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11053000000008

第8章 劝忍百箴(2)

富有而爱好礼仪,这是孔子所教诲的;只顾致富就不能行仁义,这是孟子要告诫人们的。因此说,行仁义之事,足以能够造福,消除灾祸;施礼义之行为,足以守住已有的成就,防止破败。

依仗富有却喜欢欺侮人,这是子羽对子皙的评价;富有但不骄傲的人很少,因此,史鱼才以此警告公叔。子羽、史鱼他们都有知人之明。

春秋时代齐国人庆封的富有不是上天所赐,而是祸害,最后被杀;齐国相晏子拒绝更宅,让自身的富有如同布帛一样有一定的限度。

(人如果富有了)应该根除他们矜夸骄横的行为,断绝他们鄙吝的做法,控制他们的愤怒,窒息他们的欲望。这样差不多还可以保全享受五种福分。唉!富足的人怎能没有忍让呢!

贱之忍第十二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

龙陷泥沙,花落粪溷;得时则达,失时则困。

步骘甘受征羌席地之遇,宗悫岂较乡豪粗食之羞。

买臣负薪而不耻,王猛鬻畚而无求。

苟充诎而陨获,数子奚望于公侯。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活一世,是富贵还是低贱,都是命数所定;仁人君子处之泰然,避世修行却不感到烦闷。

龙若陷在泥沙尘土之中,小动物也敢欺负它;花若落在粪池之中,就没有人去观赏它;人如果获得了机遇就会发达,失去了机会就会受困顿。

三国时的步骘甘心情愿接受焦征羌为他设地席的待遇;南朝宋时的宗悫不计较乡里豪族庾业给予他粗粝食物的羞辱。

西汉时的朱买臣因为家里贫穷靠打柴为生,却不觉得耻辱;晋代的王猛虽然做过卖畚箕为生的小贩,却并非无所追求。

如果步骘等人在贫贱时失去志气,在富贵时失去节制,哪里能够登上令人仰慕的公侯位子呢?!唉,怎能没有忍耐之心呢!

贵之忍第十三

贵为王爵,权出于天;洪范五福,贵独不言。

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讼之鞶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世上禄位高贵的王爵,他们的权力是上天赐给的;《尚书·洪范》篇提到的寿、富、康宁、修好德、孝终命这五福,单单不提及“贵”。

早上握有大权担任公卿,晚上就可能失去势力,成为一个老百姓。这些身居公卿地位的人,腰缠万贯,披红戴紫,志得意满,气势凌人。到了福去祸来,就有投入监狱、流放蛮荒的可能,这样一来,连老百姓都不如。

高贵和卑贱经常是互为依持的,没有定数,祸与福的降临也是如此。《易经》中“鼎”卦说:“鼎足断了,鼎里面的佳肴被弄翻了,象征凶卦,道德浅薄却位局高位,是不祥之兆。背东西的人(指福分浅的人)却要乘坐君子用的车辆,就会招致外敌的到来。”

通过争斗得来的官职,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三次被夺回;《易经》中“孚”卦上九爻中说:“鸡叫翰者,鸡登上了天,因它原本不是登天的动物,所以是不祥之兆。”

静下心来想想这些事,好像脚踏薄冰一般危险。噫,追求富贵怎能不忍呢?

宠之忍第十四

婴儿之病伤于饱,贵人之祸伤于宠。

龙阳君之泣鱼,黄头郎之入梦。

董贤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贡献,尽入其门。尧禅未遂,要领已分。

国忠娣妹,极贵绝伦;少陵一诗,画图丽人;渔阳兵起,血污游魂。

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谏,穰侯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欤!

