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夏
11013300000009

第9章 涉世之道(2)

为了做好学院的辅助工作,朱成花费了不少心力。除了学习之外,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生会里,经常一边吃饭,一边与学生会成员、社团干部商讨工作,更别谈有什么节假日了。她以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理念和亲和力,广泛联谊,把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成效显著。2005年6月9日,朱成获得了哈佛大学“杰出工作奖”的殊荣。在第354届毕业典礼上,哈佛校长爱伦·康德理夫·拉格曼这样评价朱成:“朱成在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期间,展现出充满智慧和活力的、领导全体学生的杰出能力,因此颁发此项荣誉。”这是对1200余名在院硕士、博士生颁发的唯一最高学生奖项。

2006年4月,哈佛大学研究生总院学生总会主席进行换届选举。由于有了第一次竞选的经验,朱成决定再次参加竞选,向更高一层次进发。

这次总会主席的竞选,比上次教育学院主席的竞选更为激烈。这次的竞选者,是全校11个研究生学院精心选拔出来的47名优秀委员,除了朱成,都是美国学生。

在近乎白热化的学生总会主席竞争中,朱成凭着自身在哈佛学习、工作的经验和实力,舌战群英,经过发布任职纲领、发表演讲、激烈辩论、回答委员提问等多个环节,最终以其在校的优异表现、特有的东西方文化背景、独特的魅力和干练的作风胜出,当选为2006—2007届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总会主席,成为哈佛大学370年校史上,第一位华人学生总会主席!

哈佛大学学生总会主席这个头衔,有着“哈佛总统”之称。当时,有人采访朱成,问及她内心的感受时,她动情地说:“我获得哈佛学生总会主席这个职位,只是说明今后我要做的工作更多。当然,我能成为哈佛大学370年校史上,第一位华人学生总会主席,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在哈佛,我的名字不再是朱成,而是‘中国·朱成’!”

当这个自信的女孩说出“中国·朱成”这四个字的刹那,感动了整个哈佛。因为从她简单的话语里,人们感受到了她对祖国的一片赤忱!

也许你是“穷忙族”

杜晋华罗慧玲/文

同时执行多份Case,脚不沾地,加班无数,牺牲假日,无暇娱乐……这一切换来了什么?答案是Dothing,没有丰厚的收入,多彩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在职穷人,你就属“穷忙族”(Working poor)。

“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斯塔尔斯通过对过去二三十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观察,提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增长之外,非典型、边陲性工作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穷忙族”的出现,已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而在“穷忙族”自己的眼里,“穷忙”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因为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还有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而一位名为“王者归来”的网友认为,“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

阶段性“穷忙”

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只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也有13.2%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

“我们‘穷忙族’比‘月光族’可怜多了。”某私企白领黄燕华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她说,“月光族”也许多少有些“自得其乐”的成分,而“穷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燕华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精神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正值妙龄的黄燕华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过黄燕华确信,“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前途无望,“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其实应该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怎么摆脱“穷忙”

“我是‘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与“穷忙族”划清界限。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收入3000元,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应该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不是过分考虑物质条件。当然,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也有待完善,并应干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倡导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和合作,形成一个积极的、多元的文化。

总之,“穷忙”在职业人生之初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变成常态就应该引起警惕,这样的职场中人更需要改变现状的勇气。

沉默的代价

谁谁谁/文

以前有位同事得到的年终评语是:业务出色,态度认真。以后在表达上需要再接再厉。

原来他什么都好,就是终日寡言少语,再加上一脸肃穆表情,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既然摸不透,就要多加防范。因此只要他在场,空气就格外凝重。

话太少,会吃大亏。进公司三年,眼看着其他同事纷纷升职,唯有他原地踏步。原因其实很简单,所有的人都以为他是空气。如果不是想到他正在操办的项目,老板根本就想不起还有这个人。开会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上班的时候,闲暇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七嘴八舌地闲话,唯独他在角落里沉默。最绝的一次是公司组织集体活动,老板数来数去发现少了一个人。这一次他说话了:还有我。

在大公司做事,会因为许多稀奇古怪的事而伤心。英文不好要伤心,学历不漂亮要伤心,长得丑要伤心,说话不懂得轻重要伤心,话太少就更要伤心了。

伤心也是活该,谁让你没顾及别人的心情呢?所有的人都在讲笑话,只有你木着脸。是你觉得这个笑话太低俗吗?是你和讲笑话的人有过节吗?是你对这种氛围很反感吗?或者是你自觉高人一等?

莫名其妙,让人产生了这么多芥蒂,恐怕这是话少的人绝对想不到的。

最近遇到一个保险公司的高级代表,才28岁,就已经做到华东区销售总监的职位。接触下来,我感觉到她最大的制胜法宝就是话多。和我刚认识10分钟,她已经从她老公手机上的可疑短信讲到她最近在看的中医门诊,并且热情地把号码抄给我,让我有备无患,说不定什么时候能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帮人就是帮己嘛!”她还不忘剖析自己,“我这个人,智商不高,但情商挺好,人家和我待在一起时总是挺开心的。”的确如此,她的许多客户如今都成了她的朋友。

正在就读MBA的老同学如今主攻的就是“表达自己”。他的老师不仅逼着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鼓励他们站起来说,甚至站在桌子上挥着手臂说。如果不说,就不给学分。一向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他,为了对得起高昂的学费,只好向自己宣战。

若想获取别人的认可,那就先改造自己吧。如果连这点努力都不愿付出,又怎么能奢望什么成就什么光环呢?

刚直做人高调做事

姜钦锋/文

晚清官场的贪污腐败,成为普遍现象,国家病入膏肓。左宗棠性格耿直,不愿同流合污,晚清官场似乎无他的生存土壤,他原本不可能有多大作为。事实恰恰相反,左宗棠始终受到重用,官至一品,荣耀至极。左宗棠凭什么立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