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1053200000098

第98章 龙文鞭影(20)

由于江陵在军备,曹操担心被刘备占据,就带三千骑兵急往,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结果,在长坂把刘备击败。○东汉李郃,身为汉中府吏。窦宪讨小老婆,大家都送礼祝贺。江中太守也想派人前往恭贺。李郃劝他说:“窦将军恃宠骄横,危主可待,幸勿与交。”太守依旧要派人去庆贺,郃便让他去,途中故意滞留。到扶凤窦宪失败,凡是送礼的官员全被罢官,唯有江中太守未遭此劫。

孔明流马田单火牛

【解析】

三国蜀建兴九年时,诸葛亮自祁山率兵出发,以木牛运粮蒙骗敌军,结果打败了敌人。过了三年,亮又率大军自斜谷出发,以流马运粮,在渭南与司马懿交战。○战国时的齐将田单,在齐襄五年,燕昭王去世时,用反奸计,使燕惠王收回燕将乐毅的兵权。过了不久,接替乐毅的骑劫出兵进攻邯郸,田单用火牛阵战胜了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田单因功被齐襄王任命为相国,并封为安平君。

五侯奇膳九婢珍馐

【解析】

西汉末楼护担任京兆吏,他口才极佳,能言善辩,为王氏五侯上客。有一天,五侯送给他珍馐美味,楼护把它和鲭鱼肉一齐烹煮合成新的美味,世人称为“五侯鲭”。○唐朝段文昌,字墨卿,精通烹调,家里的厨房称为“炼珍堂”。他的烹调方法,堪称绝妙。传说段家的烹调方法由一位老女仆掌管,她选中九个婢女传授烹饪手艺。

光安耕钓方慕巢由

【解析】

汉代严光,字子陵,年幼的时候和刘秀是同学。刘秀夺得天下后,请他做官,请了三次他才到京城来。不久他又卸任回富春山耕作垂钓。○清廉之士薛方,为西汉末人。王莽为表彰他,就用安车迎接他,薛说:“尧舜在上,下有许由、巢父。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王莽听了后十分高兴,不再强迫他。

适嵇命驾访戴操舟

【解析】

吕安和嵇康是好朋友,吕安想念嵇康时,总是不惜千里驾车探访。有一次,吕安到嵇康家,嵇康不在。嵇康的哥哥招待他,吕安没进去,在门上写了个“凤”字便离去。嵇康回到家,看到吕安写在门上的字,说:“凤,凡鸟也。”○晋王徽之,字子猷,住在山阴。有一天忽然想念朋友戴安道,乘坐小舟到刻溪去探访他。第二天清晨到了他家门口,却没进去,调转船头返回。同他一起去的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篆推史籀隶善钟繇

【解析】

依《书断》记载,黄帝时史官仓颉造了古文,周宣王太史籀创造了大篆。又有的人说:籀由秦时卜士演变为大篆,李期作小篆。○钟繇是三国时魏国书法家,善于正楷、隶书,是秦汉以来最杰出的书法家。

邵瓜五色李桔千头

【解析】

秦东陵侯邵军,广陵人,秦灭亡后,成为平民百姓,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的瓜有五色,十分好看,被人们称为“东陵瓜”。○东汉末丹阳太守李衡,每次想添置家业,他的妻子都不同意。李衡悄悄地派人到龙阳汜洲建造住宅,并种植橘树。临终前,对他儿子说:“我在洲上有木奴(橘子)千头,年可得绢千匹,亦足用矣。”

芳留玉带琳卜金瓯

【解析】

明代李春芳少年时在崇明寺读书学习,学识大有进步。考中进士,后拜为相,把自己的玉带送给崇明寺,把保存玉带的楼叫“玉带楼。”○唐玄宗想拜崔琳为宰相,先把他的名字写好,用金碗盖住,叫太子猜测。太子猜说:“大概是崔琳、卢从愿吧!”这两人在当时都有宰相的名望。

