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11098200000058

第58章 普外科特殊检查及操作(3)

PET/CT检查所用的显像剂一般是指PET检查所用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物质。临床上常用的显像剂为18F灢FDG(2灢18氟灢2灢脱氧葡萄糖)、11C灢acetate(11C灢乙酸盐)等,其标记的正电子核素均为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生物学性能在被核素标记后基本不变,在体内参与生理代谢,可用PET/CT设备来探测显像剂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达到对疾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目的。18F灢FDG在肿瘤诊断中的机制是:18F灢FDG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生成6灢磷酸灢18F灢FDG,6灢磷酸灢18F灢FDG不能被己糖激酶异构酶催化,结果6灢磷酸灢18F灢FDG就会大量沉积在细胞内。其发射出正电子与周围环境中的一个负电子发生湮灭辐射,发出一对方向相反的毭光子(能量均为511keV)。毭光子可被PET的正电子探测器捕获而显像,其影像实质则反映了不同病变的葡萄糖代谢率。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葡萄糖代谢率增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糖代谢越旺盛,PET影像表现浓聚越明显。

一、PET/CT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18F灢FDGPET/CT显像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肿瘤组织的病理类型有关。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18F灢FDGPET/CT显像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18F灢FDGPET/CT显像灵敏度约为86%,PET易出现假阴性。另外部分甲状腺良性腺瘤也可出现PET假阳性。PET/CT综合信息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适应证

1.良性和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

2.术前已经明确病理类型的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了解全身转移情况。

3.甲状腺癌疗效评价。

4.甲状腺癌术后监测复发及转移情况。

5.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而131I显像阴性者。

禁忌证

PET/CT检查一般无禁忌证。

显像剂

PET/CT检查常用18F灢FDG。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详细了解检查目的,以及患者的病史、相关影像检查和检验结果、近期治疗情况、身体状况等,检查时的相关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

2.患者检查当日,至少空腹6小时以上。

3.患者血糖检查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患者系糖尿病,则需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若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进行检查,但应做好记录,供分析图像时参考。

4.因显像剂半衰期短,需提前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到医院检查。

5.注射显像剂前后避免过多肌肉运动,保持安静。上机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时保持身体不动,以免产生伪影。

显像方法

1.于病变对侧肘静脉注射显像剂370~555MBq,静卧40~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

2.患者排空膀胱后先行CT图像采集,采用电压120keV,电流120~250mA,层厚5mm。然后行PET图像采集:采用2D或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2~4分钟,局部显像采集2个体位,全身显像采集8~10个体位。数据衰减校正后经迭代法等重建,应用相应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3.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对病变最大SUV值(标准化摄取值)进行测量,作为诊断参考。

正常影像甲状腺两叶位置正常,结构完整,内密度均匀,未见异常密度灶。双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占位病变征象。PET双侧甲状腺核素分布均匀,可见对称性轻度放射性核素浓聚,未见异常高代谢灶。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高代谢。

诊断价值1.18F灢FDGPET/CT显像在甲状腺局限性高摄取病灶中,仅有25%~60%是甲状腺癌,部分分化较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18F灢FDGPET/CT显像灵敏度约为86%,可出现假阴性。而131ISPECT全身扫描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131ISPECT全身扫描和18F灢FDGPET/CT显像联合应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和远处转移诊断有互补价值。

2.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各占约5%,18F灢FDGPET/CT显像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另外部分甲状腺良性肿瘤也可出现假阳性。对甲状腺高代谢病灶鉴别,要结合CT表现特点及血清学检查结果一并分析。

3.PET/CT检查优势在于一次检查能完成全身PET及CT全身检查,对肿瘤分期及再分期、疗效评价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PET/CT目前多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而131ISPECT全身显像阴性者。

二、乳腺肿瘤PET/CT检查临床应用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肿瘤患者的30%,近年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PET/CT将具有高特异性的PET显像和具有高分辨率的CT图像两者有机融合,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适应证1.乳腺肿物乳腺钼靶摄片不能定性者。

