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11085100000015

第15章 宝宝的健康你做主(6)

国内外的临床经验均表明,对于轻度湿疹,可以用低敏保湿润肤霜来治疗,但对于中、重度湿疹的治疗,外用激素药膏是首选。可是用关键词在百度上检索“湿疹”和“激素”,显示出来的绝大多数信息是不要使用激素。这样的信息很容易误导家长,延误宝宝湿疹的治疗,使得最初很容易控制的小面积湿疹拖成了难治的大面积湿疹。再加上“激素”二字常让人联想到“性早熟”“内分泌失调”等,家长们本能地选择回避,唯恐用药后对宝宝产生抑制生长等副作用。

其实,作为外用药的激素药膏并不存在上述家长联想到的副作用,通常只有长期大剂量口服激素或者注射激素,才会产生累及内分泌系统而抑制生长的副作用,而治疗湿疹一般不主张用口服或者注射的激素。外用激素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仅局限于皮肤,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激素依赖性皮炎,而产生这类严重副作用的前提也是长期、大剂量滥用强效激素药膏,而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只可能会出现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着等副作用。另外,即使不用激素药膏,患湿疹的皮肤在恢复期也会有皮肤色素的改变,这种情况是疾病自身引起的皮肤颜色变化,不一定是激素造成的色斑,随着时间的推移,色斑会慢慢褪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激素类药膏有很多种,但强度是不一样的。1%氢化可的松和尤卓尔强度相当,相对较弱。力言卓的有效成分是0.05%的地奈德,属于中等强度激素。通常医院自制的外用地塞米松药膏属于弱效激素,但口服或静脉注射的地塞米松属于中强效的激素。常用的外用激素由弱到强排序是:正规大医院自制的含地塞米松的药膏→1%氢化可的松、0.1%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0.1%糠酸莫米松(艾洛松)、0.05%地奈德→倍他米松→氯倍他索。治疗幼儿湿疹,通常不会选用最后两种强效激素,一般1%氢化可的松就可以止痒消炎,遗憾的是1%氢化可的松中国市场上没有,因此我们常用和它强度相当的尤卓尔。当需要比尤卓尔更弱的激素时,可以咨询药房,通常药房会自己配制。对于就医不便的患者,可以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来稀释尤卓尔,稀释比例为1∶1或最低4∶1。人们熟知的0.025%的醋酸氟轻松属于含氟的中等强度的激素,不建议给宝宝用。同时含氟的激素也不建议成人在脸上使用,容易造成色素沉着,留下色斑。使用弱效的外用激素时,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不需要逐步撤药。

激素药膏是治疗湿疹的一线药物,免疫抑制剂是二线选择,如他克莫司。当严重湿疹需长期使用强效激素时,为避免激素带来的副作用,会短期或间歇性使用他克莫司类药以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药膏。或者在眼睛、生殖器等敏感部位用药时,为避免使用激素药膏吸收过多导致副作用,也会短期或间歇性使用他克莫司类药物。他克莫司类的产品说明书里有一项警告,指出此类药有导致皮肤癌的风险,这是一个需要平衡考虑的因素。只有当它带来的收益大于风险的时候才会考虑。对于宝宝来说,特别是两岁以下的宝宝,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使用激素药膏的注意事项

宝宝湿疹外用激素药膏的使用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第一,治疗时尽可能选用弱效的药膏,除非是控制中、重度湿疹的急性发作,此时可以选用稍微强效的激素药膏短期使用,一旦急性期症状控制住了,再换成弱效的激素药膏维持治疗。

第二,激素类药膏一般每日涂抹仅需1?2次,涂的次数不能太多。如果湿疹症状比较轻,一天涂一次就能达到止痒和消退红疹的目的,那就应该只涂一次,如果症状控制不理想,最多一天涂两次。这类药膏维持疗效的时间都比较长,如果涂的次数过多,不仅不会大幅度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第三,全身涂抹时,使用面积尽量不要超过体表面积的1/3。全身大面积涂抹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同时,如果是全身大面积爆发湿疹,应考虑食物过敏等因素,要查找出原因并加以避免。

第四,家庭自行护理湿疹时,激素药膏使用时间以5-7天为宜,若7天后湿疹症状没有改善,要及时看医生评价病情和调整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激素药膏的使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要严格遵医嘱使用。第五,如果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膏,每种药膏之间涂抹的时间要间隔半小时以上。例如用激素药膏尤卓尔的同时也需要使用抗感染的药膏百多邦,二者就要间隔半小时涂抹。

