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11098800000034

第34章 刘玉娘鞭打生父毒死夫君被赐死(2)

这时,刘玉娘看出了李存勖的心思,她极力讨好李存勖,注意同其他嫔妃的关系。终于,她的一言一行再次赢得了李存勖的欢心。虽然没有举行皇后位册封仪式,但是李存勖心中皇后的天平已经明显地倾向于刘玉娘了。但他仍然需要时间说服自己的母亲曹氏和其他反对者。

翌年二月,李存勖完全按照刘玉娘的安排举行了郊祀之礼。当然喽,刘玉娘成为了“第一夫人”。刘玉娘珠光宝器、婀娜多姿,引得洛阳老百姓出足观看,赞叹不已。

郊祀之礼刚刚结束,李存勖便举行了皇后册封仪式,刘玉娘终于如愿以偿。她的儿子李继岌被册立为皇太子兼魏王。李存勖封正室卫国夫人韩氏为淑妃,封燕国夫人伊氏为德妃,同时也册封了不同等级的妃子。

(2)敛财有“道”,干预朝政

刘玉娘的皇后梦终于得以实现,人们以为刘玉娘从此可以安生了。但是人们错了,那可不是刘玉娘的性格,她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作为一名曾经几乎同流浪儿差不多的女人,她还需要收敛财富;作为一名有报复心的女人,她还要干预朝政,掌握权力。

实际上,在刘玉娘没有当皇后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她当魏国夫人的时候,她对金钱的贪欲就已经显现出来。当上皇后,刘玉娘还用收敛自己的个性吗?有人买官,找刘玉娘,刘玉娘几乎是来者不拒。她指使亲信,将国家免征的一部分赋税照样征收,征来后一分为二,一半归了刘玉娘自己的小金库,剩下的一半才交给国家。她还指使亲信到瓜果批发处低价购得瓜果,然后高价卖出,连这样的小买卖赚得的钱财,皇后也要,这几乎是历朝历代没有的事情。

有了金钱和地位,刘玉娘平生还有一个遗憾事情,那就是没有一个富贵的家庭作为依靠。翻开中国历史,几乎封皇后的同时,皇后的娘家人也大都被封为一官半职,有些甚至位及宰相。这主要是由皇权思想逐步演化而来的。

一般当朝皇帝认为,皇后是依附于皇帝存在的,皇后的娘家人当然会自觉维护皇帝的地位和江山,只会给皇帝效劳,而不会拆皇帝的台。在一些皇帝眼里,皇后的娘家人甚至比自己的亲兄弟还要可靠。话反过来说,皇后的娘家人也会通过他们的影响,保全或者说保护皇后的地位。甚至到了二十世纪,中国仍有“没有娘家人撑腰,媳妇受气”的说法,可见之根深蒂固。刘玉娘娘家无人自然觉得缺憾,于是她在寻找时机,希望通过认一门干亲解决这个缺憾。

李存勖如同许多皇帝一样,也经常到大臣家里做客,当时他去得最多的要数张全义家。

张全义是后梁河南尹,镇守洛阳,当时就是重臣了,及至后梁被后唐取代,他投靠后唐,不但没有降职,反倒在他的贿赂和疏通下,官职不断升迁,最后达到太师、尚书令,通过这个违反“一朝君子一朝臣”的惯例可以看出,张全义不但政治上成熟,把官场之道玩得游刃有余,同时他亦非常重视做后宫的工作,早在刘玉娘当皇后前,张全义便用金钱和玩物疏通刘玉娘,给后者留下了深刻的好感。

刘玉娘看准了张全义,她希望认张全义为干爹。把这个想法向李存勖说后,庄宗很是不解。刘氏道:“我从小孤苦伶仃,无人疼爱,认了这门亲,也算满足了我的一件憾事。另外,张全义也是皇上的宠臣,我此番认亲,想必张全义会更加替皇上保全江山。”

