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11052300000123

第123章 家庭安全细节,让人生更保险(4)

四肢骨折固定主要可以分为6种方法:肱骨骨折固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两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先将伤病员的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肱骨骨折时,应当检查骨折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方法为压迫手指指甲后突然松开时,指甲是否立即变红润。如果不能立即变红润,是血管可能受损伤的表现;当要求伤者做出握拳再伸手指或者是屈指运动时,伤者如果不能正常进行,那么就表示伤病员有可能神经受到了损伤。当伤病员没有血管或神经损伤时,按上述介绍的方法固定;当有血管或者是神经损伤时,在进行固定之前要适度牵引,方法是施救者一手在骨折端下部近肘关节处,沿肱骨纵轴方向温和地向下用力牵拉,同时另一手在骨折的上端沿肱骨纵轴方向温和地向上稍用力固定,以求解除骨折部对血管或神经的压迫,再按照上述介绍的方法固定在牵引后的部位。肘关节骨折固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两条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当肘关节伸直时,可以用一块夹板,一卷绷带或者是一块三角巾把肘关节固定。桡、尺骨骨折固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然后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进行固定。手指骨骨折固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利用冰棒棍或者是短筷子作为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黏合固定。如果没有固定的棒棍,可以把伤指黏合固定在健指上。股骨骨折固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一块长夹板(长度为从伤病员腋下至足跟),放在伤肢的外侧,另外用一块短夹板(长度为从会阴至足跟),放在伤肢内侧,至少用4条带状三角巾,分别在腋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别环绕伤肢包扎固定,注意在关节突出部位要放软垫。若无夹板时,可以用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有异物如刀片、钢条、木片或者是弹片等刺入人体时,不应该在现场拔出,否则可能会有大出血的危险。应当把异物固定,使其不能移动,以免引起继发损伤。

伤病员在固定术的救治之后,应当进行正确地搬运,迅速转运到医院。搬运伤病员,与搬运物体不一样,需要结合伤病员的伤情,否则就会引起伤病员不适甚至加重伤情。搬运时要随时观察伤情,一旦病情变化可立即抢救。

对伤病员进行搬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徒手搬运,另外一种是器材搬运。徒手搬运不需要任何器材,在狭小地方往往只能用此方法,徒手搬运又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单人背法搬运:让伤病员双上肢抱住自施救者的颈部,伤病员的前胸紧贴施救者的后背,用双手托住伤病员的大腿中部。适用于体重较轻及神志清楚伤病员的搬运。单人抱法搬运:将伤病员一上肢搭在施救者的肩上,然后一手抱伤病员的腰,另一手肘部托起伤病员的大腿,手掌部托其臀部,这个方法适用于体重较轻及神志不清伤病员的搬运。双人拉车式,一人双上肢分别托住伤病员的腋下,另一人托住伤员的双下肢,适用于非脊柱伤病人的搬运。多人平托法搬运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几个人分别托住伤病员的颈、胸、腰、臀、腿部,一起抬起,一起放下,适用于脊柱伤伤病员。

除了徒手搬运,还可以借助于器材来对伤病员进行搬运。最常用的是担架搬运:担架虽是搬运伤病员的主要工具,但是因为太长,所以一般家庭不易使用。另外,也可以用椅子、毯子、木板等进行搬运,要注意看护伤病员或扎好安全带,防止翻落,上下楼梯时尽可能使伤病员体位接近水平,并使伤病员的头部置于略高位。

在搬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同部位伤病员的搬运体位。对于颅脑伤伤病员,具体的搬运体位是:使伤病员取侧卧位,如果只能取平卧位时,头要偏向一侧,以防止伤病员呕吐物或舌根下坠阻塞气道。对于胸部伤伤病员,具体的搬运体位是:使伤病员采取坐位,这样会有利于伤病员呼吸。对于腹部伤伤病员,具体的搬运体位是:使伤病员取半卧位,双下肢屈曲,这样有利于放松腹部肌肉,减轻疼痛和防止腹部内脏脱出。对于脊柱伤伤病员,具体的搬运体位是这样的,一定要保持伤病员平卧位,应该由多人平托法搬运,同时抬起,同时放下。千万不能双人拉车式或者是单人背抱搬运,否则会引起脊髓损伤乃至造成肢体瘫痪。

