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1053200000025

第25章 千家诗(6)

(1)赵鼎在晚年支持岳飞抗金,收复失地,反对秦桧的妥协投降,结果被贬官潮州。这首诗便作于被贬潮州期间。诗中描绘出岭南民间和平宁静、充满温馨的生活,衬托出汉唐皇室陵寝的荒凉,寄寓了对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不满和对北方大好河山沦落的感慨,抒发了世事无常的慨叹。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两天)。书事:记事。(2)赵鼎(1085—1147):字元镇,解州闻喜(在今山西)人,自号得全居士。崇宁五年(1106)进士。绍兴初年两度为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传为千古佳话。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和,罢相,贬岭南。后不食而卒。有《忠政德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3)也教:也懂得。插柳:古代寒食节有门上插柳的习俗。纪年华:门上插柳,表明又一个寒食节来到了。纪,记,标记。(4)粤人国:今广东、广西一带。(5)庞老:指东汉末隐居在湖北襄阳鹿门山上的庞德,刘表几次邀请他出山都不肯,后来清明节携全家上坟祭扫,然后到龙门山采药不返。这里是说,这儿的清明节,人们也像庞德一样携全家祭扫坟墓。(6)汉寝唐陵:即汉唐寝陵,汉朝和唐朝帝王的陵墓。寝,古代帝王陵墓上的正殿,是祭祀的处所。麦饭:磨碎的麦煮成的饭,这里指粗糙的祭品。(7)暮笳:傍晚的笳声。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清明(1)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2),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3),士甘焚死不公侯(4)。

贤愚千载知谁是(5),满目蓬蒿共一丘。

【注释】

(1)这首诗作于崇宁二年(1103)清明节。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四月,以蔡京为左相,重审“元祐学术”,令销毁三苏、黄庭坚、秦观等人文集,在各地设立“元祐奸党碑”,妄图将旧党铲尽。黄庭坚以《承天院塔记》被贬官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十个月后,诗人谢世。诗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寒食景色,并借典故抒发了郁勃不平之情,表现了对人生丑恶的鞭挞,对社会不平的愤激。(2)龙蛇蛰:龙蛇起动。蛰,本指动物冬眠不食不动,这里用作发蛰、起蛰讲。(3)“人乞”句:指《孟子·离娄下》所载的一则寓言:一齐国人常出入坟墓间,向人乞讨祭祀用过的酒杯,回家后则向妻妾夸耀是受到他人款待。(4)“士甘”句:指介子推故事。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介子推曾随从而立有功劳。晋文公复国即位,封赏功臣时却遗忘了他,而他也不愿居功,与母亲隐居在绵田山。后晋文公想起了他,屡次召他而不出,就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不料他宁死不出结果被烧死在山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就规定在那天禁止用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5)是:对、正确。

清明(1)高翥(2)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3)。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4)。

【注释】

(1)这首诗写的是清时祭扫的观感。诗人用对比手法,展现出清明节扫墓前后迥然不同的景象,抒发了世事皆空、及时行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极为消沉的情绪。(2)高翥(1170—1241):原名公弼,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不第即弃,以教授为业,布衣而终。诗有民歌风,平易雅淡,脍炙人口。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3)纷然:纷纷,一群群,众多的样子。(4)九泉:一作“黄泉”。人死后的葬处。古人相信人死了魂归地下,其地为九泉,又称黄泉。

郊行即事(1)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2),春入遥山碧四围(3)。

兴逐乱红穿柳巷(4),困临流水坐苔矶(5)。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6)。

【注释】

(1)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郊游踏青的欢乐。诗中描绘了花红柳绿的郊野景色,写出诗人郊游时的畅快惬意,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流连忘返和惜春之情。(2)恣(zi)行:尽情行走。(3)遥山:远山。碧四围:绿满四野。(4)兴:乘兴、随兴。逐:追逐。乱红:繁多的花。(5)苔矶:长有青苔的石头。矶,水边突出的石头。(6)游衍:恣意游逛。莫:同“暮”。

秋千(1)僧惠洪(2)

画架双裁翠络偏(3),佳人春戏小楼前(4)。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5)。

花板润沾红杏雨(6),彩绳斜挂绿杨烟(7)。

下来闲处从容立(8),疑是蟾宫谪降仙(9)。

【注释】

(1)本诗是作者十四岁时的作品,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少女在春日荡秋千的情景。诗歌用绮丽的语言描绘了佳人的衣着饰物、华美的秋千、优美的环境,盛赞女子美貌,写出了荡秋千的乐趣。(2)僧惠洪(1071—1128):俗姓彭,名德洪,字觉范,宋代高僧,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著有《林间集》等。(3)画架:装饰精美刻有花纹的秋千架。翠络:秋千上翠绿色的绳子。(4)戏:游戏,玩耍,即荡秋千。(5)断送:打发。玉容:似玉面容,借代用法,指荡秋千的美女。(6)花板:秋千上雕花的脚踏板。红杏雨:红杏枝头的露水。(7)绿杨烟:碧绿的杨柳树上笼罩的烟雾。(8)闲处:秋千边,也可解释为幽静的地方,或闲时。(9)蟾(chan)宫:月宫,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月宫为蟾宫。谪降仙:贬谪下凡的仙子。