2.患者为致密乳腺或乳腺内存在假体者。

3.乳腺癌已确诊,对腋窝、锁骨上区及纵隔内淋巴结进行定性与分期。

4.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监测与分期。

5.乳腺癌放、化疗后疗效监测。

6.乳腺癌术后再分期。

7.乳腺癌放疗靶区勾画。

禁忌证本检查一般无禁忌证。

显像剂目前常用显像剂为18F灢FDG,其他显像剂还有:氨基酸类显像剂如11C标记的蛋氨酸(11C灢MET)、磷脂类代谢显像剂11C或18F标记的胆碱、11C或18F标记的雌激素受体显像剂(FES)等。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详细了解检查目的,以及患者的病史、相关影像检查和化验结果、近期治疗情况、身体状况等,检查时携带相关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

2.患者检查当日,至少空腹6小时以上。

3.患者血糖检查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患者系糖尿病,则需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若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进行检查,但应做好记录,供分析图像时参考。

4.因显像剂半衰期短,需提前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到医院检查。

5.注射显像剂前后避免过多肌肉运动,保持安静。上机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时保持身体不动,以免产生伪影。

显像方法1.于病变乳房对侧肘前静脉或足背静脉(如果两侧乳房均有病变时)注射显像剂370~555MBq,静卧40~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

2.患者排空膀胱后先行CT图像采集,采用电压120keV,电流120~250mA,层厚5mm。然后行PET图像采集:采用2D或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2~4分钟,局部显像采集2个体位,全身显像采集8~10个体位。数据衰减校正后经迭代法等重建,应用相应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3.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对病变SUV值进行测量,作为诊断参考。

正常影像PET/CT图像中正常乳腺组织对18F灢FDG的生理性摄取按照乳腺密度增高而逐渐增高,以致密型乳腺的放射性分布最高,两侧乳腺部位见均匀放射性核素分布,两侧基本对称。正常乳腺CT图像表现为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无明显局部隆起或凹陷,内密度分布均匀,未见明显肿块及微小钙化灶。两腋窝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诊断价值1.18F灢FDGPET/CT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可达80%~100%,特异性为68%~100%。假阴性主要见于病变较小或患者近期接受过大剂量放、化疗。18F灢FDGPET/CT和11C灢MET能监测乳腺癌化疗的疗效,对化疗敏感的患者在治疗早期表现为病变对18F灢FDG和11C灢MET摄取减低。

PET/CT对乳腺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当SUV大于3.0时,患者总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较低。

2.PET/CT对乳腺癌局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表现为淋巴结部位伴有明显异常高代谢。

3.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则表现为原切口部位软组织影增多并伴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而远处转移则表现为相应部位见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相应部位CT表现为异常密度灶。

三、胃癌PET/CT检查临床应用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PET/CT检查时,由于存在胃壁生理性摄取,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随着检查技术提高,PET/CT在胃癌分期及再分期、肿瘤疗效评价及复发监测方面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

适应证1.胃内原发肿瘤定性诊断。

2.胃部肿瘤分期。

3.肿瘤疗效评价。

4.胃肿瘤预后评估。

5.胃肿瘤术后复发监测。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显像剂目前,常用显像剂为18F灢FDG,其他显像剂还有氨基酸类显像剂,如11C标记的蛋氨酸(11C灢MET)等。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详细了解检查目的,以及患者的病史、相关影像检查和化验结果、近期治疗情况、身体状况等,检查时携带相关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

2.患者检查当日,至少空腹6小时以上。

3.患者血糖检查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患者系糖尿病,则需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若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进行检查,但应做好记录,供分析图像时参考。

4.因显像剂半衰期短,需提前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到医院检查。

5.注射显像剂前后避免过多肌肉运动,保持安静。上机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时保持身体不动,以免产生伪影。

6.上机检查前患者需适量饮水或口服发泡剂,使胃壁扩张,也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减少胃肠蠕动,从而使正常胃壁生理性摄取减低。

显像方法1.于肘静脉注射显像剂370~555MBq,静卧40~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

