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11052900000095

第95章 太虚大师讲国学——中国佛教(15)

还有《乐邦文类》,共五卷,是南宋间四明石芝宗晓法师撰。首卷,采集经论要义;二卷,集序跋文赞等;三卷,集记传,关于净土宗初祖以及五继祖传亦在其中;四卷,集杂著;五卷,集赋铭偈颂诗词。更续以遗稿两卷,摭拾前五卷所遗漏的。洵为南宋以前,除各大经论疏注外之净土文献集成。卷二中,录存南宋初昆山子元法师之《十门告诫》中的《圆融四土选佛图》。子元,号万事休,专修净业。高宗乾道二年,召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劝修净业白莲导师慈照宗主”之号。

《净土指归》二卷,义分十门,乃元、明间苏州北禅寺大佑法师集。大佑亦台教而修净者。其《指归集》之第一《原教门》“莲社立祖”条,曾载宗晓立慧远至宗赜为净宗八祖,余所录亦俱扼要。永明四料简偈,亦载其第三法相门内。且与《归元直指》同有破斥性命双修等类之仙道邪说,可见其时先天道等已有萌芽也。

《西方直指》,乃渌田一念居士编,自序有云:“袁中郎撰《西方合论》,为参禅未悟者告;余著此书,则为未闻西方者告。”直叙念佛行法,及经论祖师指归、证验持戒等,平实简明。

还有道光间的悟开法师,居灵岩山下宝藏寺,以净土法门自行化他,撰《净土知津》,一名《念佛百问》,颇便初机。《莲宗正传》,以远公至彻悟为十一祖,亦其所著。

三、贤教之净

贤首宗唐季衰歇,宋时虽复兴而不盛。古传有圆澄法师著《华严念佛三昧无尽灯》,宋范成大居士尝为之序行,其书已佚。故由贤教修净土,须至云栖莲池袾宏,始卓然为一代大师。明季研讲贤首教义者渐多,如雪浪等,五教仪亦在莲池前后编集出来,故莲池《弥陀疏抄》,即专奉《华严疏抄》为家法。莲池重律,后宝华律宗亦近贤净。师固曾参禅悟入,然未据禅席,但开云栖,专修念佛。云栖法汇百余卷,皆教宗贤首行专净土,而融通禅律及各家教义之至文。不惟明季来净土宗风之畅盛得力于师,亦为净土宗上下千古最圆纯的一人。念佛七礼祖,至今亦多仅礼至八祖云栖者,对师从无间然。《净土发愿文》及注,《四十八愿问答》,《净土疑辨》,尤为切要。

彭际清名绍升,就是二林居士,堪称以华严教义宏扬净土之继起者。以僧众之研贤首者,多近禅宗,不弘净土,故清代僧林虽每讲《弥陀疏抄》,而绝鲜贤教兼修净土之宗师为继。然居士中则大不乏人,尤以二林居士称古近之最。居士宗教均彻,著述宏富,而无不纶贯以宗本华严,倡行净土之意。著《居士传》、《善女人传》、《一乘决疑论》等,而重订《西方念佛警策》、《往生传》,尤为净宗要典。其他《二林居士诗文集》非一。同行有汪大绅、罗有高等,不逮公之专勤。公乾隆时进士,文章亦著于时,尝函袁随园论佛法,护教宏法甚殷。《省庵语录》亦其所编。净土宗为中国佛法主潮,亦至莲池、省庵、二林达其极。

杨文会仁山石埭居士,刻行日本传归佛典,并拟复兴印度佛教,设祇洹精舍,吾亦预学其间。居士功名早著同、光间,而设金陵刻经处,专弘佛法,则在光、宣间。今之支那内学院等,即从此流出,故为中国近代佛学重昌关系最巨之一人。尝自言“教宗贤首,行在弥陀”,笃修净土,数十年无间断。一时居士之受其化者,遐至英、法、印、日。所著《等不等观》中,与幻人法师辨法华义,与日僧辨真宗义,均甚精彻。彭二林至杨石埭间,有魏默深、王耕心等。同时者,有编《净土报恩论》之桐乡沈善登,亦曾通书问。还有袁兆鸾《莲修起信录》,颇芜杂,但《悟本法师传》尚佳。

贤净典籍,则《净土资粮全集》,为亲承莲池之庄广还复空居士所集,文丰而寡要。《净土晨钟》十卷,清顺治间周克复居士集,亦遥承云栖之化者,可为净土宗巨著,文义较《资粮集》为周正。《西归直指》,即印光法师印行甚广之《安士全书》中之一种。安士姓周,名梦颜,清康熙间人。著《欲海回狂》以止淫,《万善先资》以戒杀,而此书则直以西方净土为归,文义简易,不愧直指。另有《启信杂说》一卷,亦使人于净土断疑启信者。《净土切要》,道、咸间真益愿居士著,于净土宗固为切要;而内有劝从根本处修一条,着重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等人伦道德,后为印光法师所本。《修西辑要》,光绪时杭州复庵法师辑,亦承云栖之化者。

