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11098200000031

第31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3)

3.因癌肿增殖而发生消耗的全身性症状明显,而上消化道症状轻微,临床医生对其缺乏系统分析,仅满足于非病因诊断或印象诊断而致误诊;因贫血症状明显,血液检验提示缺铁性贫血,临床医生未进一步寻找贫血根据致误诊。

4.放射科医生对胃癌特殊类型及非典型征象缺乏足够认识,有时经过X线普通钡餐检查误诊漏诊;炎症型胃癌被漏诊;幽门管癌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不完全梗阻;溃疡型胃癌被误诊为胃溃疡。

5.内镜医生对胃癌特殊类型及非典型征象识别能力及经验不足,同时“咬检暠深度不够,往往误诊为良性溃疡或重度胃炎。

辅助检查(一)首要检查1.内镜检查一般来说,内镜下可发现直径>4mm的早期胃癌,结合准确病理活检而确诊,应作为胃癌诊断程序中的首选方法之一。内镜下遇可疑斑点及浅小糜烂,甚至色泽稍异,重度炎症征象等,均不可忽视,需行常规活检以弥补肉眼鉴别的局限性。由于内镜下判断癌灶的浸润深度有时有困难,所以通过镜下形态诊断是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癌不可靠,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共同判定。

2.X线检查X线诊断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病灶与全胃的关系等,对肿瘤性质的分析,估计手术的可能性及预后等均有重要的意义,应列为胃癌诊断程序中的首选方法之一。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与其大体分型相一致,如肿块型表现为胃腔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浸润型表现为胃壁僵硬,黏膜皱襞的蠕动波消失,胃腔缩小时可形成皮革状胃;溃疡型胃癌时胃壁内有龛影,周围黏膜可有中断现象,其周围胃壁常呈僵硬状态,龛影多数超过1cm。

3.CT检查CT扫描术前用于发现胃癌的胃壁外侵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判定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CT检查则用于诊断胃癌、肝脏及腹膜后复发及转移。CT最常见的征象是胃壁增厚、胃腔肿块、溃疡和胃腔狭窄。胃壁增厚是其主要表现,可为局限性或呈弥漫性,其增厚度自0.5~4cm不等,有人认为胃壁增厚超过2cm的病变已经穿透胃壁。CT扫描也常能提示肝胃韧带、肝、脾、膈肌、胰腺等邻近器官有无侵犯,并能发现肝、脾、胰腺、肾上腺等脏器的转移情况。CT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分期应作为参考指标。

(二)次要检查1.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下可见胃壁分为五层,能判断病灶部位、范围和浸润的深度。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也具有特殊价值,但对区域性淋巴结转移预测,远处转移预测的准确率稍低。

2.PET检查在肿瘤分期、转移病灶显示、疗效监测、复发与瘢痕鉴别等方面的临床价值较大,但胃癌的PET检查主要以18F灢FDG为示踪剂,胃壁富含腺体和平滑肌组织,因此,存在FDG的生理摄取,干扰了对胃癌,特别是早期癌灶的检测,且费用较高,一般不用于常规检测。

3.腹腔镜检查其优势在于对有无远处转移具有特殊价值,并可做活检确诊,能正确诊断腹膜播散,并可进行腹膜转移的分期。缺点在于难以评价肿瘤的浸润深度,并可能导致戳孔处肿瘤种植转移,对淋巴结转移易产生分期过度。

4.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清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可明确肿瘤是否存在,进展如何。常用的标志物有CEA、CA19灢9、CA50、CA72灢4等。

(三)检查注意事项1.胃镜检查对于早期胃癌、浸润型胃癌容易等出现漏诊,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有长期胃病史,尤其存在难治性溃疡伴不典型增生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患者应特别注意短期内复查。

2.X线诊断能估计手术的可能性及预后等均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检查时勿遗漏微小病灶。

3.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或体液中肿瘤标志物,需注意连续的动态监测,单纯一次检测的临床价值将大大减小。

