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11098800000036

第36章 后晋冯氏侍侯两代皇帝均得宠(1)

少时守寡,这被认为是女人的一大不幸。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皇家,如同判处“死刑”。可是后晋的冯氏却打破了这个魔咒,她侍侯了两代男人,从皇太弟到皇帝,均得到宠幸,而且家族亦跟随荣耀,外戚还有了权力。冯氏有何魔力,让君主欲罢不能?她最终的命运受人瞩目,虽然国破家亡,当了阶下囚,但这不是冯氏的错。

(1)红颜命苦,沦落乱伦

五代十国乃群雄并争的时代,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庄家三圈轮流坐”。石敬瑭自从以出卖北燕十六州为代价,借来了五万辽兵,便势如破竹地战胜了对手,并建立了后晋,史称为高祖。

《五代史》上说,高祖石敬瑭有一个交情深厚的“哥们儿”,叫冯濛。冯氏便是冯濛的女儿,具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貌,在后晋颇有名声。

冯濛在后晋担任邺都副留守,按照现在的说法,算是省级干部了。不过,虽然冯濛没有进入中枢决策机构,但是这并不影响石敬瑭和他的友情及对他的重视,他们之间的往来仍然频繁。

石敬瑭早就把冯氏放在了心上,只不过,一是碍于兄弟情面;二是怕乱了辈分,才没有将冯氏揽于自己怀中。不过,冯濛实际上希望这门亲事成功。一来自己可以稳固官位;二来也给女儿找一个好归宿。

有一天,冯濛与石敬瑭聚在一块喝酒,石敬瑭主动提起了亲事,说希望冯氏嫁给自己的弟弟石重胤。冯濛当然愿意,于是石敬瑭赐婚冯氏。石重胤娶了冯氏之后,因为有冯濛的背景,立即晋封冯氏为吴国夫人。

冯氏长得漂亮,又会哄人,把个石重胤喜欢得不得了,整日与其欢娱,把其他嫔妃撇在了一边。可是,这个石重胤没有消受红颜的命,不久便病死。

冯氏万分悲痛。要知道,她嫁的是皇亲国戚。夫君死了,等于宣判了婚姻的“死刑”,在年轻守寡的漫漫征程中,她只有消磨时间直到死去。

天福七年(942)五月,后晋高祖石敬瑭在契丹和藩镇的双重压力下心力憔悴,终于患重病驾崩,享年五十岁。整个后晋朝廷充满着悲哀气氛。

石敬瑭的皇后李氏紧急召见朝臣,商量治丧和继承帝位的事情。石敬瑭并没有预感到自己会死去,生前也没有立太子,所以给死后留下了麻烦。皇后李氏曾生过数子,但都很快死去,只有个石重睿活着,仅有几岁。

朝臣大多认为,后晋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外有契丹虎视眈眈,内有藩镇伺机闹事,如果想稳定后晋政权,特别需要年龄稍大一些的皇亲来继承帝位,现在石重睿太小,不可能担任如此大任。虽然皇后李氏希望自己的儿子重睿继承帝位,但是面对复杂的局面,她觉得她们孤儿寡母无法控制局面,所以更加悲哀。稍后,她不得不同意朝臣们的建议,放弃儿子的帝位继承权,同意另挑人选即位。

原则定下来了,大臣们在研究完治丧的事情后再次坐到了一起,开始研究究竟由谁来继承帝位。意见不统一是可以预料的,但经过反复讨论,还是勉强达成了协议:由石敬瑭的侄儿、二十八岁的齐王石重贵继承大统。

李氏被迫同意了。当天,朝廷即宣布由石重贵继承大统。

石重贵就是出帝,他即位后,尊封李氏为皇太后,封自己的生母安氏封为皇太妃。

但是,后晋朝臣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没有向父朝辽国请示汇报,并且最终因为这个原因被灭了国,当然这是后话。

实际上,朝臣们的思路没有错,当时后晋的严峻形势的确需要一个能够稳得住阵脚的皇帝,但这个人不应该是他们选择的石重贵。

石重贵自小就厌恶读书,喜欢打打杀杀,舞枪弄棒,尤其是沉湎女色。石敬瑭死后,后晋进入了服丧期,但石重贵作为帝位的继承者,仍然不考虑国家大事,还沉湎于酒色。

石重贵早就对年轻守寡的冯氏垂涎已久,只是高祖石敬瑭的存在才使他多了一分顾忌,不敢轻举妄动。当年,他担任北京留守时,原配魏国夫人张氏得病身亡,他就有意勾引这位年轻的叔母作继室,现在他只等登基仪式了,还有什么顾忌?

