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2
11087400000014

第14章 光绪皇帝(2)

说到这些丫鬟,她们的出身比那些太监好多了。她们都是八旗士兵们的女儿。按照大清朝律例,她们被选进宫里伺候太后,在宫里待满十年后,她们就可以自由婚嫁了。我进宫后一个月左右时,就有一位丫鬟结婚了,出宫时太后赏她五百两银子。这女孩深得太后喜欢,此次能够出宫,非常不容易。她因为模样秀丽,头脑聪慧,太后赐名秋云。我与她相处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我很喜欢她。她曾告诉我,在宫里不能相信任何人的闲话,她还告诉我,太后曾对她说过很喜欢我。三月二十二日,她离开皇宫,大家都为她的离去伤心不已。秋云走后,太后起先并不以为意,但慢慢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离不开她。那几天,我们几乎事事都不如意,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会出错。离开秋云,太后什么事都觉得不顺心。其余的丫鬟们伺候太后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管她们尽力取悦太后,但她们有时也无能为力。为了防止太后动怒,我们也尽量在一旁帮助这些丫鬟们。然而,太后制止了我们,说:“你们自己的事情已经够忙了,我不希望你们还去帮助这些丫鬟,你们这样做丝毫不能使我高兴。”

她语气非常严厉,她看出我对她这种说话方式还不适应,于是她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们是好意,想帮她们,免得我生气。但是,这些奴才太狡猾,她们并不是自己不会做自己的事情。她们心里很清楚,我会挑选那些聪明人在我卧室里伺候,她们不喜欢做这个工作,就个个装傻,不断惹怒我,这样她们就能继续做一些普通工作了。太监们也是如此,他们所有人都害怕接替秋云的工作。现在我已经看透了她们,以后我会专门挑选那些笨人来伺候我。”听完这话,几个丫鬟马上变得愁眉苦脸。看到她们的样子,我差点笑出来。我原来以为这些人是真笨,并不懒。后来接触的时间长了,我才发现她们果然不笨。至于那些太监们,看不出来他们有一点脑子,他们行为怪异,面无表情。他们一天到晚都是一种状态,我觉得这种状态可以称为“残酷”。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太后吩咐一出,他们总会回答“喳”。可一走出房门,他们就会彼此询问说:“刚才太后都说了什么,我现在都已经忘记了。”如果太后发布口谕时,我们女官中恰好有人在旁边,他们就会找过来问:“请告诉我一声太后刚刚都吩咐了什么。”“太后说的时候我恰好也没听。”每每此时,我们就会这样取笑打闹他们。我们知道他们是万万不敢再回去问太后的,所以最后我们都会告诉他们。

宫里有专门的太监负责把太后发布的所有口谕记录下来,因为太后希望全部事情都能记录在案。像这样的太监,宫里有二十位,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并且是极其优秀的学者。他们必须回答太后提出的有关中国文学的任何问题。在这方面,太后自己也有极深的造诣。我注意到,如果这些太监不能很好地回答出太后的问题,或者了解的东西比太后少的时候,太后总是非常高兴。太后很喜欢捉弄人,对于取笑这些太监们她也乐此不疲。太后知道我们这些女官对文学懂得不多,所以她也经常问我们一些此类的问题。不管懂还是不懂,我们都要回答点东西,我们的回答常常惹得她放声大笑。有人告诉我,太后不喜欢太聪明的人,但是她也不能容忍太愚笨的人,所以在我初到宫里时的前三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不久后,我就比较了解情况了。太后喜欢聪明人,这不容置疑。太后不喜欢的是别人在她面前表现得太聪明。我就是这样得到太后喜欢的。每当我与太后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全神贯注地注意她的一举一动(不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她不喜欢有人那样盯着她),并总能恰如其分地执行她的旨意。我还注意到一件事,每当她需要什么东西时,比如烟袋、手帕等等,她会看一眼需要的东西,然后再看一眼站在东西旁边的人(太后的房间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她一天中要用到的所有物品)。没过多久,我就了解了太后的习惯。只要看她的眼睛,就能知道她想要什么,并且我很少出错。这使她非常高兴。太后意志刚毅,自信心十足,只要是她想的事情,她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偶尔她也会心事重重,情绪低落,但是她能用意志悄无声息地化解这种情绪。她希望周围的人与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只能做,不能说,她不希望任何人猜透她的心思。我敢肯定,我的读者们肯定会觉得做中国第一统治者——慈禧皇太后的女官是多么不容易,但是我很享受这种生活。太后是一个有趣的人,我发现要让她高兴并不困难。

从四月一号起,太后每天都在为干旱少雨而忧虑不堪。连续十天,每天早朝后她都会做祷告,但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整整一天,太后没有发布一道谕旨,也没有同我们任何人讲过话。我们站在一边,都不敢做声。太监们也都很惶恐,就这样,我们连午饭都没吃。那天一上午,我都在忙碌,肚子早已经饿了,事实上所有的女官都是如此。我为太后感到担忧。最后,太后说我可以走了,她想自己休息一会儿。于是我就回到了自己的寓所。我问王公公:“每天都晴朗无云,难道这样的天气不好吗?太后为何要为求雨发愁呢?”王公公告诉我,这么长时间不下雨,农田里的庄稼都要旱死了,太后是在为农民们忧心。他还提醒我,从我进宫后,还没有下过一场雨。我这才意识到我来宫里已经两个月零七天了,过了这么长时间,我竟然没有察觉到。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我来宫里的时间要远长于两个月零七天,因为宫里的生活很惬意,太后对我们很和蔼,我们就好像早就认识一样。当天,太后晚饭吃得极少,周围鸦雀无声,每个人都保持沉默。皇后告诉我们尽量吃快点,这让我迷惑不解。回到侍应室的时候,皇后告诉我,太后为那些受灾的农民忧心忡忡,这两三天要停止吃荤,以准备求雨。就在当晚,太后在就寝前发布谕旨:北京城内禁止杀猪,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感动神明降雨给我们。太后还谕令我们,每天都要洗澡刷牙,这样我们就能去除身上的一切杂质,准备斋戒和祈祷。皇上也必须去城中的寺院里主持祭天仪式,在这期间,他不能吃荤,也不能开口讲话,以此祈求上天发慈悲之心,普降大雨。光绪皇帝随身佩戴一块三英寸见方的玉牌,上面用满文和汉文刻着“斋戒”二字。所有伺候皇上的太监们身上也都佩戴这样的玉牌。这样能时刻提醒他们认真履行斋戒诺言。