在搬运伤病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伤病员的保护工作。首先,千万不能使伤病员摔下,由于在搬运的时候通常需要多人,所以一定要避免用力先后或者是用力不均衡,较好的方法是由一人指挥或者是发口令,其他人听从统一的指挥,齐心协力进行搬运。其次,一定要注意预防伤病员在搬运中继发损伤,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骨折病人,要先进行固定然后再进行搬运。最后,一定要防止因搬运而加重伤病员的病情,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呼吸困难的伤病员,搬运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病人头部稍后仰开放气道,不能使头部前屈而加重气道不畅。

说完了对于伤病员的细节注意事项,就要说一说施救者自己的一些自我保护细节了。首先,施救者应当注意保护自己的腰部,在搬运那些体重较重的伤病员时,可能会发生搬运者自身的腰部急性扭伤,所以,一定要注意。科学、正确的搬运方法是搬运者先蹲下,保持腰部挺直,使用大腿的肌肉力量把伤病员抬起,避免弯腰使用较薄弱的腰肌直接用力。另外,在搬运的过程中,施救者要避免自身摔倒,有的时候搬运伤病员要上下楼,或者是要经过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或者是路滑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一步步地走稳,避免自己摔倒,以免既伤了自己又会祸及搬运的伤病员。

心跳呼吸停止,重细节救生命

如果有家庭成员遭遇意外而心跳呼吸停止,千万不要慌张,把握好细节,沉静地进行救治才是关键。我们可以采用人中穴以及心肺复苏对伤病员进行救治。

其实,心脏停搏和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据统计,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脑卒中占猝死的首位;婴幼儿常由呼吸道感染引起;青年人的猝死以心肌疾病为主。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血液就不能在血管内流动。由于大脑细胞对缺氧和无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心跳停止后4~6分钟,大脑组织就开始发生严重损伤,甚至不能恢复。

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如何来进行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关于呼吸停止如何来判断呢?其具体方法是:抢救者用耳贴近伤病员口鼻,两眼注视其胸部或上腹部。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钟。一看:伤病员胸部或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二听:伤病员口鼻有无出气声。三感觉:抢救者的面颊部有无气体的吹拂感。如果伤病员有自主呼吸,只要继续保持他处于呼吸道开放的位置;如已无自主呼吸,下一步就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对于心跳停止又如何来判断呢?其实,心跳停止有这样几个外在表现:第一,神志突然丧失,病人可能昏倒在任何场合。第二,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第三,面色苍白或发绀。第四,瞳孔散大。其中,第一、二条最重要,只要这两条标准同时存在,即可确诊。因初学者触摸颈动脉经验不足,可以检查呼吸,若无呼吸,加上第一条标准,也可确诊。

首先,我们来讲如何利用人中穴来进行急救。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平掐或针刺该穴位,可以用于救治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的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

刺激人中穴为何有急救作用呢?这是因为节律性、连续弱性或强性刺激人中,能使动脉血压升高,而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刺激人中穴位,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连续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地给予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然而,人中穴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是有利的。如连续刺激引起吸气兴奋或抑制,均可以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刺激手法的应用。经研究表明,适当地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在实际操作中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心肺复苏就是指对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的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就是用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同时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常用的方法就是打开伤病员的呼吸道,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大量的事实证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能够复苏者,可以有一半人能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的人,10%可以存活;超过6分钟才开始进行复苏的人,只有4%的人能够存活;10分钟开始复苏的人,存活率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抢救心跳停止者最宝贵的时间是在最初的几分钟。由此可见,对猝死者只有在第一时间施行紧急抢救才能挽救其生命,但是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亲友或者是第一目击者,这些人大多数人是非医务人员。因此,普通人很有必要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那么,心肺复苏术具体如何操作呢,有哪些程序、哪些步骤呢?首先,应当判断伤病员有没有意识,可以轻轻地摇动或者是拍一拍伤病员的肩部,高声地喊叫,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直接呼叫伤病员的姓名,因为人对自己姓名的反应是最敏锐也是最稳定的。如果对伤病员进行呼叫而伤病员没有任何反应,也可采用直接刺激的方法,例如用手指甲掐伤病员的人中、合谷穴等,时间为6秒钟,正确方法是:拇指、食指两指张开,以另手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拇指尖到达处,也就是第一、二掌骨结合部与虎口边缘连线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摇动伤病员的肩部时不要用力过重,并且严禁摇动这类伤病员的头部,因为这类伤病员很可能伴有颈椎损伤,如果用力过猛的话,会使伤病员的伤情加重。伤病员一旦出现眼球或者是四肢活动及疼痛的反应,要立即停止掐压穴位。

