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变形计:孩子的成长有点疼
11125300000001

第1章 序 言:疼,是在成长

2014年,《变形计》切切实实地拍到了第十季。

无论你看不看,都不得不承认,《变形计》这个节目很火,从节目主人公的微博就可见一斑:易虎臣的微博粉丝早已超过了 200万,而李宏毅的粉丝更是逼近 300万,跟在身后微博粉丝数量即将突破百万的主人公多达两位数;节目播出后,从普通学生到粉丝一夜暴涨数十万的比比皆是,他们随便发一条微博,转发和评论就成千上万,很多主人公甚至像明星一样拥有全球粉丝后援会以及铁杆粉和黑粉……

一个以路人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为什么这么火?

原因当然在人,台前的主人公用人生中的精彩片段,真实而热烈地经历着,幕后的工作人员用最珍贵的身心,竭尽全力地成全一段段幡然醒悟,或浪子回头,或变形感恩……刁蛮任性的城市主人公是“重口味”,他们或是打骂恐吓父母、摧残朋友同学、扛摔兄弟姐妹、混迹物质江湖,不停地挑战父母和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而来自农村的主人公则像是“催泪弹”,他们淳朴善良、简单直率、纯洁干净,像是天使,用温暖、懂事、勤奋、孝顺、知恩图报等品质,涤荡着身边和电视机前的亿万颗心。

而每期节目最后,又总是会有剧情大逆转,叛逆浪子感恩回归,温暖善良的农村孩子总能温情催泪。这一切,都是活生生的悲喜剧交错的好戏。

《变形计》每期节目城市和山村孩子的互换时间为 7天,但实际上,7天的互换生活只是一个概念,有时候 7天并不能把一期节目拍摄完。节目组导演坦承,最长的一期节目拍了 32天,7天时间完全不够,因为有些孩子的情感需要慢慢培养,还有些孩子很敏感,节目最后“一定会拍到城里孩子内心有了改变,才会收工”。

虽然节目模式很新颖,但整个节目拍摄过程很苦。节目组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伤痛,因为偏远地区大部分都很潮湿,大家身体受不了,都患了风湿病或是关节炎。从 200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做的九季节目,什么偏远贫困的地方都挑战过了,大部分都是一些车子都开不进去的地方,要靠走路,扛着笨重的机器……

从第一季到现在,当年的编导只剩下一两个还留在剧组里。没办法,都是靠年轻人来支撑。即使这样,《变形计》前后也换了十几拨团队来做。不过,艰苦的环境也特别锻炼人,比如后来因《爸爸去哪儿》而大火的导演谢涤葵,就是来自《变形计》节目组,不少人认为,谢涤葵正是从《变形计》里获得了灵感。虽然因为《爸爸去哪儿》实在太火而忙不过来,但谢涤葵导演还是声称“只要有合适的故事,还有可能拍《变形计》。”

当然,除了观众的疯狂点赞,网上对节目也有铺天盖地的质疑,最集中的就是“节目简直是为城市主人公量身定做的”、“农村主人公在城市天堂般的生活中度过 7天之后,回到农村怎么办”、“农村孩子也有尊严的好吧”等等等等。导演说,其实《变形计》里最受益的是农村孩子。节目组每期都回访,之前几季中的农村主人公高占喜、陈玉林等孩子都考上了名牌大学,或者以优异成绩进入重点学校,还有青海孩子阿吉,从城里回去之后参演了影片《滚拉拉的枪》,入围 2009年的柏林电影节……

无论观众怎么评论,无论节目怎么拍摄,《变形计》永远不会偏离最重要的主题:成长。现实就是这样的,仿若一个多棱镜,成长从来不是只有一面。当镜子里要照出成长的轨迹时,总有一群人要作为成长的标本,那么《变形计》的每个主人公都是。

孩子们想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告诉社会:宽容是最好的营养品,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而爱是最好的解药。孩子的成长就像麦苗拔节,有时是会突变的,有时会走弯路,有时还会走歧路。没关系,走错了可以回头,走弯了大不了晚一点儿到达目的地。麦苗拔节还得咕咚咕咚地喝水呢,成长,总是会有点儿痛,好在是阵痛。

所以,他们愿意充当成长路上的标本,是想让更多孩子对照着,能少走一点儿弯路,争取不走错路。

至于那点儿疼,别怕,那是在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