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1053200000094

第94章 龙文鞭影(16)

唐太宗的宰相魏征,以敢于直谏而闻名于世。他曾因事进谏唐太宗,太宗不同意。他就不应答太宗的问话。太宗说:“应而后谏,何伤?”魏征就说:“从前舜戒‘面从’,今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这就是‘面从’。这难道是贤臣事明君之法吗?”太宗笑着说道:“人言魏征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阮籍处在魏晋易代之时,社会动荡不安,司马氏专权,所以他总是纵酒谈玄。不评论人物好坏,也不议论时事,以求得保住性命。有时索性闭门读书,接连几个月也不出门。有时就去登山游览自然风光,一整天也不回来。有时心中没目的也没方向地驾车,到了无路可走了才痛哭而回。

雕龙刘勰愍骥应玚

【解析】

刘勰,南朝梁人,撰有《文心雕龙》五十篇,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到现在还具有参考价值。勰家境贫寒,没结婚。他曾精心研习佛教经典,晚年出家当了和尚。○东汉末年,应玚为“建安七子”之一。他正巧遇到董卓之乱,宦途坎坷很不得志。曾写《憨骥赋》,哀叹良骥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御车泰豆习射纪昌

【解析】

西周时,造父想随泰豆学习驾车之术。然而泰豆三年都不教他,造父并不因此不高兴,反而更加谨慎而恭敬地待泰豆。泰豆被他感动,对他说:“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治之子必先为裘。学驾车,要先随我疾走,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遂后,他就立木为路,只可容足,沿木而走,跑步往返,不摔跤。造父依照泰豆的要求练习,仅用三天时间就全部学会了所应该掌握的要领。后来,泰豆还教他得心应手的妙法。○《列子·汤问》记载:纪昌想和飞卫学习射箭之术。卫告诉他:“学射须先学会不眨眼。”纪昌回到家后,每天躺在织布机下,睁着眼看梭子来回穿动。三年之后,锥尖要触碰眼睛他也不会眨眼。飞卫对他说:“要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马尾把虱子悬挂在窗户前面,每天看它,虱子渐渐变大了。三年后,再看虱子就像车轮一样。看别的东西则大得像山一样。此时,他能够射虱心而马尾不断。

异人彦博男子天祥

【解析】

宋文彦博担任宰相。有一次,契丹派耶律永昌来朝觐,见到彦博,吓得后退了几步。站立着,然后改变脸色说:“此潞公耶?何其壮也!真天下异人!”彦博平时就是端庄威严的样子。○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带兵抗击元的入侵,兵败被元所俘。元主想任文天祥为相,他拒不接受,坚强不屈,后被杀害。元主临朝叹息说:“文丞相称男子,本朝将相皆不能及,诚可惜也!”

忠贞古弼奇节任棠

【解析】

北魏朝廷宦官古弼,以忠直闻名。有一次,他去向皇帝上书请减花囿,恰巧太宗与刘树在下棋。古弼坐着等了很久,就站起来搏击刘树,骂道:“朝廷不理,实你之罪!”太宗感到非常惊诧,便说:“不听奏事,朕之过。树何罪?”古弼仍旧把要上奏的话说出,皇帝认为太奇怪了,但还是让他上奏了。○汉时人任棠,隐居汉阳,设馆办学,教授门生。汉阳太守曾拜访他,棠不和他说话,只是抱着孙儿坐在门边,身旁放一把菹,一壶水。这位太守思考了很久,才突然醒悟过来说:“水者,欲我清廉;拔菹者,欲我不畏豪强;护儿当户,欲我开门恤孤。”

何晏谈《易》郭象注《庄》

【解析】

何晏,字平叔,三国时魏人,自称精通《易》。一天,与管辂一同谈论《易》,那时邓玄茂也在坐,说:“君善《易》。为何言谈不及《易》中辞义?”辂说:“善《易》者不谈《易》中辞义。”何晏面带笑容地说:“可谓要言不烦。”○晋向秀曾注《庄子》,那奇妙的注释十分别致,说得玄而又玄,其中《秋水》和《至乐》两篇还没有注完,便过世了。郭象窃为己有,自注《秋水》,又更换《马蹄》一篇,其他的只是点定一下文句,没做注释。

