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故事大全集
11052800000113

第113章 生活到底是什么(4)

格洛丽亚·斯坦姆,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位领导者兼作家。学生时代,在一次地理考察中,她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课。在史密斯大学演讲时,斯坦姆和听众分享了这次经历:“在考察中,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经过一段土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在继续前进,随时有被汽车轧死的危险。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障上带回岸边。这期间,它不断愤怒地想咬我一口。

“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并对我说:‘你知道,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那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唉,我当时真是懊恼极了。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发现那次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生动的一课……”

在需要作出可能影响别人的决断时,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管你是出于多么善良的目的,都要尽可能多地听听当事人的意见。

唐太宗的金丝雀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坐上了龙椅宝座,开始统治天下。

有一天,风和日丽,唐太宗李世民在百花园中赏鸟散步,他对一只印度国进贡的金丝雀非常喜欢,围在笼子边左看右看总也看不够,这只金丝雀羽毛艳丽,叫声婉转悠扬。唐太宗实在是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就命人把那只小鸟取了出来,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把玩。说也奇怪,这只小鸟经过专门训练后,特别乖巧可人,出了笼也不飞走,只在李世民的手中蹦蹦跳跳,叫人爱不释手。

这时,有人来禀报说丞相魏征有事进谏,唐太宗一听脸色一变,他深知魏征的为人,他最恨朝廷官员玩物丧志,不思进取,就连李世民也惧他三分。

可是,现躲已来不及了,而且把金丝雀放回去也来不及了,因为随着禀报,魏征已经来到了唐太宗面前,唐太宗无奈,只好把那只金丝雀塞进了自己的大袖子里。

魏征给唐太宗见过礼后,瞥了一眼唐太宗,又见他的袖子中有物体在动,再加上近日耳闻唐太宗特别爱鸟,有时甚至贻误国事,心想这正是一个劝谏李世民的机会。于是,他就不停地向给唐太宗禀报事情,弄得唐太宗手心不断出汗。魏征窃喜,又转而与唐太宗谈论起诸葛亮的《出师表》及为人君、为人臣的信条等,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两个时辰。

魏征觉得差不多了,这才起身告辞。等魏征走后,唐太宗赶紧把金丝雀拿出来一看,这只可怜的小鸟早已窒息而死了。

唐太宗长叹一声:“魏征啊!我算是服了你了!”

在战争中讲究的是:“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在为人处世中也是如此,面对不好“惹”的人,就得多动动脑筋。

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

有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又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学到什么重要的功课?”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原来讲的是时间管理啊!”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停顿,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每一天我们都在忙碌,但你的忙碌是否值得呢?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呢?你是不是把目前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了首位呢?

佛像的毛病

从前有座寺庙,老方丈为了香火更旺盛,特地从京城请来一位著名的手艺人,在正殿上塑起一座八米高的佛祖塑像。

佛像塑好那天,举寺欢庆。方丈问手艺人要多少工钱,手艺人傲慢地说:“今日佛像完工,可见我工艺之高超。不如以三日为限,如果有人在这座大佛身上挑出一处毛病,我分文不取;没有的话,请赏赐黄金百两,作为工钱吧。”

方丈无奈,只得答应了,当晚便召集全寺僧人,宣告了手艺人的话,让众弟子去给佛像挑毛病。第一天,众僧侣纷纷去挑毛病,可看着看着,都不知不觉地夸奖起佛像雕塑得太好了。一天下来,没有一个人能挑出毛病。方丈心里一沉,亲自去看了个遍,竟也没有找出任何毛病,不由得暗暗佩服这位手艺人的手艺。

可是百两黄金毕竟不是个小数目,于是,老方丈又去请附近的村民一同来挑毛病。因为老方丈平时行善积德,人缘颇广,第二天,果然来了不少村民。可是大家看了佛像都交口称赞,别说毛病,连半点批评的话都没有。

第三天到了,这时,老方丈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有拼命诵经拜佛,乞求菩萨庇佑。一天很快过去,转眼夕阳西下,大厅里只剩下一位抱着儿子的村妇。方丈闭上眼睛静坐,也没有去搭理那母子二人。母子俩在佛像前看来看去,母亲不住地赞叹,儿子也傻乎乎地盯着大佛。就在母亲抱起儿子准备离去时,儿子突然趴在母亲耳朵旁,说:“妈妈,这佛像有个毛病啊。”母亲很惊奇地说:“你别瞎说,那么多人都找不出毛病,你怎么能?”

母亲的话让一旁的方丈听到了,他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那小孩,只不过四五岁模样,牙都没长齐。方丈半信半疑地站起来,上前两步,问道:“孩子,你说说吧,这个佛像哪里有毛病?”

