄牝城》,论述攻城的难易及其在地形上的特点。

(28)《五度九夺》,论述如何避免作战时的不利条件,争取有利条件。

(29)《积疏》,主要论述积疏、盈虚、众寡等矛盾的辩证关系。

(30)《奇正》,阐述奇正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奇正的原则来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