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与佛对话
11083400000008

第8章 放下欲望更快乐(3)

老妇向住持施礼之后高兴地离开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老妇人来寺庙了。

人生本没有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是由人内心的欲望所生。老妇人由于贪求太多,想在下雨天让大女儿的生意好起来,想在天晴时让二女儿的生意也好起来,所以才烦恼不止。最终,在智者的开导下,她放下了心中的欲望,那一刻的她烦恼减少了很多,心里也感到了轻松。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无所求,所以会感到轻松、快乐。成年后,因为要面对太多的世事和诱惑,心中的欲望就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自己,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拣拾,自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殊不知捡起来的恰恰是无尽的烦恼。慢慢地,我们心中承受的东西越来越多,想拥有钱财、美色、饮食,想拥有权力、名望……凡是触及我们生活的东西,我们都想拥有,而这些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之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沉重,心里塞满了烦恼,快乐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说,欲望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只有杜绝了心中的欲望,一切烦恼才会消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不会遇到烦恼。人生的烦恼有多种,有的人为没有钱苦恼,有的人为身体不健康苦恼,有的人为工作不顺心苦恼,有的人为他人的言论所烦。但这些事情都不是生活的根本。佛家有言“万事皆由心生”,心内没有烦恼,人生何来烦恼?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无休止地纠缠在烦恼里,人陷入烦恼,就好比自己在整自己。所以,抛弃烦恼的唯一办法就是随心生活。心不为烦恼所牵绊,人生自然就不会有烦恼。所以,人生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抛弃烦恼,随心生活。

8.勇于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舍得,舍得,意思是说人生有舍才能有所获得。舍弃了对金钱的欲望,就等于是舍弃了心灵的包袱,也就获得了快乐与幸福;舍弃了对名与利的贪念,就等于舍弃了心灵的枷锁,也就获得了轻松与坦然;舍弃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等于舍弃了心灵的牵绊,也就获得了永恒的静谧与真正的快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想获得心灵的平静与快乐,就应该勇于舍弃心中的欲望与贪念,否则,不仅不能得到更多,反而还会失去更多。

有舍才能有得

一个贫穷的人带着食物和水到沙漠里去寻金,几天过去了,宝藏没寻到,身上的食物与水却已经没了。两天了,他已经没喝过一滴水、吃过一块面包了,没有任何力气的他只有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就在他临死的前一刻,他向神做了最后的祈祷:“神啊,请帮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如果我能得到一点点的水和食物,我宁肯舍弃金子!”

刚说完,神就真的出现了,满足了他的请求。他吃饱喝足后,就想着自己已经经受了这么多磨难,怎么能舍弃寻宝的愿望呢?说不定宝藏就在前方不远处。于是,他又继续向沙漠的深处走去,很幸运,他找到了很多金子。看着光彩夺目的金子,那个人兴奋十足,就贪婪地将金子装满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

他已经没有足够的食物与水来支撑他走完回家的路了。但是,他还是背负着重重的金子往前走,随着体力的不断下降,他也不得不扔掉一些金子,他边走边扔,以致将身上所有的金子扔掉后还能没能回到家。到最后,他又静静地躺在地上,在临死之前,又开始向神祈求:“请赐予我更多的水和食物吧!”

最终神对他说:“我再赐予你更多的水和食物,你是否要再返回去把扔掉的金子捡回来呢?”

……

故事中的人,死到临头都没有摆脱欲望与贪念的缠绕,因为他心中时时存有贪念,最终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金子,而且还失去了生命。如果他能适时地舍弃,就不会落到十分可悲的下场了。

著名作家史铁生曾用“命若游丝”来形容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在脆弱与短暂的生命中,有太多珍贵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把握,但如果我们为了追求一些身外之物而失去了生命中更有价值的东西是得不偿失的。人的贪欲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柴放得越多,火就会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你就会有添柴的冲动。面对尘世的诱惑,我们想拥有太多:想拥有成功的事业,又想得到更多的金钱,还想获得美满的家庭……你的欲望会随着一个人愿望的实现而变本加厉,慢慢地,你的心灵会疲惫不堪,你的生活也会枯燥无味,最终你的整个生命也只能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不止。所以,勇于舍弃是一个聪明的选择,也是人生的一种收获。佛祖说过,放下了,就得到了,只有有所舍弃,才能获得更多超乎自己想象的更有价值的东西。

