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一生不可不知的中外名著
11049200000079

第79章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名著(1)

“纪言述事之祖”

《尚书》

·作者简介·

《尚书》是由谁编写的呢?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史记·孔子世家》中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所以,相传《尚书》是孔子编定的,但是其中有些篇章是后来儒家所补充进去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他生活的年代是礼、乐废弛,《诗》、《书》缺佚的春秋末期。所以他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把晚年的精力都花在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上面,还为《尚书》写了序。《尚书》现在有两种传本,一种是古文《尚书》,一种是今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伪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合编的。今文《尚书》是汉代伏生所授,在汉代有欧阳氏、大夏侯氏与小夏侯氏三家传授。东晋末年,又有梅赜献出的古文《尚书》(但也存在争议)。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今天流行的《尚书》本子。但据清代阎若璩、惠栋等人考证,确认古文《尚书》为伪本,不过其中仍保留了原已散佚的今文《尚书》,因而依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而“诗书”便是指《诗经》与《尚书》。

·作品导读·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其中,“尚”义为“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与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所以,“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

《尚书》是一部多体裁的文献汇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也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作为一个文体类别与《诗经》并列。《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之意。作为儒家的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等十六篇是西周的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是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南北朝时梅赜伪造,但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尚书》绝大部分应当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尚书》是对商周王朝从建立、稳固到发展、兴盛全过程的充分演绎,是研究商和西周初期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极其重要的资料。如《尧典》记载着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时期的权位继承情况。《禹贡》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和最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著作。《盘庚》记述了商朝迁都的情况。但它作为政治文件汇编,内容上各篇互相独立而缺乏内在联系,加之又没有明确的时间记载顺序,这就给研究古代历史的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困难。

《尚书》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尚书》在所有中国古代典籍中,算是最为难读的了,要想很好地来阅读《尚书》,必须要参照一些其他的书籍。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是《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商本纪》和《周本纪》。司马迁在写作时利用了大量《尚书》中的资料,并用当时的语言叙述出来,因而对阅读《尚书》很有帮助。此外,在版本选择上,可供选择的有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刘逢禄的《尚书今古文集解》以及蔡沈的《书经集传》,这些书各有所长,可供读者选择。

·作品概要·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故又称为《书经》,也简称《书》。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体裁上属于史料选辑,内容上主要是商、周两朝的政府文书,如政府报告、公告、命令、誓词之类,因而也可以说它是一部远古的行政档案汇编。

在《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中都言明《尚书》为百篇,但经过秦始皇焚书,《尚书》曾一度散佚,一直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才由伏生口授出来,共28篇。这就是所谓的今文《尚书》。

《尚书》有朝代更迭的连贯性。若是按朝代来排序,计《虞书》2篇:《尧典》、《皋陶谟》;《夏书》2篇:《禹贡》、《甘誓》;《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19篇:《牧誓》、《洪范》、《大诰》、《金滕》、《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

《尚书》是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其内容大都是历史人物的言语以及朝廷的文诰。若是按照其性质来言,又可分为六大类:第一类讲述帝王事迹:如《尧典》,这已经可以称之为正式历史;第二类记载典章制度:属于后来志书性质,如《禹贡》,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第三类议论国家政治:《洪范》就是箕子为武王论天地之大法、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第四类誓师词:如《甘誓》、《牧誓》;第五类策命:如《文侯之命》;第六类诰: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有的是自上而下,也有的是自下而上。因此可见,前三类是历史记载,后三类是文书档案。

尽管《尚书》现在仅存28篇,但它所涉及的历史之长,叙写的历史之全,无可比拟。《虞书》这两篇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看做是姊妹篇。《尧典》着重记载了尧和舜的事迹,反映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解体的历史。《皋陶谟》的唐抄本卷,其中心问题则是讨论治国方略,提出“知人”、“安民”的人文思想,同时还提出了“五礼”与“五刑”的政治体制。这说明当时等级制度与国家机器已经开始了酝酿与产生。《夏书》这两篇反映夏代两件大事:一则是禹治水,另一则是夏王伐有扈。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先秦古籍中对此多有记载。夏王伐有扈则是中国社会制度转化的一件大事。此外《禹贡》一篇的重要性,不单在于记载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传说,同时作为一篇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文中详细地记载了山川的方位和脉络,行政区域划分方面,将中国首次分为九区(九州)。这大概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古老和最有系统性地理观念的著作。《甘誓》一篇,虽然文字极为简短,但它所写的战争事件,意义非常重大,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依据。《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今陕西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带有军法性质的规范。

《尚书》中共有五篇是写殷商历史的,反映了商王朝的发展过程。《汤誓》记载了商王朝的建立;《盘庚》、《高宗肜日》两篇记载了商王朝的中兴;《西伯戡黎》、《微子》记载了商王朝的衰亡。记载周代历史的共有十九篇,在今文《尚书》中所占篇幅最多,其史料价值也最高。由《牧誓》至《顾命》这十五篇构成,记载了西周初期的历史,亦即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期的历史。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已经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书出现,但这些书却都没有传下来,直到《汉书·艺文志》中,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结构体裁上用工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深受其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议对”、“章表”、“奏启”、“檄移”、“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现了盘庚的目光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来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性强。《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秦誓》篇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

·经典章节·

虞书尧典第一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译文

考忆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道德修善,明察四方,善理天下,温和宽容。他忠实老厚,又能让贤,让光辉普照在四方大地,思虑直达于天地之间。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能够和睦相处。家族和睦之后,又可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间的黎民因此也就相互的变化而和睦了起来。

(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慎重地遵循着天地之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

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人们都说:“啊!鲧吧。”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

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么样呢?”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中国史学叙事传统的开山之作

《左传》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