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11053000000010

第10章 劝忍百箴(4)

血气之初,寇仇之根。报冤复仇,自古有闻。不在其身,则在子孙。人生世间,慎勿构冤。小吏辱秀,中书憾潘。谁谓李陆,忠州结欢?

霸陵尉死于禁夜,庾都督夺于鹅炙。一时之忿,异日之祸。

张敞之杀絮舜徒,以五日京兆之忿;安国之释田甲,不念死灰可溺之恨。

莫惨乎深文以致辟,莫难乎以德而报急。君子长者,宽大乐易,恩仇两忘,人己一致。天林甫夜之疑,有廉蔺交欢之喜。噫,可不忍欤!

【译文】

血气方刚的时候,要防止埋下仇恨的种子。复仇和报冤的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不在本人身上,就一定在子孙身上得到报应。人生在世间,安安宁宁生活,千万需要谨慎,不要构筑冤仇。小吏孙秀受辱而终得报仇,吕壹结怨于潘岳,而不免被诛。谁又能预料李吉甫和陆贽,最后在忠州释怨结欢?

霸陵的军官死于禁止李广夜行,庚悦的军权被夺是因为昔日未给刘毅鹅汤。一时结下的愤恨,酿成以后的大祸。

西汉张敞杀了絮舜,只是因为絮舜说他只能当五天京兆尹。韩安国不记恨田甲对他说的死灰可溺灭的侮辱,没有报复田甲。

天下最惨的事,莫过于无端的罗织罪名而置人于死地这种情况;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以德报怨不计前嫌这种情况。君子和长者这种人,心胸宽阔博大,个人的恩和仇不记在心里。唐代李林甫戒备森严是担心有刺客来刺杀他。战国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捐弃前嫌,重归于好,两人都很高兴。唉,面对挑衅,怎能不忍呢!

争之忍第三十八

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而不已,暋不畏死。

财能利人,亦能害人。人曷不悟,至于丧身,权可以宠,亦可以辱,人胡不思,为世大僇?

远人远见,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视权犹鸿毛之轻。污则欲避,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弃则无累于己。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于朝廷上争权,于市场上争利。争没有止境,强悍不怕死。

钱财能够使人获得好处,但也能害人。人为什么觉悟不到,以至于为此丧失性命呢?权可以使人得宠,又能让人受辱,人们为什么不多加思索,而最终被诛戮。

豁达的人具有长远之见,不与人争名利等。他们把利看得如同粪土一样污浊,把权看得比鸿毛还要轻。污浊了就想躲避开它;轻贱了就抛弃。躲避和抛弃对人对己也没有什么感到遗憾和祸害的。唉,怎能不忍自己与人相争之心呢!

欺之忍第三十九

郁陶思君,象之欺舜。校人烹鱼,子产遽信。

赵高鹿马,延龄羡余。以愚其君,只以自愚。丹书之恶,斧钺之诛。

不忍丝发欺君。欺君,臣子之大罪。二子之言,千古明诲。

人固可欺,其如天何!暗室屋漏,鬼神森罗。作伪心劳,成少败多。

鸟雀至微,尚不可欺。机心一动,未弹而飞。人心叵测,对面九疑。欺罔逝陷,君子先知。波遁邪淫,情见乎辞。噫,可不忍欤!

【译文】

舜的弟弟想把舜活埋在井下,失败后却欺骗舜说,我非常想念你。管池塘的小吏将鱼煮食却谎称已放生,子产马上就相信了那人的话。

秦时丞相赵高,指鹿为马。唐代裴延龄,欺骗皇上说在马粪中找到了十三万两银子,布匹及其他物品一百多万。这些人愚弄他的君主,其实是自欺欺人。史书记载着他们的罪恶,这样的奸人应当受到斧钺之类兵器的处罚。

“不忍心在极小的事情上欺骗君主”,“欺骗君主是做臣子最大的罪孽”,胡宿和鲁宗道的话是流传千古的至理教训。

人固然可以被欺骗,但天是无法欺骗的!即使在暗室屋角,神明也会不知不觉间在你身旁监视你的作为。虚伪的做作会使人心力交瘁,以致做起事情来成功的少而失败的多。

虽然鸟雀是极小的东西,尚且难以欺骗它们,弹丸尚未发出,它已飞去。何况人的心不可猜度,即使面对面也让你分不清真假,就像埋藏舜的九嶷山,九个山峰都相似,让人分不清舜究竟葬在何处。孔子曾说:可以让人远离,却不可以陷害;可以欺骗,但不可以愚弄。对此君子圣人总是先知先觉。孟子曾说:言辞有不全面、过分、不合正道、躲闪的四种毛病,那么人就会有片面、失误、歪邪、理屈这四种行为,因为言为心声,从语言的毛病就可以知道思想的失误。内心是这样的不可掩饰,唉,欺人之念,怎能不忍呢!