卧游宗子坐隐王郎

【解析】

南朝宋宗炳,喜好游览山川美景,隐居不做官,曾把自己的房屋建在庐山。后来因病还金陵,把所游览时见到的山水画下来,对人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又说:“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卧以游之。”○晋时人王坦之,是个大宦官,勇任侍中,中书令,领比中郎将,誉满朝廷,被人称为王中郎。《世说新语》中记载:“王中郎以围棋为坐稳,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盗酒毕卓割肉东方

【解析】

晋时人毕卓,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大兴末,他担任吏部郎。有一次,邻居酒酿好了,毕卓由于喝醉了,夜里又跑到邻家瓮下偷酒喝,被主人抓住绑了起来。天亮后,主人一看,才知是毕卓吏部郎。○汉代东方朔,是个很滑稽诙谐的人。有一次,汉武帝祭祀完后,赐肉给随从官员,大官没到,东方朔擅自割肉而回。有司上书皇帝,帝叫他自我反省,东方朔第二次拜告皇帝:“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自割,何壮也!割之不多,何廉也!归遗细群(指妻子),又何仁也!”帝笑着说:“令卿自责,而反自誉。”又赐酒和肉给他。

李鹰破柱卫瓘抚床

【解析】

汉朝司隶校尉李鹰,疾恶如仇。当时内侍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令,残暴贪婪,他畏怕李鹰,于是逃回京城,躲在他的兄长张让家的合柱里面。李鹰得知后,就带吏卒破柱,把张朔抓获,送到洛阳监牢关起来,随后杀掉。从此以后内侍才畏惧而有所收敛。○晋惠帝当太子时,非常愚昧且庸俗,常为非作歹。群臣们都不愿让他继承皇位,但又畏怕贾后,因此也都不敢吭声。只有侍中卫瓘乘喝醉酒,跪在武帝床前说:“臣欲有所启。”武帝说:“卿何言?”卫瓘想讲,但又不敢,接连三次之后,才用手抚床说:“此座可惜!”武帝听后才领会过来,说:“公真大醉也。”

营军细柳校猎长杨

【解析】

汉文帝时的将军周亚夫,驻军细柳,以防御匈奴。刘礼驻军霸上,徐历驻军棘门。汉文帝亲自去犒劳他们。先到霸上、棘门,然后到细柳,先导告知:“天子将至。”军门都尉说:“军中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之诏。”文帝就派人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就下令开辟门。门卫又说:“将军有令:营中不得跑马。”文帝就按辔慢走。走到军营当中,周亚夫说:“甲胄之士不能拜。”文帝对随从的人说:“真将军也!霸上、棘门如儿戏耳!”○汉成帝外出打猎,把捕捉到的野兽送往长杨村熊馆,用来向胡人夸耀,但是老百姓却不得安宁。因此,扬雄写《长杨赋》给予嘲讽。

忠武具奠德玉居丧

【解析】

宋爱国将领岳飞,谥号忠武,出身贫寒,刻苦学习。他曾随周侗学习射击,非常有成效,能左右开弓。周侗去世后,每到朔望日,卖衣备酒肉前往周侗家祭奠,并泪流满面,非常悲伤。○唐时人顾德玉,字润之,他向俞观光学习。光没有儿子,曾经说:“我病润之待我汤药,情若父子。我老,必托之以死。”光去世后,德玉把观光安葬在顾氏祖墓的旁边,每年和家人一起来祭扫。

敖曹雄异元发疏狂

【解析】

高昂字敖曹,北朝齐人,姿态雄异。年轻的时候不听从老师的教诲,经常说:“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北齐神武帝时担任西南道大都督,渡河祭河伯时,他说:“河伯是水中之神,高敖曹是地上之虎。”○宋时人滕达道,字元发,生性疏狂,曾经是范仲淹的门客,嗜酒成性。有一天,范仲淹点亮蜡烛读书。他酒醉后走了进来,看到范仲淹就不停地作揖,问淹读什么书,淹答:“汉书”。又问汉高祖是什么人,淹没回答就走了出去。

