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11052600000080

第80章 纵横职场,事业需要精心经营(2)

另外,拿东西给上司时,要以上司的方便为原则。例如,拿笔或刀子时要把柄部朝向对方。在下雨天碰到上司没带伞时,把伞柄递向对方才表示要借伞给对方。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儿只是举交递物品为例,其他生活上的小动作也是一样,凡事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才是应有的基本礼仪。

还有,当上司命令你做事的时候,上司会提出各项说明,这时候,千万不可以中途插嘴,打断上司的讲话。

上司的话只是在说明经过,或许结论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中途插嘴表示意见,除了让人家认为自己很轻率之外,也表示蔑视上司。如果碰到性格暴躁的上司,恐怕就会大声地怒喝:“闭嘴!听我把话说完!”

所以,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只要静静地听,适时地点头答“是”,表示自己了解了上司所交代的内容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应答的方式宜稍迟,太快应答会显得草率。

此外,上司在说话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以否定言词来打断他,并说些泼冷水的话,比如:

“这恐怕做不到!”

“即使调查也没有用!”

“这不是已经做好几次了吗?没有必要再做了嘛!”

除了不要在上司话还没有说完就表示反对的意见之外,即使在上司交代完毕之后,也不要立刻表示否定的意见。

上司之所以把这项工作交给你,恐怕早在事先就已经猜到你有什么反应。明知道你可能会反对却还是交代你做,一定有他的用意。这时候,你最好是服从上司的命令,并且忠实地执行。

在经过仔细地思考之后,如果对上司所说的话还是有不了解的地方,或是自己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很冷静地和上司商量,千万不可以有情绪化的表现,以免让人认为你是故意唱反调。

如果上司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同,那该如何是好呢?答案很简单:除了服从命令还是服从命令。因为公司就是靠部属服从上司才能够成立,如果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不肯服从上司的命令,那公司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若即若离,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这里,我们先拿夫妻关系打个比方:

俗语说,妻就是漆,一贴上就终生为侣,不能说离就离。然而,婚姻心理学家的调查和实验证明,再亲密的夫妻,结婚两三年之后,都要经历一段危机,那就是婚姻倦怠期,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彼此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了。双方的兴趣爱好,内心的隐秘,睡觉时是不是说梦话、咬牙、吧嗒嘴等,无不在对方的掌握之中。所以说,当你们如胶似漆、爱情正在沸腾的时候,事实上,也为日后的疏离感埋下了种子。

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却证明了人际关系中那条浅白而朴实的道理——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天下事无不如此,把它套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更显这个道理的贴切。

别以为自己跟领导形影不离,前途就大有保障。目前的得意是微不足道的,不久之后你会发现,这种关系其实是很危险的,就像走钢丝一样,不跌便罢,一跌下去,不粉身碎骨才怪!

首先,你会招来同事的嫉妒,这个肯定不在话下。其次,其他部门的领导也会认定你是某一上司的党羽——也就是说,人人在用有色眼光看你。就算你露了几招,大放异彩,可一说起来,大伙第一句话就是:

“哦,不就是某某手下的那个家伙吗?”

你变成了某某的党羽,这居然是天经地义的,你的实力怎么可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何况,亲近得过度不只容易让领导厌倦,而且你的性格的弱点和能力的极限也早被摸得透透的。那时,你就像一张透明的底片,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一来,被斥退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了。即使暂时看不出这种迹象,也不要自鸣得意。

只有与领导保持一段若有若无的距离,你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葆和谐,四周的人也不会把你当成特定人物的党羽,这样的好处委实无穷。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登上皇位,封开国功臣徐达为中山王。朱元璋喜欢下棋,有一天,他同徐达在莫愁湖边的楼上下棋,连输了三盘,就把这座楼连同莫愁湖赐给徐达,并让人在这座楼挂上“胜棋楼”的匾额。可是,事后朱元璋暗想:你不谦虚推辞,竟挂上什么“胜棋楼”的匾额,这不是存心往我脸上抹黑吗?常言说,下棋如同行军作战。你逼我输了棋,唯恐天下人不知晓,还挂上一块匾,这不是明明想让人家想到吗?如果我跟你真刀真枪两下对阵的话,少不得也是你的马前败将哩!好,这份怨仇一定记下!后来,徐达后背生了一种毒疮,叫背疽。据说,这种病最忌吃鹅,但朱元璋却派人送去熟鹅一只。徐达明知这是要他自尽,他也只好强咽肚里,但直到临死,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知道,就是为了那座“胜棋楼”,朱元璋怀恨在心,他才招来杀身之祸。