孙阳识马丙吉问牛

【解析】

孙阳,即伯乐,是识马行家。有一次,他经过虞坂,看到在盐车下面伏着骐骥,伯乐下车为之哭泣。于是骐骥伏而喷,仰而鸣,认伯乐为知己。○汉宣帝朝丙吉为相,他性情和善,为人宽厚谦让。有次出门遇到一群人斗殴,他不闻不问。不过听到路边牛喘,却过去问赶牛的人走了多少路。有人嘲笑他问牛不问人,他却说:“斗殴是地方所禁止的事。今方春未热,恐牛以暑致喘,是时气失调,这是宰相的职责。”

盖忘苏隙聂报严仇

【解析】

东汉盖勋,敦煌人。刺史梁鹊想要杀死苏正和,向盖勋探听他的下落。盖勋与苏正和是冤家,有私怨,有的人劝盖勋乘此机会报复。勋却说:“借刀杀人不道德,冤家私仇可化解。”○严乘与韩相国韩傀有怨,他听闻聂政很勇猛,聂政送给聂政母亲黄金百镒祝寿。由于母亲健在,聂政不答应。等到母亲去世以后,聂政独自刺杀韩傀,之后毁容自尽。

公艺百忍孙昉四休

【解析】

唐代张公艺,一家人九代同堂。唐高宗封泰山四朝,去他家中,向他询问家里和睦相处的道理。张公艺请给纸笔,写了百字“忍”字给他。高宗觉得非常对,赐给公艺百匹缣帛。○北宋太医孙防,自号“四休居士”。诗人黄庭坚问他为何要叫“四休居士”,他说:“粗饭淡菜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则休,不贪不护老即休。”坚称赞道:“此是安乐之法。”

钱塘驿邸燕子楼头

【解析】

北宋初年,陶穀出访南唐,在钱塘驿借宿。韩熙让歌女秦弱兰假扮驿吏女,服侍陶穀,他果真喜欢。兰向他求词,陶作《风光好》赠给她。诗曰:“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再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李后主宴请陶穀,命歌伎咏此诗。穀感到无地自容,当天就返回开封。○唐朝张建封镇守徐州,他和舞伎关盼盼关系极为亲密。建封去世后,盼盼决意不嫁,住在燕子楼,写《燕子楼诗》三百首。白居易为这本诗集作序,也学作绝句,其中有一首:“满窗明月满楼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苦,秋宵只为一人长。”

十二侵

苏耽橘井董奉杏林

【解析】

南北朝时的苏耽,极其孝顺母亲。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在未成仙之前已经知道两年后会有大瘟疫,就种橘挖井,和他母亲说:“食橘一瓣,饮水一盏,病可自愈。”两年后真的发生大瘟疫。他母亲就按他所说的方法来治疗,全都治愈。○董奉是晋朝人,有道术,会医病。为人治病从不收治疗费,只叫病家种杏,重者种五株,轻者种一株。几年的时间形成一片杏树林。杏成熟时出卖换取米谷,用这些米谷救济穷苦的人或过路的人。每年用掉三千斛,尚有剩余。

汉宣读令夏禹惜阴

【解析】

汉宣帝时,魏相奏请四个知阴阳的学者,各主管一个季节。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调和阴阳,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禹曾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陶侃守荆州时,对大家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我等,尤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这是自暴自弃。”

蒙恬造笔太昊制琴

【解析】

毛笔是蒙恬所造。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如此说来毛笔始于春秋时代是可信的。○传说琴是太昊制作的,他用桐木作琴身,用丝作琴弦,计二十七弦,以通神明之赐,合天人之和。

敬微谢馈明善辞金

【解析】

南朝时齐国宋测字敬微,闲居江陵。有次他携带《老子》、《庄子》游览庐山。江州太守萧子响,送他许多礼物。敬微说:“我远道来此,量腹而进松籽,度形而衣薜罗,澹然已足,岂能当此横施!”表示感谢不予接受。○元朝时,元明善曾跟蒙古人以副使身份,出使交趾国。完成使命回国时,交趾国的国王向他们两人赠金。蒙古人接受,而明善不予接受。交趾国王说:“正使已受,副使为何坚辞?”明善答道:“正使受者,安小国之心;我所以不受,全大国之体统。”(小国指交趾国、大国指元朝)。

