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1
11087100000026

第26章 百日维新(2)

慈禧本就不打算为此事采取行动,更何况此时,光绪帝还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慈禧更愿意任这些人肆意妄为,等时机一到,就可以把他们一并除掉。因此,慈禧表面上按兵不动,却悄悄将自己的心腹裕禄安插在了军机处,命其定时报告京城中动态局势。

裕禄和刚毅一样,也是极端保守主义者,极力反对变法。1900年,刚毅支持义和拳运动,谋杀了大量外国人,作为直隶总督的裕禄,在这件事上也出力不少,称得上是义和拳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刚毅、王文韶和裕禄这三个保守主义者任职军机处,所以不管皇帝下发怎样的改革圣谕,维新派的指令到了他们手里,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改革之举举步维艰。但是,必须承认,保守派想要彻底打倒维新派,必须争取到慈禧以及荣禄的支持。

就在这时,光绪帝因为他的奏折出现了一个错别字?而大肆责备一个官员。然而,一个星期后,皇帝下发了一道圣旨,称以后的科举考试中不再有书法写字一科,还说道:“在某些公职的选拔考试中,书法确实具有极大的价值,自此以后,书法一科将成为抄写员考试中的主要科目。”光绪帝如此重视文字书法,却下发了这样一道圣旨,很明显是受到了康有为的影响,六月初八,皇帝又下一旨,令在大清国出版官报,任康有为主管上海总局。这些报纸全部都由政府发行,旨在传播一般常识。官报局官员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经费,且每一份报纸都要呈给皇帝细读,各种言论观点都可自由发表、刊登,并命令康有为为此草拟官报章程。

六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了一道语气颇为强硬的诏书,劝诫各位官员集中精力搞好改革,严肃对待改革,不得如同之前那样敷衍。圣旨称,正注释:① 光绪皇帝以自己对奏折中文字的严格要求自豪,当时很多年轻的官员因为这样的事情遭到皇帝斥责,由是对此很是惧怕。是官员在变法过程中的耽搁延误,变法才会难有成效,让人痛心疾首。圣旨中还说道:

变法自强,当除蒙蔽锢习一摺,现因时事艰难,朝廷振兴庶务,力图自强,尤赖枢廷及各部院大臣,共笃棐忱,竭力匡赞,以期挽救颓风,庶事可渐臻治理,乃诸臣中恪共官守者,固亦有人,而狃于积习,不知振作者,尤难悉数。譬如陈宝箴自任湖南巡抚以来,锐意改革,却成为众矢之的,深受士绅诟病。凡在廷大小臣工,务当洗心革面,力任其难,于应办各事,明定限期,不准稍涉迟玩,奋发图强,振兴大清。

另一份诏书中,光绪命令建立北洋水师学堂,以此作为重建中国舰队的首要举措。除此之外,他还下令在北京建立铁路局和矿务局,并委任广东改革者梁启超为办理大学堂译书局总事,出版外国政治、经济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译书局每人每月得一千两开支费用。

这些举措对那些因循守旧的保守派来说,已然无法接受,但是,令他们感觉如晴天霹雳的举措随之袭来。荣禄此前一直支持军事上的锐意改革,还曾经上奏请求重整满军。针对这样的请奏,光绪皇帝批复称,九月初五将陪同慈禧太后乘坐火车前往天津,在那里检阅军队。这道圣旨一出,保守派即纷纷谏言,反对皇帝和太后乘坐火车前往天津,称如此有辱帝王之尊驾。但是,此前慈禧就很喜欢乘坐西苑内的袖珍火车游玩,对于这样一次新奇的出行可以说是期待无比,遂决定乘坐火车前往天津阅兵。如果这样一条建议就能够把满族权贵吓成这样,那么下面一道圣旨对他们来说就不亚于一道晴天霹雳。圣旨中,皇帝称将裁减冗官及闲散衙门。许多满族权贵多年来占据肥缺却闲散至极、无所作为,成为国家的大包袱,此时皇帝定要除去这重担。