【译文】

婴儿生病经常是因为吃得太饱,富贵的人有祸经常是由于太受宠幸。

《战国策》记载,魏王与龙阳君坐在一条船上,钓了十多条鱼,龙阳君却哭了,担心自己就像多余的鱼一样被抛弃;西汉的邓通为人摇船,被叫做黄头郎。汉文帝梦见天上有一个黄头郎推他,后来醒了就到处寻找,并找到了邓通,赏赐给他很多钱,还封他为上大夫,把蜀山赐给他,但最终黄头郎却饿死在别人家里。

西汉时的董贤因长得漂亮,得到皇帝割袖的宠爱,把国内各地的进贡物品都放到了董贤的家里。哀帝想效法尧让位给舜的方法,将皇位传给董贤,此事还没实现,董贤的性命已身首分家了。

杨国忠的姊妹非常漂亮,无与伦比;唐代杜甫在《丽人行》一诗中说,杨贵妃因为美色受到唐玄宗宠爱,她的兄妹也因此而被封官受禄,权倾朝野,势力非常庞大,以致朝纲紊乱。安禄山趁机在渔阳起兵造反,血流成河,她们也成了孤魂野鬼。

富有和高贵并没有与骄横奢侈相约,骄横奢侈自己就会到来;骄横奢侈并没有和死亡相约,死亡就会到来。”战国时魏国公子牟对穰侯说的话,可以使人胆战心惊而心中不安呢。唉,富贵之后,怎能不保存养护自己的容忍之心呢?

辱之忍第十五

能忍辱者,必能立天下之事。圯桥匍匐取履,而子房韫帝师之智;市人笑出胯下,而乾信负侯王之器。

死灰之溺,安国何羞;厕中之箦,终为应侯。盖辱为伐病之毒药,不瞑眩而曷瘳。

故为人结袜者为廷尉,唾面自干者居相位。噫,可不忍欤!

【译文】

能够忍耐耻辱的人,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西汉时的张良爬到桥下为老人取鞋穿鞋,而张良胸藏着做皇帝军师的智慧;西汉时的韩信少时甘受胯下之辱,受市人讥笑,以后在战场上却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将军,被封王封侯。

西汉时的韩安国,因罪入狱,被狱吏田甲视为不可复燃的死灰,受到了何等的羞辱。魏国的范雎被裹在厕所的席子里,后被秦国封为应侯。由此可知,羞辱是克病的毒药,不使人昏昏欲睡,怎么能好得了呢?

西汉的张释之曾为别人系袜子,文帝景帝时做了廷尉;唐代的娄师德能够忍受唾面自干之羞辱,而后来做了三十年宰相。唉,忍辱负重,成大事者怎能没有忍辱之心呢!

安之忍第十六

宴安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

饱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弈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终老于斗蜀;士行日运百甓,习壮图之筋力。

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欤!

【译文】

贪图享乐等于喝下了鸩毒药酒,这是古人深以为戒的;安乐导致死亡,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还不如去学习下棋游戏;安逸的生活却得不到教育,这就接近于禽兽一样的忧愁。

三国时的刘备为大腿上长了肥肉而流泪,终身创立蜀国而未建成,因此为这个感到悲哀。晋代的陶侃每天早上运一百块砖到屋外,晚上又把它们搬到屋里,是为锻炼收复中原的筋力。

周子《太极图说》曾说:“太极运动就产生阳,那么人的身体也应以运动为主,这正如经常转动门轴不会被虫蛀,而经常流动的水是不会发臭的一样。唉,成大事者,怎能没有忍耐而经不起磨练呢!”

危之忍第十七

围棋制淝水之胜,单骑入回纥之军。此宰相之雅量,非元帅之轻身。盖安危未定,胜负未决,帐中仓皇,则麾下气慑,正所以观将相之事业。

浮海遇风,色不变于张融;乱兵掠射,容不动于庾公。盖鲸涛澎湃,舟楫寄家;白刃蜂舞,节制谁从;正所以试天下之英雄。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东晋大军和秦军在淝水决战,捷报传来,主帅谢安正泰然地和客人下围棋。回纥大军蜂拥而至,唐军大元帅郭子仪却独自骑马闯进回纥的军营。这是宰相恢宏的气度,而不是元帅轻身啊!如果两军相互对峙的时候,安危尚未定下来,胜败尚未分清楚,主帅却惊惶失措,那么他手下的兵士就一定丧失士气,胆小害怕。在这种情形下,正好可以看到将相的修养和气度。

南齐时的张融,渡海遇上了大风,没有一点害怕的表情。晋代的庾亮同苏峻打仗失败后乘小船逃跑,乱军之中有人误射杀船夫。全船的人都大惊失色,纷纷逃避,庾亮却不动声色。波涛汹涌澎湃,却以船只为家;白刃乱舞,却能镇静自若。这种艰难危急的关头,正是考验天下英雄的时候。唉,怎能不忍呢!