睢阳嚼齿金藏披心

【解析】

“安史之乱”时,叛军将领尹子奇攻打睢阳。张巡和许远守睢阳,顽强抵抗。在作战的时候,张巡总是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尹攻陷睢阳,张巡被俘。尹看张巡的牙齿,的确只剩下三四个。苏东坡曾这样记述:“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瓜。”○有人向武后密告太子要谋反。武后叫来俊臣审问。安金藏当时是太常上人。他大呼:“太子不反,公若不信,我请剖心明之。”就拔出佩刀自刎。五脏全流了出来,满地是血。武后叫人抬进宫,敷上药,过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太子因此才免此灾祸。

固言柳汁玄德桑阴

【解析】

李固在唐文宗朝时曾当过丞相。没中进士前有次外出,走到柳树下,听到弹指的声音。他问是什么人,有人回答说:“我是柳树神,已用柳汁染你衣。得蓝袍时,当以枣糕祭我。”不多久,李固果然中了状元。○刘备字玄德,少时家庭贫穷,以卖草鞋织席为生。屋子的东南角种有桑树,五丈多高,远远地看去象车盖,来往的人都说这树不平常。同县人李定说:“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那里的小孩们常嬉戏在桑阴下,说:“我必能乘此羽葆盖车。”

姜桂敦复松柏世林

【解析】

南宋的左司谏晏敦复,在两个月里论驳了二十四件事,震动整个朝廷。秦桧派人向他致意:“如能委曲,可致要职。”复回答说:“姜桂之性,老而愈辣。我岂能为一己私利而误国事?”○东汉末年,宗世林同曹操是一辈的人,他看不起曹操的为人,不跟他交往。以后曹操任司空,总管朝政,讽刺般地问他:“可与交往否?”世林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

杜预传癖刘峻书淫

【解析】

杜预是晋朝人,曾著《春秋左传经传集解》,有独到见解,自成一家。那时候有人叫王济会看马,和峤喜欢集聚钱财。杜预常常说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帝问杜预:“卿有何癖?”杜预回答武帝说:“臣有《左传》癖。”○刘峻是南北朝人,很喜欢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地读。有好的书,他总想方设法借来读。崔慰祖说他是“书淫”。

钟会窃剑不疑盗金

【解析】

三国魏人钟会,跟他的舅舅关系不好。他的舅舅有一把宝剑,交给钟会母亲收藏。他摹仿舅舅的手迹,写了字给母亲取剑,不再还给舅舅。○直不疑在汉文帝时为郎。有次,同宿舍的人回家去,误将他人的金子带走。失金的主人认为是直不疑盗走。直不疑也不加否认,买金还他。回家的人回来后把金子还回,此时失金者感到很惭愧。

桓伊弄笛子昂碎琴

【解析】

桓伊是晋时人,他笛子吹得很好,江南数第一把手。王徽之的船停泊在轻溪,知道桓伊善笛,但两人从未见过面,就派人邀请他。桓伊听王的邀请马上下车,为王吹《梅花三弄》。吹毕,上车离开,主客没说一句话。○陈子昂是唐时人,入京时没人赏识,心里很不愉快。当时有个卖琴的,标价百万,陈子昂用车子载钱买下这把琴。大家感到很惊奇,便问为何买下这把琴。他说:“我喜此琴,明日弹奏。”邻里们如期来听他的演奏。子昂笑着说:“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琴贱工耳,岂足留心?”举起琴把它打碎,把自己写的文章赠送给大家,于是名震京师。

琴张礼意苏轼文心

【解析】

春秋琴牢,字子张,他跟子桑户、孟之反很要好。在子桑户去世时,孔子派子贡去吊唁,只见子张和孟之友,弹琴唱歌。子贡问曰:“敢问临丧而歌,合于礼乎?”二人互相看着笑笑。子贡回来,向孔子说了这情形,孔子说:“他们是方外之人,而我们是方内之人。”○苏轼是宋时的大文豪之一。他的诗文纵横奔放,雄视百世。他对朋友刘景文说:“我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复逾此。”

公权隐谏蕴古详箴

【解析】

唐穆宗十分喜爱柳公权的书迹,任命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穆宗问权为什么字写得这么好,公权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那时候,穆宗很荒纵,所以权故意这样说。穆宗变了脸色,领会到他是以笔谏之意。○张蕴古是唐时人,是当时著名人士。唐太宗即位,他写了《大宝箴》给皇帝,劝他要看重和关心人民。说得很确切,也很直爽。

