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生活小窍门实用大全集
11052700000142

第142章 饮食禁忌(8)

酱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是烹调食物中很重要的佐料。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人体蛋白由20种氨基酸组成,酱油中就有17种,可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在温暖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夏天,酱油很容易被一种叫产膜性酵母菌污染,长出一层白膜来。出现这种现象,说明酱油已经发霉,当然也可能有其他杂菌污染。轻者需及时撇去白膜,加热后食用,严重者,已经有霉菌毒素产生,就应弃之不吃。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这种酱油最好不要吃。

(第七节)茶、酒、奶、饮料食用禁忌

忌煮茶喝

有些人喜欢煮茶喝,这是不好的饮茶习惯。在高温作用下,鞣酸过多的溶出,挥发油在煮的过程中散发,维生素C在高温中被破坏,不仅茶味苦涩,而且大大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如果长期饮用这种茶水,就会危害健康。因此,切忌煮茶喝,即使泡茶,水温也忌过高,以80℃左右为最好。

忌喝头遍茶

茶叶在生产、包装、运输、存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另外,农药会在粗糙的茶叶表面有残留。而为了尽可能多地保存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成分,现在提倡不用开水泡茶,这样霉菌就不容易被杀死。农药经水一泡,可以很快地溶到水中来,如果弃掉头遍茶,有利于去掉大部分农药和霉菌等有毒有害的物质,以防其对机体造成不利。

忌用保温杯泡茶

用保温杯泡茶,使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会使茶中的维生素被大量破坏,芳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被大量的浸出来。不但大大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水无香味,茶味苦涩,有害物质增多。如果长期饮用这种茶水,就会危害健康,也可能引起某些种疾病。所以最好不用保温杯泡茶。

忌生嚼茶叶

有人喜欢生嚼茶叶,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茶叶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其中的糖分经热解作用,会形成一些多环芳烃类物质,如苯并芘。苯并芘是难溶于水的致癌物,故饮茶不会喝入体内从而产生危害。但是如果嚼食茶叶,苯并芘就会进入体内,时间久了会导致癌症。

饮茶忌过浓

浓茶中的咖啡因含量高,这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刺激较大,兴奋性提高,人的精神活动也就显得十分活跃。尤其是在睡前喝浓茶,会影响睡眠,甚至造成失眠。浓茶中过多的鞣酸会与人体中维生素B发生永久性结合,容易使人引起维生素B缺乏症。鞣酸还可以使胃黏膜收缩,蛋白质凝集沉淀,影响消化功能。浓茶还会减弱胃肠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时间久了会引起贫血。因茶多酚对乳汁有收敛作用,所以浓茶还会导致哺乳期妇女乳汁分泌减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年老体弱者若喝浓茶,茶叶寒凉侵袭脾胃,时间长了,将会逐渐损耗元气,甚至诱发肠胃病。茶碱能增强胃酸分泌,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忌喝浓茶,否则会加重病情。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导致兴奋过度,所以浓茶易造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的老年人,饮茶宜清淡,还要少饮。此外,饮浓茶还会引起便秘,这点老年人更应注意,因为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若经常便秘、排便难,易诱发脑中风。

饮茶忌过量

饮茶虽有不少好处,但忌过量。由于茶中含茶碱和鞣酸,喝得过多可以引起极度兴奋,影响睡眠,使心跳加快,产生尿频,还能凝固食物蛋白,妨碍食物消化吸收,而且茶叶中含有氟等微量元素,比其他食品高出10至数百倍,摄入过多量的氟会引起氟中毒。牙齿变成黄色、褐色或黑色,还可能有四肢和脊柱疼痛、关节变形、瘫痪等氟骨症的发生。所以每人每天饮茶以不超过5克茶叶为好。

忌空腹饮茶

简单地说,空腹饮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炎。加上空腹状态时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某些不良成分大量吸收入血,引起头晕、心慌、手脚无力、腹中饥饿、心神恍惚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醉茶”对健康有害。

一般来说,肾虚弱者比身体强壮者更容易醉。要解茶醉,可吃些饭菜,无饭菜时,吃几块糖果,都可以起到解茶醉的作用。

妇女忌喝浓茶

饮茶好处很多,但妇女忌喝浓茶,特别是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更是如此。

(1)月经期:月经期随经血失去大量铁,为补充铁,经期和经期后需吃富含铁的食品。茶叶中富含鞣酸,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与利用,因在场道中鞣酸极易与食物中的铁或补血药中的铁结合,发生沉淀,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有痛经史的妇女喝浓茶后会引起痛经症状,甚至加重。

(2)孕期喝浓茶,不仅易患缺铁性贫血,茶叶中咖啡因会加剧孕妇心跳,茶碱有利尿作用,使孕妇排尿增多,增加肾脏的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母体健康与胎儿发育。