淫之忍第四十

淫乱之事,易播恶声。能忍难忍,谥之曰贞。

路同女宿,至明不乱;邻女夜奔,执烛待旦。

宫女出赐,如在帝右。面阁十宵,拱立至晓。

下惠之介,鲁男之洁。日彦回,臣子大节。百世之下,尚鉴风烈。噫,可不忍欤!

【译文】

做淫乱之类的事情,最容易败坏名声。能忍最难以忍受的诱惑,被称为贞节的人。

柳下惠旅途中夜晚与女人同宿,至天亮未有淫乱之举;颜叔子邻居女子夜宿其家,持烛天明,未生邪念。

西汉金日对皇帝所赐宫女,如同在皇帝身边时那样严肃。南朝刘宋时的褚渊,在西阁山阴公主处住了十天,始终整衣而立至天亮。

柳下惠固然忠直可嘉,而鲁国男子不让邻居寡妇在房子大雨被淋坏情况下进屋躲雨,也称得上洁身自好。日和彦回二人的行为,可以说保持了臣子的节操。百年以后,风节犹为人楷模。唉,怎能不忍住淫心,保持名节呢!

慎之忍第四十一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见理既明,委心变故。

中水舟运,不谄河伯;霹坜破柱,读书自若。

何潜心于太玄,乃惊遽而投阁。故当死生患难之际,见平生之所学。噫,可不忍欤!

【译文】

自省内心深处,若没有愧疚,还有什么忧惧呢?只要明白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理,就不担心变故了。

韩褐子过黄河,不祭河伯。晋代夏侯玄读书时,雷电击破了他靠着的柱子,但他神色不变,依然认真读书。

西汉扬雄何等潜心于太玄之学,却在惊恐之中跳阁摔伤。所以,人在生死关头,才能显出本身的修养如何。唉,怎能不忍呢!

好之忍第四十二

楚好细腰,宫人饿死。吴好剑客,民多疮痏。

好酒好财好琴好笛好马好鹅好锻好屐,凡此众好,各有一失。人惟好学,于己有益。

有失不戒,有益不劝,玩物丧志,人之通患,噫,可不忍欤!

【译文】

楚王喜欢细腰女子,宫女因此有自饿而死者。吴王喜欢剑客,老百姓多因习剑而身留伤痕。

人喜欢酒、财、琴、笛、马、鹅、打铁、木头鞋子,但都给他们造成了损失。人只有喜欢学习,才对自己有好处。

明明知道嗜好会带来损失,却不下决心戒除;明明看到有益的东西,却不努力去学习。最终沉溺于不良的嗜好中,玩物丧志,只能堕入古人的通病。唉,怎能不忍呢!

恶之忍第四十三

凡能恶人,必为仁者。恶出于私,人将仇我。

孟孙恶我,乃真药石。不以为怨,而以为德。

南夷之窜,李平廖立;陨星讣闻,二子涕泣。

爱其人者,爱及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储胥。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疾之已甚,害几不免。

仲弓之吊张让,林宗之慰左原,致恶人之感德,能灭祸于他年。噫,可不忍欤!

【译文】

凡出于公心讨厌他人者,必定是仁人。出于私心讨厌他人者,别人将以我为仇。

孟孙讨厌臧孙,藏孙却认为这好比治病良药,不认为是怨,而认为是德。

三国时李严和廖立被诸葛亮流放到南方多年,等他们听到诸葛亮死了,两个人都痛哭流涕。

喜欢那个人,还会喜欢那个人房屋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还会憎恨他住的那间屋子。

老鹰变成了斑鸠,认识它的人,还是憎恨它的眼睛的。憎恨过了限度,不免会带来祸害。

东汉陈仲弓去给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吊丧,东汉郭林宗摆宴安慰被太学开除的左原,这二人都能使恶人感恩戴德,免去了以后的祸害。唉,对于心中的憎恶怎能不忍呢!