曲江(其一)(1)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2),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3),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4),苑边高冢卧麒麟(5)。

细推物理须行乐(6),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释】

(1)又题作《曲江对酒》,共二首。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时任左拾遗,但被肃宗疏远。此时“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长安依然是一派凋敝景象,诗人于暮春时节游赏了曲江。诗以凄苦之语描绘了曲江暮春景象以及诗人强作旷达之状,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和无尽的愁绪。曲江:曲江池,在长安东南,为唐时长安旅游胜地,今已干涸,故址在今西安市南。(2)减却:减少。却,语气助词,无义。(3)欲尽:花将开完。花经眼:花在眼前出现,又解作曾经欣赏过。(4)巢翡翠:翡翠鸟筑巢。翡翠,一种水鸟,又名翠雀。(5)麒麟:我国古代的一种瑞兽,这里指麒麟石像。(6)推:推寻,推究。物理:万物兴衰变化的道理。行乐:作乐。

曲江(其二)(1)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2),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3),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4),点水蜻蜓款款飞(5)。

传语风光共流转(6),暂时相赏莫相违(7)。

【注释】

(1)这首诗与上一首是“联章诗”,为姊妹篇。诗描写了诗人强作解愁,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可奈何之后的及时行乐思想。(2)朝(chao)回:上朝回来。典:典当。(3)酒债:赊欠的酒钱。寻常:平常。行处:到处。(4)深深见(xian):时隐时现。见,现。(5)点水:蜻蜓产卵时会不时用尾部点水。款款:缓慢。(6)传语:寄语,传话。风光:春光。共流传:在一起逗留盘桓。(7)违:分开,错过。

黄鹤楼(1)崔颢(2)

昔人已乘黄鹤去(3),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4),芳草萋萋鹦鹉洲(5)。

日暮乡关何处是(6),烟波江上使人愁(7)。

【注释】

(1)这首诗为吊古怀乡的名作,被历代传诵。诗前半部分用散文句法,后半部分用整饬的句法,描绘出黄鹤楼的凄清景色,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和客子思乡的愁绪。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矶,背靠蛇山,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年间,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过此,费文伟在此乘黄鹤登仙而去。(2)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2)进士。开元后期曾出使河东(今山西)军幕。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具诗名。有《崔颢诗集》,《全唐诗》录其诗一卷。(3)昔人:乘鹤仙人。(4)晴川:晴朗的江面,此指汉江。历历:清晰可数。汉阳:在今武昌西北。(5)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鹦鹉州: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传说《鹦鹉赋》的作者称衡葬于此。(6)乡关:家乡。(7)烟波:气霭笼罩的江面。

春夕旅怀(1)崔涂(2)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3)。

蝴蝶梦中家万里(4),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5),华发春催两鬓生(6)。

自是不归归便得(7),五湖烟景有谁争(8)。

【注释】

(1)又题作《春夕旅梦》、《春夕旅游》、《旅怀》。诗中以残春景色渲染思乡愁绪,用归梦未得、杜鹃夜啼进一步突出了愁绪难泯,早生的华发时刻在唤醒着难堪的迟暮之悲。旅怀:客居他乡的情怀。(2)崔涂(854—?):字礼山,江南桐庐富春人(今浙江富春江一带)。晚唐诗人。唐僖宗光启年间进士,终生漂泊,久在巴蜀、湘鄂、秦陇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工诗,诗以漂泊为题材,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苍凉。有《崔涂诗集》,《全唐诗》存诗一卷。(3)楚城:泛指楚地。(4)蝴蝶梦:战国学者庄周说他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5)故园:家乡。书:书信。动:动辄,每每。经年:常年。绝:音信断绝。(6)华发:花白头发。(7)归便得:要回去就可以回去。(8)五湖:旧称滆湖、洮湖、村湖、贵湖、太湖为五湖,泛指太湖一带。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烟景:风烟景物。

寄李儋元锡(1)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2),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3),邑有流亡愧俸钱(4)。

闻道欲来相问讯(5),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1)又题作《答李儋元锡》,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春。前一年暮春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诗以平淡的语言写出动荡不安的时局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自己的孤独寂寞,真切地企望友人的来访。李儋:字元锡,唐朝宗室,韦应物的好友,两人的唱和诗很多。一说李儋、元锡为二人。(2)花里:花开季节,春季。(3)思田里:思念故乡,这里含有盼望归隐的意思。(4)邑(yi):城市,这里指苏州。流亡:指离乡逃亡的百姓。愧俸钱:愧对官俸。(5)闻道:听说。问讯:探望。

