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11133900000018

第18章 叶天士遍访名师

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叶天士公元1667年出生在江苏吴县的一个医生之家,他的父亲叶伯阳和祖父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叶天士白天和别的孩子一起上学,晚上就随父亲学医。可惜的是,叶天士14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这对于叶天士继续学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为了把治病救人的本领真正学到手,叶天士就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他先是拜父亲的一个学生为师,随后又到十几位医生家登门求教。他将每人的见解和经验都汇集起来,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几年以后,当叶天士18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个能治很多种病的医生了。

这一年,吴县瘟疫流行,死了许多人。有个“打更”的人,已经病得奄奄一息,叶天士给他开了个药方,才吃了两剂病就好了。在这次瘍疫流行中,叶天士救治了不少人,一时名声大振,许多人把他奉为天界下凡的“天的星”。

叶天士虽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他丝毫也不骄傲,仍然虚心地向同行们学习。可是大家都把他作为一个名医看待,对他既尊敬又客气,他再向别人请教时,谁都不敢“班门弄斧”。这真使叶天士伤透了脑筋。

有一次,他得知山东有位刘医生很会扎针,非常想去登门求教,但又怕去了要碰钉子,因为谁也不会收名医作徒弟啊。恰巧刘医生的外甥有病,在山东一直没治好,专程到江南来找叶天士治病。叶天士认真地给他治好了病,并向他讲了自己打算到山东去向他舅舅学医的事,希望他能帮忙,后来两人商定,叶天士用假姓名,由这个病人带着找他舅舅。

叶天士到山东拜刘医生为师以后,像其他学生一样认真地学习,而且眼快手勤,经常帮刘医生抄写病案,收拾针具,很受大家欢迎。后来,刘医生从外甥的口里探听到,这位勤快好学的年轻人就是江南名医叶天士。刘医生被他精诚求学的精神感动了,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

叶天士从山东回家的路上,在旅店里碰到一位进京赶考的举人,见他喝起水来没完没了,而且脸色潮红,知道这人一定是得了消渴病(即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就劝他不要进京了,还是快回家养病吧。谁知此人求功名心切,仍然坚持要进京赶考。叶天士一气之下对他说:“你连命都保不住,还争什么功名?你就是到了京城,也绝回不了吴县,我们是不会再见面了!”谁知半年后此人衣锦还乡,特地到吴县拜访叶天士。叶天士不禁大吃一惊,细细聊过,才知道这位举人在途中又遇到一位镇江的老和尚,这老和尚不但知道他患了什么病,还告诉他怎样治这种病,并送了他一些药丸。举人按老和尚教的方法治病,消渴病居然好了。

叶天士听完这番讲述后不禁面红耳赤,深切感到自己的知识还太贫乏,于是又向他打听了老和尚的地址,准备到镇江去访师。

叶天士换了一身破旧衣服,化名张小三来到镇江,访到老和尚说明了来意,老和尚收留了他。叶天士每天起早摸黑,挑水、劈柴,抢着干活,对老师非常尊重,老和尚也很喜欢他,出诊看病时也经常带他一起去,教会了他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有一次,老和尚外出未归,恰巧有个患疑难病的人来看病,叶天士为他治好了,老和尚回来听说后非常高兴,称赞他的本事比得上江南的叶天士了!

名师点评:

—中医为经验医学,强调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根据的创新。因此,继承古之大医、今之明医、书籍媒体、民间疗法等理论或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临证运用,去伪存真,熔为一炉,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促进医学之进步。切忌固守一家之言,逞门户之争,甚至一家独大,罢黜百家,其结果只能是把自己逼入万劫不复之绝境。清代名医叶天士遍访名师之经历当为后学所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