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谦虚礼让
11132800000015

第15章 辛弃疾请人评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山东已经被金兵占领,父亲辛赞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常教育辛弃疾要立志报国。所以,辛弃疾长到21岁时,就参加了抗金义军,同金兵作战。以后,他回到南宋,历任湖北、江西等地安抚使等职务。他在任期间,训练军队,奖励耕战,安置流民,救济灾荒,打击贪污豪强,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公元1204年3月,六十多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受到当地许多名人志士的欢迎与赞赏。

其中士大夫刘宰曾专门给他写信,称他是“卷怀盖世之气,如圮下子房;剂量济时之策,若隆中诸葛”。刘宰把辛弃疾比作历史名人张良和诸葛亮,可见对他的评价很高。其实,辛弃疾不仅为官廉正,忠心报国,备受百姓们的拥戴,而且作得一手好词,大都充满爱国之情,也受到当时与后人的高度评价。不过,辛弃疾在世人的称赞声中,从不高傲狂妄,常常谦逊待人,诚恳请求别人对自己的词提意见。

他在镇江期间,写过许多新词,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称佳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陌巷,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有一天,辛弃疾举行宴会,招待镇江各界名士。刘宰接到邀请后,同一位英俊青年来到宴会厅,辛弃疾迎上前去说:“欢迎,欢迎!”

刘宰笑着对辛弃疾说:“您认识这位年轻人吗?”

辛弃疾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说:“不认识。”

“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孙子岳珂。”刘宰拉过岳珂介绍道。

“原来你就是名将之后,实在失敬,失敬。”

岳珂给辛弃疾施过礼后,就同刘宰一起就座。这时,歌女们开始演唱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乐曲悠悠,词真意切。待词曲声止,宾客们齐声叫好。辛弃疾却端着酒杯对大家说:

“各位不要只叫好,给我的词提些意见。”

“不敢,不敢……”大家互相推辞说。

“诗不厌改嘛!这就像人看不见自己的耳朵,也不容易看到自己作品的缺点。各位不要顾虑,给我的词提点意见。”辛弃疾边说,边走到刘宰面前说:“刘兄提提。”

刘宰笑笑说:“您这首词气势磅礴,感情激昂,的确是一首好词。”

辛弃疾又对岳珂说:“你是名门之后,应有勇气给我的词评点一下。”

岳珂开始有些犹豫,认为自己年轻,不好在长辈面前发表见解。

但见辛弃疾态度诚恳真挚,就说道:“您的词雄视千古,自成一家,晚生不敢妄议。不过,您一定要我说,我认为这首词引用典故太多,不熟悉史实的人,不易看懂。”

“提得好。我是有爱用典故的习惯。别人都说我爱‘掉书袋子’。”辛弃疾举起酒杯,与岳珂共干一杯,表示谢意。宾客们被辛弃疾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感动,更加佩服他的为人。

名师点评:

辛弃疾不仅是宋朝有名的将领,而且他还擅长填词赋诗,曾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他对待自己的作品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常常不耻下问,请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提意见,显示了他虚怀若谷的写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