4.CT检查尤其是上腹部CT在术前用于发现胃癌的胃壁外侵,以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在确诊后推荐常规行上腹部CT检查,以判定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可不行化学治疗;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后、姑息性手术后或不能手术者,应选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及中药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二)具体治疗方法1.早期胃癌的治疗随着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其手术治疗的方式逐步由所谓根治性手术向局限性手术过渡,特别是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癌的精确诊断为现代微创手术提供了先决条件。

(1)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目前主要有剥脱活检法、内镜下双圈套息肉切除法(EDSP)、肾上腺素局部注射切除法(ERHSE)、透明塑料套管法等。主要适用于无淋巴结转移可能性的病例,病变灶小于2cm以下、分化型(乳头状、高分化、中分化)的肉眼黏膜层癌,对于凹陷型者,应无溃疡或溃疡性瘢痕存在。应用中,原则上提倡一次性切除。EMR后在水平断端判断为阳性时或可能有肿瘤残留时,可再次施行EMR、烧灼术、追加胃切除术等。如肿瘤浸润达到黏膜下层(SML)而血管无浸润时,可追加施行胃切除术,或随访。如果SML伴随血管浸润时,或达到SML(深部断端阳性)时,则需要施行胃切除术伴淋巴结清扫术。

(2)腹腔镜手术:当黏膜层癌灶因大小或位置不宜采用EMR时,可采用腹腔镜胃内黏膜癌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等。腹腔镜胃内黏膜癌灶切除术,通过胃内充气暴露癌灶,在腹腔镜下完全电灼切除黏膜内癌灶;适用于在胃后壁、贲门区或幽门区的黏膜癌。腹腔镜辅助下楔形切除术利用胃内癌灶悬吊技术(可用内镜协助),用内镜吻合器切除癌肿、吻合胃壁,此法适用于胃前壁、小弯或大弯侧的黏膜癌。适用于早期胃癌隆起型病灶直径2.5cm以下或凹陷型病灶1.5cm以下,无溃疡形成的黏膜癌。对可疑的早期浸润癌,可加行胃旁局部淋巴结腹腔镜摘除术。

(3)开腹缩小手术:适应证与腹腔镜手术类似,胃切除范围只占全胃的1/2~1/3,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不完全性切除网膜。全胃切除术的适应证仅限于多发性(癌灶分布于胃的各区)及残胃早期癌。

(4)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切除术:主要保留迷走神经肝支、腹腔支和腹腔神经丛。其优点:栙降低胆结石发生率;栚腹泻的并发症减少;栛体重减轻的情况得到改善。

(5)腹腔镜辅助下幽门侧胃切除术:该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位于胃窦区或胃体区的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但是病灶范围较大,不适宜施行EMR手术,而必须施行胃大部切除术以求根治效果。其手术适应证:栙需要行D1淋巴结清扫的早期癌(胃中、下部);栚黏膜内癌,分化型癌超过2cm以上;未分化型癌超过1cm以上;或者合并溃疡;栛黏膜下癌病变4cm以下。该手术最大优点是能够清扫胃周第一站及部分第二站淋巴结。

(6)保留幽门的胃癌切除术:此手术与常规胃癌切除术不同的是保留幽门管1.5cm,同时保留迷走神经的肝支和幽门支,胃右血管及幽门上淋巴结。手术切除胃大弯和胃小弯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和胃左动脉淋巴结。

此手术保留部分幽门括约肌功能,进食后储存食物而不发生早期倾倒综合征,并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减少残胃黏膜损伤、保持胆囊收缩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常规远端胃切除术。

2.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1)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治性手术仍是无远处转移胃癌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进展期胃癌手术清扫范围是根据癌灶占据部位和区域淋巴结浸润情况而决定的,是胃癌外科治疗的最大进展。标准的胃癌根治术是D2术式,切除应广泛彻底,防止切除断端残留癌灶,癌缘距胃的切除线,早期局限性癌不能少于4cm,溃疡浸润癌需5cm以上,弥漫浸润癌应在6cm以上。