小孩子看了看方丈,又看了看他母亲,说:“老方丈,那个大佛像的手指有毛病。”方丈被逗乐了,问道:“你倒说说看,手指有什么毛病?”小孩说:“佛像的手指太粗啦。”他母亲在一旁摇头说:“手指粗也算毛病?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方丈也叹了口气,准备离去。小孩子见两个大人都不信他,生气地大声说道:“佛像的手指就是太粗了啊!它怎么把手指伸进鼻孔挖鼻屎呢?挖耳屎也不行呀。”

方丈和小孩的母亲都被他的话给说愣了。老方丈扭头,仔细看了看那尊佛像,发现手指确实比鼻孔大出好多!他喜出望外,说:“啊,这确实是个毛病,还是个大毛病!”他一边谢过母子二人,一边对着佛像感叹道,“这么多大人都挑不出的毛病,竟被一个小孩子给发现了。”

思维和创造不能脱离生活,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即使智力平平的人,也常常能够有独特的发现。

逆流而上的石兽

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

有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

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因此,更可能在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样。”

众人听后,无不佩服。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尊石兽。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真知灼见只能出自实践,出自客观存在和理性思考,而不可能出自想当然。

“全国第一”的木匠

在一个远方的国家,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的手艺都很好,难以分出高下。

有一天,国王突发奇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好的木匠呢?不如我来办一次比赛,然后封胜者为‘全国第一’的木匠。”

于是,国王把两位木匠找来,为他们举办了一次比赛,限时三天,看谁刻的老鼠最逼真,谁就是全国第一的木匠,不但可以得到许多奖品,还可以得到册封。

在那三天里,两个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了第三天,他们把已雕好的老鼠献给国王,国王把大臣全部找来,一起做本次比赛的评审。

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纤毫毕现,甚至连鼠须也会抽动。

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则只有老鼠的神态,却没有老鼠的形貌,远看勉强是一只老鼠,近看则只有三分像。

胜负当即分晓,国王和大臣一致认为第一个木匠获胜。

但第二个木匠当场抗议,他说:“国王的评审不公平。”

这个工匠说:“要决定一只老鼠是不是像老鼠,应该由猫来决定,猫看老鼠的眼光比人还锐利呀!”

国王想想也有道理,就叫人到后宫带几只猫来,让猫来决定哪一只老鼠比较逼真。

没有想到,猫一放下来,都不约而同扑向那只看起来并不十分像的“老鼠”,啃咬、抢夺;而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却完全被冷落了。

事实摆在面前,国王只好把“全国第一”的称号给了第二个木匠。

事后,国王把第二个木匠找来,问他:“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猫也以为你刻的是老鼠呢?”

木匠说:“陛下,其实很简单,我只不过是用鱼骨刻了只老鼠罢了!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与不像,而是腥味呀!”

人生的竞赛往往是这样,获胜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那些最肯动脑筋、想人之所不想的人。

浑浊的米酒变清了

日本的清酒一直是深受百姓欢迎的普及型大众米酒,但日本的米酒在明治之前是比较浑浊的,这是美中不足之处。很多人想了各种办法,却找不到使酒变清的法子。那时候,在大孤有一个名叫鸿池善右卫门的小商人,以制作和经营米酒为生。一天,他与仆人发生了口角,仆人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在晚间将炉灰倒入做成的米酒桶内,想使这批米酒变成废品,让主人吃亏。干完了小勾当,这个卑劣的仆人便逃之夭夭。

第二天早晨,善右卫门到酒厂查看,发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原来浑浊的米酒变得清亮了。再细看一下,桶底有一层炉灰。他敏锐地觉得这炉灰具有过滤浊酒的作用。他立即进行试验、研究。经过无数次的改进之后,终于找到了使浊酒变成清酒的办法,制成了后来畅销日本的清酒。

长期以来,米酒的浑浊一直是身为酒商的善右卫门的一桩心事,他肯定是对此深为遗憾,一心一意惦记着这米酒能变得清纯起来,所以当突然发现自己酒桶中的酒如梦想中那样清澈见底时,他的第一感觉是:洒在酒中的脏东西对酒具有沉淀功能。因而根本来不及思考是谁在搞破坏,就盯住这一巨大发现不放,这才最终酿成清酒。善右卫门制成清酒确属偶然,但这个偶然可以说是对善右卫门长期思索的最终报答,他的灵感乍现,是一颗热烈跳动的心换来的丰厚收获。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对追寻难题的答案孜孜以求,这样,当灵感突至的时候,才能在“一念之间”获得成功。

金子与大蒜

传说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那里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给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有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动心,他想:大葱的味道不也很好吗?于是他带着葱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还要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赠给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有创意、领先于别人的思路才有价值。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先抢一步,占尽先机,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而你步人后尘,东施效颦,就往往一无所获!

一只小孔钻出奇迹

20世纪40年代,方块糖是用具有防湿性的纸张包装的。但是,密封纸张不管有多厚、不管有多少层,时间长了之后,方块糖仍会因受到空气的侵袭而渐渐变潮,甚至变黄。各家制糖公司动员了不少专家,耗费了不少资金,就是找不到有效的防潮方法。

他是一家制糖公司的普通职员,因为每天都接触方糖,对方糖的性能很熟悉,也常常为方糖受潮变湿而苦恼。工作之余,他就琢磨着怎样才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防潮方法。他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这天,他异想天开地想,能不能反思维尝试一下呢?于是,他在方糖的包装纸上开了一个小孔,空气的对流使得方糖受潮现象一下子迎刃而解,解决了很多专家都头疼的问题。

这个叫科鲁索的人将自己的发明专利出售给制糖公司,得到100万美元的回报。

一个小孔100万美元,很多人在获悉了科鲁索由一个普通工人成为百万富翁只是缘于一个小孔后,纷纷扼腕,甚至有的人嫉妒得眼睛发红。

这个世界上的从来就没有专家和贫民、大师和百姓之分,敢于创造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根羽毛,敢于打破常规模式就能发现更多的机会。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决问题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营业额蒸蒸日上。

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会雀跃万分。

不过,在随后的几年里,业绩增长却停滞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

董事会对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位年轻的经理站起来,对董事会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励。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要求付5万元。是不是过分了?”

“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

“好!”总裁接过那张纸后,看完,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

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