2.患者排空膀胱后先行CT图像采集,采用电压120keV,电流120~250mA,层厚5mm。然后行PET图像采集:采用2D或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2~4分钟,局部显像采集2个体位,全身显像采集8~10个体位。数据衰减校正后经迭代法等重建,应用相应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3.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对病变最大SUV值进行测量,作为诊断参考。

正常影像胃壁适度扩张,胃壁无明显增厚或溃疡形成,PET图像从上到下可有不同程度生理性摄取,呈弥漫性上高下低分布,以胃底最高,无明显异常浓聚灶,最大SUV值曑2.5。

诊断价值1.对胃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对胃原发肿瘤做出有价值的诊断。恶性肿瘤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并伴有明显异常高代谢,病灶最大SUV值在2.5以上,且延迟显像时SUV值会有一定程度升高。但PET/CT对胃内表浅肿瘤检出率明显偏低,印戒细胞癌易造成假阴性。

2.PET/CT可明确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确切位置,对体积增大淋巴结CT容易发现,但对正常大小的转移淋巴结,PET/CT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PET/CT对远处转移也具有其他影像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一次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

3.PET/CT对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形态改变和代谢变化,可准确鉴别是术后改变还是复发。

四、PET/CT在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我国肠道肿瘤发病率不断提高。由于气钡双对比造影及肠镜技术发展,对肠道肿瘤发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再加上存在肠道生理性摄取易造成假阳性,所以PET/CT在肠道原发肿瘤定性方面应用较少,而更多用于肿瘤准确分期、预后评估和复发检测以及疗效监测方面。

适应证1.肠道原发肿瘤定性诊断。

2.肠道原发肿瘤分期。

3.肠道肿瘤疗效评价。

4.肠道肿瘤预后评估。

5.肠道肿瘤术后复发检测。

禁忌证一般无禁忌证。

显像剂目前,常用显像剂为18F灢FDG,其他显像剂还有:18F灢5灢氟尿嘧啶(18F灢FU)、11C标记的乙酸盐(11C灢acetate)等,但临床应用较少。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详细了解检查目的,以及患者的病史、相关影像检查和化验结果、近期治疗情况、身体状况等,检查时携带相关病例资料及影像资料。

2.患者检查当日,至少空腹6小时以上。

3.患者血糖检查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患者系糖尿病,则需使用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若血糖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进行检查,但应做好记录,供分析图像时参考。

4.因显像剂半衰期短,需提前预约并按约定时间到医院检查。

5.注射显像剂前后避免过多肌肉运动,保持安静。上机前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时保持身体不动,以免产生伪影。

6.上机检查前患者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减少胃肠蠕动,从而使正常肠壁生理性摄取减低。并可口服少量钡剂以增加对比,并定位病变的位置。

显像方法1.于肘静脉注射显像剂370~555MBq,静卧40~60分钟后行PET/CT显像。

2.患者排空膀胱后先行CT图像采集,采用电压120keV,电流120~250mA,层厚5mm。然后行PET图像采集:采用2D或3D采集模式,每个床位采集2~4分钟,局部显像采集2个体位,全身显像采集8~10个体位。数据衰减校正后经迭代法等重建,应用相应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分别得到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的CT、PET及PET/CT融合图像。

3.应用感兴趣区技术,对病变最大SUV值进行测量,作为诊断参考。

正常影像CT图像肠壁无明显增厚、肠腔无扩张,无液气平面。肠道部位可有条形或片状均匀放射性核素浓聚,延迟显像浓聚部伴可有移位。

诊断价值1.结肠癌FDGPET阳性率较高,结肠癌PET表现取决于瘤内黏液的比重,非黏液性肿瘤PET阳性率较高,可达90%~96%,尤其对3cm以上肿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ET/CT具有解剖和代谢信息的融合图像,对病变诊断效能有进一步提高。

2.PET/CT对肠道肿瘤分期,尤其是在M分期方面具有无可比拟优势,PET/CT融合图像有助于确定转移灶的位置及代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