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尊师重教
11133900000007

第7章 孟母教子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很有学问,在封建社会被尊称为“亚圣”。可是,孟子成才是和母亲重视对他的教育,从小对他严格管教分不开的。“孟母三迁”和“孟母剪绸”的故事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全靠他母亲抚养。起先,他家离葬死人的地方不远,孟子小时候很淘气,看见人家出殡,他认为好玩,跟着看热闹。孟母看到儿子这样贪玩,很为他的前程忧虑。她想:搬搬家,也许会好一些。于是,她把家迁到了一个集市的旁边。谁知不久,孟子又跑到集市上玩去了,还常怪腔怪调地学商贩叫卖。有一次,孟子在门外模仿卖菜人的叫声,竟把母亲诓了出来。孟母一见是自己的儿子,又是生气,又是哀伤,真是啼笑皆非。于是再次下定决心:搬家!

这一次,孟母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把家搬到了学堂的附近。每天,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传到孟子的耳朵里,他好奇地跑去偷偷地看。他发现老师在学堂里给学生讲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觉得特别有趣,孟子非常羡慕他们。

不久,孟母惊奇地发现,儿子的举动文明了,对大人也有礼貌了。她认为这次搬家是搬对了。

孟子一天天长大,懂得的事情多了起来,孟母考虑到该让孩子上学了,可是一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孟母又忧愁起来了。

一天,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对他说:“孩子,我想送你念书去。”孟子说:“家里交得起学费吗?”母亲说:“我借了架织布机,靠织布来供你上学。”

就这样,孟子高高兴兴地上学了。刚开始几天,他还感到挺新鲜,渐渐地就感到枯燥无味了。有一天,还不到放学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溜出了学堂,跑回家来。这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早早回来,就问:“你这么早就回家,是不是逃学了?”

孟子看了看母亲,嗫嚅道:“念书没意思,我不念了……”

孟母一听,气得心口发闷,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正织着的绸子剪断了。孟子大吃了一惊,过了一会,他胆怯地问:“妈妈,你这是怎么啦?”

孟母语重心长地说:“你看,这绸子是一根根丝线织起来的。人的学问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你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好像我剪断了这没有织成的绸子一样,是件废品。你不读书,怎么能长大成材呢!”

孟子听了母亲这些意味深长的话,看着正在伤心的妈妈,心里难过极了。他惭愧地说:“妈妈,请原谅我吧!我错了,今后我要好好读书!”

从此以后,孟子变了。他再没有逃过学,起早贪黑,勤学不息,终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位大思想家。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是有影响的。孟子如果没有孟母的严格教育和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大思想家的。