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的人生江湖
11109400000029

第29章 圆梦江湖,从“勇者”到“智者”的坎坷路途(1)

对任何人来说,做事并不是只靠勇气和智谋就能够轻易达到自己的目标。想要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最不可忽视的就是精心的“策划”。在每一场商战中,如果只拿勇气去拼,而不懂得精心布局、提前规划、未雨绸缪,是很难取得最终胜利的。只有先学会有备而战,才能掌控全局。

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

东方人有着浓厚的智慧积淀,但在商业运作能力上有所欠缺,比如家庭企业、小资本主义、小心眼儿等,这些体现在中国管理者的身上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它反映出了中国历来的管理方法,历经千百年仍无法蜕去的理念,但这种管理制度在如今的企业是要不得的。

--马云

马云一直认为东方人是很聪明的,东方的企业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但是,马云清楚地知道,东方人的企业能够长期维持经营,甚至可以长期盈利,却很难做到足够强、足够大。但西方的企业不同,他们的运作机制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无论是人才、市场还是资本的运作,西方企业的模式都是值得东方人学习和借鉴的。因此,马云坚信,只有运用东方的精神,再加上西方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企业,也才能把企业真正地做大做强。

马云曾经说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缺乏管理理念,它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理念的网站,也将是一个缺少灵气、无法聚集人气的网站。”因此,在公司管理、资本运作、全球化的操作上,马云会毫不含糊地选择“全盘西化”,在他看来,只有东方的精神与西方的管理相遇,才能碰撞出满天灿烂的火花。

由于西方国家在商业方面的建树,已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榜样。所以,马云在创办中国“黄页”时,就强调公司的管理制度要采用西方的模式,严格保证事业以高效严谨的模式运行。马云深深地感受到东方人能够拷贝西方网站的模式,却无法拷贝西方网站的管理制度,更无法拷贝西方企业的团队建设。他在总结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败后,总结出,一艘可以远航的船只,必定会有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团队,也就是说,船员的整体素质对船只的航行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但是,在对船员的管理中,一定要具有东方的精神,同时具备西方的运作模式,否则,这只船的性能无论再好,也很难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马云的企业在向海外拓展的过程中,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的。尤其是在阿里巴巴刚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都对阿里巴巴的团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不懂市场,所以就重金聘请世界上最好的市场人才;他们不懂技术,所以请来了雅虎搜索的发明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首席设计师吴炯;他们不懂财务,所以请来了在美国一家投资公司做副总裁的财务总监蔡崇信;他们不懂管理,于是又请来了在亚太地区做过16年的高级管理人才……阿里巴巴把各个方面最优秀的人才都请来了,马云能把这些拥有超凡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靠的就是他的“东方智慧”。他说道:“我不是让这帮人跟着我走,而是我跟着他们走。我每年向他们报告下一年度目标,这些报告里面的内容很多来自他们的提议。”所以在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做不下去的时候,阿里巴巴可以越做越好。

我们都知道,和马云一起创业打天下的人一共有18个,而且他们至今为止仍然在公司担任着不同的职务,可以说,他们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不仅是元老,是功臣,更是行业里的精英,但阿里巴巴的团队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吸收海外力量的加入。马云时刻都在提醒着自己,只有东方的智慧加上西方的运作,才能点燃世界网络帝国的绚丽火花,要想让企业长远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西方市场。因此,只要公司发展壮大,并且有了一定的能力时,马云就会派公司的核心人士或者精英人才到国外接受正规的管理培训,去学习西方的经营理念,学习他们先进的运作方式,甚至,他会让自己的员工到国外的企业工作几年,亲身感受一下西方的企业运作模式,然后再回到阿里巴巴发挥更大的作用。马云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就是为了让企业里的人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方式,而不是只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盲目地蛮干,因循守旧是不利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的,这一点正是国内很多企业不能进军世界排名的根本原因所在。

马云承认同时也十分肯定中国人的智慧和创业精神,但这并不能否认,在具体的管理和运作方面,西方的方式是更超前、更领先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只有不断地向西方的模式靠拢、学习,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在中国,除了阿里巴巴,几乎所有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可以在国外找到自己的母版,很多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阿里巴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标准的中国胚胎,阿里巴巴从来不走前人走过的路。马云一直强调,一个企业最好的模式就是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把能够完善的事情尽量做完善。在阿里巴巴,马云要求员工要千方百计地把网络信息做好,无论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做好今天的事情,才是最要紧的。对于那些最艰巨的任务,阿里巴巴会留给其他的高科技公司去做,他们只要后发制人就可以了。或许,很多人会不赞成马云的运作模式,但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至少在互联网的低谷时期,阿里巴巴没有像其他的公司那样关门大吉,而且还越做越大。用马云的话说,模式就是把成功的经验取出来,但今天的互联网是没有成功的模式的,世界上也没有最好的模式,想要成功,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就可以了,任何拷贝过来的东西都不会是自己的。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从来都不会听投资者的建议,更不会看媒体的脸色,就连互联网分析师的预测也不会对阿里巴巴产生任何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其实,企业最优秀的运作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它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好的体系、一个好的团队以及一个好的盈利模式就可以。当然,马云一直都相信,只有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才会有最完美的企业运作机制。

超前决策,趁势而起成为网络巨人

在我刚开始创业的那个时候,有人说如果阿里巴巴能够成功,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珠穆朗玛峰脚下抬到山顶。我就是要让他们看看我是如何把这艘万吨巨轮从珠穆朗玛峰脚下抬到山顶的。