治疗湿疹的其他药物和说明

对于轻度湿疹,用低敏的护肤霜经常保持皮肤滋润可以控制;对于中、重度的湿疹,保湿的同时需要配合使用弱效外用激素,对于有破口流水合并细菌或者真菌感染的湿疹,则需要联合使用抗感染的药膏,如百多邦治疗细菌感染,派瑞松治疗真菌感染。

宝宝痒得厉害时,可以口服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类抗过敏药止痒。这三种药的区别在于,扑尔敏属于一代抗组胺药,止痒的效果会稍微强些。但一代抗组胺药(同属这一代的抗过敏药还包括苯海拉明和赛庚啶)有使病人嗜睡、乏力这样的不良反应,适合睡前服。为减轻一代的不良反应,二代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应运而生。除了嗜睡、乏力的不良反应小外,二代还有长效的作用,通常一天只需服用一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这部分内容是针对宝宝湿疹的,但这里涉及的湿疹治疗、护理以及用药同样适用于成人湿疹,唯一的区别是在激素药膏的选择上,成人严重湿疹可以选用激素强度更大的药膏,如氯倍他索等,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为自行长期大量使用强效激素容易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护理上都需要注意避免日晒、过热等物理性刺激,避免刺激性洗护用品的化学性刺激,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的饮食刺激,以及紧张、焦虑等的精神刺激。

治疗湿疹,我主张去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皮肤科医师的指导下按治疗指南使用药品,不要把外用激素想象成洪水猛兽,也不要滥用强效激素药膏,更不要轻信所谓的纯中药不含激素。有报道称,在英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些中医诊所,经常会有所谓的不含激素药膏被检测出含有地塞米松之类的激素,在中国,某些宣传无激素的湿疹药膏里偷偷摸摸违法添加激素的情况更严重。与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滥用激素药膏,不如明明白白合理使用激素药膏。

驱蚊虫,还宝宝宁静

如果说湿疹是家长们没办法提前预知、不得不接受的皮肤问题,那么预防宝宝被蚊虫叮咬,家长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曾经有网友在微博上惊呼:“驱蚊的花露水中含农药避蚊胺成分,是农药批准文号,我每天喷花露水,是往身上喷农药啊!”一时间网友争相转发,引发大众恐慌。尤其是家有小宝宝的父母更是恐慌:这含农药的驱蚊液能给宝宝用吗?安全吗?为了解开父母们心中的诸多疑问,本节我将给大家谈谈适合宝宝的驱蚊产品以及蚊虫叮咬后的护理问题。

驱蚊花露水含农药,但正确涂抹就安全

驱蚊花露水中含有的避蚊胺(DEET),是1946年由美国农业部开发研制的,于1957年在美国环保局(EPA)登记注册开始民用。它用于驱蚊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是研究和应用最广的驱蚊成分,至今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仍是其他产品的“参考标准”。可以看出,它从研发的那一刻起就是农药。在中国,驱蚊液归农业部监管,因此会有农药批准文号。在美国,驱蚊液归环保局监管,因此要先在环保局登记。美国儿科医师协会认为两个月以上宝宝就可以使用避蚊胺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只要按说明书正确涂抹,就是安全的。

在美国,驱蚊液的成分除了避蚊胺外,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还包含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Picaridin)、柠檬桉叶油(Eucalyptusoil)、伊默宁(IR3535®)以及用于衣物上的杀虫剂氯菊酯(Permethrin)等,中国市场上的驱蚊产品也多以这些作为主要成分。

购买驱蚊类产品建议去正规商场、药店或药房购买,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产品包装上应含有下列重要信息: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有效成分、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的禁忌证等,最好能有厂家免费咨询电话,使用过程出现问题可以咨询。不建议网淘驱蚊类产品,网淘的产品很难保证质量。

驱蚊液应只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和衣物上,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在耳部也要少用。不要让宝宝自己涂抹,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宝宝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宝宝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驱蚊液只限用于室外,从室外返回室内后应立即用含皂液的水清洗掉身上和衣物上的驱蚊液。

安纱窗、挂蚊帐,驱蚊还是老法好

任何药物都有引发过敏的可能性,虽然说很多驱蚊液说明书上标明儿童可以使用,但是并不是说能完全保证宝宝用了不过敏。因此敏感体质的宝宝用药要谨慎,一旦过敏要立刻停用。

民间爱用维生素B1片碾碎溶水喷涂皮肤来驱蚊,但相关的大规模研究没有,有限的研究表明没有作用。但由于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喷涂在皮肤上也不会被身体吸收,不会有什么伤害,试试也无妨。