广平作赋何逊行吟

【解析】

唐玄宗时的宰相宋璟,为官耿直正派,封为广平郡公。他擅长诗文,皮日休曾为其文集写序。他是这样评价:“广平为相,贞资劲质,刚态异状,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能吐婉媚辞。睹其文,有《梅笔赋》。清秀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何逊是南朝时人,是扬州法曹参军。府中有一株梅树,他常在这株梅树下吟诗。后来,调任洛阳还想着梅花,故申请再回扬州。杜甫诗载:“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荆山泣玉梦穴唾金

【解析】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曾获得荆人的璞玉,把它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工辨认,说是石头。结果以欺君之罪,断了卞和的左脚。后来,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给武王,仍然以欺君之罪,又被断了右脚。文帝即位,卞和在荆山下抱着璞玉啼哭。文王见之,派人问他为何哭。卞和说:“臣非悲断足,臣悲献宝玉而以为石,一片贞心而以为诈。”于是文王受其璞玉命玉工琢之,果然是美玉,故称“和氏璧”。○南康武都县西,沿江有石室,称作“梦穴”。传说有个身穿黄色衣服的人,挑两篓黄纸,要求船夫让其搭船渡江。船驶到石室时,黄衣人吐口水在船上,下了船到石室去。起初船夫非常不高兴,见他到石室去,才知道他是神仙。回过头看那船上的唾液,全是黄金。

孟嘉落帽宋玉披襟

【解析】

孟嘉是晋时人,当时已是较有才名的人,他是桓温的参军。九月九日桓温在龙山设宴请宾僚,他们军服整整齐齐,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自己没有发觉。桓温叫孙盛写文章嘲笑他,嘉当即寻笔作答,文辞甚为美妙卓绝,大家都非常佩服。○宋玉、景差跟楚襄王游兰台宫。一阵大风吹来,楚王披襟挡风,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之。”(庶人,指百姓。)宋玉说:“此大王之风,士庶人安得共之?夫风入于深宫,经于洞房,清清冷冷,愈病析醒,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为大王之雄风。然起于穷巷之间,动沙块,吹死灰。憝悃郁邑,驱风致湿,此谓庶人之雌风也。”

沫经三败获被七擒

【解析】

曹沫春秋鲁国时人,可称得上是个勇士。齐伐鲁,鲁庄公求和,齐桓公要鲁庄公割地。于是,两国的国君在柯这个地方会谈。刚走上会谈的地方,曹沫取出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并大声喝道:“归还我鲁国被占去的领土!”齐桓公只好答应归还鲁国割让给齐国的土地。○孟获是三国时蜀汉建宁人,是彝族的首领。刘备死后,他跟雍恺起兵反蜀。诸葛亮为巩固后方,在建兴三年时平定了南中,杀掉雍恺。对孟获抓了七次,放了七次,最终孟获心悦诚服地投降了。

易牙调味钟子聆音

【解析】

春秋时齐国国君的宠臣易牙,擅长调味,善于拍马奉承。有次齐桓公对他说:“我尝遍天下美味,只是蒸婴儿的味道未尝。”易牙听后,就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认为是野味,大加称赏。○春秋时楚国的钟子期,精通音律,伯牙善于鼓琴。子期听他的琴音,意在高山,说:“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说:“荡荡乎若流水!”子期死后,伯牙说世无知音,就把琴弦割断,把琴摔破。从此不再弹琴了。

令狐冰语司马琴心

【解析】

晋时令狐策做梦站在冰上,跟冰下的人谈话。索为他解梦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刚好田豹太守托令狐策当红娘,为他向张公微的女儿求婚。令狐策做媒成功,因而媒人又称冰人。○汉司马相如擅长音乐和辞赋。有次路经临邛,富人卓王孙宴请相如和相如的朋友王吉。宴席上,王吉请司马相如弹琴。相如知道王孙的女儿文君新寡,就弹了一曲《凤求凰》,以其琴音倾诉心中爱慕之情。文君听后心中高兴异常,当晚就跑到相如那里去,相如就拉住她的手连夜驰归成都。

灭明毁璧庞蕴投金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