忠之忍第十八

事君尽忠,人臣大节;苟利社稷,死生不夺。杲卿之骂禄山,痛不知于断舌;张巡之守睢阳,烹不怜于爱妾。

养子环刃而侮骂,真卿誓死于希烈,忠肝义胆,千古不灭。在地则为河岳,在天则为日月。

高爵重禄,世受国恩,一朝难作,卖国图身;何面目以对天地,终受罚于鬼神。昭昭信史,书曰叛臣。噫,可不忍欤!

【译文】

侍奉君主,尽心尽忠,这是做臣子之大节;假如对国家有利,生死都听其自然。唐代的颜杲卿被俘后大骂安禄山,即使割他的舌头时仍然骂不绝口,似乎不知疼痛;唐代的张巡,在安禄山叛乱后,固守睢阳城,在粮食断绝的时候,张巡煮食爱妾分于士兵,似乎不知怜爱。

唐代的颜真卿,被叛逆李希烈的三千养子绕成圈子举刀侮骂他,而毫不惧怕,誓死不屈服。这种人的忠肝义胆,永远不会磨灭,在地上则是山河,在天上则是日月星辰。

担任着高官,享受着厚禄,世代享受国君的恩典。一旦国家有难,就卖国求荣图谋保全自己,这样的人有什么脸面面对天地之神呢?他们最终会被鬼神惩罚。所以正史中将他们列为叛臣。唉,为国尽忠,怎能不忍呢!

孝之忍第十九

父母之恩与天地等;人子事亲,存乎孝敬,怡声下气,昏定晨省。

难莫难于舜之为子,焚廪掩井,欲置之死,耕于历山,号泣而已。

冤莫冤于申生伯奇。父信母谗,命不敢违。祭胡为而地坟,蜂胡为而在衣?

盖事难事之父母,方见人子之纯孝;爱恶不当疑,曲直何敢较?

为子不孝,厥罪非轻;国有刀锯,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欤!

【译文】

父母的恩德和天地一样广大深厚,做子女的以孝敬侍奉自己的父母亲,要轻声细语,晚上让父母安定,早上去向父母请安。

在所有的孝子中最难的算是虞舜。其父母用火烧屋,其弟用土填井,都想置他于死地。舜在历山耕种,每天对着苍天哭泣,情愿承担父母的罪行以行孝。

在所有的孝子中最冤的算是申生和尹伯奇。晋国的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就诬陷太子申生,申生为了让父亲晋献公满意,自缢而死。尹伯奇很孝敬后母,有一次后母捉了一只毒蜂,去毒针后系在衣服上。尹伯奇见了,想为后母去之。后母大叫:“伯奇牵我衣。”因此伯奇受到父亲怀疑,由此自杀。

服侍难以服侍的父母,才能看出做儿子的纯孝。父母的爱恨不应当生疑,心中有疑问哪里敢计较?

作为孩子若不孝敬父母,他的罪实在不轻啊!国家就有刀锯之类的刑具来惩罚他;上天也有雷霆会来轰击!唉,做孝子,怎能不忍呢!

仁之忍第二十

仁者如射,不怨胜己;横逆待我,自反而已。

夫子不切齿于桓魋三害,孟子不芥蒂于臧仓之毁。人欲万端,难灭天理。

彼以其暴,我以吾仁;齿刚易毁,舌柔独存。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克己为仁,请服斯训。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为仁的人好像射箭,不怨恨胜过自己的人;别人以暴而不恭顺的态度对待我,我只是反过来自省。

孔子并不痛恨多次想害他的桓魋;臧仓诋毁孟子,孟子也不在乎。人的欲望是多,可怎能泯灭天理!

他靠他的暴富,我靠我的仁德;牙齿坚硬易于毁坏,舌头柔软但能保存。

鼓励自己以忠恕之道作为行动准则,这样求仁就没有比它更近的了。克制自己的私欲就是仁了,请接受这个训导吧。唉,实施仁德怎能没有忍呢?

义之忍第二十一

义者,宜也。以之制事,义所当为,虽死不避;义所当诛,虽亲不庇;义所当举,虽仇不弃。

李笃忘家以救张俭,祈奚忘怨而进解狐;吕蒙不以乡人干令而不戮,孔明不以爱客败绩而不诛。

叔向数叔鱼之恶,实遗直也;石确行石厚之戮,其灭亲乎?