圣旨一出,群官哗然,纷纷上奏,称此圣旨违背了大清祖制。此类奏折也从四面八方涌向慈禧老佛爷,请求她保护满族权贵的权力,废除圣旨中的诏令。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两天后,又一道如同晴天霹雳的诏书降下,所有的礼部高官包括许应骙和慈禧太后的亲戚怀塔布,因扣押礼部主事王照奏折一事全部被罢免革职。此前王照写了一封奏折,建议皇帝和太后游历外国,先到日本,后至欧洲各国,但是却被礼部官员扣了下来。

此时,满族权贵意识到,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深入开展,“大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保守派高官一齐前往颐和园,对慈禧太后说道,能够拯救大清国的唯一办法只有太后重新听政、掌权。老佛爷劝他们耐心等待,称现在时机未到,不打算采取任何行动。

康有为虽然早就意识到变法前路危机重重,但此时看到慈禧太后按兵不动就误以为慈禧优柔寡断,因此劝导皇帝趁机反抗夺权。康有为信誓旦旦地告诉光绪皇帝,称慈禧支持改革,完全是虚情假意,万万不可轻信。其实,她才是中国觉醒之路上的最大障碍。如今大清朝如此腐败堕落、国家沉睡不醒,都是慈禧一手造成的。怎么能够允许她每年动用几百万的国库之财,来维持她在颐和园放荡奢华的生活呢?因此,康有为建议皇帝发动政变,包围颐和园,活捉太后。他建议皇帝下发诏书,数落慈禧的过失,并在诏书中明示决心,禁止她再参与任何的国家政事。

康有为与光绪皇帝是在宫中一个密室中密谈的政变之谋,但却不慎被一个小太监偷听了去,还报告给了慈禧太后。这个小太监十有八九是李莲英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奸细。

密谈中皇帝愚蠢地应允了这次密谋,却决定在天津阅兵回来后将之付诸实施。光绪知道,要想获得政变胜利,就必须掌握兵权,可是只要直隶新兵掌握在荣禄手中,荣禄就会拼劲全力与他对抗,绝对不会允许他们动慈禧一根汗毛。皇帝以为,此时最大的障碍是荣禄,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危险在于慈禧,她权倾朝野,手下亲信众多,极难对付。皇帝明显低估了慈禧太后的能耐,以为她的按兵不动真的是优柔寡断。

光绪帝一如既往地下发新的改革诏书,一会儿令在京城修筑沥青大道,一会儿招募民兵自卫队,增强国防,一会儿又批准满族权贵离开京城,遵其所愿,到其他各省谋生。

7月27日,光绪帝发布了百日维新期间最后一道重要的改革诏书,考虑到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不堪之事,再看这封诏书,心中甚是悲哀。圣旨内容如下:

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今士大夫昧于域外之观者,几若彼中全无条教,不知西国政治之学,千端万绪,主于为民开其智慧,裕其身家。其精乃能美人性质,延人寿命,凡生人应得之利益,务令其推扩无遗。

朕夙夜孜孜,改图百度,岂为崇尚新奇?乃眷怀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遗,非悉使之康乐和亲。朕躬未为尽职,加以各国环处,陵迫为忧,非取人之所长,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至苦,而黎庶犹有未知,职由不肖官吏与守旧之士大夫,不能广宣朕意,乃反胥动浮言,使小民摇惑惊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获闻新政者,朕实为叹恨。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著查照四月二十三日以后,所有关乎新政之谕旨,各省督抚均迅速照录,刊刻誊黄,切实开导。著各州县教官,详切宣讲,务令家喻户晓。各省藩臬道府,饬令上书言事,毋得隐默顾忌。其州县官应由督抚代递者,即由督抚将原封呈递,不得稍有阻格。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此次谕旨,并著悬挂各省督抚衙门大堂,俾众共观,庶无壅隔。

但是此时,慈禧的耐心已尽,从那幽宫中走出,再次卷入紫禁城的权力之争,光绪帝辉煌的百日维新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