在对外进行呼救的同时应当注意这样一点,自己不能跑开,要准备下一步的抢救方案。叫来的人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协助作心肺复苏救生术;二是打“120”急救电话,通知急救中心或救护站医务人员赶快到现场抢救伤病员。

使伤病员保持心肺复苏体位应使伤病员处于仰卧位,放置于木板或地板上,使其头、颈、胸、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这种体位有利于血液回流到大脑。翻转伤病员的时候应注意,必须使其头、肩、躯干、臀部同时作整体转动,防止扭曲,翻动时尤其注意保护其颈部,施救者一手托住伤病员颈部,另一手扶其肩部或髂前上棘,使伤病员能平稳地转为仰卧位。同时,将伤病员纽扣、腰部皮带解开。施救者的位置应跪于伤病员的肩部水平,使抢救者不需移动膝部就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于观察伤病员的胸腹部。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抢救者位于伤病员头侧,一手掌的鱼际肌置于伤病员前额,用力往下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其下颌骨正中处,抬起下颌,即可使舌根上举而打开呼吸道。注意手指不要压迫伤病员的颈前部及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管,也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如果伤病员有口咽部严重创伤而无法实施以上急救方法时,应协助急救医生在现场实施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等措施。

一旦确定伤病员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因为此时伤病员的肺脏已经塌陷,急需要氧气。人工呼吸是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氧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当伤病员呼吸停止,如果抢救者对其吹气,只要正确、足量(用力吹气,内含18%的氧),就可使伤病员已塌陷的肺脏扩张,并获得足够的氧气。

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如下。一是施救者用按于伤病员前额的那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其鼻翼下端。二是施救者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完全把伤病员的嘴巴包住。三是施救者向伤病员口内吹气,每次吹气量为500~600毫升(成年伤病员需要量),每次吹气时观察到伤病员胸部上抬即可。开始应连续2次吹气,以后每隔5秒钟吹一口气,相当于每分钟10~12次。每次吹气之后,放开鼻孔等伤病员进行呼气,伤病员的胸腹部下陷,施救者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的吹气。吹气的时候应当密切观察伤病员的胸部有没有起伏,有起伏者,表示人工呼吸有效;没有起伏者,则表示口对口吹气无效,可能是呼吸道通畅不够、吹气量不足或呼吸道有阻塞,应当重新开放呼吸道或者是清除伤病员口腔、鼻子中的异物。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进行口对口吹气的时候,每次的吹气量不要太大,如果超过l200毫升,可能就会因为咽喉部压力提高而使食管开放,气体进入胃内造成胃扩张。吹气的时候千万不要按压胸部,以免肺部受到损伤或者是有气体进入胃内。另外,儿童的肺活量比较小,所以在吹气的时候,吹气量和速度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格等情况来具体而定。

关系生死的一些急救细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感觉心慌、胸闷、心悸、头晕、眼花、恶心、欲吐,进而就不知人事昏厥了。其实,晕厥是多发生在夏季的中暑以及洗澡久泡、高血压、低血糖、急性脑出血、低血压、晕车、晕针、体质虚弱、疲劳过度、癔症、癫痫、流血过多、失水过多、虚脱等情况下,如果伤病员发生昏厥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

当遇有这种昏厥伤病员时,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及时就地处理。那么,对于昏厥的伤病员到底如何来进行施救呢?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先把伤病员就地平卧,或抬到安静的地方,脚垫高,头放低,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道。如果身边没有药又没有针,这个时候可以用指压的方法来急救。指压人中穴,即在伤病员鼻中沟下、嘴唇上的凹陷处,用拇指甲前端垂直下压,左右摆动,可疏通督任二脉,恢复植物神经功能,达到镇静安神、回阳救逆的作用。也可指压十宣穴,即十指指甲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