(3)产期临产前饮茶,因咖啡因的兴奋作用致孕妇失眠,分娩时因睡眠不足而精疲力竭,阵缩无力,出现难产。

(4)哺乳期茶里高浓度的鞣酸,被肠黏膜吸收入血后,会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使乳汁分泌不足而影响哺乳。此外,哺乳期喝茶,茶内的咖啡因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婴儿易发生肠痉挛、肠激惹症状,会使婴儿忽然无缘无故地啼哭不止。

(5)女性45岁以后开始步入更年期,会出现头晕,乏力,心动过速,易感情冲动,烦躁,出汗睡眠不足或失眠,月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若过量饮茶会加重上述症状,引起功能性疾病,不利于顺利渡过更年期。

忌饭后饮茶

有人喜欢在饭后立即饮茶,这样是不科学的。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酸,饭后马上饮茶,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与单宁酸极易发生凝集作用,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些凝固物很难消化吸收,这样就势必会减少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吸收。如饭后饮用15克茶叶冲泡的茶水,食物中铁的吸收量至少会降低50%。久之,不仅使营养水平降低,影响体内器官的多种生理功能,而且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忌喝泡得过久的茶水

这是因为:(1)新沏的茶水对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如果茶泡的时间过长,同时又浓,茶汁中的咖啡因积聚过多,就会产生刺激作用。喝了这种茶水就会感到不舒服。(2)沏好的茶水放置几小时后,特别是放在暖水瓶里或炉灶边,就会发生化学变化。茶的味道变差,失去原有的香味并呈褐色。冷茶变得混浊。这时茶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也受到破坏。(3)泡得过久的茶中鞣酸大大增加,喝这种茶对患有痛风和尿酸素质疾病的人会产生不良影响。(4)喝茶以茶叶泡水4~6分钟为好,因为这时茶水中含的鞣酸较少。

忌吃羊肉后马上喝茶

羊肉肉香味美,营养丰富,御寒能力强,在冬春寒冷之季多吃些羊肉是有好处的。但是,吃羊肉后,忌马上喝茶,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因为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羊肉后马上喝茶,会使茶叶的鞣酸与羊肉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中的水分减少,导致排便不畅,甚至发生便秘。这样,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就会因为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被人体吸收。所以,吃完羊肉后忌马上喝茶。

献血后忌多饮浓茶

相对恒定的血量,对人体正常机能的维持是很必要的。所以大量失血时,需要健康人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次献血200毫升对身体没有影响,当献出一定量的血之后,血浆的水分和无机盐在1~2小时内就从组织液得到补充,造血系统会加速制造和释放血细胞以补充血液。而铁及蛋白质是制造血细胞的重要原料。所以人们在献血后比较注意增加含蛋白质及铁较多的食物,以补充这些物质。此时如果大量饮浓茶,茶里所含的鞣酸就会与蛋白质及铁结合,生成不易被吸收的物质,从而不利献血者血细胞的恢复。因此,当献血后除了注意适当增加含蛋白质及铁较丰富的食物,还应注意少饮浓茶。

不宜喝茶的人群

(1)病后需静养的人及甲亢、结核病人。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能使人兴奋,引起基础代谢增高,从而使需要安静者以及甲亢、结核病人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治疗。

(2)活动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正常情况下,胃内有一种名叫磷酸二酯酶的物质,它能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而茶叶中的茶碱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这样胃壁细胞就会分泌大量胃酸,会影响溃疡面的愈合,加重病情。

(3)习惯性便秘患者。这种病人忌多饮茶,因为茶叶中的鞣酸能减轻肠蠕动,从而使便秘加剧。

(4)贫血患者。铁是制造红细胞的原料之一,体内缺铁,将使红细胞的生成受阻,发生贫血。茶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利用。长期饮茶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铁吸收障碍。当然,饮食正常的人还不至影响造血,因为人体所摄取的铁量远远多于体内的需要量,但是对贫血的人,或已经有较大量失血需要短时间恢复正常的人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吃药期间忌喝茶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有喝茶的习惯。但生病吃药时,要用白开水送服,这就出现了矛盾。于是,有人在吃药时倒一小杯开水,送下药后又接着喝茶。有人干脆用茶水服药。其实,这样做并不科学。因为茶叶用水泡过之后,其中的许多物质如鞣酸、茶碱、咖啡因、可可碱以及维生素等会溶于水中,用茶水服送某些口服药包括中药时,茶水中的成分会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药物失效或难以吸收,达不到治疗作用。

另外,茶水中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因此喝茶会使人睡不着觉,即使服用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催眠药,药效也可能不明显。失眠者服药时更忌喝茶。另外,即使喝茶者另用白开水服药,在短时间后再喝茶,茶水在胃中与药物混合,也有可能使药效降低。

