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11051200000057

第57章 参考文献(1)

[1]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R].北京: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005

[2]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研究简介[J].中国水利,2003,(1)

[3]中国环境规划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简介[J].中国水利,2003,(1)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R].北京: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1990

[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管理体制与经济分析[R].北京: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2001

[6]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R].北京:中国水利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05

[7]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研究[R].南京: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课题组,2007

[8]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R].北京: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

[9]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综述[R].北京: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

[10]南水北调工程经济社会问题研究[R].南京:河海大学,2002

[11]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对江苏省经济的影响研究[R].南京:河海大学工商学院,2003

[12]江苏省江水北调沿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R].扬州: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0

[13]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水质安全预警研究[R].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14]基于电网峰谷特性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量优化调度[R].南京: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华中科技大学,2006

[15]江苏省南水北调沿线城市水资源规划[R].南京:江苏省南水北调沿线城市水资源规划组,2001[16]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受水区农业供水价格研究[R].南京:江苏省水资源协会,河海大学,2007

[17]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核算方法研究报告[R].北京: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成本核算方法研究报告课题组,2005

[18]江水北调供水成本分析[R].扬州: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0

[19]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工程规模与水量调配[R].北京: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05

[20]江苏省水价弹性及其节水效果研究报告[R].南京: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综合规划办公室,河海大学,2006

[21]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2

[22]江苏省水利供水成本测算研究[R].南京:江苏省水利厅财务审计处,2003

[2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南京:河海大学,2007

[24]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R].北京: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编制组,2001

[25]李庆林,王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布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1)

[26]江苏省工程供水价格研究[R].南京:河海大学工商学院,2001

[27]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分析研究[R].北京: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2002

[28]江苏——南水北调[R].南京: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江苏水源公司,2002

[29]江苏省水利供水体制与水价改革[R].南京:江苏省水利厅财务审计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5

[3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水量调配[R].北京: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01

[31]仇宝云,袁寿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设计选型[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2)

[32]王少波,解建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结果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23(4)

[3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建筑与环境保护发展研究[R].南京:东南大学,南水北调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2007

[34]闫国福,辛贵升.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设计[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8,27(2)

[35]江守钰,陈希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度管理系统[J].河南科技,2007,(5)

[36]王卓甫.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7]祁朝标.南水北调江苏段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2)

[38]祁朝标.关于南水北调江苏段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4)

[39]汪斌,程绪水.治污先行——建设南水北调东线清水廊道[J].水资源保护,2002,(1)

[40]吉玉高.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其在江苏的实践[D].南京:河海大学,2006

[41]马文波,宫肖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J].东岳论丛,2007,28(1)

[42]盛家宝.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简介[N].中国水利报,2002,12(18)

[43]李新安,施国庆,吴玲.江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探讨及对南水北调的经验借鉴[J].水利经济,2003,21(2)

[44]江守钰,陈希媛,彭顺风.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概述[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7,(1)

[45]张建云,陈洁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5,6(3)

[46]常汉林.关于南水北调有关管理问题的思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3)

[47]李庆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布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1)

[48]黄海田,冯晓丽.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泵站工程规划设计的优化[J].排灌机械,2005,23(5)

[49]孙志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期投资与水价市场化运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82)

[50]傅国儒,姜学青.改革农业水价,发展灌溉事业[J].水利发展研究,2004,4(4)

[51]问泽杭.合理选择泵站机组形式降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运营成本[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1)

[52]沈继华.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泵站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1)

[53]黄让堂.华北平原缺水与南水北调[J].科技导报,1988,(6)

[54]中国社科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我国北方缺水形势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1,(13)

[55]黄海田,张寒.从江水北调的实践看南水北调江苏境内工程实行优待电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4)

[56]朱庆元,张劲松,刘芹,方国华.公益性水利项目投入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06,Vol24(3).

[57]郭剑平,陈绍军.江水北调工程社会经济分析[J].江苏水利,2001,(11)

[58]黄海田,仇宝云.江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初步分析[J].排灌机械,2002,20(5)

[59]王根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1)251[60]王平.南水北调工程投资管理体系研究[J].求索,2006,(11)

[61]刘玉年,万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水质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2005,(3)

[62]丁民.浅议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管理[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4(6)

[63]刘斌,朱尔明.南水北调工程与管理[J].中国水利,2001,(11)

[64]朱红耕,黄红虎.三江营水情变化对江都排灌站影响的数理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3,6(1)

[65]史凤坡.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后果和对策[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11)

[66]韩亦方.半个世纪的梦想-南水北调规划的研究历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12)

[67]黄红虎,谢伟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简介[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4,(4)

[68]傅建国,朱凤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战略意义[J].水利经济,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