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
11099400000016

第16章 心理抗疲劳妙招(2)

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改变的现象。产生心理疲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学习、工作过量。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害怕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导致了心理的紧张与疲劳,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住房拥挤、噪声、工作条件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遭到挫折等等,也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要解除心理疲劳,必须对自我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计和要求,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急,凡事要讲求一个适度,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若心理疲劳是由于工作过于单调机械所致,这说明所从事的工作并未把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自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改变工作的性质,或者去另谋生路。

舍心理疲劳的卧式放松训练

卧式放松训练一般有两种姿势,即仰卧和侧卧。

仰卧式是身体平卧床上,枕头高低以自然舒适为宜;左右上肢放于身体两侧,靠紧两侧大腿,手心向下;手指展开放在床上;下肢并拢要自然平伸;双脚并齐,足尖向上;口眼要求与坐式相同。

(1)放松下肢:仰卧式放松动作从下肢开始,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将左腿用力伸直(脚面向上、脚尖向前),慢慢上抬45°,停顿片刻。然后轻轻放下左腿,放松腿部及脚部肌肉,膝关节和踝关节由紧变松。然后换右下肢做。

(2)放松胸部:仰卧,上肢放于体侧,微屈肘关节,手掌向内,靠近大腿,手掌、肘、肩呈三角形。手、肘关节用力撑床板,抬起臀部,臀部肌肉收紧,挺胸,停顿片刻。然后轻轻放下臀部,使臀部肌肉放松。重复做3次。

(3)放松上肢:仰卧,两臂置于身体两侧,然后两臂前平举,用力前伸,两手用力握紧,体会到手、臂部的肌肉紧张感觉。停顿片刻,双手松开,两臂慢慢放下。重复进行3次。

(4)放松头颈部:收颌、挺颈向上抬,使颈椎挺直,两眼注视双脚,停顿片刻,体会到颈部有紧张感觉后再放下头,使颈部肌肉放松并有松软的感觉。重复进行3次。

(5)放松头部两侧:头弯向左侧,用力拉紧右侧颈肌,产生右侧颈肌紧张感觉,头恢复原位后,体会右侧颈肌松弛感觉,然后换右侧做。重复进行3次。

为了防止挤压心脏,一般采用右侧卧。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放在右小腿的上后部位,左膝在右膝上。右肩稍向前突出,右手轻放在右眼前方的枕头上面,手距面部两拳左右,左手自然伸展轻放在左髋上。

(1)放松下肢:右腿用力伸直,绷紧脚面。腿部肌肉、关节处于紧张状态,

挺直停留几秒钟,有肌肉紧张感时,将右下肢缓缓放松。

腿进行。

(2)放松腹胸背部:顶腰,挺腹,挺胸,同时向后拉肩,使腹、胸、背的肌肉紧张起来,停留几秒钟后,再收腹,松腰,含胸,使腹、胸、背部肌肉放松。重复进行3次。

(3)放松上肢:支撑右上肢,右手握拳,夹紧肘关节,使右上肢肌肉、关节处于紧张状态,体会到紧张感觉,停留几秒钟后,再将右手、右肘松开,产生松弛感觉。重复进行3次。然后放松左上肢。

(4)放松头颈部:内收下颌,使颈后肌肉紧张,在产生颈肌和颌关节紧张感觉后再缓缓向前伸下颌,颈部肌肉、关节放松,体会松弛感觉。重复进行3次。

重复进行3次。然后换左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防止疲劳。但疲劳时做剧烈运动则会有损健康,身心疲劳时仍坚持进行剧烈运动士会令心脏负荷过重,影响健康。至于本身有慢性疾病者也可参与运动锻炼,但要避免剧烈的运动。若遇呼吸困难、气喘、头晕、眼前发黑、身体软弱无力等情况,应终止运动。常在室内工作学习者可选择室外环境幽静、空气好的地方先做深呼吸。然后做些伸展四肢、前后屈体、转动腰部和颈部等动作,能改善呼吸循环,放松因久坐造成的四肢、腰部、颈部肌肉的紧张。进行剧烈运动时,若身体不适,必须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再继续,如果重复出现同样现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检查身体。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热身,令运动量慢慢增加,以免身体机能突然产生强烈变化。

心理抗疲劳妙招

有除心理疲劳的站立式放松训练

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稍向内扣,两脚跟略虚,脚趾抓地。上身正直,不左右倾斜,含胸收腹,不要挺胸、驼背,臀部稍向下坐,不要跷起。腰脊椎放松,肩肘稍向下沉,掌心向内,两臂自然下垂。

