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大全集
11053300000107

第107章 奋发的人生(1)

《易经》六十四卦乾卦第一卦“乾为天”开篇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表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让人顺应天道。结合我们对事业的求索和人生的决策,卦理表现为如果坚持此卦的刚健、正直、公允的实质,修养德行,自强不息,必能克服困难,消除灾难,成就大的功业。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在52岁时喜得贵子,老来得子自然万分疼爱,却不溺爱他,他经常以各种方法培养其子自立的能力和自强的心态。在他病危的时候,寄养在乡下弟弟家中的儿子回来探望父亲,他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给他吃,儿子便去请教厨师,并为此花费了很长时间。当儿子将亲手做的馒头送到父亲床头的时候,父亲已经咽了气,他很伤心,突然发现茶几上压着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原来是父亲临终前写的一首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是对自强的经典释义。

现代社会,自强的心态好像已经成为一个浪漫的理想化状态。窗外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急于求成的人比较多,人们大多变得十分现实,所以甚至在许多年轻人中间流传着“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干得好不如娶得好”之说。这种急于求成,害怕吃苦,期望不劳而获的心态和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仅在一些年轻人中存在,而且似乎被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认为是理所当然。安逸无忧的生活谁都向往,生活总有曲折。在俗语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苦尽甘来的道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切,虽然其中可能饱经心酸,但在奋斗的过程中能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有人说,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份感觉,这话不无道理,这种成就感和自强奋斗得到的快乐,绝不是父母、爱人、朋友的无偿给予所能感悟到的。我从来没有也不能否认人对物质的需要,但如果只将豪宅名车看做是生活的顶点,这样的人生很悲哀。靠自己的双手和能力活着,才活得踏实,虽然这其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正因为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才有了克服困难的经验,并不断前进,正因为面临种种问题,我们才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优化方法中走上康庄大道。人唯有从这种不断自强中,才能真正品味生命的意义。

自强的心态是一种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一种对亲人、对朋友负责的心态。它需要我们有一股勇气,这种勇气是坚韧的,表现在平凡平静的生活中,因为,自强在很多时候,表现为战胜自我的内在考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表达的其实就是这种内在的考验,当穷困潦倒时仍然雄心未泯,当受到误解时仍能心平气和,当荣誉到来时不骄不躁。

另外,自强的心态还要与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相联系。落第秀才蒲松龄自强不息,终于写出不朽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名载史册的自强者,这个事例道出了意志和决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别人的人只有力量,而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自强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问题会不断出现;一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又来到了。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自强不止。要懂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带来的,应心存远大目标,忌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忌小功自骄心浮气躁;要学会保持心态,扎实进取,如果你已经摄取到的知识还显匮乏,人格魅力沉淀还不够,心态的锻炼还不足,你仍有可能被淘汰。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于其有多高的天赋而在于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理想是自强的力量之源,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引导和鼓舞,就会变得虚无缥缈。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强者源于永不放弃的信念

迈克尔·乔丹是美国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成为乔丹式的人物,是所有美国人的梦想。

乔丹来自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后来进入北卡罗来纳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开始表现出了天赋。加盟芝加哥公牛队后,乔丹率队6次获得NBA总冠军,5次赢得最有价值球员(MVP)的称号。他曾两次宣布退役,又两度宣布复出,最终于2003年从华盛顿奇才队退役。据估计,截至2002年,飞人乔丹的财产总数为4.02亿美元。

乔丹第一次复出时,许多人说复出只会抹黑。其实,乔丹自己也明白,肯定技不如前。但他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地复出呢?也许会有一些商业上的原因,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最终决定的还是乔丹自己。那他为什么要选择复出呢?“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这是最好的诠释!

乔丹最终“失败”了,但我们可以从乔丹的失败中读出乔丹内心那种“永不放弃”的可贵品质与精神。由于乔丹具有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个乔丹时代的形成。

永不放弃,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就会有希望。

放弃,是一个念头;而永不放弃,则是一种信念!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坎坷和波折。世上之所以有强者和弱者之分,强者总说:“我永远不会放弃!”这种人虽然不多,但他们却往往赢得了众人的掌声;而后者却说:“算了,我放弃!”

放弃是对命运的屈服

一位百岁老人在他的生日宴席上,他孙子问:“爷爷,您这一辈子最令您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老人想了想说:“是我要做的下一件事。”

另一个孙子听后,接着问道:“那么,您最高兴的哪一天呢?”

老人回答:“是明天,明天我就要着手新的工作,这令我开心。”

旁边的一个已然成为著名作家的重孙子不禁插话道:“那最令您感到骄傲的子孙是哪位呢?”

他认为老人一定会说是他自己。但是,老人却说:“我对你们每个人都是满意的,但是要说最满意的,现在还没有。”

重孙子心有不甘地问:“您一生,没有做成一件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没有过一天最高兴的日子,也没有一个令您最满意的孙子,您不觉得遗憾吗?”

老人听后哈哈大笑,他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在海上迷失了方向的人,只有半壶水了,但是他一直没舍得喝一口,后来,他终于登上了陆地。现在,你们说,如果他当天就喝完那壶水的话,他还能到达陆地吗?”

孙子们纷纷回答说:“不能!”

