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11052200000007

第7章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5)

(1)补充葡萄糖:先给予50%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注射,继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为了避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度引起低血糖,除了继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外,还须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2)补充氢化可的松:100mg氢化可的松加入500ml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第一个24小时用量为200~300mg,有严重感染者必要时还可增加。

如无感染、严重刺激等急性并发症,而为低温型昏迷,则氢化可的松的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有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使昏迷加重。

(3)有失钠病史(例如呕吐、腹泻)及血容量不足表现者,应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液,需用盐液量视损失量及血容量不足严重程度而定。

(4)有发热、感染者,应积极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5)有感染性休克者,除补液、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外,还需用升压药物。

曪酚妥拉明(苄胺唑啉):为毩受体阻滞剂,剂量为每次5~10mg(儿童0.1~0.2mg/kg),以葡萄糖液500~10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开始时宜慢,以后根据反应调整滴速。

曪多巴胺:具有兴奋毩、球和多巴胺受体等作用。常用剂量为10~20mg/100ml,初以2~5毺g/(kg·min)滴速滴入,继按需要调节滴速,最大滴速为0.5mg/min。

曪山莨菪碱:为抗胆碱能药物,成人每次10~20mg,儿童每次0.3~2.0mg/kg,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注射1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至停药。

(6)对水中毒患者,如能口服,立即给予泼尼松10~20mg,不能口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50mg溶于25%葡萄糖液40ml内缓慢静脉滴注,继以氢化可的松100mg溶于5%或10%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

(7)对低温型患者,应予保温,注意避免烫伤。应给予甲状腺激素口服,如不能口服则鼻饲。可用干甲状腺片,每6小时30~45mg;如用T3则效果更为迅速,每次25毺g,每6小时1次,静脉注射。低温型患者在用甲状腺素治疗的同时,宜用适量氢化可的松,50~100mg,静脉滴注,以免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

(三)治疗注意事项1.垂体腺瘤可视情况用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下丘脑部位肿瘤应用手术治疗,其他炎症、肉芽肿病变等可作相应治疗。

2.对于垂体危象患者,还应注意加强护理。

(1)严格监测各种生命指标和重要脏器功能。

(2)消除焦虑,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3)保证机体营养的需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待患者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食。

(4)帮助患者尽早活动,并逐渐使患者恢复排便功能。

(5)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和再次发生危象。

3.对于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在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后,因单用甲状腺激素可加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故在用甲状腺激素之前或同时合用糖皮质激素。

(第八节)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DH,AVP)分泌和释放不足(中枢性尿崩症),或者肾脏对AVP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

而应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症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密度尿和低渗透压尿。

垂体性尿崩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通常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暶1。

主诉

大多数患者均有多尿、烦渴、多饮。

临床特点

(一)主要表现1.尿崩症是一种以低渗量多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显着症状就是多尿,患者尿量可达每24小时2.5~20L,甚至更多,有报道称有达40L/d者。

2.尿密度比较固定,呈持续低密度尿,尿密度小于1.006。尿渗透压多数<200mmol/L。

3.起病缓慢,少数骤然起病,出现烦渴、多饮,且喜冷饮。

(二)次要表现1.部分患者出现失水、皮肤干燥、心悸。可有汗液及唾液减少,伴便秘、乏力、头痛、头晕、焦虑、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消瘦,严重者可有电解质紊乱,视力下降。

2.遗传性尿崩症者常于幼年起病,因渴觉中枢发育不全,可引起严重脱水和高钠血症,常危及生命。

3.肿瘤和颅脑外伤及手术累及渴觉中枢时,除了定位症状外,也可出现高钠血症。严重高钠血症表现为谵妄、痉挛、呕吐等。

4.当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不全时,尿崩症症状会减轻,糖(盐)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再现或加重。

(三)误诊分析一些伴有多尿症状的疾病易误诊为尿崩症。因此需掌握以下疾病的临床特征。

1.糖尿病常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易鉴别,需注意有个别病例既有尿崩症又有糖尿病。

2.高尿钙症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结节病、维生素D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癌肿骨转移等病,有原发病症状以资鉴别。

