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11049000000094

第94章 世界卷·近现代世界史(5)

据苏军战后回忆,4月29日那天,他们曾目击一架两人座飞机在天上滑行。当飞机出现在苏军士兵的射程内时,大家都惊奇得忘记了射击。等回过神来,飞机早已飞出了火力范围。难道坐在飞机里的真是希特勒本人吗?如果是,他会逃向何方呢?

东欧对于希特勒来说,实在太危险,因为那里到处是烧杀抢掠。所以,西欧才可能是他的最后落脚地。随着这一消息的公布,一些有关他逃亡的消息马上传播开来。有的说他乔装成阿尔卑斯山的牧人,正在享受田园之乐;有的则说自己曾在法国赌场看到过他的身影;还有一则更加离奇的新闻则说他正和新娘爱娃在瑞典训练童子军,准备由他们率领纳粹残部进行反击。以上种种说法,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

有关资料显示,1945年7月10日,一艘德国U型潜艇突然出现在阿根廷港口。由于该潜艇里面的人没有踏上陆地,所以没人知道里面到底坐着谁,也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在什么位置停留过,但关于这艘U977号潜艇的故事却被传得沸沸扬扬,

后来,有的媒体猜测,那可能正是帮助希特勒实施逃亡计划的潜艇。希特勒在乘坐飞机到达挪威后(1940年到二战结束,挪威为德军占领区),于5月2日登上了开往阿根廷的U977号潜艇。

阿根廷是拉美国家中最后参战的国家,总统庇隆曾公开拥护过希特勒政权。也就是基于庇隆的拥护,不少纳粹高层曾在阿根廷定居,其中就包括负责策划集中营的艾克曼、外号“死亡医生”的门格勒等。直到1945年3月,由于美国不断向阿根廷施压,才迫使阿根廷对德宣战。虽然当时的阿根廷承诺参战,但却没有得到美、英方面的完全信任。直到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其总统庇隆的一举一动依然在盟军监视之下。

德国战败投降后,大多数服役的U型艇停止了一切行动,但这艘不寻常的U977号却在这个关键的时期驶往了阿根廷。当时,为了把这件事调查清楚,盟军很快逮捕了一名德国艇员,送到美国审问。后来,历史学家莫利根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当时的审问档案。档案显示,当时的U977号潜艇在海上航行了105天。在二战期间,即使在水中航行最久的美国潜艇也只有84天的记录。由此,人们断定U977号曾绕道航行,并且很有可能去往阿根廷南部,甚至到过南极洲的一些地方。这样一来,才会在南美洲出现不少目击希特勒的传闻。

但这一切都只是推测和设想,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希特勒真的到过阿根廷。直到苏联解体后,随着很多绝密档案被公开,有关希特勒的生死谜题才有了重大发现。

根据公开的档案显示,1946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检查希特勒的坟墓时,曾取走了尸骨的一块头盖骨。同时,还取下了那副被认为是希特勒的牙齿的牙齿。不过,这只是苏联隐藏了几十年的证据中的一部分。

德国生物学家贝纳克是参与验证希特勒死亡的非俄国科学家之一。在仔细检查过那副牙齿后,贝纳克告诉大家,那是他见过的最糟糕的牙齿。由于有不少人碰过那副牙齿,所以DNA测试很可能不起作用。但是,贝纳克有希特勒在1944年拍摄过的牙齿X光片。经过反复对比,他最终确认那就是希特勒的牙齿。而那个穿过头骨的子弹孔,足以说明希特勒早已死亡,而且是自杀。

后来,这一猜测在一位希特勒亲信那里得到了证实,亲信回忆道:“当时,希特勒别无选择,只能潜逃,否则就会被自己的头号敌人斯大林抓住。再说,如果希特勒投降,他一定会遭到可怕的报复。但结果是,希特勒既没有逃跑,也没有投降,而是毅然选择了自杀。”

如此看来,那时的希特勒确实有逃跑的机会,可他最终为什么放弃逃跑而选择自杀呢?

1945年4月20日这天,是希特勒56岁的生日。56岁的他,身体状况已经非常欠佳。手经常不停抽筋,不仅走路需要人扶,就连站立都成问题。当时,听到柏林大街上苏军坦克驶过的隆隆巨响,手下都劝希特勒出逃。可希特勒深知,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自己东躲西藏。

一次,他对卫队长林格说:“你看,现在连党卫军都临阵退缩或是叛变,我现在非留下来和柏林共存亡不可,我理当以身殉职,因为这是一个被围困在要塞里的指挥员应尽的职责。”那么,一个终生沉溺于权势和暴力、不断吹嘘宇宙理论的战争狂人,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呢?