很多妈妈怕驱蚊液伤害宝宝,于是给宝宝使用驱蚊贴或驱蚊手环。其实驱蚊贴和驱蚊手环对驱蚊也都没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我们通常建议3个月以下宝宝物理防蚊。可以在宝宝活动的居室内安装纱窗、纱门,夜里给宝宝使用蚊帐,准备一个电蚊拍随时消灭室内的零星蚊虫,尽可能使用空调或风扇把居室温度控制在26℃以下,以避免宝宝出汗过多,汗液是最容易招蚊子的。

蚊虫叮咬后的护理方法

被蚊子叮咬后传播了传染性疾病有可能会发烧,如果没有传播疾病,一般不会发烧。

被蚊子叮咬后身体会释放组胺炎性物质,引起叮咬部位肿胀,这很正常。蚊虫叮咬后可以立刻用碱性皂液清洗患处来防止起包,如果已经起包,可以使用持续凉敷的方法消肿止痒,如取毛巾包冰块敷在被咬的部位,或者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被叮咬的部位,可以每2?3个小时进行一次。此外,也可以选择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要避免宝宝抓挠肿胀处,否则可能抓破进而感染。

如果是过敏体质的宝宝,蚊虫叮咬后的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在户外活动之前的2?3个小时内服用一剂抗组胺抗过敏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糖浆等,以有效预防被蚊虫叮咬后皮肤肿胀。被咬后尽快服用抗组胺药,也可以消炎止痒。

如果宝宝的皮肤已经被抓伤、溃破,就不能乱涂药膏了,否则会给宝宝带来其他伤害。例如前面咱们所说的“小蜜蜂”紫草膏具有肝毒性,如果长期涂在有溃破的皮肤上对肝脏有损害。还有“双飞人”药水,它的主要成分是80%的酒精、1.32%的薄荷油和18.68%的蒸馏水。如果宝宝的皮肤已经溃破,就不建议涂抹这么高酒精含量的产品。宝宝用了会刺激皮肤,感到剧烈疼痛,且不利于溃破处的皮肤愈合。

预防佝偻病,补维生素D不补钙

总有家长在微博上问我,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和维生素D有什么区别?维生素D要补到多久?除了补维生素D,还要补钙吗?宝宝一般补鱼油和补钙到多大呢?宝宝到了两三岁,好多妈妈已经不给宝宝补了,为什么呢?

国外专业儿科医生通常不推荐婴幼儿额外补钙

要回答上述问题,先说明三件事:第一,国内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常规补充的不是“鱼油”而是“鱼肝油”“,鱼油”是指DHA之类的补充剂,是不作为常规的补充剂来推荐的。“鱼肝油”是指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合剂(如伊可新等)。第二,欧美等国儿科医生推荐宝宝们常规补充的是维生素D,他们不推荐补充维生素A,因为他们认为维生素A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以及肝损伤的风险。第三,由于婴幼儿的主要食物是母乳等乳制品,饮食中所含的钙量已经足够,因此国外儿科医生通常不推荐婴幼儿额外补钙。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儿科医生在对维生素D的认识上是一致的:推荐给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那么维生素D对人体为何如此重要?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是什么?不同人群生理需求的维生素量是多少?该如何补充维生素D?希望下面的介绍能解答家长们心中的疑问。

预防佝偻病,维生素D很关键

维生素D在人体内一方面促进肠道从饮食中吸收钙和磷;另一方面促使钙、磷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促进骨组织的成熟。对于婴幼儿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是为了有效预防佝偻病;对于成年人而言,摄取足够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主要是为了有效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维生素D除了对骨骼有益外,一些正在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它可以改善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例如,最近美国睡眠医学会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白天易犯困之间存在重要关联,尽管目前还不能断言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提示了或许维生素D可以替代咖啡来提神醒脑。国内方面的文献如2011年李敏等发表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提示或许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维生素D在人体内先由肝脏的酶催化生成25羟维生素D,再由肾脏的酶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通常,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纳摩尔/毫升(50纳摩尔/升)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美国有研究发现,在波士顿地区(北纬42°)的冬天,18?29岁的健康人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值小于20纳摩尔/毫升者达到了32%,维生素D缺乏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应该更高。

补维生素D,光照、饮食一个都不能少

谈论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之前,需要先了解人体维生素D的两个天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