站立式肌肉、骨关节的放松

(1)放松上肢:两手握拳用力抓紧,想象中似乎双手各握一杠铃。将两臂由前面向上抬起,抬至与身体垂直时停住并坚持数秒钟,感觉肌肉由紧张变为疲劳时,轻轻地将双臂放下。如此反复练习1~3次。

(2)放松肩背胸:将双肩用力向后拉紧,挺胸夹紧脊背肌肉,坚持数秒钟,等到有了紧张、疲劳感觉时,再将双肩松匕开,同时含胸屈背,使胸背肌肉放松,感到有松软、舒适的感觉。重复练习3次。

(3)放松肩部肌肉:挺胸,顶腰,挺腹,体会腹肌紧张,然后再松腰收腹,使腹肌放松。重复练习3次,以体会至幢肌有清晰的紧张与放松的自我感觉为宜。

(4)放松下肢:向上提踵,夹紧臀部肌肉,足尖着地,双膝挺直,坚持数秒钟;待体会到下肢肌肉有紧张感觉后,再缓缓将脚踵落地,膝关节向前方微屈,放松臀部肌肉,产生松软、舒适的自我感觉。重复练习3次。

(5)放松头部:收颌挺颈,以体会颈肌和关节紧张感觉;然后将颌向前伸出,头微仰起,使颈部肌肉、关节放松,产生松弛感觉。重复练习3次。

(6)放松颈侧肌肉:头向左侧弯曲,使右侧颈肌拉紧,右侧颈肌因紧张而产生紧张感觉;然后使头部回到直立位,右侧颈肌放松,产生相应的肌肉放松的感觉。如此一松一紧重复3次。然后换方向进行练习。

要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就得先找出病源,而长时间休养可耳又得最佳疗效,适度运动也对病情有帮助,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可活动筋骨,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对于消除局部疲劳有效。慢性疲劳综合征跟免疫力有关,一个人的免疫力增强,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率相对减低。

呼吸训练是根据生物反馈原理进行的人工训练方法。在练习过程中,呼吸系统由自发的不随意活动转化为随意运动。呼吸调节训练分为呼吸放松和呼吸增强两种训练方式。

呼吸放松训练

心理训练中经常用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即用腹部进行呼吸。它和一般人的自然呼吸不同,一般人常用的呼吸方式是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的用力点在腹部,吸气要求从鼻、喉头、气管、胸部直到腹部,然后再沿原路呼出。

进行腹式呼吸时要求坐在靠背椅上,下面垫一软垫,双目微闭,口闭合以鼻呼吸,不习惯者可以开口呼吸。

上身坐姿要端正,最好做到头部虚悬,不可着力;颈部挺立,不可拘缩;两肩下沉,不可耸肩;脊柱挺直,不可弯屈;胸腹内含,不可挺凸,衣服要松宽,精神放松,态度自然。这样,自头、脊椎到四肢的神经系统传导通畅,全身的血液循环疏通。

腹式呼吸又分为正式和逆式两种。正式在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凹下,逆式则动作相反,在吸气时要求腹部肌肉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胀,以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腹腔内有充裕的空间进行新陈代谢,也便于控制呼吸频率。

腹式呼吸的动作要领是悠、匀、细、缓四个字。

“悠’’就是呼气和吸气都与长久,进气出气的时间长,则气在体内运行的路线较远。为此,

呼气和吸气就必须启口小,轻轻合齿,气从齿缝间出入,不要张口大吞大吐。吸气时气体经喉头、气管直达腹腔,使横膈膜向下扩张,有气聚小腹鼓胀感觉。

当不能再吸气时,则以舌顶上月,停顿一下。最后沿着与吸气相反的路线,将气逐渐呼出,并且要求腹部用力收缩,横膈膜向上运动,尽量将体内二氧化碳吐净。

“匀”是要求无论吸气或呼气都不要有节奏,从吸气、中间稍停到呼气都不要截然分开,要自然过渡。

“细”就是吞吐气量单位小,这样有助于机体充分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缓”就是呼吸动作速度慢,柔和,以有助于机体的放松和气体代谢。

呼吸增强训练

呼吸增强作为心理调节的手段,在于动员机体的力量,提高动作强度和心理活动水平。这种呼吸方式一般短促、有力,呼吸频率较快。

跑步时怎样调节呼吸以减少疲劳

跑步时,人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调整不好呼吸,跑不了几步就会气喘吁吁,再咬牙跑几步,就有点呼吸不过来的感觉。虽然跑步是不少人喜爱的健身方式,但是以上描述的种种不适却常让人打退堂鼓。其实,跑步并不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疲劳感自然就会减少。那么,跑步时要怎样调整呼吸呢?