上将透禅融教律的禅宗之净、台教之净、贤教之净,均已略明其概要。然此三系亦非可划然分界,以均透禅而兼明台贤教律,特就其较偏显者略疏别耳。此期禅净,得六、永明,十二、彻悟两祖;台净,得七、圆照,九、蕅益,十、普仁,十一、省庵四祖;贤净,得八、莲池一祖。

(第四节)夺禅超教律之净

宗门禅乃超教律的。别禅、透禅之净,对教律均尊之融之,而与宗门禅抗。至此期,乘禅之衰,转由净土宗承袭其超教律,且倚透禅之势而夺禅,而成为仅存孤零的念弥陀名号之势。幻人(印光法师曾与争辩)法师以“昔玄奘携所取经,过河落水,晒河岸石上,被一龟食尽,今只存阿弥陀佛四字”讥之。然“履霜坚冰至”,非一朝一夕之故,乃溯源竟委,略为分叙。

一、泛源

善导承道绰,高唱一切佛法皆自力难行,唯净土他力易行。并于释众疑惑门,对三阶,对弥勒,对坐禅,对讲经,对持戒,对六度,并云念佛胜百千万亿;又排杂修,以持名记数为专修,已开厥端。后永明亦重记数持名,四偈料拣之无禅有净与有禅无净,相别天渊。《径中径》又径载宋丞相郑清之曰:“人皆谓修净土不及禅教律,吾则谓修禅教律法门莫及修净土。以禅教律假设方便,使从门而入,俱得超悟;唯无量寿佛,独出一门,曰修净土。如单方治病,简要直截,一念之专,不问缁白,皆可奉行。但知为化愚俗浅近之说,其实则成佛至捷之径。不由禅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净土之一门乎!不施棒喝而悟圆顿机,不阅大藏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仪而得大自在。当是时也,孰为戒定慧?孰为禅教律?我心佛心,一无差别,此修净土极致也。”他若优昙、妙叶、天如、莲池、蕅益、行策、彻悟等,亦时有此类提倡。彻悟之“净土一门,最初不待悟门,末后不待发慧,不须忏业。一句弥陀,不杂异缘,十念成功,顿超多劫。于此不修,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语更激切。然以上诸德,不过教学者决疑定信,非必令尽废其余也。

二、切因

蕅益学人成时坚密法师,于十要序,出持名三大要:“一者,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狱囚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是故万缘之唾不食,众苦之愁莫回,高置身于莲华,便订盟于芬利。蛆蝇粪壤,可煞惊惭。二者,参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若夫余宗,在昔之时,不必改行,但加善巧回向;在今之世,只可助行,必须净业专修。冷暖自知,何容强诤。三者,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欠少。倘有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依此自行化他,一废万行,二废参禅,三废学解矣。

清同、光间,玉峰古昆法师(建杭州弥陀佛寺,刻《弥陀经》于石。光绪十年,由汶溪西方寺净果礼请为师终老。余于光绪三十三年始于西方寺阅藏),专奉坚密三要。与其学者妙能、照莹等,集《净土随学》、《净土必来》、《莲宗必读》、《净土神珠》、《净业通策》等书,力主信深愿切,专重记数持名。谓不记数持名,即非信深愿切。石刻《弥陀经》,书字之沈善登居士,亦持其说。

沈善登学问通博,集《报恩论》二卷,答问杂说二十五则,护教宏净殊精辟。主儒佛二教,谓道非教;已涉西学,并致书杨文会居士,研求日文、英文、梵文佛典,其集中附有修改之《玉峰一法治四病说》,亦名《念佛四大要诀》,谓念佛有贪静境、参是谁、离妄想、求一心四病,治以一法,曰出声记数。每日定数,开口散念,终身不改,即是信深愿切。谓静境是四禅八定,偈曰:“称名为动,坐禅为静。舍动取静,堕坑落阱。”参谁是骑驴觅驴,偈曰:“念佛为直,参谁是曲。舍直取曲,瞎人天目。”妄想不须断,只须散念有恒,偈曰:“带惑超横,断妄出竖。舍横取竖,弥陀叫苦。”一心不乱,只是出声散念佛名,无间无休,偈曰:“散念为易,一心为难。舍易取难,过头狂谈。”依此,则一不可修定,二不可参禅,三不可伏断妄想,四不可摄散归一。于深信切愿下,但长时记数持名,并特重晨朝十念而已。

三、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