石重贵的登基仪式在悲哀的气氛中举行了。

李皇太后因为与石重贵只是叔母和侄儿的关系,不可能垂帘听政,所以李皇太后宣布不再过问政事。

登基仪式后,石重贵立即把目光转移到冯氏身上。当时,因为石敬瑭的丧期还没有过,高祖后李氏、石重贵的母亲安氏和叔母冯氏都还没有离开,这给石重贵创造了条件。

在守灵期间,石重贵就展开了对冯氏的进攻,他对冯氏眉来眼去,冯氏内心也欲火难耐,但碍于妇道不敢轻易表示。再说,冯氏又如何不希望受到皇帝的临幸呢?冯氏明白,现在她只有等待、只有听天由命。

石重贵开始行动了,他命左右将冯氏的房间调换,远离李氏、安氏。某天晚上,他先去看望李氏、安氏,最后进了冯氏的房间。进门后他露着坏笑说:“我的好婶娘,守灵可是辛苦了。我非常惦记你,特来请安啊。”

冯氏心知肚明,但不敢外露,只是客气地说:“您是皇上,是我应当先拜见、祝贺您的。”说着,冯氏就要行下礼,石重贵忙上前挽扶,可是一只手却离开冯氏的胳膊,向冯氏的身上慢慢移动。

冯氏顺水推舟,轻佻地说:“陛下,我弄错了,不应当在此跪拜,而是应当在正殿才对。”

石重贵令侍女回避,闻着冯氏的女人香说道:“我喜欢你,你知道吗?”

冯氏轻轻地点着头,娇声娇气地说:“陛下,臣妾不敢!我有心也不敢,毕竟您是皇上,我是您的婶娘啊。”

“什么婶娘!我登基了,还没有皇后呐,你不想当?”

冯氏欲擒故纵地说:“想,又能怎么办?我只怕没有这个福分呐。陛下那么多嫔妃,哪里能轮到我呢?谁知道,您有没有自己的意中人呢?”

石重贵此时已经抓住了冯氏的关键处:“意中人倒是有一个,但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答应啊?”

冯氏肯定地说:“您是天子,这天下的事情还不由您说了算?我想,没有人敢违背您的意愿。”

石重贵摊牌了:“我的意中人就是婶娘你呀。”

“这可不行,我已经老了,怎么敢侍侯陛下呢?”

“我就喜欢你!我就喜欢你这样的!”石重贵和冯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没有不透风的墙。石重贵与冯氏干柴烈火没几天,通过侍女、太监的渠道,他们的好事儿已经传遍了皇宫内外。人们议论纷纷,大臣们倍感失望,皇亲国戚也感到脸上无光。这个臣子们寄以重望的皇帝,居然为了一个女人做出如此下流的事,这是臣子们没有想到的。

是的,在人们的眼里,石重贵当了皇帝,什么样的女人不能搞?什么样的女人不依他?为什么偏偏去招惹自己的婶娘?乱了辈分不说,也凉了众人的心!

石重贵也有耳目,这些耳目已经把众人关于他和冯氏乱伦的议论告诉了他。不过,石重贵满不在乎,他对于种种议论的回答是:“准备结婚大典。”

谁也没想到,这个公认的沉湎于女色的皇帝,这一次真的认真了起来,居然要把冯氏立为皇后。话说回来,石重贵和冯氏两人的事情,除了说明石重贵荒唐以外,至少还说明冯氏魅力的确不一般。在这以后,只要冯氏出现的地方,总要引人围观,宫内宫外都一样。

石重贵如此认真地对待冯氏,冯氏自己连做梦都不敢想。作为一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女人,她知道什么叫守节,她根本不必为了有口饭吃把自己嫁掉;另外,她也知道什么叫乱伦。知道自己要和石重贵好,就需要背负乱伦的恶名。但是,作为女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的确需要男人的抚慰,在这件事上,主动权并不在她手里,后人至少不能叫她“狐狸精”。

所以,对于五代史书均否定这段婚事,笔者倒不以为然。笔者认为,他们二人的结合,的确有悖于传统伦理和道德标准。但是,冯氏能把个桀骜不逊的石重贵降伏,使其收心,说明冯氏的确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石重贵拥有这样一个女人,也不枉此一生。但他把国事天下事撇在一边,也的确是昏庸透顶的。有道是爱江山也爱美人,而他却只爱美人不管江山。作为一个帝王,这是大错特错的。

结婚大典开始了。石重贵和冯氏在众人的簇拥下,摆出六宫仪仗、太常鼓吹,来到高祖石敬瑭的庙前行礼,因为石重贵的生母安氏坚决反对这件事情,所以没有出席他们的婚礼。宰相冯道以下依次朝贺。

石重贵非常高兴,还对群臣说:“奉皇太后之命,卿等无须庆贺吧。”

实际上,皇太后李氏对这桩婚事非常反感,甚至嗤之以鼻、厌恶透顶。看着石重贵的所作所为,她对这个由她丈夫开创的后晋江山的前途,连想都不敢想。她已经心力交瘁,无力与石重贵理论,还管他什么庆贺不庆贺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