“那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老人反问。

那个重孙子若有所悟地回答道:“因为那水是他活下去的希望,若喝完了,他就会丧失希望,那么他的生命也就会很快地枯竭。”

老人对生活的信念是如此的强烈,我们明白了放弃就意味着懦弱、退缩,是对人生的逃避,是对命运的屈服。

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太阳落了还有再升起的时候,但人不能就此退缩。

成功不是偶然,失败不是命运。永不放弃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生之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面对生活,不能放弃,实现美好的人生梦想,成在坚持,贵在把握。

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任何人在其成长道路上,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考验。正如中国有句古话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都把能吃苦看做是成才的一个基本条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些体育健儿,没有一个不是经过多年的摔打磨炼与刻苦拼搏才获得了成就。古语讲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话虽有些片面之处,但其中道理,对一个人的成长不无借鉴意义。

人们都知道邓亚萍,不仅如此,有的人在谈及她时还绘声绘色地将其描绘一番:矮矮的个儿,胖胖的脸,打起乒乓球来简直像只出山的小猛虎,出手快捷,攻势凌厉,勇不可当,往往只几板就把对方制伏住了。

的确,邓亚萍在我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坛上名声大噪,堪称“大姐大”。自从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开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11年中,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个冠军,其中尤其从1989年入选国家队到1997年的第四十四届乒乓球锦标赛这9年的历史最为辉煌,仅仅在世界级别最高的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这三大比赛中,就独自一人取得18块含金量特别高的金牌,并且还是国际体坛上唯一一个曾三次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亲自授奖的运动员。她是体育界的奇迹。

从邓亚萍的成长之路来说,有很多挫折。她4岁多时便表现了一个“铁娃”的本色,平时从不哭闹,并且玩什么都格外专注。这被在河南郑州市体委任乒乓球教练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定她是一块搞体育的好料。于是,父亲便“就地取材”培养她。

一晃5年过去了,邓亚萍在父亲的调教下,乒乓球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父亲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儿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在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第一次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更加刻苦,并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拼出个人样来。

机遇终于来了。1986年是邓亚萍人生重大转折点。那一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赛前教练们没什么期望,要她顶替上场纯粹是为了不使该队“弃权”。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儿姑娘竟然接连击败了耿丽娟、陈静等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成了此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成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

赛后,不被看好的人成了当时国家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又一位女弟子。从此,邓亚萍在中国体坛的圣殿里将其那股在逆境中练就的“铁娃”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经过各次大赛的历练,最终登上国际乒坛女霸主的宝座。

由此可知: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成才之路都是崎岖坎坷且布满荆棘的。虽然有成功的光环在前方召唤,但追求成功的过程却是艰难的。只要已认定目标,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就只能勇往直前,丝毫不能退缩、动摇。

面对命运的挑战,我们要选择做生活的强者,在立志成才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邓亚萍曾说:“我并不相信命。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人说我命好,为世界乒坛创造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奇迹。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会将冠军的桂冠戴在一个未真诚付出汗水、泪水、心血和智慧的运动员身上,我自己满身的伤病就是证明。体育运动之所以魅力无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充分展示人类不屈服命运,永不停息地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邓亚萍熟悉乒乓球事业,认定自己就是“打乒乓球的命”,在那有自己的未来。她坚韧不拔地去追寻,去拼搏,终于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正确地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李嘉诚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当年,他一家逃避战乱辗转到香港,在战火燃及香港,百业萧条的情况下,他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只好拼命地工作。可是由于长年劳累,再加上贫困、忧愤,不幸染上了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病倒了。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读书。他希望取得佳绩,让生病的父亲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李嘉诚父亲也满心期待着儿子能出人头地。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每天两顿稀粥,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菜叶子,这是一家的饭菜。每天一放学,李嘉诚便匆匆赶到医院,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紧握住父亲的手,向他汇报自己的成绩。此刻,父亲就很开心。

然而,命运无情。父亲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1943年那个寒冷的冬天,最终离开了这动荡纷乱的世界。他只给李嘉诚留下了一付家庭的重担。

临终前,李云经哽咽着对儿子说:“阿诚,这个家从此就只有依靠你了!”

此外,李云经深知未成年的儿子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但希望他独立,便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遗言。

李嘉诚永生不忘父亲遗训,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这一年,李嘉诚14岁,刚刚读完初中二年级。

数十年后,每当李嘉诚回忆起父亲生病不求医,省钱供自己上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人生计时,很伤心,并产生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痛之情。

14岁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疼爱的年龄。但因父亲辞世,弟妹尚幼,为了生存,母亲设法批发一些塑料花去卖,每天只能赚到几角钱,无法养活家。加上经历时局动荡,世态炎凉,促使李嘉诚早熟。

李嘉诚是家中的长子,孝顺父母,觉得自己应该放弃学业,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生活的重负。这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很不幸。尽管舅父庄静庵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遵循父亲的遗愿,谋生赚钱,养活家。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原本,外甥李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可舅父没提,舅父的意思李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商业社会的冷酷无情对一个少年来说,是一种灾难,但它也催人早熟,这迫使少年李嘉诚丢掉幻想,把自己逼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不断奋进,由一个地位低下的打工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熟、成功和辉煌。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的重压,有人倒下了,有些人则敢于挑战,赢得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迪。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利用人生的挫折和不幸,强迫自己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自立自强,永不服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里,只要你具备了这种品质,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坐前排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家教很严。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