江村(1)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2),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3),稚子敲针作钓钩(4)。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5)。

【注释】

(1)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季。当时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诗人与家人来到受安史之乱影响较小的成都,居住于成都浣花溪畔。诗人通过描写燕子来去自由、鸥鸟无猜、妻子画纸为棋盘和儿子做钓钩等景象,表现出洗花溪生活的惬意自适,而末句含蓄地流露出怅然之意。(2)江: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又叫浣花溪。抱:环抱,绕着。(3)棋局:棋盘。(4)稚子:幼子。(5)微躯:微贱的身体,诗人谦称。

夏日(1)张耒(2)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3)。

蝶衣晒粉花枝舞(4),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5),嘈嘈虚枕纳溪声(6)。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

(1)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后闲居乡里之作。诗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夏日江村清幽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归隐生活的自得之乐。(2)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北宋诗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诗风平易流丽,颇有白居易、张籍、王建之风。有《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宛丘集》。(3)檐牙:屋檐,因边缘呈牙齿状得名。已生成:指燕雀在屋檐下做巢,已有小雏。(4)蝶衣:蝴蝶翅膀。晒粉:晒翅膀上的粉。(5)落落:稀疏的样子。(6)嘈嘈:流水声。虚枕:空心的枕头。纳溪声:枕边传来了流水声。

积雨辋川庄作(1)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2),蒸藜炊黍饷东菑(3)。

漠漠水田飞白鹭(4),阴阴夏木啭黄鹂(5)。

山中习静观朝槿(6),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7),海鸥何事更相疑(8)。

【注释】

(1)又题《辋川积雨》,为《辋川集》之一。王维自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至十五年(756)前后常居于辋川,作《辋川集》。诗中描绘出辋川雨后清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雅致,抒发了对幽静景色的喜爱,对宦海生活的厌倦。辋川:河流名,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二十里,水出终南山辋谷,北流入霸水。诗人在此有辋川别墅。积雨:久雨。(2)烟火迟:烟火缓缓地上升。雨后空气湿度大,气压低,又无风,烟火升得慢。(3)藜(li):一种野菜,又名灰菜。黍:黍子,黄米。饷:送饭。东菑(zi):东边耕作者。菑,初耕的田地。(4)漠漠:辽阔无边的样子。(5)阴阴:阴暗潮湿。夏木:夏天的树木。(6)习静:习惯于幽静的环境。朝槿:即木槿。(7)野老:作者自称。争席:《庄子》载,阳子居去见老子之前,旅店的人对他很客气,纷纷给他让座。而当他从老子那里学道归来时,旅店里的人都不再给他让座,反与他“争席”即争座位。这里的“争席罢”是说自己没有与人争名夺利的想法。(8)海鸥:这一句也是用典故。《列子》上说,海边有一少年经常与海鸥一起玩,海鸥不躲避他。后来他父亲要他抓几只海鸥回去,第二天他再去时海鸥就不再靠近他,怀疑他有不良动机。

新竹(1)陆游(2)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3)。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4),放梢初见影离离(5)。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6)。

【注释】

(1)又题作《东湖新竹》。这首咏物诗突出描绘了新竹夏日给人带来的清爽感受,以及竹笋成长的勃勃生机,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表达了其清隽的志趣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二十九岁时赴试,因名次居于秦桧孙子之前,被除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擢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后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后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他谏劝朝廷力图大计,被再度罢官。诗歌近万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等。(3)寒碧:本指碧玉,这里用来比喻清凉翠绿的新竹。涟漪(yi):水纹,这里指微波荡漾的水面。(4)解箨(tuo):竹笋生长时脱去笋壳。箨,笋壳。(5)放梢:竹梢伸展开。离离:竹影纵横交错的样子。(6)枕簟(dian):枕头与竹席。

表兄话旧(1)窦叔向(2)

夜合花开香满庭(3),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4),旧事凄凉不可听(5)。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6)。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释】

(1)又题作《夏夜宿表兄话旧》。诗以婉丽凄清的语言,将乱后相逢的人间亲情、人生感慨、暂聚还别的惆怅,在凄凉的氛围中娓娓道来。(2)窦叔向:字遗直,唐代扶风(今陕西凤翔)人。生卒年不详。官终工部尚书。工于五言,名冠时辈。今存诗九首。(3)夜合:即合欢,落叶乔木,叶似槐叶,昼开暮合。一说为“夜来者”,多年生藤蔓植物。(4)远书:远方亲人的来信。何由:一作“何曾”。达:一作“答”。(5)不可:不堪。(6)凋零:本指草木凋落,引申为人的死亡。

偶成(1)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2)。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3)。

道通天地有形外(4),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5),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