配合跑步时的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阶段和速度最重要。跑步刚开始时,或者速度较慢时,需氧量小,仅用鼻呼吸就可以满足需氧量。如果气温较低或顶风跑步,更应用鼻子呼吸,这样进入肺部的气体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温加湿,从而避免吸入的尘埃、细菌引起咳嗽、气管炎、腹痛、胃寒等疾病。当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呼吸就难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子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劳,此时应张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当然,完全张口也不行,最好是口微开,轻咬牙,舌尖卷起,微微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的深度。

与步伐配合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慢跑的呼吸节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机体疲劳慢慢明显,这时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来走两步,以调整呼吸节奏。

许多人在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从而产生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就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愉悦人的心神,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音乐对机体细胞的兴奋性,对情绪状态、心理紧张、应激能力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可有效地消除疲劳。音乐能使人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给生理上带来明显的变化,如血液循环,呼吸的变化,消化停滞,出汗增多,甚至毛发竖起。这是音乐与健康关系最主要的一方面。音乐用其特殊的语言形式,满足了人们宣泄情绪,表达愿望的需求,而情感的适当抒发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利。音乐不仅可以表达情感,还能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强弱调节人的情志。音乐使人的感情得以宣泄,情绪得以抒发,因而令人消愁解闷,消除疲劳,心绪安宁,胸襟开阔,乐观豁达。

音乐疗法的作用

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精神,使人兴奋、激动,而旋律优美的乐曲,贝能使人情绪安静、轻松愉快。人的情绪活动不仅与大脑皮质有密切关系,而且与人的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和大脑边缘系统有着更广更密切的关系。大脑边缘系统是调整和支配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最高中枢。引起人们轻松、愉快、欢乐的音乐,就能改善和加强人的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增进人体各种内脏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音乐能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继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他器官的活动。由于音响有它自己的振动频率、节奏和强度,如果在传入人体之后,正好与机体内相应的振动频率和生理节奏相配合,就能引起共鸣反应。它能激发人体内所储存的潜能。现代研究表明,音乐的音响还能直接影响到对调节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

消除心理疲劳的音乐疗法

因此,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谐调等不同,就可表现出镇静、镇痛、降压作用和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的效果。

和谐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健康的重要调节因素。古往今来,人们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乐曲,不同的乐曲,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也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音乐可通过两种途径作用于人体:一种是物理作用,即音乐通过节奏、旋律、强弱、速度、音色等声波的冲击、振动,使人体产生共振,引导体内的各种活动协调一致,调动人体的能量和抗病能力。如果音乐作品的频率与酶在人体内进行催化的过程频率相似,就能刺激人体分泌酶和激素。另一种是化学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振动中的能量传入大脑,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能调节神经兴奋强度,促进神经反应,并由此影响和调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各种功能。因此,音乐的不同音色、音调、节奏和旋律,可表现出兴奋或抑制等不同的功效,如降压、镇痛、镇静、抗焦虑、消除疲劳、增进食欲等。而且,好的音乐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是人类文明的提炼和升华,故经常欣赏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乐曲,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舒畅,开朗乐观。

音乐可以通过倾听欣赏而令人心情舒畅,气血调和,演奏不同的乐器或伴随优美的乐曲而翩翩起舞可使人动形健身。吹、拉、弹、拨各种不同的乐器,可以心、手并用,既舒发情感,也活动肢体,而且,手指的活动还可以健脑益智。在音乐旋律的境界中,舒展身体,轻歌曼舞,使人情动形动,畅情志而动筋骨,从而达到动形健身、消除疲劳的目的。

消除疲的曲子

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

(1)振奋精神,解忧除烦:如《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喜洋洋》、《春天来了》、《喜相逢》、《夜深沉》、《光明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斯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圆舞曲》《小调》、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古琴曲《流水曲》、交响曲《田园》等。

(2)镇静放松,催眠安神:如《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二泉映月》、《山水莲》、《春思》、肖邦的《调小夜曲》《梅花三弄》、《塞上平湖秋月》、《烛影摇、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莫扎特的《摇篮曲》、李斯特的《小夜曲》、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梦》。

(3)明朗轻快,消除疲劳:《假日的海滩》、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比才的《卡门》、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F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首》、格里格的《培尔-金特》中的《潮》、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的《苏格兰(C小调)》、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德彪西的《大海》管弦乐组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