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大全集
11053300000117

第117章 条条大道通罗马(3)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会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形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

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之上。

你是狮子,你就要选择好你的对手,对于老鼠的挑战,你要懂得放弃比赛。

聚散都是缘,路要自己走

古人送别到十里长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觉得人生处处布满驿站,转身即分离。

自小,每年分班或毕业典礼都像大祸临头。不断分离。上大学时,老同学写来信,读了深有感触。他说,回顾同窗三载,前后桌到左右班,再到现在两个学校、两个城市,更远了,而朋友也越来越“老”了,其间的几句玩笑也成了我们仅有的笑谈了。相聚的日子,正像那歌中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

朋友在分开之后,冷暖自知,久别重逢,却不知说什么,于是只有数句寒暄,加上搜肠刮肚的几个并不可笑的身边奇闻逸事。多年不见的朋友,再见面发现都变了。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却一脸风霜,岁月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生像划船,一降生,你便上了家庭的这条船;长大了,学校又是一条船,同学们相助相帮,朝同一目标努力;毕业好似船靠岸,你有你的理想,各有各的打算,我有我的观念,尽管友情难舍仍免不了道声“再见”,以便各自选择喜欢的其他船,要一直走下去。

其实,人生的路要每个人自己去走,别人无法代替,正像这“路”字,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离,有所予,有所求,都在路上。不舍与伤别是始终不能改变的,但是有些东西是改变了的。随着年少的远去,知道长相忆比长相聚更为可贵,学习不是虚度光阴和情感。这样,作别之时,莫太悲伤,阴晴圆缺,前有古人后继来者,不要悲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偶然说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温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让我们潇洒地挥别,留取彼此的美丽,放在心里。

人们认为贾宝玉很多情,“多情自古伤别离,所以喜聚不喜散”。林黛玉深情,不喜相聚,她的理由是聚时欢乐,散后尤其冷清,所以,不如不聚。要想不聚,这不够深刻,何况,这是不易的!

路要自己走,聚散且随缘吧!

缘聚缘散,聚散乃人生常态;路要自己走,聚散且随缘。

人生需要生存危机

老狼领几只小狼过河,以我们粗浅的经验,它一定会一只一只地叼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老狼担心小狼受伤,它会咬死一只动物,把动物的胃吹足气,做成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筏,由此,渡过河去。

狼非常聪明,如果让单个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北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型也难分伯仲,但为何狗总失败?有人曾就这问题仔细地对狗与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无生存危险,狗的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不但非常有创造性,也具有生存的才智。

自然界法则是用进废退。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动物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需具有生存危机,这样,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多一些智慧。

要想活得好,要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慢一拍,你的机会就会在犹豫间丧失殆尽。

不要被光明迷失了自己

某人过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去了。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所有的东西,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留住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如处迷宫一般。

山匪幸好有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着,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由此不会撞倒,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却始终走不出去。最终,他力竭而死。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浑身是伤。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终于逃了出来。

很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而眼前光明之人,却往往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一生无法成功。

突破思维定式

看一下有影响的人曾经说过的断言:

“没有理由让某个人在家中配备一台计算机。”(1979年)——肯尼斯·奥尔森,DEC(数字设备公司)的奠基人和总裁。

“飞机是个有趣的玩具,但没有军事价值。”(1911年)——费迪南·福煦,法国陆军元帅、军事战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指挥官。

“无论将来科学如何发达,人类不可能登陆月球。”——李·弗雷斯特博士,三极管发明人和无线电之父。

“(电视)上市6个月之后,不可能还有市场。每天盯着个三合板盒子,人们很快就会厌烦。”(1946年)——达里尔·扎努克,20世纪福斯公司总裁。

事实证明,上述断言很不聪慧。我们不妨来看看,其实这些断言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说出这些话的人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的坏处是,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的时候,它却成为绊脚石,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却是已知之物。”

你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有个非常经典的测试:

有一列火车,从一个车站发出。车上有1297人,上来46个下去124个,再过一站上来153个下去245个,再过一站上来97个下去89个,再过一站上来765个下去354个,再过一站上来92个下去108个,再过一站上来44个下去88个,再过一站上来55个下去67个……

如此一直到七八站以后。问题是:火车一共走了多少站?这个题目只能口述,需要测试人心算。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只有很少人回答上来?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把精力都忙于去计算车上的人数了,根本不会注意到究竟车走了多少站。这是人的惯性思维!一开始你告诉他要考核他的心算能力的时候,他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数字上了,不去注意其他条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犯这种错误。

就好比看魔术表演,不因为魔术师技艺高超,而是我们大伙儿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想不开,想不通,所以上当了。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会去想他如何出来的,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是可以装拉链的。

有的时候,我们的知识、见识或者过往经验会变成明了事实的绊脚石。而要解决这一矛盾现象,就迫切需要我们打破一些固有观念和思维方式,跳出模框,多一份感性想象,多一些理性假设,这样会有意外的结局。

只要你敢于突破,或许你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用变的眼光去把握一切

在英国,有些职务采用世袭制,因此常常在一些人事安排上因循守旧,有的甚至还很荒唐:

在通往英国下议院入口处的一个扶梯旁边,总有个服务员在那站着。据说,他站在那里至少也有20年以上的历史了。可是,人们却不知道他的具体工作到底是什么。后来,才发现之所以设立这个职位,是由于当时的扶梯刚刚刷完油漆,要人在扶梯旁招呼大家不要从这里走上去。而这则是目前这个服务员的祖父时代的事情了,现在已是第三代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式,他们用条条框框圈住自己的头脑,不肯创新。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会令人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许多人的“顽症”。

任何事都会变化,用变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会获得新生!