刘玉娘的最后一句话似乎更能打动李存勖的心,于是他慷慨地同意了。说他慷慨,是因为皇亲是讲求纯正和礼数的,不是随便可以相认的。皇帝对大臣的信任也是有限的,而作为真正的娘家人,皇帝则无须多虑。刘玉娘此时对李存勖已经“一通百通”,几乎提出任何要求都不算过分。李存勖同意此事儿,算是给了刘玉娘很大的面子,她当然非常高兴。

一次,皇帝皇后再次临驾张全义家,张全义自然不敢怠慢,设宴款待庄宗和刘玉娘。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玉娘提出了认亲的事情。张全义哪里敢接受,一再“跪辞”。事实上张全义巴不得呢,认了皇后做女儿,就等于坐上了皇亲国戚的“安全船”了,但是张全义不知道刘玉娘真的想当自己的女儿,还是说着玩的,所以不敢接受。没想到,刘玉娘扶张全义上座后,跪拜着向他行父母礼。张全义起座不接受,刘玉娘命人再扶。如此往复多次,张全义总算当“爹”了,刘玉娘也如愿以偿当上了女儿。自然,张全义拿出不少金银财宝馈赠刘玉娘,刘玉娘非常高兴。

这件事情被许多史学家唾弃,理由便是刘玉娘无耻!他们认为,刘玉娘认臣子为干爹,给自己寻找靠山,却置亲身父亲于不顾,是没有廉耻!但是,我们从后唐的史书中没有得到这样的答案或者有可靠的证据。事实上,上述的说法只是当时皇宫中嫔妃的观点,甚至也体现出史学家无法摆脱的“男权思想”。

已经位居皇后之位,同时又受到庄宗的喜爱,刘玉娘是否有必要非得认个爹呢?难道认个干爹就能说明自己是高贵的?就能改变自己出身的微贱?这种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从刘玉娘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看,对这桩认亲的事情,我们只能理解为刘玉娘希望通过认亲,加强自己在宫廷中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在后宫复杂的争宠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至于这件事情能否牵扯到“是为日后她干预朝政作伏笔”,当然是个疑问。但刘玉娘希望不断加重自己在皇宫中的“话语权”是显而易见的。

后唐史书对这件事情的记载是温和的,总体上讲,这件事情由于有当朝皇帝庄宗的恩准,并不算什么大事情,除了后宫和反刘玉娘一派的反应比较强烈外,并没有引起大的波澜,甚至都不及后朝的评价那么激烈和一边倒。

如果说,我们对刘玉娘不认亲爹认干爹的事情,还可以保持一种温和的态度的话,那么对于刘玉娘通过一系列措施干预朝政,我们的态度则无法继续温和下去。

刘玉娘干预朝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常见的吹枕边风,通过对庄宗施加影响,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方面的例子历史上很多,无非是利用皇后得天独后的地位、利用皇上的宠幸干预朝政,所以在此不再赘述;二是通过庄宗喜欢的伶人即戏子,对庄宗施加政治影响;三是通过比较特殊的方式,即通过佛教教令干预朝政。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佛教非常盛行的时期之一。因为战争的因素,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加上庄宗在得到半壁江山称帝后不思进取,整日听戏淫乱,所以后唐的政治清明和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佛教非常盛行,许多饥寒交迫的民众,甚至落魄的贵族纷纷剃度为僧,躲进寺庙,寻求解脱,了却残生。

更多的民众敬重佛教,在寺庙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到寺庙敬佛的人数同样激增,并且成为一种“时髦”。庄宗及后唐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社会问题。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们也拿出钱来建造寺庙,以便显示宫廷对佛教的信仰,在佛教教徒面前聚集人心。

刘玉娘同样意识到了敬重佛教对自己的意义。身为皇后,她也加入到这场敬佛的潮流中。当然,刘玉娘是否从心底中真正相信佛教,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史书中对她在这个方面的记载比较明确。