4月30日凌晨,希特勒在柏林帝国总理府地下15米的地下室里,给前线指挥官阿图尔·阿克斯曼通了一次电话。在得知柏林防线全线崩溃时,希特勒的脸阴沉了下来,他感觉自己的末日已经到来。

随后,他和爱娃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小型婚礼。当时,一共有议员瓦格纳、戈培尔夫妇、鲍曼副官和卫队长林格等10人参加了婚礼宴会。席间,希特勒格外精神,他不停地为大家添菜。但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他们马上就要面临世界的审判。

饭后,希特勒命令荣格夫人烧毁了所有文件,并宣布待会儿和大家见面。希特勒和众人握完手后,匆匆回到办公室。不一会儿,突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枪响,顿时,四周变得死一样安静。林格推开门一看,只见希特勒手中握着一支黑色瓦瑟手枪,头偏向墙壁,太阳穴还在不断向外流血;而那个短命的夫人爱娃则在他的右边,因服过氰化钾(常用于安乐死),所以肌肉抽搐得吓人。

自杀前,希特勒曾口述过一份遗嘱,在这份“政治遗嘱”中,他恶毒地咒骂了犹太人,说世界上的所有坏事都是犹太人干的。同时,他还叹息命运不济,称自己的死必然导致德国灭亡。在遗嘱中,他把对德国和全世界的遗言,看做对历史的最后呼吁。

这个骨子里刻着“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的战争狂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发号施令,要求摧毁最后一个目标一一他的尸体,以免遗骸遭到斯大林示众。

希特勒死后,其手下执行了这个命令,他们将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浇上汽油,进行焚烧。可四周的枪炮声越来越密集,他们匆匆向元首和夫人行了纳粹军礼后,便不再顾忌还没烧尽的尸体,各自逃命。

半个世纪过去了,对于希特勒的死亡传闻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对事件的原委存在着的分歧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甚至在二战结束后很多年,依然还有希特勒存活在世的报道。但不论怎样,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思想必将走向灭亡。

雅尔塔会议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已经变得非常明朗,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指日可待。在欧洲战场上,美英联军和苏联分别由西、东两线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法西斯政权败局已定。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区,负隅顽抗的日本法西斯军队也已走到了末路。为了协调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联系,商讨最后打败、日德的计划以及研究如何处置战败后的法西斯德国、安排未来欧洲事务与战后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黑海沿岸的著名度假胜地雅尔塔,举行了日后对世界政治格局影响深远的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3日,美、英两国领导人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并于1945年2月4日到11日,在此举行了著名的雅尔塔国际会议。因为雅尔塔地处克里米亚半岛,所以雅尔塔国际会议又被称为克里米亚会议。这次会议的参与者主要是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随同他们前来的三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在2月4日到11日这8天时间里,英、美、苏三国政府代表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会谈方式,包括所有代表出席的全体会议、只有“三巨头”在场的秘密会晤,还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参谋长或外长分组会议等。在这次会议上,英、美、苏三国政府代表团针对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处置战败后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保卫战后世界和平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后三国共同发表了联合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议定书》以及秘密的《雅尔塔协定》。不过当时,英、美两国为了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议期间签订了许多侵犯了中国权利的内容,而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道具体的会议内容,所以又被称为“雅尔塔密约”。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如何来处置战败国德国,成为每个参会国最为首要讨论的问题,其中包括战败后对德国领土的占领以及战争赔款等多个议项。在领土管辖的问题上,“三巨头”全部同意了对德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也就是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而在德国战败赔款的问题上,苏联和美国达成了秘密协议,赔偿总额高达220亿美元,尽管英国当时认为赔款总额还没有办法估计,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由东道国苏联提出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的建议。

如何对日作战成为雅尔塔会议的另一项重要议题。会议召开的时候,日军依然在太平洋战场上做最后垂死的挣扎。罗斯福总统为了减少美军在太平洋战区的伤亡并且尽快结束战争,非常希望苏联尽快出兵对日作战,并将牺牲中国的权益作为苏联出兵的条件。三国领导人就此达成协议,根据协议规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两到三个月内参加对日的作战。其条件的主要内容为:

1.保持外蒙古(即今天的蒙古共和国)现状。

2.库页岛南部以及相邻的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必须国际化,维护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恢复苏联在旅顺港所有的权益,苏、中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但苏联拥有优先权益,中国可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苏联拥有千岛群岛的主权。

这个协定是美、苏两个大国在亚洲势力划分范围相互妥协和承认的产物。

美、苏各国背着当时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与人民,签订了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协定签订4个多月以后,美国才将内容通知给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严词拒绝此协议,感到非常愤怒。可以说,这是雅尔塔会议最为不光彩的一页,是大国沙文主义与强权政治交媾的一种丑恶行径。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首脑还讨论了关于成立联合国方面的事情。会议决定由美、英、法、苏、中五国担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必须经过常任理事国的全部同意,五个常任理事国各拥有一票否决权。会议还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宣布各国人民拥有权利根据自己的选择,用民主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经济与政治问题。会议反映了苏、美、英三国对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它对于巩固反法西斯联盟,以及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中的一些协议并没有经过相关国家的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以及领土行政完整。

雅尔塔会议被认为是确立战后世界以美、苏两极为主导战略格局形成最重要的一场会议。因而后来人们通常将这种格局称为雅尔塔格局或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深远。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日,苏、英、美三国首脑斯大林、丘吉尔和杜鲁门在德国首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战争首脑的最后一次会晤。非常具有戏剧色彩的是,丘吉尔一直以带领英国民众抗击法西斯的功臣自居而洋洋得意,对英国国内的选举信心十足,但在发表《波茨坦公告》的同一天,英国大选的结果揭晓,在野的工党获了多数选票而组阁,丘吉尔被迫宣布辞职,由艾德礼组成新一届内阁。新当选的首相艾德礼不久后便接替丘吉尔继续参加会议。

当时,纳粹德国已经战败,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也是气数已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基本宣告结束。由于共同的敌人渐渐消失,三个国家合作的基础也渐渐变得薄弱。所以,在会场上,三国由合作开始出现了冲突。这次历时17天的会议逐渐显露出英、美与苏联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的矛盾也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特别是在苏联的统治下,东欧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等也为争夺世界霸权,竭力阻止苏联在东欧和世界其他地区影响范围的扩大。

经过三方讨价还价的争议后,会议在管制德国、解除德国武装、重建德国民主政治生活、欧洲领土变更以及战争赔款等问题上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在会议期间,由于双方矛盾重重,参会的美、英两国干脆直接撇开苏联并且联合中国于7月26日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刻无条件投降。这份公告已经成为对日的最后通牒。但是因为日本非常顽固,拒绝无条件投降,这一举动更加坚定了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决心。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大军出兵东北,也宣布加入《波茨坦公告》,从此《波茨坦公告》也就演变成为了中、苏、美、英四国对日的共同宣言。

8月2日,苏、英、美三国首脑签署了《美、英、苏三国的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和《柏林(波茨坦)会议公报》两个文件,统称为《波茨坦协定》。会上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奥地利问题、缔结和约接纳联合国会员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德国的问题则是会议的重点。

在德国分占区的划定问题上,各方之间也是争吵不休,甚至不惜造成事实上的直接进驻。经过各方艰难的协调,斯大林同意让苏联军队撤到规定的占领区,英、美两国部队进入各自在施蒂里亚和奥地利的占领区。7月24日至26日,中、美、英、苏四国再一次齐聚维也纳进行会晤。在签署《参谋长议定书》的时候,安排美国军队从多瑙河以北的地区撤出,改由苏联军队进驻这个地区。这样,四国占领区才最终与已经做出的决议完全相符。

而在战争赔款的问题上,三国首脑则在会议上展开了更激烈的争论。斯大林发现自己无法实现在雅尔塔会议上要求的200亿美元赔款要求时,便转而要求英、美绝对保证取得德国赔款总额的一半,对此英、美坚决地予以拒绝。但是作为交换,美国建议三大国可在各自占领区内取得赔偿。随后,苏联以苏战区国民财富仅占德国总额的42%为由,要求在英、美控制的西区得到其他部分的补偿。对此建议,英、美没有表示异议,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苏联除了从东战区取得赔偿外,还应取得西战区作为赔偿而予以拆迁的基本工业设备的15%,另有10%则无偿取得。除此之外,苏联还有权利取得德国在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的资产,而波兰应得的赔款份额要计算在苏联的赔款份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