3.高尿钾症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失钾性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Liddle综合征、Bartter综合征等。

4.高渗性多尿尿密度大于1.020,尿渗透压大于300mmol/(kg·H2O),见于:栙尿糖升高;栚尿素升高(高蛋白、高能营养时);栛尿钠升高(如肾上腺皮质减退症时)。

5.低渗性多尿尿密度小于1.006,尿渗透压<280mmol/(kg·H2O)。

见于:栙肾功能减退;栚失钾性肾病;栛肾性尿崩症;栜高尿钙症;栞中枢性尿崩症;栟精神性多饮等。

辅助检查(一)首要检查1.尿量尿量超过2500ml/d成为多尿,尿崩症患者尿量可达4~20L/d,密度常在1.005以下,部分性尿崩症患者尿密度有时可达1.010。

2.血、尿渗透压患者血尿渗透压正常或稍高(血渗透压正常值为290~310mmol/(kg·H2O),尿渗透压多低于300mmol/(kg·H2O),尿渗透压正常值为600~800mmol/(kg·H2O),严重者低于60~70mmol/(kg·H2O)。

3.禁水加压试验比较禁水后与使用血管加压素后的尿渗透压的变化,是确定尿崩症及尿崩症鉴别诊断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二)次要检查1.简易高渗盐水试验嘱患者清晨排空膀胱,然后于15分钟内饮入1%氯化钠溶液1000ml,记录2小时尿量,如大于650ml,可诊断为尿崩症,同时可加测尿密度,如低于1.012,更支持本病的诊断。

2.血浆AVP测定正常人血浆AVP为1~5mU/L,尿AVP为10~60mU/L,尿崩症患者AVP水平低于正常,在禁水试验或高渗盐水试验中动态观察血浆AVP水平更有意义。

(1)中枢性尿崩症:无论是在基础状态还是在禁水或注射高渗盐水所致的高渗状态下,血浆AVP都不能升高。

(2)肾性尿崩症:基础状态是AVP可测出或偏高,高渗状态时血浆AVP水平明显升高而尿液不能浓缩。

(3)精神性多饮:患者基础状态时血浆AVP减低或正常,高渗状态时尿渗透压与血浆AVP水平成比例地升高。

3.尿/血渗透压比值测定自由饮水或短时间禁水后,同时测定尿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计算尿/血渗透压比值。正常人基础比值为2.27暲1.23,禁水8小时后比值为2.97暲1.18,尿崩症患者基础值和禁水8小时后值均小于1,给予加压素后大于1.5。尿/血渗透压比值对诊断中枢性尿崩症较有意义,但严重脱水或部分性尿崩症患者尿/血渗透压比值可正常。基础值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应结合禁水后尿/血渗透压比值作出判断。重复测定基础值有助于脑外伤或脑手术后多尿而不宜作禁水加压试验者的鉴别诊断。

4.影像学检查利用影像学检查对进一步确定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下丘脑垂体部位有无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垂体磁共振成像检查正常人可见神经垂体部位有一个高密度信号区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该信号消失,而肾性尿崩症和原发性多饮患者中,该信号始终存在。有时垂体磁共振成像检查还可见垂体柄增厚或有结节,提示原发性转移性肿瘤。因此,垂体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作为鉴别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原发性多饮的有用手段。

5.其他检查患者血浆电解质测定一般正常,但可出现低血钾、高血钠、低血钠、低血氯或高尿钙变化,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可低于正常。

肾功能检查发现尿素氮、肌酐、酚磺酞试验可为正常水平,但浓缩稀释功能不正常。激素测定有时可发现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水平下降。

(三)检查注意事项对原发性多饮患者进行禁水加压试验时,患者有可能做不到完全禁饮(可能会悄悄地饮水),如果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在注射加压素后很容易发生水中毒。完全性尿崩症患者在禁水过程中,如体重下降大于3%、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和烦躁等表现时,应立即注射水剂加压素,尽快终止试验。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对各种类型症状严重的尿崩症患者,都应该及时纠正高钠血症,积极治疗高渗性脑病,正确补充水分,恢复正常血浆渗透压,并针对不同病因积极治疗有关疾病。