其实,朱元璋输棋后,赐给徐达的“胜棋楼”,只不过是客气客气,作为下属的徐达不能仅存感激之心而默默接受,因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已习惯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超越自己,更何况,下棋如同行军作战。徐达没有看到这一点,遭到杀身,应该说也是必然。

所以,一时恩宠有加,事事顺遂,你也得步步谨慎。因为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条处处危险的羊肠小道,最后能不能到达春风宜人、鸟语花香的康庄大道,就要看您是不是懂得“若即若离”的窍门了。

因此,与领导相处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做领导的保姆

不要总是无限制地去为领导的日常生活服务。比如,不要不断地为领导端茶倒水、替领导清理办公桌,等等。更为甚者,经常在双休日到领导家中看有无家务事可以帮忙,还不断地给领导带来一些小礼物——显然,此人已经非常认真地研究了领导的喜好。

也许,上述的努力可以让领导果然对你开始喜欢,经常在外出的时候带上你。但那也是因为你总是愿提供一些超出职员身份的服务,这为领导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在很多时候,你更像一个跟班。你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某一天领导突然对你说:“你是个好人,你可愿做一名管理者?”可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在领导心中,你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被定位为保姆,这样的人,适合永远做下属,你就甭指望升迁了。

2不做领导的密友

如果说,过多介入领导的私生活已经使你脱离了与领导的正常关系,那么,了解领导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更没有任何好处。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头,过多地参与领导的秘密,却不一定是件好事。要记住,你和领导的地位的确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的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领导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领导告诉你的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你也许会因为是领导密友而洋洋得意,可是,领导已经给了你能用来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接着,你们的密友关系便会尴尬。

过多地与领导周旋可能会得到领导密友或宠儿的名声,这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们讨厌或不信任,甚至有些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拆你的台。谁知道你与领导神秘兮兮的样子是不是意味着一些阴谋或小算盘呢?总之,人们总会本能地反感。

因此,在你和领导的关系中要有一块禁区,而且你千万不可乱闯。

3不做领导的“哥们儿”

如果你的领导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也许你发现你可能正在成为领导的朋友甚至是“哥们儿”,但你应该把握好尺度。任何一位领导在对待下级的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意建立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这些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主要是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因为领导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当众与领导称兄道弟只能降低领导的威信,于是,其他的同事也开始对领导的命令不当一回事。当领导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发现是你破坏了他必要的威严时,那么,等待你的最低限度就是疏远,或者你只能离开。另外,你不要试图更多地参与领导的私人生活。隐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和重要的。也许领导在某些时候对你没有什么戒备,所以容你经常参加他的私生活。当然,你如果能够同领导交上朋友,这说明你已经能接近你的领导了。不过,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你领导在公司中的地位,那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阿坚为人憨厚忠直,与办公室副主任阿强是很要好的朋友。不久,阿强的办公室副主任被“扶正”。阿坚很为朋友高兴,但不久他发现,有意无意中,阿强的口气里多了一些官腔,指派他干这干那。若阿坚还像以前那样提出不同意见,阿强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不接受任务的后果更是难以想象。到晚上,阿坚照样像往常一样叫阿强去宵夜,但阿强总会说有个材料要写去不了。本来阿坚知道阿强对某一小姐心仪已久,但现在却发现阿强不仅在自己面前从不提起,更在众人面前给那位小姐脸色看。

阿坚觉得阿强变了,按照他的个性,他会找阿强说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人前不久还是好兄弟呢。

阿坚不明白他与阿强的友谊只是“阶段性”的,他不理解阿强此刻的心态。他身份不一样了,他要显示权威,他要树立形象,搭起他的“主任架子”。再者,一个知道领导太多秘密的人即是领导最忌讳的人。