当断不断,是为懦夫。勿行不义,勿杀不辜。噫,可不忍欤!

【译文】

义,就是适宜。依照义来处理事务,依照义所应当做的,即使是死也不躲避;依照义所应当除去的,虽然是自己的亲戚,也绝不庇护,依照义所应当举荐的,虽然是自己的仇人,也绝不抛弃他。

东汉的李笃舍生忘死以救张俭,是为义;晋国的祈奚尽释前嫌举荐解狐,是为义。三国吕蒙不因同乡犯法而不斩,诸葛孔明不因爱将马谡在街亭的败绩而不诛。

晋国叔向多次列举兄弟叔鱼的罪恶,可谓是正直之人;卫庄公的公子州吁杀父为王,卫大夫石确的儿子石厚也参与其谋,后来石确设计杀死了公子州吁及自己的儿子石厚。应该说是大义灭亲了吧?

应当决断的时候却不决断,这是懦夫的作为。不要做不合乎义的事,不要滥杀无辜的人啊!唉,施行仁义怎能不忍呢!

礼之忍第二十二

天理之节文,人心之检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当以敬为主,非一朝之可废。

麑屈于宣子之恭敬,汉兵弭于鲁城之守礼。

郭泰识茅容于避雨之时,晋臣知冀缺于耕之际。

季路结缨于垂死,曾子易箦于将毙。噫,可不忍欤!

【译文】

礼是根据上天的意志所制定的一些行为规范。孔子曾说,出门时像迎见贵宾,用民时像参加重大祭祀,礼应当以尊敬为主,不是一朝可以废除的。

义士麑受灵公之命刺杀赵宣子,却被宣子的恭敬所感动,遂触槐而死。汉高祖的大兵围攻鲁国,却因为他们国家的礼义而罢兵不战。

东汉茅容,年已四十了还在田里耕种。郭泰逢雨到他家借宿,他忙着杀鸡做菜。郭泰以为是要招待自己,他却把做好的菜送给母亲,然后和郭泰就着素菜喝酒。郭泰被其贤明感动。晋国臼季奉使经过冀地,看见郤缺在田中除苗,其妻给他送饭,二人相敬如宾,十分知礼,于是臼季向晋文公推荐他做了大夫。

孔子的弟子季路在临死时不忘系好帽带,曾子临死时还记着要更换席子。唉,恪守礼教,怎能不忍呢!

智之忍第二十三

樗里晁错俱称智囊,一以滑稽而全,一以直义而亡。

盖人之不可智用之,过则怨集而祸至,故宁俞之智,仲尼称美,智不如葵鲍庄断趾。

士会以三掩人于朝,而杖其子;闻一知十之颜回,隐于如愚而不试。噫,可不忍欤!

【译文】

秦国的樗里子和西汉的晁错都被称之为是智囊。樗里子为人圆滑而保全生命,晁错却性情耿直而遭到杀害。

大凡人不能无智谋,但智谋使用太多了,就会引起别人的怨恨而招来灾祸。所以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展现才华,在国家动乱的时候,便装糊涂,孔子很称赞他的智慧。齐国大夫庆克和皇太后私通,被鲍庄看见,鲍庄马上告诉别人。皇太后陷害鲍庄,鲍庄被砍了脚。孔子认为鲍庄的智慧不如葵花,葵花还能向着太阳,用叶子保护自己的根。

范武子的儿子范文子因在朝上猜中秦使出的三个谜题而自喜,范武子听了很生气,说:“大夫们不是不知道,是谦让长辈,你小子凭三个谜底在朝廷逞能,我不在时,晋国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了。”于是杖打儿子。颜回能闻一知十,但却能做到大智若愚。唉,炫耀聪明才智之心,怎能不忍呢!

信之忍第二十四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尾生以死信而得名,解扬以承信而释劫。

范张不爽约于鸡黍,魏侯不失信于田猎。

世有薄俗,口是心非。颊舌自动,肝膈不知;敢怨之道,种祸之基。诳楚六里,勿效张仪;朝济夕版,曲在晋师。噫,可不忍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