胃上部癌有向上浸润的特点,应至少切除食管下段3~5cm。胃中部癌已浸透胃浆膜或浸及胰体脾门时,则需行胰体、尾、脾等联合脏器切除。在施行D2手术时,必须明确以下的问题:腹膜有无转移;肝脏有无转移;腹腔细胞诊断结果阳性还是阴性。不同部位肿瘤D2清扫的淋巴结范围也不相同,对于远端胃肿瘤,切除远端胃,清扫第1、3、4d、5、6、7、8a、9、11p、12a、14v组淋巴结。对于贲门癌应行近端胃切除术,同时清扫第1、2、3、4sa、4sb、4d、7、8a、9、10、11p、11d、12a组淋巴结,胃体癌清扫第1~12a组淋巴结,全胃癌时清扫第1~14v组的淋巴结。

(2)扩大手术:包括左上腹部内脏全切除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扩大手术是指包含第三站以上的淋巴结清扫,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切除的手术,又分为治疗性和预防性手术。手术清扫范围应根据癌灶部位和区域淋巴结浸润情况来决定。

(3)姑息手术:既往对有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局部病变严重者多放弃手术,现在多数学者主张只要患者全身条件允许,局部病变可切除者,尽量切除原发病变,即做肿瘤减量手术,也可以减轻机体的免疫负荷,改变机体与肿瘤的比势,为以后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有幽门梗阻而病变又不能切除者,可行胃肠吻合,但对无梗阻者可不行预防性胃肠吻合,因为两者间的生存期无差异。

3.进展期胃癌的化学治疗胃癌化疗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可能存在于血液中及局部的癌细胞和残留病灶,防止转移及局部复发,尤其是有利于巩固手术效果和提高生存率。

(1)全身化疗: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可以减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不能手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或姑息切除、探查的晚期患者,化疗则为主要治疗措施,部分患者病情可缓解,延长生存期。

口服化疗药物有替加氟、优福定、去氧氟尿苷、卡培他滨、替吉奥(S灢1)等。联合化疗方案有FM、FAM、DDP/5灢FU、ELF、ECF、FP(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和FAMTX等。新一代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包括FUFOX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伊立替康)、IP(伊立替康、顺铂)、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D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卡铂)、XI灢ROX(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IROX(伊立替康、奥沙利铂)、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

(2)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性化疗。目的是通过短程化疗使癌灶局限,以利切除彻底,抑制癌细胞生物活性,可减少术中播散,消灭亚临床癌灶,减少术后复发率。

NACT主要适用于中度进展期癌、单独施行手术根治度能达到B级、复发率较高的病例(包括2~3B级、T3-4、N1-3,无腹膜、肝转移),以及高度进展期胃癌,化疗和手术联合应用时根治度达到B级的病例,包括T3-4、无腹膜、肝转移。联合用药方案有FAM、EAP、ECF、ELF、FOLFOX等。

(3)区域性动脉化疗:区域性动脉化疗可杀灭亚临床癌灶或降低其活性,并有降低病期的作用,准确地进行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插管,是决定区域性动脉化疗疗效的关键。

(4)腹腔化疗与温热灌注化疗:腹腔化疗是一操作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经静脉化疗无法完成的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和镜下腹膜转移患者的抗肿瘤效果。腹腔化疗主要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残存微小癌灶,以及防止腹腔复发和肝转移。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有顺铂、卡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依托泊苷等。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是氟尿嘧啶和顺铂。并逐渐由单一用药发展为联合用药,因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腹腔化疗一般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与静脉化疗相比,其全身并发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预防。

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是应用腹腔灌洗、温热效应及化学药物的一种综合疗法。既可通过灌洗除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又可通过温热方法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杀灭残留癌细胞。能有效防止和治疗腹膜转移,并能延长生存期。

该方法副作用小,不诱发胃肠吻合口瘘或化学性腹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