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教子误区
11050200000092

第92章 因小失大

教训案例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老师在上面讲课。一块钱掉到地面上,在地上打了几个转停下来。小峰东瞧西望,发现没有人捡起来,他刚要捡,后面的一个男生凶巴巴地说:“你干什么?又不是你的钱?你凭什么捡啊!”说着,那男孩把掉在地上的一块钱拾起来,扔进了字纸篓。老师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一切,没有任何反应。

下了课,老师走了。

小峰在他的“随笔”里写道:“我盯着那在字纸篓里的一块钱,久久没有缓过神来……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首熟悉的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专家解析

这个老师有意或无意的疏忽,都错失了一次“小中见大”的教育良机。无论对花钱流水的孩子,还是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孩子,我们的教育都应当适时且即时。防微杜渐,孩子的行为细微之处反映出消费观、金钱观和人生观。“小中见大”,不及时教育,也可能“因小失大”。哲学家老子提出“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满足,进而过分追求,定招灾祸。知其足,不过分追求,安于所得,反而常常满足。

我们说的“知足”,是指在生活上,在物质享受上,应该适可而止,不要无限制地追求。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无止境地追求,就会导致贪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贪欲无止境,量变引质变,无限追求物质享受必然导致精神堕落。家长要做榜样,生活俭朴,量入为出,不追求“名牌”“高档”。让孩子接受良好的精神熏陶,控制孩子物质消费。

人无志不立。教育孩子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抵制庸俗的诱惑。学习名言警句,如“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的多,而是我要求的少”“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教育误区

1.贪得无厌。认为现在经济上不愁了,不能让孩子受苦,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种物质要求的无限满足,使孩子生活上贪婪无厌,学习上得过且过。

2.即时满足。不懂得延迟满足,克制欲望,拒绝诱惑,孩子缺少毅力、能力和亲和力,做事丢三落四,生活乱七八糟。

成长故事

“远远不是一块钱的事”

我们夫妻俩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报。

我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报纸。

女儿买回来,我们跟她商量,把报纸按原价卖出去,看看能不能很快卖完。

女儿在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我们又让女儿去问卖报纸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分钱。女儿很快算了一笔账: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得几毛钱,而且费了许多辛苦和口舌……于是,女儿像个小大人似的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

一天,女儿去买早点,找了2元钱,可是,到家只剩1元了。我让孩子去找,她不愿意,说“丢份儿”。“不行,必须找回来。”我的态度很坚决,女儿只好流着眼泪去回来的路上一点一点地看。后来,我看时间不早了,就让女儿去上学了。

以后,女儿在作文里写道:“如果我的父母认为小孩粗心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原谅,那我在这个问题上付出的代价,就远远不是一块钱的事了……”

“远远不是一块钱的事”

因小失大相关链接《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指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得不偿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