寇却例簿吕置夹囊

【解析】

宋朝真宗时宰相寇准,他任派官员不论资排辈,不依照惯例。所以同列特别不高兴,侍从曾进例簿,寇准对此严肃地说:“宰相的职责是进贤退不肖,如果是使用例簿,这仅是一个小吏的职责!”于是,把例簿废除。○吕蒙正,字圣功,宋时河南人,淳化、咸平时都居于相位。夹囊中有册子,每遇来人谒见,都必定询问是什么人才,立刻记下来,并分门别类,以备选用。朝廷选拔好人才,能够从其囊中选用,所用的人都很合适,能够说是做到了量才取用的程度。

彦升白简元鲁青箱

【解析】

南朝人任昉,字彦升,擅长做文章,沈约推重其文,因而出了名。他早先担任齐太学博士,后来在梁武帝时担任御史中丞,每奏弹劾,必说:“臣谨奉白简以闻。”○王淮之,字元鲁,了解江左旧事,所以封地为青箱,由于世代相传,因此被人们称为“王氏青箱”。从他祖父开始,四代担任御史中丞,百官特别惧怕他。

孔融了了黄宪汪汪

【解析】

东汉人孔融,十岁时随他父亲到了洛阳。那时李膺享有盛名,因此造访者络绎不绝。孔融对门人说:“我与李府君为通家之好。”进去坐定后,李膺问:“尊祖、父与我有旧乎?”孔融答道:“我先君仲尼与君先人李伯阳(即老子)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李膺和宾客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诧异。在座的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融接着他的话,回答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汉代汝南人黄宪,字叔度。郭泰到汝南,先探访袁奉高,稍作停留就走了。再探访叔度,却住了好长时间。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奉高之才譬如水之泛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僧岩不测赵壹非常

【解析】

赵僧岩,南朝齐人,器量宏大,深不可测。他有个朋友担任青州太守,想推荐他为秀才,他知道大为震惊,拂袖而去。他不想当官,便入佛门当和尚,隐居在山谷中,同酒壶做朋友。○东汉人赵壹,字元叔,他曾到京城送计簿,见到司空袁逢,不断地作揖,就是不拜。袁逢责怪他没礼貌,赵壹说:“昔郦食其不停地向汉王刘邦作揖,今我揖三公,有什么奇怪呢?”袁逢听到后走下座位,握住他的手以表尊敬。又有一次,他去探访南尹羊陟,见不到,他就登堂大哭。陟得知他不是凡人,就与他相见。第二天,陟看望各个送计簿的官吏,看到所有的人都穿着华丽,随带骑从,只有赵壹乘着旧车。陟被他的品行所感动,更为器重他,把他举荐给朝廷。

沈思好客颜驷为郎

【解析】

唐时人吕岩,号洞宾,传说得道后长生不老,于宋熙宁九年曾游览湖州东林。当地有个叫沈思的人,能酿造十八仙酒,洞宾向他求饮。自上午到晚上,洞宾面无酒色,题诗壁上:“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东有余。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汉时人颜驷,到了年老才出仕,做了郎中官。有一天,汉武帝巡察郎署,问他缘由。驷答:“文帝喜欢文,但我习武;景帝好美男,而我却貌丑;陛下喜欢提拔年轻人,但我却老了。因此三世不遇。”武帝听过后,为他感叹,就把他升为都尉官。

申屠松屋魏野草堂

【解析】

东汉时人申屠蟠,字子龙,隐居钻研学问,遍读经典,精通“五经”。他发觉汉朝即将动乱,多次拒绝朝廷请他出山做官的诏书。在山上依松建房,闭门谢客。那时董卓专权,很多官员被杀害,只有申屠蟠免遭此劫,人们佩服他具有先见之明。○宋时陕州人魏野,字仲先,他曾经在城东边的郊外建草堂,引水种竹,还凿了土洞,外出时骑坐白驴,号“草堂居士”。他喜爱弹琴,也喜欢写诗。写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等这样非常贴近生活的佳句。

