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见义勇为
11132500000048

第48章 品德高尚的权力斗争高手袁盎

袁盎字丝,西汉楚国人,袁盎的父亲原本是个强盗,后来迁居到了北方的安陵。袁盎凭着哥哥的关系成为一个宫廷侍卫。他很注意名节,做事有风骨,虽先得罪了周勃,但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这样的事迹,发生在袁盎身上的还不少。

袁盎讲情理、会说话,因此很受文帝赏识,从这个层面来说,他是中国官员的一个代表,他善于做人,他的做人谋略向来是典范。在与晁错的斗争中,他处于弱势,但最后被杀的却是晁错,这实在值得深思。

袁盎当官的路走得不太顺利。吕太后时期,他在吕禄的门下当过舍人,没有多大的地位,吕氏被灭族以后,他一度失去了工作。文帝上台以后,他在兄长袁哙的担保下担任中郎官,亦即在宫廷内当侍卫,服侍皇帝的日常生活。

周勃灭掉吕氏,是拥护文帝登基的大功臣,又是大权在握的丞相,文帝每次见了他,态度都十分恭敬,周勃感到很骄傲,每次下朝都志得意满。袁盎便对文帝说,陛下不应该对绛侯(周勃被封为绛侯)过于谦恭,陛下越谦恭,绛侯越得意,就失去了君臣的礼数。

接着,袁盎又对文帝分析,周勃只是功臣之一,并不是对国家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臣。在吕太后夺权时,刘氏王朝眼看着要断绝,那时候周勃是手握重兵的太尉,也没为刘氏做出什么,直到吕太后过世之后,才和其他大臣拨乱反正。

文帝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以后见了周勃,态度越来越严肃。周勃不明白皇帝的心意,心里有些害怕。后来知道是袁盎说的话,相当生气,私下抱怨说:“我和你兄长袁哙的关系那么好,你竟然这样报答我!”

周勃没多少文化,是个大老粗,实际上不太适合当丞相。袁盎批评周勃的话是有道理的。后来有人告周勃谋反,周勃被关到监狱里,他的宗族都没人敢为他说话。袁盎挺身而出,为周勃辩解,周勃后来被释放,袁盎出了很大的力,两人因此成了好友。

儒家十分讲究人情。曾经有人问孔子,如果父亲犯了罪,儿子应该告发吗?孔子回答是不应该。当情与法产生矛盾的时候,儒家倾向于情,因为法是由人制定的,人则受情的约束。袁盎便是一个纯粹的儒家代表。

淮南王是文帝之弟,有一身好功夫,因受皇帝的宠信而异常专横,曾在上朝时杀死一位封侯。袁盎劝文帝适当惩罚一下淮南王,以免他更加放纵,文帝充耳不闻。后来淮南王果然牵扯到一宗谋反案里,文帝很生气,准备将淮南王放逐到四川。袁盎这时已是文帝的侍卫长,便劝说道:“陛下平时娇惯淮南王,等他做了错事,又惩罚过重。淮南王没吃过苦头,四川路途遥远,万一在路上发生不幸,对陛下的名声也不好。”

文帝没听袁盎的,还是把淮南王流放了,淮南王果然病死在半路上。文帝听到消息,一面感伤,一面觉得会影响自己身后的名声,心情很不好。袁盎马上去见文帝,劝告说:“事情已经过去了,后悔也没有用,而且陛下有三件表现优良品格的大事,淮南王事件不会影响您的名声。”

文帝很惊奇,问是哪三件事。袁益说:“第一件,太后有病,陛下服侍了三年,三年里陛下从来没有卸衣睡觉,每次喂药都亲自品尝,比曾参还要孝顺;第二件,吕氏掌权的时候,陛下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京城,这是无比巨大的勇气;第三,陛下登基以前,先后辞让了五次,売舜时代的贤人许由才辞让了一次。况且淮南王是病死的,是因为身边的人照顾不周,和陛下没什么关系。”

袁盎一席话,哄得文帝马上高兴起来,最后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彻底除却心病。袁盎从此越加受宠,在朝廷名声大振。

在皇帝身边想一直保持宠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勾心斗角的事层出不穷。袁盎受宠,引起了太监赵同的不满,为了防止赵同说自己坏话,袁盎想出了一招。

有一次,文帝坐车出行,赵同在车上服侍,袁盎马上跪在马车前面说:“我听说能和皇帝一起坐在马车上的人都是英雄豪杰,可现在陛下怎么和一个身体有残缺的人坐在一起呢?我们大汉并不缺人才啊!”文帝听了以后,笑呵呵地让赵同下车。