创新才是生命前进的动力

相传公元前213年冬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抵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就听了一个预言:

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着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无处下手。

亚历山大对此也有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之中。

亚历山大详细察看了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此时,他忽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被打开了。

敢于创新,注定会取得理想成绩。人生不能一味地按着某种教条度过,人生需要变革,变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创新才是生命前进的动力。

生活中有很多规矩,诸如“绝不许……”“千万别……”之类的规矩,但是有时候,你不妨冲击它们一下,至少要在内心冲击一下,体验体验突破常规的滋味,进一步进行创新。

完成超越

广告公司招聘,张诚也加入了应聘的队伍。通过笔试和面试后,张诚和另外两位求职者有了复试机会。

复试那天发现,主考官是公司的艺术总监杰克杨。

杰克杨面试了三位人员,但是他并没像其他考官一样,出一些奇怪的测试题。只是大手一挥,让他们跟着他一起上十楼的董事长办公室。杰克杨的办公室在六楼,张诚和两位求职者只好跟随之。

楼梯很窄,杰克杨走在前面,三位求职者跟在后面。他们想要保持比较正常的速度前进,但是受到了不小的牵制,没人敢主动超越杰克杨。走着走着,大家十分焦急,但是都刻意地压抑着。

从六楼爬到八楼。杰克杨依旧一声不响地走在前面,全然不顾身后求职者的表情。快到九楼时,性急的张诚终于按捺不住了,超越了他。很快,张诚就捷足先登,爬到了十楼。整个十楼是用来做仓储的,根本没有什么董事长办公室。

此时,杰克杨和其他两名求职者也已经到了十楼。张诚看到另外两位求职者暗地里还在不住摇头,对张诚的着急不解。然而,杰克杨宣布的录用结果却大出他们所料——张诚最后被留了下来,杰克杨的理由是:干广告这一行,要有所创新,如果墨守成规,没进取心,是不会被接纳的……

就因为张诚敢于超越主考官,他获得了那个职位。这样的结局真的是让另外两位求职者懊恼不已,因为他们也一样可以做到。可他们不敢,或者说,他们受到某种观念的影响,压根就没想过要去超越主考官。

失败许多时候是因为冲不破思维定式,尽管已经很接近成功。

朋友的鼓励是冲破迷雾的动力

丽贝卡在爱达荷州麦迪逊中学上高一,有一次班上传递着麦迪逊中学盛装游行的报名表,丽贝卡和许多同学都签了名。她的邻座琳达却没有签名。

“签名呀,琳达。”丽贝卡才说。

“哦,不,我不行。”

“来吧,十分有趣的。”

“真的不行,我不是那块料。”

“我觉得你很棒!”

在丽贝卡和其他女孩的不断鼓励下,琳达终于签了。

丽贝卡已忘却了。然而,7年以后她收到了琳达一封信,描述她那天的内心斗争和对丽贝卡的感激,感谢丽贝卡的鼓励改变了他。琳达在中学一直很自卑,那天丽贝卡居然认为她是盛装游行的合格候选人,令她大吃一惊。

琳达说,这令她不安,她第二天就去找了盛装游行的指挥,要求撤销她的报名。与丽贝卡一样,指挥也鼓励她。

无奈之下,琳达同意了。

但是,这起到了好效果。琳达勇敢地参加了一个要求她展现最佳自我的活动。琳达在信中衷心感谢丽贝卡。正是丽贝卡取下她扭曲了的眼镜,她才有机会尝试一副新的眼镜。

琳达说,虽然她没有获奖,但是她克服了最大的障碍——自卑。由于她的带头,她的两个妹妹之后也参加了盛装游行。

琳达接着说,盛装游行之后第二年,她成了一个学生组织的骨干分子。

琳达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身边有朋友帮助她。

很多时候,来自朋友的鼓励是你冲破迷雾的动力。

敢于挑战规则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伊莱·惠特曼与北方政府签订了两年内提供1万支来复枪的合同。当时造枪工艺十分落后,每个工人先是手工制作全部零件,再装配成枪支。效率十分低,第一年就生产出500支枪。

为此,伊莱·惠特曼十分着急,天天彻夜难眠。有一天,他猛然想到,既然每支枪和每支枪上的零件都是一样的,无须一人造一支,为何不能一人制造一个零件,然后再由专人组装成一支枪呢?他就立即将他的兵工厂改为流水作业,批量生产,即把整个造枪工作简化为若干工序,让每一组成员只负责一道工序。结果,提高了效率,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伊莱·惠特曼不仅如期完成合同,而且因首创标准化互换原则,大大促进美国的工业乃至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被誉为“标准件之父”。

遇到困难时,请不要陷在定式思维的泥沼中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妨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立场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从而减少你的工作时间,极大提高效率。

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十分受人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到20%之间。可到了第11年,企业业绩停滞下来,之后2年也是这样。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有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交给他一张字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

上面写有: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1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的牙膏,消费量会增多,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就增长32%。

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只有这样,你的思维才会特别活跃,你的才智才会充分发挥,才有可能发现许多赚钱的机会,从而致富。

获得财富需要创新

伦敦大街上,同时住着三个不错的裁缝。可是,因为离得太近,所以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能够压倒别人,吸引顾客。裁缝们纷纷在门口的招牌上做文章。

一天,一个裁缝写了:“伦敦城里最好的裁缝。”结果吸引了许多顾客来临。

另一个裁缝也不甘示弱。第二天,他也在门口挂出了“全英国最好的裁缝”的招牌。结果同样招揽了很多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