(二)具体治疗方法1.中枢性尿崩症(1)抗利尿激素制剂:

曪1脱氢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是治疗尿崩症的首选药物。可由鼻黏膜吸入,每次10~20毺g,每日2次,(儿童患者为每次5毺g,每日2次,或每次10~15毺g,每日1次),肌内注射制剂每毫升含4毺g,每次1~4毺g,每日1~2次(儿童患者每次0.2~1毺g)。弥凝为第一个肽类激素口服剂型,剂量为每次0.1~0.4mg,每8小时1次。

治疗注意事项:由于个人对DDAVP反应性不一样,剂量应个体化,部分病例应用DDAVP后因过分的水负荷,可在完全无症状的情况下表现有血渗透压下降,水排除延迟,严重者致水中毒。故建议每日剂量应分2~3次给予,切忌每日一次大剂量给药。对于婴儿和幼儿或有中枢神经损害的患者在用药期间,需每日计算液体出入量,保持每日约有2小时的稀释尿。

曪鞣酸加压素(长效尿崩停):需要深部肌内注射。应从小剂量开始。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第八节)尿崩症49初始剂量为1.5U/d,剂量应根据尿量逐步调整。体内24~48小时内可以维持适当的激素水平,一般每周注射2次。

治疗注意事项:应注意个体差异,每例应做到个体化给药,过量可引起水中毒。注射前适当保温、充分摇匀。

曪赖氨酸加压素:是一种鼻腔喷雾剂,每次吸入20~50mg,每4~6小时1次。

治疗注意事项:在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水肿,对药物吸收减少而影响疗效。长期应用可致萎缩性鼻炎,影响吸收或过敏,导致支气管痉挛,疗效亦减弱。

曪水剂加压素:注射剂血管加压素口服无效。水剂加压素皮下注射5~10U,可持续3~6小时。该制剂常用于颅脑外伤或术后神志不清的尿崩症患者的最初治疗。因其药效短暂,可有助于识别神经垂体功能的恢复,防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发生水中毒。

曪抗利尿素纸片:每片含加压素10毺g,可与白天或睡前舌下含服,使用方便,有一定的疗效。

(2)口服药物:

曪氢氯噻嗪:小儿2mg/(kg·d),成人每次25~50mg,每日3次,服药过程中应限制钠盐摄入,同时应补充钾(氯化钾60mg/d)。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利钠大于利水,血容量减少而刺激AVP分泌与释放,肾小球滤过率减少,适用于轻型或部分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

治疗注意事项:长期服用可能会损害肾小管浓缩功能,需长期补钾,还可引起胃肠道副反应、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

曪氯磺丙脲:每次0.125~0.25g,每日1~2次,口服。服药24小时后开始起作用,4日后出现最大作用,单次服药72小时后恢复疗前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或神经垂体促进AVP的合成与释放。也有人认为该药可加强AVP作用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受体,从而增加AVP的周围作用。

治疗注意事项:其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肝功能损害、低血钠或水中毒。

与氢氯噻嗪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曪氯贝丁酯(安妥明):每次0.5~0.75g,每日3次,口服,24~48小时迅速起效,可使尿量下降,尿渗透压上升。本为降血脂药物,其抗尿崩作用可能是兴奋下丘脑分泌释放AVP或可能延缓AVP降解。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

治疗注意事项:长期应用有时可致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

曪卡马西平(酰胺咪嗪):本为抗癫痫药物,其抗利尿作用机制大致同氯磺丙脲,每次0.1g,每日3次,口服,作用迅速,尿量可减至每日2000~3000ml。

治疗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疲乏、眩晕、肝损害与白细胞减少,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

曪吲达帕胺(寿比山):为利尿降压药,其抗尿崩作用机制可能类似于氢氯噻嗪,每次2.5~5mg,每日1~2次,口服。

治疗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钾变化。

2.肾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对外源性AVP均无效,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但可采用以下方法控制症状。

(1)恰当的补充水分,避免高渗和高渗性脑病。儿童和成人可以口服补液,婴儿应及时经静脉补充液体。

(2)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可使尿量减少。但除吲哚美辛外的该类其他药物疗效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