赵同当众受到侮辱,文帝也知道他对袁盎肯定不满,以后赵同说袁盎的坏话,文帝就觉得可能是私人报复。在权力斗争中,最重要的是要获得皇帝的认同。只要皇帝认可你,就可立于不败之地了。因此,袁盎总是找一切机会显示自己的忠诚。

有一次,文帝去霸陵游玩,驾车上山以后,看到西面山坡较为平坦,想直冲下去,袁盎便紧拉着文帝的马缰绳不放,文帝问他是不是害怕了,他说:“有钱人家的子孙都不愿处于危险的地方,圣明的君主也不做冒险取胜的事情。现在陛下驾着六匹马从山上冲下去,一旦发生危险,怎么对得起祖宗呢?”袁盎虽然扫了文帝的兴,但文帝认为袁盎是真的忠诚。

除了表现忠诚以外,袁盎还不惜以得罪人来博取文帝的赏识。

文帝很喜欢慎夫人,后者经常和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和皇后、慎夫人一起去皇家花园上林苑游玩,侍卫们布置席位的时候,把慎夫人和皇后的位子排在一起,袁盎见了,马上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到后面。慎夫人很生气,发脾气不肯坐。文帝也很不高兴。回到宫里以后,袁盎对文帝说:“保持礼节才能和睦相处,皇后和慎夫人地位不同,怎么能一起坐呢?陛下想对慎夫人好,就更应该注意。吕太后把如意夫人整成人彘那样悲惨的事情就是借鉴啊!”文帝觉得有道理,马上叫来慎夫人告诉她这个道理,还当面赏赐给袁盎五十两金子。

袁盎重情,向皇帝建议时常得罪人,因此多次被调到外地,不过他对下属很好。他在陕西当军官,士兵非常爱戴他。他先后担任齐王、吴王的丞相,都很注意不得罪人,遇到事情装糊涂,只是劝戒吴王不要反叛,吴王看他不碍事,对他也十分笼络。

袁盎做官重视道德,喜欢探讨人情世故。有次他从请假回家,碰到当时的丞相申屠嘉,袁盎连忙下车拜见,后者在车上欠了欠身子就算打过招呼了。

袁盎从家里回来后,马上去拜见申屠嘉,见面之后又请求单独谈话,后者不愿意,他就马上跪了下来说:“您觉得您与陈平、周勃这些前辈比起来,谁的能力更强呢?”申屠嘉说自己不如他们。袁盎马上说了一些文帝如何谦恭,陈平、周勃如何招揽人才的事情,又说申屠嘉能力不如前任,但架子可大多了,这样下去难免会有灾难啊!申屠嘉觉得袁盎说得有道理,对袁盎马上尊敬了起来。

袁盎这样的人,与晁错的性格完全相反,晁错较认真,讲究事理而不注重情理。晁错对袁盎很不感冒,觉得他没有实际的本事,做官也不清廉,还派人调查袁盎接受吴王贿赂的问题。这两个人之所以成为死敌,性格上的矛盾占了大半原因。

袁盎与愿错的争斗中,不得理的袁盎扳倒晁错,并将后者整死也显得很正常。晁错若懂得一点人情世故,也不至于落得腰斩的下场。

袁盎很会做人。他的一个秘书与他的丫鬟恋爱,袁盎知道了以后假装不知情。后来有人告诉他的秘书说,袁盎已经知道你和他丫鬟干的好事了。这个秘书连忙逃回家。袁盎知道以后把秘书叫来,并把那个丫鬟送给了他。吴王造反以前,想杀掉担任自己丞相的袁盎,恰好袁盎的前秘书负责领兵包围他。这个秘书买了很多酒灌醉士兵,趁机放走了袁盎。

吴楚叛乱平定以后,袁盎因病在家休息,整天结交三教九流,其中包括洛阳的大赌徒剧孟。有个富翁对此不解,袁盎告诉他说,天有不测风云,剧孟虽然是赌徒,但是有真本事,危急的时候能帮助你。人们都觉得袁益会做人。

景帝时,袁盎得罪了梁王,后者派人刺杀他,刺客听说袁盎的名声以后,不但没杀袁盎,还劝告他要注意,因为后头还有十几个刺客,但袁盎没在意,在安陵门外被杀死了。

名师点评:

太史公司马迁说:袁盎虽然不好学习,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然而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他建议诛杀晁错。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但他以后再也不被朝廷所用。爱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