泰戈尔说:“鸟儿的翅膀一旦系上黄金,它就无法飞翔了。”欲望和贪念是羁绊心灵的枷锁,我们要想获得自由和快乐,就要勇于舍弃。舍弃对金钱的贪欲,舍弃对权利的角逐,舍弃对虚名的争夺,舍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舍弃无谓的争吵,舍弃没完没了的解释,你就能远离烦恼,摆脱世俗的纠缠,才能使整个身心都沉浸到轻松、愉快与宁静中去。《卧虎藏龙》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的手中;只有懂得放弃,才能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而旺盛。生活中,“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只要我们勇于放下欲望和贪念,就能得到更为精彩的人生景致。

9.无欲无求才能获得幸福

小时候我们经常因为无意间得到一团廉价的棉花糖而兴高采烈,而如今我们得到一大包金丝猴奶糖心中未必会感到快乐;小时候我们因为在小河中无意间看到一条小鱼而感到满足和幸福,而如今我们到大型的海洋馆中观赏海豚表演也不一定会感到快乐……于是,人们不禁会问: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然后,苦苦追寻问题的答案。

其实,幸福无须我们去苦苦追寻,它触手可及。我们不幸福,是因为内心的欲望在作祟。幸福很多时候完全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如果我们将欲望的门槛降得低一点,顺其自然,把握自己所拥有的,幸福自然就会来临。

降低欲望门槛,体验幸福人生

有一个外国商人,他坐船到了西班牙海边的一个渔村。他在码头上看见了一个西班牙渔夫从海里划着一艘小船靠岸,船上有好几尾大鱼。外国商人对渔夫能抓到这么高档的鱼表示赞叹。然后问他:“你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就可以抓到这么多鱼?”渔夫说:“一会儿工夫就抓到了。我不用费多大力气。”

商人说:“为什么你不再多抓一会儿,这样你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了。”西班牙渔夫觉得不以为然,他说:“这些鱼已经够我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了,我为什么要抓那么多呢?”

商人又问:“那么你只是花一小会儿的时间抓这些鱼,剩下的时间你怎么打发呢?”渔夫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啊,我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去和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的时候到村子里找几个朋友喝点酒,再弹会儿吉他。这日子也很充实。”

商人听了摇了摇头,并且帮他出主意:“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可以挣大钱。你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然后攒钱买条大些的船。到时候你就可以抓更多的鱼,再买渔船,到时候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你直接把鱼卖给工厂,这样可以挣更多的钱。然后你还可以开一家罐头厂。这样你就可以离开渔村,到城市里去做有钱人。”

渔夫问:“我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花多少年的时间呢?”

商人说:“大概十五年到二十年。”

“然后呢?”

商人说:“然后?然后你就会更加有钱,你可以挣好几个亿呢!”

“再然后呢?”

商人说:“那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享受清新的空气,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出海抓几条鱼,回去和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的时候到村子里找几个朋友喝点酒,再弹会儿吉他。”

渔夫听完,非常不解,他说:“难道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那为什么我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折腾自己呢?”商人最终无话可说。