第二天,太后起得很早,她吩咐我不必拿珠宝饰品给她。她匆匆地自己穿好衣服,早饭也很简单,只有牛奶和包子。我们的早餐是卷心菜煮饭,只放了一点盐,吃起来寡然无味。除了发布指令,太后几乎一言不发。当然,我们在一边也都默不吭声。太后身穿一件淡灰色长袍,做工非常简单,没有任何花边纹饰,连鞋子都是灰色的,更别提手帕了。我们跟随太后走进大殿,一位太监手持一大束柳条跪在那里。太后折下一小枝插在头上,皇后也是如此,她还吩咐我们也照着她的样子做。光绪皇帝也折了一枝插在帽子上。之后,太后下令,所有的太监、宫女也都照样子做。大家的头上都插着一枝柳条,这场面看起来怪异、滑稽极了。李总管走进来,跪在太后面前,禀报说祭天仪式一切准备就绪,就在太后宫殿前面的小阁楼里。太后对我们说,这是去祭天,她想步行。不出几分钟,我们就穿过了院子。我们到达阁楼的时候,只见一张巨大的方形桌子已经摆放在房子中央。桌子上放着一大叠黄纸,玉砚台里装着一些朱砂粉末代替墨水,旁边还放着两把写字用的刷子。桌子两边各摆放一个巨大的玉花瓶,瓶子里装着柳枝。当然,在这里每个人都不能说话。但我还是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每个人头上都插一个柳条。桌子前面摆放的是太后的黄色锦垫,旁边的香炉里有点燃的木炭。太后站在那里,把一块檀木放进香炉。皇后在我耳边悄悄告诉我去帮太后把檀木点着。我拿了一些檀香木,放进去燃着,直到太后告诉我已经够了。然后,太后跪在垫子上,皇后跪在后面,我们则排成一排跪在皇后的后面,就这样,祷告开始了。当天早上,皇后已经教会我们祷告词,是这样的:“大慈大悲的各路神仙,请赐福给我们,保佑那些灾难中的农民脱离苦海;我们愿意作出牺牲,祈求上天普降甘霖。”我们每念一遍祷告词,就要磕头一次,这样总共九次(三拜九叩)。

祭天仪式结束后,太后像平时一样去上早朝,只是今天的早朝比平时要早很多,因为早朝后,皇上在正午之前还要赶回紫禁城去主持祈祷仪式。不论皇上去哪里,太后都希望陪在他身边。早朝结束的时候是早上九点。太后吩咐我,这次去紫禁城,不必替她带珠宝首饰,她这次不需要这些。我回到珠宝房,将所有的东西锁好,把钥匙放进一个黄色的信封,封上口,连同其他东西一起交给一位管事的太监。我们把平时太后喜欢的东西都整理好,要整理的东西中,她的长袍算是最重要的。但是她的长袍太多了,全部带上当然不可能。我想,在我们这些女官中,负责太后衣服的女官是最忙碌的。她需要挑选四五天内太后需要穿的所有衣服,她告诉我,她已经选好了大概五十件不同款式的衣服。我告诉她,老佛爷在紫禁城可能就待四五天,我们可能不需要这么多衣服。她说,多带一些更保险,因为没人猜得到太后到时候会需要哪件衣服。在宫中整理东西很简单。太监拿来一些黄色木质箱子,大约二十英尺见方,一英尺高。我们首先在箱子底部放一块黄色丝巾,然后放太后的长袍,最后盖上一块黄布。每个箱子都是这样放置物品。大概两小时后,我们整理好了五十六个箱子。这些东西通常都会由太监先行运送出宫。太后的轿子走出宫门的时候,光绪皇帝、皇后和一众女官都必须跪送。太后的轿子过去,众人才去找自己的轿子。

一众人马如平时一样浩浩荡荡,御林军在前面开道,四位年轻的亲王骑马护卫在轿子的两旁,大约四五十个太监,身穿朝服也骑马紧随在轿子后面。皇上、皇后的轿子颜色与太后的轿子相同。皇上的二等嫔妃乘坐深黄轿子。众女官则乘坐红色轿子,与太后轿子不同,她们的轿子只有四位轿夫抬轿,而不是八位。我们的太监也骑着马,跟在我们轿子后面。

走了很久,我看到皇帝的轿子已经转下青石路。我们的轿子紧随着也转下青石路。太后的轿子仍然在前行,我们则通过一条捷径,提前到万寿寺接驾。下轿后,我们马上忙着去为太后准备茶点。太后的轿子一到,我就走上前去搀着她的右臂走上石阶。太后坐在她的御座上,我们在她面前摆放一张桌子,我妹妹端茶上来(按照宫中规矩,凡是太后出行或遇重大庆典时,就由我们代替太监们为太后服务)。我们将所有茶点在太后面前摆放好后,就去休息了。平时太后从颐和园去紫禁城的时候,都要在万寿寺停下来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