--马云

1995年,马云第一次到美国,虽然这次的美国之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惊险之旅,却让马云在阴差阳错中第一次结识了互联网。在当时,美国的互联网还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而马云之前虽然听说过互联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电脑,他甚至不敢尝试碰触这种“十分贵重的物品”。在朋友的鼓励下,马云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但令他感到万分沮丧的是,互联网上居然没有关于中国的任何信息。直觉告诉马云,这种神奇的东西很有发展潜力,于是,他请求朋友帮忙,为自己当时经营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一个宣传网页,没想到,仅仅几个小时,马云就收到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邮件,想和马云“谈生意”。这让马云欣喜若狂,此时此刻,互联网公司在马云的头脑里已经诞生了。

很快,马云就回国了。一下飞机,马云就迫不及待召集自己的朋友,开始了创办互联网公司的演说。最后,马云坚定地说道:“从现在开始,我要做这个行业,我要做Internet。”尽管马云侃侃而谈了两个小时,但朋友们都没听懂马云到底在说些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人懂网络,对于一群不懂网络的人来说,要创办一家网络公司,这是何等超乎想象的事情。可以说,在当时,马云的决策是超前的。

一周以后,马云在唯一一个支持他的大学同学帮助下,一起东拼西凑了10万元钱,创办了浙江海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而这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的实体。五年以后,世界上最大的B2B网站--阿里巴巴诞生,从此,互联网的世界里多了一个叫做马云的网络巨人。

其实,早在1995年,接触过互联网的中国人有很多,但在当时就能看到互联网未来发展潜力,看到网络背后隐藏的无限商机的人却少之又少,而马云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当年马云的美国之行,如果马云没有突发奇想去找那位美国朋友,如果马云像许多接触了网络,却没有看到网络能够改变世界的无限能量,如果马云因为重重的阻碍而没有把自己创办网络公司的想法付诸行动……那么,中国互联网的开创者就不会是马云了。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这样说道:“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其实,机会还属于那些能够抢先一步看到商机,抢先一步作出决策,抢先一步付诸行动的人。为了不错过互联网的商机,还在担任教师一职的马云立即决定辞职下海,因为他深深地知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教师和网络相比,网络对他的吸引力远胜于教师。正如马云所说:“当初扔掉铁饭碗,去搞不被人理解和看中的互联网,如果失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自明的。”由此可见,马云当初是抱着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对互联网孤注一掷的。但事实证明,马云当初的决策是超前的,是正确的,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阿里巴巴的创建在短短五年之内,就把马云推上了中国五大著名网站的掌门人之一的宝座,这五年是苦难的五年,也是积累精神财富和创业财富的五年。对此,马云深有感触,他说:“别人可以拷贝我们的网站,却无法拷贝我们五年的苦难。”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巨人,这都源于马云当年对互联网的超前决策。

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当他看到一个东西,并想要去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会立即付诸行动,趁势而上。在别人都没有察觉到这种新鲜的事物时,马云就已经开始挖掘它的潜力了。如果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注意到了一种商机,这就意味着,现在去做已经晚了,机会早已被那些捷足先登者抢占了。所以,机会在刚刚到来的时候,是很难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的,这正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从来不知道把心动变成行动。马云还说过一句话:“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在于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愿不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

永不满足,大力塑造世界级品牌

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马云

无论在任何时候,马云都没有放弃过打造世界品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马云有着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化首先应该是本土化,本土化就是要在本土市场创造价值。今天对阿里巴巴来讲,中国市场是足够大的,但中国市场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在本土市场上还没有赢,是很难在国外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马云清楚地说道,他明白,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片面追求,只能给阿里巴巴带来伤害。因此,马云从阿里巴巴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阿里巴巴定位成是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要想壮大,就必须和中小企业一起成长。

对于从市场底层打拼过来的马云来说,他深知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大企业都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他们可以支付巨额的广告费用,但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资金不足,没有信息渠道,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于是,马云把全球的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帮助那些小的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事实证明,马云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是正确的,在阿里巴巴的客户群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有很多小商人在阿里巴巴上做生意。互联网就像一种黏合剂,可以把许许多多的小沙粒黏合起来,形成威力无穷的巨大能量,以小博大正是互联网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据统计,到2004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就已经聚集了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都会为全球各地企业和商人提供64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不仅成为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更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有5000多家中国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他们从网上获得的出口订单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接见马云的时候,说道:“你的阿里巴巴很有名!”英国总领事馆总领事在祝贺阿里巴巴乔迁之喜的时候,说道:“英国是欧盟最大的国家,有着独特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的交通、通信和法律等条件也非常宽松。阿里巴巴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更好地了解英国,并成为英国和欧盟国家对中国贸易的桥梁。”英国大使还表示,如果阿里巴巴到了英国,英国一定会铺上红地毯迎接。所有的一切都充分地表明,阿里巴巴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视,而且阿里巴巴将会很快占领欧洲的市场。

之后,阿里巴巴又进一步加强了在美国的推广力度,让美国更好地了解中国,让更多的美国企业可以和中国的中小企业做生意。从英国到美国的战略,都推动了阿里巴巴进军世界的脚步。

为了占领世界市场,阿里巴巴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办事处,他们不仅推动英文网站,还推动韩文网站,为了加快海外扩张的脚步,阿里巴巴还在积极筹备中国台湾网站、日本网站和澳洲网站等。马云指出,虽然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但只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阿里巴巴要的是放眼世界,挑战世界,真正做到打进全球市场。阿里巴巴在中国很成功,并占领了很可观的市场份额,然后就要开始国际化。

阿里巴巴的上市也能很好地说明马云的国际化战略,阿里巴巴的上市并不是因为资金,而是因为马云的国际化梦想。经过多年的积累,阿里集团有了阿里巴巴、有了雅虎、有了淘宝、有了支付宝、有了阿里软件等核心业务。他们在国内的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络霸主。无论从技术,还是从人力上来说,他们都是可以成功的,而马云的国际化梦想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