终点又回到了起点,看似有些滑稽可笑,可是,这也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应该力求顺其自然,活得简单一些,这样可以使幸福持续得更为长久。你可以仔细想一下:其实人生的最终追求不外乎如此,如果你感到此刻的自己是幸福的,又何必还去苦苦奢求那些劳累人心的妄想?幸福并不像富翁所说的那样,拥有多么丰富的物质,幸福是一种无欲无求、健康平和、顺其自然的心态。朱元璋在晚年,虽然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却远没有少年时每餐只吃一种食物来得幸福。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懂得知足,少一些欲望,无论在何时何地便可以享受到当下的幸福。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规定得太过繁琐,女士要用LV的包包,要用CHANL香水,要穿高档服装……男士要穿鳄鱼T恤,要开奔驰宝马,要戴劳力士的手表……孩子要上贵族学校,要用最新款的手机……这些被人们称之为“品位”的东西,其实是心灵的一种枷锁。它将人们从幸福的生活中剥离出来,投入到生活的固定程式中成为一个超豪华的奴隶。这样的生活,又哪有快乐和幸福可言?当人们开始沉溺于这种物质生活的品质,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愉悦时,就真正与幸福分道扬镳了。所以说,无欲无求才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如果你想得到幸福,就该舍弃那些该舍弃的枷锁了。

10.不过分追求完美,就是真正的完美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完美的,但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完美呢?像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或是像毛泽东一样伟大,成为历史领导人物?或是像古代四大美女一样,拥有无尽的赞誉……

其实追求完美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什么事情都会有个度,就像水到了100℃就会沸腾,到了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物,都要不可为之而强为之,不达到想象中的彻底完美誓不罢休,那就是和自己在较劲了,它便不是追求,不是完美,而是一种负担。

拼命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身残缺,遗憾才是最真实的。一味地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离生活越来越远。

在山上的一个寺院,一个住持和几个小和尚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与世无争,怡然自乐,堪称世外桃源。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住持也已经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他知道自己不久将撒手西去,于是便想找一个接班人来代替他管理这个寺院。他决定从平时表现最好的两个徒弟中选一个来接手寺院。

一天,住持把那两个和尚叫到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去寺院后的树林里各自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回来给我。”两个和尚不知道住持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也只好领命而去。

两人走到树林里,一个和尚想,这里的树叶不计其数,可是每一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到底什么样才算是完美的呢?于是,他望了望整片树林,拣了一片完整的、干干净净的树叶回去给了住持。住持笑而不语。

而另一个和尚想,这么多的树叶到底哪一片才算是最完美的呢?思前想后,也没想出结果来,不过住持交代过的事情一定要办好,不能随意应付,于是便认认真真地找了起来。可各片树叶各有不同,到底什么样子的树叶才是最完美的呢?最后他没办法只好空手而归。住持见后同样淡淡一笑。

住持问那个拣回树叶的和尚:“你拣回的这片树叶是最完美的吗?”和尚答道:“是的,虽然我并不知道您说的完美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树叶已经算得上最完美的了。”住持点头微笑,然后又问那个空手而归的和尚:“你没有找到吗?”那和尚回答道:“我在树林里找了很久,可是没有一片树叶称得上最完美呀!”

最后,住持将寺院交给了那个拣回树叶的和尚。

其实,两个和尚都没能找回最完美的树叶,可是第一个和尚却拣回了自己认为最完美的树叶。正如他所想,每一片树叶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到底什么样子才算是最完美呢?归根结底是要看自己怎么认为,而不应顾及他人心中的定位。如果你认为是最完美的,那它就是最完美的。这一点在住持看来,是一种平常心,一种禅心。用一个佛教术语形容就是“慧根”。住持需要的,也就是这一颗平常心而已!

世界上所谓的完美只是一种妄念,在不可知的领域,追求完美反而会丧失生命的本真。生活,只要自己高兴、开心就好,就好像洗澡水一样,不是越冷越好,也不是越热越好,而是自己觉得舒服就行。也许,这就是一种不追求华丽、不追求完美的平常心吧!其实最完美的事物谁都无法想象,也永远想不到。

一男人在一家婚姻介绍所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在他进入婚姻介绍所后没有见到一个人。当他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之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了九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虽然这只是一则笑话,但是它却能说明一个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我们不能为了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而为最终的那0.1%付出多出正常标准很多倍的时间、精力等资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情到最后的那0.1%最难获得,和前面根本不成比例,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有时候接受那0.1%的不完美也就铸就了你本身的完美之处。

佛说:“因为缺憾,所以完美;因为失去,所以永恒。”

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实的人生,完美只在理想中存在,不过分追求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