所以,吃药期间一般忌喝茶,更不要用茶水服药。

忌饭前饭后大量饮水

在吃饭前或吃饭后,一口气喝下好多水,是不好的习惯,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众所周知,食物在消化系统中是依靠胃酸、胆汁和消化酶而得以被消化吸收的,而且,这些消化液必须有一定浓度方可正常发挥作用。倘若在饭前饭后,消化系统开始履行其职能时,饮入大量的水,由于水的稀释作用,胃酸、胆汁和消化酶等消化液将被冲淡,从而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会引起其他器官的一些不适。所以,饭前饭后大量饮水不是什么好习惯。

忌喝久烧的开水

有的人以为,开水烧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彻底消灭水中的细菌,因此会更加卫生。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人如果喝了这种久烧的开水,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十分有害。因为开水在沸腾过程中会不断地汽化,这样,水中的矿物质和重金属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就相对增加,比如其中的硝酸根离子就会被还原成毒性很强的亚硝酸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不仅会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结合成不能携带氧气的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引起血液中毒,还会在人体内合成致癌性很强的亚硝酸化合物。因此,久烧的开水忌饮用。

五种忌喝的开水

(1)在炉灶上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

(2)装在水瓶内已经好几天的温开水;

(3)经过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特别是开水锅炉里的水;

(4)蒸饭、蒸肉后的蒸锅水;

(5)开水锅炉中隔夜重煮或未煮开的水。

这几种情况均是由于水煮的时间过长或水被反复煮,使原先溶于水中的矿物质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相对增加,特别是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毒性很强的亚硝酸盐,而对机体产生不利。

忌喝水过量

水是人的生命源泉。但要有一个限度,成人一般每昼夜饮水量2500毫升左右。过量饮水,反而会带来危害。当用清水灌胃、单纯注入大量葡萄糖或不管口渴与否就大量饮水时,造成大量水进入体内,超过人体调节能力,就会发生水中毒。

人体细胞膜是一个半透膜,水可以自由进出。当大量水进入人体内时,血液和细胞间的组织液就会被稀释,使渗透压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水就会进入细胞内,使细胞肿胀。脑细胞是固定在坚硬的颅骨内,它的肿胀,可致脑水肿,使头颅内压力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减慢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轻度水中毒,表现为嗜睡,头痛脑胀,全身疲倦,四肢无力,不想吃东西,有时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疼痛。病情加重时,有烦躁不安、流口水、淌眼泪、皮肤苍白而湿润,甚至水肿、偏瘫和惊厥等症状。重度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或昏迷。

忌啤酒、白酒同饮

有些人喝了烈性白酒,又喝啤酒,这种喝法不好。啤酒虽然是低酒精饮料,但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和二氧化碳,两者混后喝,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对肝脏、胃肠和肾脏等器官发生强烈刺激和危害,影响消化酶的产生,使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痉挛、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等症状的出现,对心脑血管危害尤甚。因此,啤酒与白酒忌同时饮用。

忌空腹喝酒

“空腹”就是说胃肠道的食物已经消化完了。正常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是由肝脏贮存的糖提供的,但维持时间不长,主要是靠肝脏将一些非糖物质变成葡萄糖,源源不断地送入血液。如果这种糖异生作用不能进行,人很快就会出现低血糖,酒精就是这种糖异生作用的强抑制剂。低血糖时,脑组织可能因缺乏葡萄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等。血糖低下时,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所以,在饥饿的时候,特别是一夜断食、进行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大量喝酒是有危险的。即使平常喝酒也要注意同时吃一些含有糖分的食物,如大米饭、馒头,以免发生低血糖。

忌喝啤酒的人

(1)心脏病者忌喝啤酒。啤酒含大量水分,心脏病者饮用,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肌肥厚,诱发心力衰竭。

(2)消化系统疾病人忌喝啤酒。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喝啤酒,二氧化碳会增加胃肠压力,有诱发胃穿孔可能,并会减少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而这种物质使胃黏膜保持正常功能,抵抗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的作用,缺乏后导致胃黏膜损害,使上腹胀满,烧灼感加重,食欲降低,不利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患有肝脏疾患的人也忌喝啤酒。因为肝是酒精代谢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场所,有急、慢性肝病的病人,其肝脏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及时发挥其解毒功能,容易发生酒精中毒,而且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

(3)泌尿系统结石者忌喝啤酒。酿造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核苷酸和草酸,三者均能促进结石形成,故泌尿系统结石者忌喝啤酒。

(4)风湿病者禁喝啤酒。啤酒中含有机化合物嘌呤,它在体内可氧化为尿酸,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肾结石等,故风湿病者喝啤酒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5)哺乳期妇女忌喝啤酒。酿造啤酒原料大麦芽具有回奶功能,哺乳期妇女喝啤酒,会抑制奶水分泌,导致无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