记住,上级重用你绝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让你为他服务。作为下级,还是与领导保持一定距离为好。因为你也不知道哪一天因为利害关系,你们之间出现裂痕,上级会翻脸不认人,过去的“隐私”反成把柄。因此,找朋友,还是跳出领导圈吧。

以上为重,顾全领导的面子

古往今来,处理下级与上级的关系有一条“通则”,即“以上为重,以上为尊”。社会的变革,使这条“通则”发生过种种变化,但是,以上级为重的基本原则没有变,下级要尊重上级的思想也没有变。

轻上傲上是一种思想误区,是把人格平等原则和上下级关系对立起来了,是把才能作为向上级炫耀自夸的本钱以求重用,因而是不适宜的。有些下级虽然有一定的才华,但却不能正确对待上级,牢骚满腹,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有效的社会行为有赖于人们对个别社会事件和社会刺激的准确认识,也依赖于包括对自己在内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准确认识,角色、地位与主体行为必须与之相符,才能够与其他社会角色的关系处于常态,保持和谐。

要克服轻上傲上,首先就要坚持从属原则。下级从属于上级是角色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从属原则不能变。在上下级关系上,上级为重、为主,下级为轻、为从。下级的才能有时超过上级,但并不能改变其从属地位,不能当做轻上傲上的本性;上级有某些缺点甚至错误,也不是可以轻看的理由。自觉地尊重上级、服从上级,在非原则问题上顺从上级,是下级的本分。

只有下级从内心里尊重自己的上级,才能与上级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整个组织也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蔑视上级,我行我素,对抗上级,不仅会损害团体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夹起尾巴做人,可能有损你的一点面子,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

比如,上级批评下级,是天经地义、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下级批评上级则要讲究方式方法,使上级接受批评而不感到过于难堪。要让上级接受批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他足够的尊重,不使他太丢面子。

例如,唐太宗常常对魏征当面指责他的过错而感到生气。一次,唐太宗宴请群臣时酒后吐真言,对长孙无忌说:“魏征以前在李建成手下共事,尽心尽力,当时确实可恶,我不计前嫌地提拔任用他,直到今日,可以说无愧于心。但是,魏征每次劝谏我,当不赞成我的意见时,我说话他就默然不应。他这样做未免太没礼貌了吧?”长孙无忌劝道:“臣子认为事不可行,才进行劝谏;如果不赞成而附和,恐怕给陛下造成其事可行的印象。”太宗不以为然地说:“他可以当时随声附和一下,然后再找机会陈说劝谏嘛这样做,君臣双方不就都有面子吗?”唐太宗的这番话流露出了作为领导,其对尊严、面子和虚荣的关注。

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这种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又扎根于伦理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根深蒂固,无人能免。

在上级眼里,如果自己的下级在公共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公开发难。无论你是他喜欢的人,或他不喜欢的人,在公开场合不给上级留面子的结果就是,上级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回击,通过行使权力来找回面子;要么就怀恨在心,准备秋后算账。

这种结果,自然是任何一个下级在提出批评和意见时所不愿看到的,也违背了他的初衷。他大概忘记了,无论是上级,还是他本人,都生活在充满人情味儿、十分讲究人际和谐的同一个社会里。

上级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其他领导和众多下属在场时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在于上级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的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变得愈发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

如果下级的意见使上级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他“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却必然是一样的:使上级的威信受到损害,使其自尊受到伤害。

权威受到挑战,行使权力的效能便会大打折扣,它影响着上级在今后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权力的效能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因此,当上级当众受到下级的伤害、丢了面子时,即使当场不便发作,日后也会忌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为此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还会有其他下级当庭责难,大出其丑,这就叫“杀一儆百”!

既然如此,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面子。

留面子,首先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能够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

留面子,还表明你尊重领导,你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意味着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在为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余地,下级可利用这个余地同上级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暗示上级,下级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上级仍留有最终的决定权。留有余地,会使下级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所提意见并不确切或不恰当,还会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