劳之忍第四十四

有事服劳,弟子之职。我独贤劳,敢形辞色。《易》称劳谦,不伐终吉。颜无施劳,服膺勿失。

故黾勉从事,不敢告劳,周人之所以事君;惰农自安,不昏作劳,商盘所以训民。

疾驱九折,为子赣之忠臣;负米百里,为子路之养亲。噫,可不忍欤!

【译文】

有事时,做弟子的尽其所能,这是弟子的职责。只有我做得最多最好,也不敢在言谈和表情中显露。《易》中说的勤劳而谦逊的君子,不自夸功劳,因而才有好结果。颜渊不伸张自己的功劳,在心底牢记别人的好处。

勤勉从事,不敢倾诉辛劳之苦,这是周大夫事君事父的准则;懒惰的百姓只求安逸,不愿意辛勤劳作,这是盘庚告诉老百姓的话。

打着马快跑经过九折坂去赴任,王子赣可谓是个忠臣;子路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米回来,为奉养父母的至孝。唉,辛劳是职责,也是美德,怎能不忍呢!

苦之忍第四十五

浆酒藿肉,肌丰体便。目厌粉黛,耳溺管弦。此乐何极?是有命焉。

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

贫贱患难,人情最苦。子卿北海之上牧羝,重耳十九年之羁旅,呼吸生死,命如朝露。

饭牛至晏,襦不蔽骭。牛衣卧疾,泣与妻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饿其体而乏其身。噫,可不忍欤!

【译文】

把酒看成是水,把肉看成是野菜,这类人把自己养得体态丰满,大腹便便。眼中已经看厌了涂抹着各色脂粉的人,耳朵已经听腻了管弦的声音,这算什么欢乐?这恐怕是命运的安排吧。

人生未得志的时候,才能刻苦攻读,吃粗茶淡饭。只有被疏远的臣子和不是嫡出的儿子,才能卧薪尝胆。

人世间最苦的莫过于贫穷和磨难。像西汉苏武在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放牧公羊十几年,后回到汉廷,受到重用;春秋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到处奔波流浪,常常面临命如朝露、非生即死的境地,后来成为春秋五霸的霸主。

卫国人宁戚喂牛一直喂到半夜,短布单衣遮不住小腿,后来做了齐桓公的客卿;西汉人王章病卧于牛衣之间,和妻子相对流泪,后来官至京兆尹。天将把重大的任务放在某个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饥乏困苦。哎,人生怎能不忍受一些苦难呢!

俭之忍第四十六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瓦鬲进煮粥,孔子以为厚。平仲祀光人,豚肩不掩豆。季公庾郎,二韭三韭。

脱粟布被,非敢为诈。蒸豆菜菹,勿以为讶。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

【译文】

用节俭的品德来修身,那么就会没有忧愁;用节俭的品德来治家,那么就无求于人。

人生用的物品等,上天都确定了限量。就像夏天雨水太多,那么秋天必定会干旱。

鲁国有个很节俭的人用瓦鬲煮粥,送给孔子,孔子认为是丰厚的馈赠。齐国贵族晏平仲祭祀先人,所用祭品装不满器皿。季尚、庾杲之以韭菜为家常菜。

西汉公孙弘官至丞相,却吃粗米,盖布被,并非是伪装成这个样子。唐代人卢怀慎蒸豆为饭,煮菜为食,也不必惊讶。但晋代的何曾日食用钱上万,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唉,勤俭是治家、修身之本,怎能不忍呢!

贪之忍第四十七

贪财曰饕,贪食曰餮。舜去四凶,此居其一。

如打五鼓,谢令推不去。如此政声,实蕃众怒。

鱼弘作郡,号为四尽。重霸对棋,觅金三锭。

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秽我明主。

口称夷齐,心怀盗跖。产随官进,财与位积。游道闻魏人之劾,宁不有靦于面目?噫,可不忍欤!

【译文】

贪图钱财叫饕,贪吃食物叫餮。相传舜除去了为害天下的四大害,饕餮便是四大害中的一害。

传来报时的五更鼓声,谢县令推也推不走,如此的政绩声誉,的确让老百姓感动。

南朝梁代人鱼弘作郡守,号称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口尽)。蜀人安重霸与人下棋,却不设座,意在索取贿金。

陈留的李崇,章武的王元融,为贪图钱财而伤了腰折了脚。这些贪财的败类,污辱了我们圣明的君主。

北魏尚书郑述祖等人口里称具有伯夷和叔齐那样的清廉,心中却像盗跖一样贪婪。家中的财产随着官位的升高而日积月累,越积越多。北魏宋游道听了别人弹劾他的这一番话,难道不惭愧吗?唉,怎能不忍呢!