戴渊西洛祖逖南塘

【解析】

晋时人陆机,返回洛阳时,随带了许多行李。有个叫戴渊的人,擅长武功,唆使一些年轻人抢夺他的行李。陆机知道戴渊,就在船中远远地对他说:“你有如此才能,为何做贼?”戴渊听后流下了泪水,把剑抛到地上。陆机上了岸,与其交谈,最终结成了好朋友。后来陆机为他作书推举,让他成为征西将军。○晋时人王导,相传有一天去探访祖逖。突然发现逖家中有很多裘袍,层层叠叠的,珍饰也很多,一排一排的。王导诧异地问他。祖逖说:“昨夜复南唐一出”。王导得知祖逖在还没有出来当官时,曾经在南唐唆使那些年轻力壮会武的人去抢夺别人的财物。

倾城妲己嫁“虏”王嫱

【解析】

纣征讨有苏氏,有苏氏实施美人计,把自己貌美的女儿妲己进献给他。纣王相当宠爱她,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所以亡国。后来人就用“倾国倾城”来形容女子美貌。○汉元帝派画工画后宫美女,然后照图画选召宠幸。美人们为了入选都贿赂画工。王嫱(即王昭君),姿容动人,但是坚决不贿赂画工。于是,画工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不露本貌。匈奴单于入朝求亲,元帝就把王嫱许配给单于。临行前辞别元帝,帝看见王嫱光彩照人,非常悔恨,于是就杀掉了画工毛延寿等。

贵妃桃髻公主梅妆

【解析】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设宴娱乐,此时正值桃花繁盛之季,唐玄宗亲自折一枝桃花插到贵妃的发髻上,说:“此花亦能助娇态。”○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天在含章殿的房檐下躺卧着。一朵梅花落到她的额头上,显得极其妩媚动人。于是,宫中女子纷纷仿效公主,做成一种面饰,称为“梅花妆”。

吉了思汉供奉忠唐

【解析】

秦吉了(鸟名),白色的毛,红色的头,样子像鹦鹉,耳朵很灵锐,舌头很灵巧。有个夷人曾买回家一只,吉了说:“我汉禽,不入夷地”。它受到惊吓,拒绝进食,所以死了。○因为黄巢造反,唐昭宗逃到蜀中,随从御驾的有个养猴的人。他教猴子像皇帝他们一样生活,皇帝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就让猴子也同时起床和吃饭。唐昭宗赐它红袍,号“供奉”。后来,朱全忠篡位,用猴子命令殿下的起居。猴子见到朱全忠,就直奔过去,跳跃、冲撞,于是被杀掉。

卷四

八庚

萧收图籍孔惜繁缨

【解析】

沛公刘邦攻入秦都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慌后打开府库、分取金银财物。唯有萧何首先进入宫室,将秦朝的法律、诏令、文书等文献档案收藏起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细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地方好坏、民众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完整地保存了秦朝的文献档案。○公元前589年,卫国大夫孙桓子率师伐齐,在新筑被齐师打败。由于新筑大夫仲叔于奚的奋力救护,孙桓子才得免一死。卫定公要赏地给他食邑,他坚辞不受,却请求得到诸侯所用的三件悬挂的乐器,并用繁缨装饰马匹以朝见定公,卫侯应允了。孔子听说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啊,还不如多给他些城邑,礼器和名号,是不能借给别人的。”在孔子看来,礼制是不可逾越的。

卞庄刺虎李白骑鲸

【解析】

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他性格刚强勇敢,有膂力,曾刺虎。管竖子教给他一举获两虎的方法:让他专等两只虎争吃牛时下手,说那样就省力多了。因牛肉味美,两虎必斗,这样大者伤,小者亡。只要刺受伤的虎,就可以一举两得。卞庄子听从了他的计策,结果很快就杀了虎。○相传李白晚年去访问任当涂令的族叔李阳冰,在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附近的江中泛舟,饮酒大醉,见水中皎月,呼而捉之,坠水而死。后人在采石建捉月亭纪念他。又传说他并未死,而是骑鲸升天了。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诗云:“采石月下逢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就是吟咏这一传说。其实李白是病死的。

王戎支骨李密陈情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