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11050200000048

第48章 玩物丧志

教训案例

网络成瘾综合征

小霞上了重点中学,爸爸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以安心忙自己的工作了。

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家长被邀请到学校里来了。一个在人们眼里文静内向的小姑娘,竟然敢给同学发邮件,内容不堪入目,都是骂人的甚至淫秽的语言。一了解,现在孩子与家长很少说话,经常“人机对话”和网上交友的女儿,正常的理解、信任、交往能力大大弱化。在她的生命里,黑夜比白天多,也比白天快乐。从早晨开始,就盼望着夜晚的来临。她和网友把聊不到一起叫“不兼容”;把自己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的语言叫“乱码”;吃饭时用抓鼠标的方式抓住馒头,甚至把筷子乱插而自我解嘲说“执行了非法程序”;启动任何开关时都会“双击”。最近,她们中间流行这样的“变味歌”:“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得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在网络世界里的不真实,使青少年以虚拟的身份“妙语生花”,因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力发生偏移,自我印象可能发生偏差甚至分裂。

专家解析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的青少年占14%。50%以上的家长购买电脑是为了孩子,而有些青少年沉迷于网上游戏、打牌、赌博,因为电脑游戏及赌博富有刺激,超越现实,充满幻想,带有浪漫色彩;动画和音响模拟逼真,使玩者乐此不疲。为了摆脱百般聊赖和无穷烦恼,有些青少年成天赌博,忘记了学习。

当今的学生面临“四色”诱惑:红色——暴力、打斗场面;黄色——色情镜头;黑色——黑色团伙;白色——毒品引诱。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了解还很简单、很片面,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往往感情因素多,理智因素少,存在“四高”:即高需求、高智慧、高敏感、高脆弱,缺少道德感、责任感、义务感。网络是“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带来痛苦和不幸,影响学业和前途。要让孩子有上进的动力,要引导得法,让孩子控制自己;否则,想入非非、精神恍惚、丧失理智、意志衰退,最终毁掉自己的前程和美好的人生。

孩子对互联网等新媒介有基本的5种需要:情绪刺激的需要,缓解焦虑的需要,学习和获取信息的需要,交往和交友的需要和休闲及消磨时间的需要。家长应当因势利导,适当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不是采取堵截和强制的方法。媒介影响不仅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与孩子的认知、态度、个性、价值观密切相关。因此,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蹴而就是很难办到的,恰恰相反,劳而无功、徒劳无功、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不如意需要宣泄。因为缺少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出现情感障碍,情感封闭,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为了逃避现实,会更多地依赖人机交流,严重影响了社会化进程。

我们对痴迷网络的子女,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也可以根据情况采取果断中止的办法。有时,快刀斩乱麻也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抓住时机,及时地帮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和升华。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青少年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难管教,与成人间的对立情绪十分突出,他们反对再把自己当“小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因此,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讲求教育的方式方法,“无私的母爱和父爱”才会有好的结果。

教育误区

成长故事

1.放任自流。“大了自然就好了”,“菜鸟”“粉丝”“BT”“PK”“雷人”“杯具”等网络的新语词出现在学生的邮件、日记和作文中,有泛化的趋势。

2.一筹莫展。一味迁就,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的写照。

成长故事

给女儿买一盆属于她的花

女儿在幼儿园上大班,最近在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她一定要我给她买一盆鲜花。我同意了,但是我们有个约定,买来的花由她负责打理。最初几天,女儿表现得十分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拿出本子,画出小花生长的情况。

可没过多久,女儿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甚至把养花的事情给忘了。小花开始枯萎,叶子也慢慢变黄了。我把女儿叫到阳台,问她:

“你给花儿浇水了吗?”她低着头说:“没有。”我没有责怪女儿,对着小花说:“小花呀,你的叶子黄了,花瓣掉了,没有以前漂亮了,不怪你,只怪照顾你的人没有责任心啊……”

以后的日子里,女儿每天都记着给鲜花浇水,小花不久又恢复了以往的美丽。

相关链接《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不务正业,醉心于玩赏或迷恋于所喜爱的东西,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