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11133900000025

第25章 陈景润和他的老师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数学家,他1933年生于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的一篇论文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6年,陈景润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上称为“陈氏定理”,为祖国争得了崇高的荣誉。

陈景润能够在数学研究上作出巨大贡献,主要是他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同时也是和老师的指导、培养分不开的。因此,陈景润十分敬重自己的老师。他回福建老家时,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当年的老师;老师出差到北京时,他三番五次地跑到城里和老师聚会,聆听老师的教诲。他还经常给老师们写信,一笔一画地写得很工整,再三向老师表示敬意和感谢,并继续虚心地向老师请教。

确实,陈景润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是和老师的培养分不开的。陈景润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微积分》时,任课的是陈老师。他不但在课堂上注意把概念讲透,要求学生比较深入地掌握基本理论,而且每堂课后都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多练习,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运算方法。陈老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也非常认真,他看到陈景润的作业,感到有点奇怪:纸张长短不一,答案也十分简单。会不会是抄袭别人的?带着这样的疑问,陈老师到学生宿舍找到了陈景润。陈景润翻出一叠草稿交给老师。陈老师认真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发现演算还是详细的,只是表达能力差些,写得过分简单了。他肯定了陈景润的演算是正确的,同时告诉他作业不能写得太简单,关键的地方,必要的步骤,必须写清楚。

面对严师的谆谆教诲,陈景润连声答应:“好好好……我以后一定写清楚。”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陈景润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还表现在他善于从老师的言行中吸取教益,化为自身的营养。比如,教《高等代数》等课程的李老师,常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国内外学术动态,数学难题或数学家的故事,以开阔大家的眼界和思路,引导学生树立攀登数学高峰的理想。有一次,他讲到数论史上三大没有解决的难题:费马问题、孪生素数问题和哥德巴赫猜想。李老师微笑着风趣地说:“我们班上谁要是能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就会成为世界知名的人物。”这时候,许多同学都笑了,但陈景润没有笑。他在高中时就听老师谈到过哥德巴赫猜想,上大学以后,他更爱深入思考了。他不清楚解决这个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多难,但他相信中国的古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甚至已经隐隐约约地想到:将来中国的数学家说不定会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要攻克这个难题的雄心壮志。

就这样,陈景润在大学里,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攻读了大量的数学书籍,逐渐养成了严谨精细的学风。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他实践了向他尊敬的老师作过的保证,以刻苦、忠实的敬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攀上了科学的高峰,在数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