刘玉娘每天敬佛、作法事,还把她平时受贿的财宝拿出来建造寺庙或者大笔赏赐寺院的僧尼,赢得了不少人心。同时她还规劝庄宗信佛,这些都是有根有据的。当时许州节度使温韬知道皇后刘玉娘信佛拜佛,于是想出了一个拍马屁的高招,居然将自己的老宅改成寺庙,日夜替皇后祈福,并将这个消息传至皇宫和刘玉娘本人。

朝廷知道后,庄宗自然下旨嘉奖,刘玉娘更加高兴,下令对温韬赞美。

从此,刘玉娘俨然以教主自居,她的旨意也称为教令,和皇上的圣旨并行朝廷。由于刘玉娘的教主身份,官吏接到教令,均不敢怠慢,有些马屁精甚至比接到皇上圣旨还重视,一脸的坚决照办的样子。刘玉娘之后不断下旨,教令越来越多,有些已经完全突破了佛教事务,俨然一副“二皇上”的样子了。

温韬的做法开辟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为刘玉娘干预朝政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对庄宗来说,他立刘玉娘为皇后之后,心里面多少有些打鼓。此番朝廷重臣温韬之举让他很安慰,他甚至以此认为,朝廷命官不仅接受了刘玉娘作为皇后,同时对刘玉娘也非常敬重。这反过来,似乎也让庄宗看到了刘玉娘身上有很多自己没有看到的优点,加之刘玉娘生下皇子后仍然身姿翩翩,很能媚惑人。庄宗更加喜欢。

温韬的这个马屁拍得皇帝皇后心情大好,但结果是相当的恶劣。此后,温韬的官衔频频升迁,大大刺激了朝廷上下。温韬拍马屁的举动成为众多官吏效仿的对象,他们对刘玉娘这个女流之辈再也不敢轻视了,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和关系,不断贿赂皇后,以便自己的仕途更加腾达。庄宗的荒淫,大臣们当然看得见,同时他们也看见了刘玉娘作为皇后干预朝政的企图,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甘愿走刘玉娘的官道,这是后唐的可悲之处。

不过,客观地说,我们必须承认,刘玉娘利用佛教打开了干预朝政的大门,的确是聪明的。当然这有三个条件:首先她继续得到庄宗的宠幸,这一点是根本;其次她能够审时度势,抓住社会时尚或者说主流趋向,找到突破点,并且她自己也知道利用金钱笼络人心。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教主在当时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位置;最后就是作为一个不安生的皇后,她有能力对朝政说三道四。

庄宗喜欢戏,刘玉娘没有当皇后的时候,就经常登台演出,所以皇上对戏子、伶人非常关照,往往在演出很晚的情况下打破先例留宿宫中。时间长了,这些伶人也非常傲慢,一些名角甚至干预起朝政来。虽然庄宗荒唐,但是别人也拿皇上没办法,聪明的刘玉娘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对伶人采取排斥的做法,而是顺水推舟,不断用财宝贿赂伶人。伶人虽然不知深浅,但是皇后的地位也足以让他们冷静了,于是这些伶人对刘玉娘很尊敬,个别人甚至成了刘玉娘的耳目。许多时候,庄宗就是在戏台上处理紧急政务的,所以只有伶人和当事大臣知道其内情,刘玉娘通过伶人,对庄宗的许多事情能够掌控,这为她之后干预朝政又创造了条件,因为庄宗相信伶人,刘玉娘要打击谁,庄宗总要考虑一下,犹豫之时伶人从旁劝说,效果不凡。

前文说过,刘玉娘的恩人、庄宗的母亲曹氏在刘玉娘当上皇后之后,不满之意顿升不少,她亦不是个等闲之辈,不断通过自己的渠道,对刘玉娘加以限制。

到了同光三年(925),皇太后曹氏终于一病不起,撒手人世。没有了婆婆的约束,刘玉娘更加没有了节制,开始对她不满意或者感到有威胁的大臣下手了。

当时对刘玉娘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大臣郭崇韬,所以,他成了刘玉娘打击的最大目标。刘玉娘的意图是,打击郭崇韬后,会使满朝文武感到震慑,她自己等于树立了权威,干预朝政便能一帆风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