躁之忍第四十八

养气之学,戒乎躁急。刺卵掷地,逐蝇弃笔。录诗误字,啮臂流血。觇其平生,岂能容物。

西门佩韦,唯以自戒。彼美刘宽,翻羹不怪。

震为决躁,巽为躁卦。火盛东南,其性不耐。雷动风挠,如鼓炉。大盛则衰,不耐则败。一时之躁,噬脐之悔。噫,可不忍欤!

【译文】

培养浩然正气的学问,在于警戒急躁的性格。筷子夹不住鸡蛋就愤然将其扔到地上;为了驱赶苍蝇,竟然扔坏毛笔;儿子抄诗有一错字,便咬其胳膊以至血流。这些人性急,以后怎能宽容别人呢?

战国时魏人西门豹常常在自己身上绑一根皮带来提醒自己改掉急躁的毛病。东汉时人刘宽,性情很平和宽缓,汤泼了衣服而不责怪。

震为东方是暴躁卦,巽是东南为褊燥卦。东南火盛,它的性质是不耐。雷鸣风起,就像给炉子鼓风。如果处在兴盛期就会开始衰落,不耐烦就会失败。一时的急躁,后悔莫及。唉,怎能不忍呢!

虐之忍第四十九

不教而杀,孔谓之虐。汉唐酷吏,史书其恶。

宁成乳虎,延年屠伯。终破南阳之家,不逃严母之责。

恳恳用刑,不如用恩;孳孳求奸,不如礼贤。

凡尔有宫,师法循良。垂芳百世,台杜龚黄。噫,可不忍欤!

【译文】

孔子说:“不经教化就杀人,就是虐。”汉朝和唐朝的酷吏,其恶行都记载在史册上。

西汉宁成发怒胜过老虎,严延年则被称为屠伯,前者最终家破于南阳,后者未能逃脱严母的责备。

一味地用刑,不给人以教化;认认真真地追查奸邪,不如尊敬贤明的人。

凡是做了大官的人,就应遵循法度,效法贤良。像东汉杜诗,西汉龚遂、黄霸等人那样,流芳百世。唉,怎能不忍啊!

骄之忍第五十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

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

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衰至便骄。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译文】

满堂的金银玉器,没有谁能够守得住。富贵骄奢,却会给自己种下祸根。

诸侯对人骄傲,则会失掉他的领地;大夫对人骄傲,则会失去他的家业。魏侯接受了田子方对他的一番规劝教导,不敢因为富贵而狂妄自大。

恶果的征兆,源自于骄傲和夸耀;骄傲奢侈,死亡马上就会来到。上面田子方等先哲们说的话,人们若不听,便会有不可想象的后果。

北魏时人贾思伯给肃宗和明宗当过老师,但贾思伯仍然能够低身敬贤,别人都认为贾思伯过于谦虚。贾思伯回答了四个字:衰至便骄。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唉,骄傲之心,怎能不忍啊!

卷三

矜之忍第五十一

舜之命禹,汝雅不矜。说告高宗,戒以矜能。圣君贤相,以此相规。人有寸善,矜则失之。

问德政而对以偶然之语,问治状而答以王生之言。三帅论功,皆曰:臣何力之有焉。为臣若此,后也称贤。

文欲使屈宗衙官,官欲使羲之北面,若杜审言名为虚延,噫,可不忍欤!

【译文】

舜教导禹应温雅而不自大矜持。商朝傅说曾经告诫殷高宗切勿炫耀自己的能力。古代的圣明君主,贤能的辅相,都是以这些有益的话来互相告诫的,人有了一点善行,一自负就会马上会失去。

东汉光武皇帝问刘昆,他治郡有方,推行得是什么德政,回答说是偶然的;西汉昭帝问龚遂治郡之方,回答说是听从了一位王生之词。晋国的卻克、士燮、栾书三位大将论功,都说自己无功。这样的臣子,后人称之为贤明。

唐代的杜审言曾称自己的文章超过了屈原、宋玉,应让他们二人来做衙役,并称自己的字让王羲之甘拜下风。难道杜审不是在大言不惭地自我夸耀吗?唉,人应有自知之明,怎能不忍呢!

侈之忍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